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间隔缺损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以往多采用开胸手术治疗,随着1997年来Amplatzer封堵器的问世,采用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我院白2007年至今共对89例先心病患儿成功实施了封堵术,多采用静脉复合麻醉,现将麻醉管理要点及方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吕淞  王涛 《海南医学》2013,24(1):100-101
目的介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导管室内的麻醉体会。方法 50例ASAⅠ~Ⅲ级的先心病患儿静注硫酸阿托品0.02mg/kg、盐酸氯胺酮2mg/kg做基础麻醉,入室后肌注盐酸氯胺酮6mg/kg,静脉追加咪达唑仑0.1mg/kg,盐酸氯胺酮1mg/kg,并予面罩吸氧。术后入住麻醉苏醒室观察至患儿完全清醒。结果患儿血流动力学正常,能很好的耐受手术。诱导苏醒平顺,所有患儿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氯胺酮是安全、有效、经济的麻醉选择。麻醉处理关键在于熟悉病理生理,减少呼吸抑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护理方法的总结.方法对9例先心病患儿进行介入治疗后的护理.结果经过充分的术前、术中、术后准备及护理,9例患儿全部痊愈出院,手术成功率100%.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和术后积极监护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确诊动脉导管未闭(343例)、房间隔缺损(428例)、室间隔缺损(229例)择期行介入封堵术10岁以下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组及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结果2组患儿术中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中不良反应、术中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保留自主呼吸,顺利完成先心病介入治疗.结论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或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方法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麻醉满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麻醉苏醒快,无明显临床区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先心病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75例ASA Ⅰ~Ⅱ级的先心病患儿静注东莨菪碱0.004 mg/kg~0.008 mg/kg或硫酸阿托品0.01 mg/kg~0.02 mg/kg,丙泊酚1 mg/(kg·h)~2 mg/(kg·h),肌注咪唑安定0.1 mg/kg,盐酸氯胺酮1 mg/kg~1.5 mg/kg,并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术后入住麻醉苏醒室观察至患儿完全清醒.结果:全组平均手术时间(74.32±25.58)min.全部先心病患儿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均获成功.术中氯胺酮总量为(2.81±0.93)mg/(kg·h),丙泊酚总量为(5.23±2.20)mg/(kg·h).74例患儿在全凭静脉麻醉下完成手术,占98.77%,所有患儿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麻醉处理关键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抑制的发生.咪唑安定、氯胺酮、丙泊酚联合用药全凭静脉麻醉是安全、有效的麻醉选择.气管内插管麻醉在必要时可提供更安全和良好的手术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既往小儿先心病手术麻醉动脉穿刺情况,总结穿刺经验.方法:2009年2月至2015年12月,医院开展先心病手术114例,据惠儿年龄、体外循环、血管条件、术前准备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动脉穿刺点,麻醉后进行动脉穿刺置管.结果:首选桡动脉62例,1次穿刺成功72.58% (45/62),多次穿刺11例,合计成功率90.32%(56/62),失败率9.68% (6/62);股动脉1次穿刺成功率85.11%(40/47),合计成功率100.0%,未见动脉切开率;术后出现1例穿刺部位出血.结论:小儿先心病手术麻醉动脉穿刺点选择首选桡动脉,而后选择股动脉.  相似文献   

7.
经全国医学继续教育委员会批准,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举办的第二期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婴幼儿先心病麻醉进展”学习班(项目编号:2005-04-11-029)将于2006年5月在上海举行。学习班特邀美国小儿心脏麻醉专家及国内多名小儿麻醉专家授课,并将安排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进行婴幼儿先心病麻醉见习。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总结先心痛婴儿心内直视术的麻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60例先心病婴儿的麻醉前用药、麻醉诱导、循环管理、重要器官保护和并发症防治等问题。结果 本组患儿膜式氧合器的比例为67.5%,喉头水肿需再次插管11例(占6.875%),3例法乐四联症患儿麻醉前出现缺氧发作(1.875%)、占法乐四联症患儿的11.1%,术后早期死亡的9例患儿(5.625%,9/160)外,术后仅2例患儿出现RDS(1.25%,2/160)。结论 合理麻醉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的选择,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和血流动力学稳定,重要脏器功能的维护,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紊乱的纠正是麻醉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崔林  刘丹丹 《黑龙江医学》2011,35(5):325-327
目的 对比瑞芬太尼和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小儿先心病手术快通道麻醉的效果.方法 对年龄2~12岁拟在体外循环下行房缺或室缺修补术患儿24例,根据阿片药物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R组(n=12)为瑞芬太尼麻醉,F组(n=12)为小剂量芬太尼麻醉.分别记录两组入室(T0)、诱导(T1)、锯胸骨(T2)、缝合胸骨(T3)、手术结束...  相似文献   

11.
2004年6月~2006年4月,我们对4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了介入治疗。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46例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8个月~41岁;体重8~56kg;均有明确介入治疗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58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介入治疗,6例患儿入导管室后能配合行外周静脉穿刺输液,麻醉诱导用氯胺酮1.5~2mg/kg、咪唑安定0.05~0.1mg/kg静脉推注;其余52例小儿均需在基础麻醉下开放外周静脉,予咪唑安定0.05~0.1mg/kg静脉推注。两组维持麻醉均以丙泊酚25~75μg/(kg.min)进行连续静脉输注,必要时间断追加盐酸氯胺酮0.5~1mg/kg。结果 57例患儿在非插管全凭静脉麻醉下完成手术,其中有1例患儿术中出现口腔分泌物增多,1例患儿术中出现呛咳、喉痉挛,均能解除。所有患儿术后无麻醉并发症发生。全部介入封堵治疗手术均获成功。结论术中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当的麻醉深度和密切的观察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麻醉的重要保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介入治疗采用咪唑安定、氯胺酮、丙泊酚联合用药全凭静脉内麻醉,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3.
小儿先心病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回顾我院自 1996年至 2 0 0 0年收治的110例小儿先心病的临床资料 ,总结探讨围术期心理护理和技术操作的要点。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10例 ,男 72例 ,女 38例。年龄最小7mon ,最大 10岁 ;体重 7kg~ 2 4kg。病种VSD6 8例 ,ASD2 0例 ,PDA16例 ,TOF6例 ,手术患儿均康复出院。2 术前护理2 .1 患儿心理护理先心病患儿常因感冒、肺炎住院 ,对医务人员原本就有恐惧感 ,治疗时一定要和蔼可亲 ,动作要轻巧 ,尽量减少重复操作 ,尽快与他们熟悉并取得好感 ,消除其不良心理影响 ,为术前治疗及术后护理创造条件。通过与患儿接触、交谈 ,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在施行心脏直视手术时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实施心脏直视手术CHD合并PH患者96例,心功能(纽约心脏协会NYHA)Ⅱ~Ⅲ级,良好的术前准备,加强抗感染及有效的降低肺动脉压力;加强呼吸循环管理,术中加强对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轻度过度通气,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结果本组无一例因麻醉导致死亡。结论良好的术前准备,加强呼吸循环管理,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轻度过度通气,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对于肺高压患者的麻醉均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和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2月~2009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共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为54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加少量咪唑安定进行麻醉,治疗组采用丙泊酚(静安)加少量氯胺酮进行麻醉.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7±5.3) min和(95±6.2) min,术中SpO2的值分别维持为97%~100%和98%~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清醒时间为(50±6.4) min,治疗组为(15±3.4) 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麻醉后共有13例出现不良反应,占24.07%;治疗组麻醉后共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占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时选用丙泊酚复合少量氯胺酮进行麻醉比用氯胺酮复合少量咪唑安定进行麻醉清醒更快,不良反应少,可安全应用于该类手术.  相似文献   

16.
氯胺酮是我国目前广泛用于小儿麻醉的主要全麻药。它具有简便、快速、优效的特点,常用于疝气、阑尾手术、唇裂修补术等,但其并发症不容忽视,故要作好小儿氯胺酮麻醉,配合手术医师顺利完成手术,必须掌握患儿病史、健康发育状况、小儿的生理药理特点、氯胺酮的药理特点及麻醉方法等。  相似文献   

17.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26例麻醉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9月至2004年2月,本院共实施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26例,现将术中麻醉处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复合超滤对小儿先心病术后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复合超滤技术对改善小儿先心病体外循环(extracoporeal circulation,ECC)术后心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分为4组:常规超滤组(CUF组,n=15)、改良超滤组(MUF组,n=15)、零平衡超滤组(ZUF组,n=15)和改良超滤+零平衡超滤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小儿先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实施体外循环术中护理配合经验探讨和总结,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分析我院接收并进行体外循环手术的先心病患儿182例,总结手术中各个时期的护理特点。结果:182例小儿患者手术护理得当,手术成功。结论:在常规护理配合的基础上,对一些关键点护理配合总结,确保手术顺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利多卡因预处理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小儿芬太尼麻醉诱发呛咳的预防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540例先天性心脏病择期手术患儿,ASA Ⅱ~Ⅲ级,年龄1月~14岁,体质量4~65 kg.患儿随机分成9组(n=60),分别按照正交实验设计表(L934)接受利多卡因预处理,安排四因素各三水平分别给药.结果 经利多卡因1.5 mg/kg预处理后,芬太尼麻醉诱发的呛咳发生率最低,为56.1%.首剂芬太尼以5、7.5和10 μg/kg诱导,呛咳发生率分别为55.0%、66.1%和72.2%;以10、20、30 s推注芬太尼,呛咳发生率分别为75.0%、68.9%、49.4%.结论 利多卡因1.5 mg/kg预处理,在30 s内缓慢静注首剂芬太尼5 μg/kg,是先心病小儿芬太尼麻醉诱导时减轻呛咳反应较好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