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盛  张涛 《医学综述》2014,(15):2802-2804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是最常见的存在潜在致命性的静脉血栓栓塞。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突发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咯血等,但是肺栓塞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目前诊断方法较多,以影像学检查为主,各种检查手段各有优劣。该文就肺栓塞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如超声心动图、放射诊断学、放射性核素肺扫描等予以综述,旨在提高肺栓塞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2.
单嫣娜  沈起钧  杨斌  陈文辉 《浙江医学》2016,38(17):1410-1414
目的探讨双源CT肺灌注血池容积(PBV)成像对于外周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肺栓塞的57例患者分别行CT肺动脉造影(CTPA)、肺段PBV成像及肺核素灌注显像(SPECT),所得图像以肺段为评价单位,计算肺段PBV成像灌注兴趣区的平均CT值,CTPA所得的栓塞肺段数、位置,SPECT灌注评分;所得肺段PBV成像结果分别与CTPA及SPECT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对肺段PBV成像平均CT值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存在肺栓塞的肺段PBV成像平均CT值(16.70±3.34)Hu,低于无肺栓塞肺段(28.8±4.62)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P<0.01)。PBV成像平均CT值与CTPA所得的栓塞肺段数呈正相关(r=0.44,P<0.01),PBV成像平均CT值与SPECT肺栓塞灌注评分呈正相关(r=0.72,P<0.01)。ROC曲线分析提示PBV成像定量分析对肺栓塞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UC)为0.932。当PBV成像平均CT值<23.9Hu临界值时,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5%、86.9%、66.1%、98.6%。结论双源CT肺PBV成像可提高外周性肺栓塞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3.
肺栓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减少肺栓塞的早期误诊。方法经病史采集,常规体格检查,胸部X线片、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最后经增强CT、肺动脉造影确定诊断。结果19例患者中男14例,女5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52岁。病程1个月~3个月。栓子来源有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占31.5%),胫骨骨折4例(占21%)。临床表现有活动性呼吸困难12例,心悸、胸痛4例,气短、小量咯血3例;体征有心率>100次/min16例,心尖部及三尖瓣区收缩性杂音4例,P2亢进10例,肺部罗音8例;辅助检查可见X线显示肺动脉凸出11例,右室大11例,肺部密度增高阴影8例。心电图表现SⅠQⅢTⅢ,仅4例,右室大9例,TV1~V4倒置3例;超声心动图右室大14例,右房大10例,肺动脉高压10例,心包积液1例。血气分析低氧血症14例,低碳酸血症13例。本组病例中有13例(68.4%)曾被误诊。结论肺栓塞有活动性呼吸困难、心悸、咯血;X线显示肺动脉凸出,超声心动图右室大,肺动脉高压应想到本病。增强CT、肺动脉造影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注意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对疑有肺栓塞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有关检查是减少肺栓塞早期误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肺通气/血流灌注(pulmonary perfusion/ventilation,V/Q)显像与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SCTPA)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12只家兔按不同时间点分成4个实验组,每组3只,另设2只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经颈静脉插管注入海绵栓子制备急性肺栓塞模型,建模后分组行V/Q显像和SCTPA检查,随后处死实验动物行病理解剖,查找并记录肺动脉栓子位置及数目。对照组颈静脉插管注入生理盐水,于24 h和第3天处死。结果实验组家兔术中死亡1只,11只建模成功。家兔处死后共解剖动脉165支,发现栓子43个,栓塞肺动脉39支。V/Q显像共检出36处节段肺动脉栓塞,与病理解剖对照,假阳性7处、假阴性10处;SCTPA共诊断栓塞肺动脉32支,假阳性6支、假阴性13支。V/Q显像、SCTPA诊断实验家兔肺栓塞的灵敏度分别为74.4%、66.7%,特异性分别为94.4%和95.2%,准确性分别为89.7%和88.5%。结论肺通气/血流灌注显像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高于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肺动脉造影(SCTPA)和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二者结合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高度怀疑肺栓塞的患者,行SCTPA和V/Q显像检查以及相关检查,评价SCTPA,肺V/Q显像以及联合检查对PTE的诊断价值。结果:SCTPA对检出段以上PE有明显优势,V/Q显像在检出亚段PE上有优势,可减少误诊及漏诊,准确评价病情,在临床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结论:SCTPA和V/Q显像检查相结合有望代替肺动脉造影(PA),提高对PTE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超声心动图与肺灌注/通气显像在肺栓塞(PTE)血流动力学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符合PTE诊断患者493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右/左心室前后径比值(RV1/LV1)、右/左室横径比值(RV2/LV2)、右心室壁运动幅度(RVWM)、右/左房横径比值(RA/LA)、主肺动脉内径(MPA)、三尖瓣反流压差(TRPG)、下腔静脉深吸气时最小径(IVC),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PS).再进行肺灌注/通气显像检查,对灌注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将评分相加得肺灌注缺损指数(PPI),并依据PPI分为肺灌注正常组(Ⅰ组)、肺灌注轻度减低组(Ⅱ组)、肺灌注明显减低组(Ⅲ组).结果 三组间超声参数中RVWM、TRPG、PAPS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灌注正常组与轻度减低组之间TRPG、PAPS有显著性差异;正常组与明显减低组之间TRPG、PAPS和RVWM均有显著性差异;轻度减低组与明显减低组之间RVWM有显著性差异.BV2/LV2、RVWM、TRPG、PAPS与PPI之间有弱相关,r分别为0.159、-0.170、0.165、0.172(P均<0.01).结论 肺栓塞患者肺动脉与右心的改变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与肺灌注/通气显像共同评价.  相似文献   

7.
肺栓塞是肺动脉或其分支被各种栓子堵塞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总结近年来肺栓塞临床特征、血生化检查、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通气/灌注显像.螺旋CT、核磁共振、肺血管造影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肺栓塞早期诊断中存在的问题,介绍肺栓塞早期诊断的思维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肺栓塞的更多认识及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发现肺栓塞病人逐渐增多。近两年来我科收治的肺栓塞确诊病人6例,对此诊断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重视肺栓塞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肺栓塞(PE)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我国也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误诊率高,死亡率高三大特点.发病率位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三位,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新发肺栓塞65万~70万人.由于临床表现的无特征性,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既往缺乏必要的诊断手段,误、漏诊率高达70%,死亡率仅次于冠心病及肿瘤,居人口死因构成第三位.而且涉及到骨科、普外、心胸内外科、妇产科、神经内外科、放射科、核医学科、B超室等众多学科.但既往未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164例,按照疾病程度分为大面积肺栓塞组(48例)、次大面积肺栓塞组(56例)和非大面积肺栓塞组(60例)3组,对3组患者V/Q显像与CTPA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肺V/Q显像总检出率为91.46%,CTPA总检出率为90.24%,2种方法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法对A、B、C组阳性检出率不同,A组CTPA检出率明显高于肺V/Q显像,B、C组V/Q显像检出率明显高于CT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83、5.02、5.13,P均<0.05)。结论:肺V/Q显像与CTPA诊断栓塞各有优缺点,临床中根据患者情况结合应用,为治疗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输尿管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应用。方法对12例输尿管囊肿患者的静脉肾盂造影(IVP)、CT、MRI及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2例均行IVP、B超检查,2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12例患者术前均作出了正确诊断,左侧4例,双侧3例。结论IVP结合超声检查对诊断输尿管囊肿具有较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日法肺通气/灌注(V/P)显像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疑诊PE患者184例,男110例,女74例,平均年龄42.42岁。行同日法肺V显像及肺P联合显像,同时行血浆D-二聚体测定。以临床PIOPED诊断标准为依据,来评价同日法肺V/P显像对PE的诊断价值。结果:184例患者中,同日法肺V/P显像诊断PE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89%、80.85%和84.78%;送检科室中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最多,分别为40.76%和33.70%;其中确诊为PE患者的科室急诊科和外科最多,分别为100%和61.54%,呼吸内科和心血管内科其次,为54.67%和38.71%。结论:同日法肺V/P显像快捷、简便、安全,无创,对PE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血栓性肺栓塞是严重而常见疾病 ,临床研究较多。非血栓性肺栓塞也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 ,其机制与血栓性肺栓塞典型机制不完全一样 ,这些疾病发病机制偶尔更复杂 ,尚待研究。现就非血栓性肺栓塞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简述如下。1 脓毒性栓塞脓毒性肺栓子常与三尖瓣心内膜炎有关[1] (如静脉吸毒者 ) ,也见于内置导管和起搏器导线感染、外周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如器官移植者。患者典型表现为发热、咳嗽和咯血。X线胸片表现为两肺外围边缘模糊结节状影 ,有形成空洞的倾向 ,伴中等厚度不规则洞壁。结节一般直径 1~ 3cm ,数目每天可增加 ,空洞大小、…  相似文献   

14.
肺灌注和肺通气显像诊断肺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雷  马庆杰  高识  孙大军 《吉林医学》2006,27(2):115-116
目的:评价肺灌注/通气显像(V/Q)诊断肺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疑有肺栓塞(PE)的患者60例,男女各30例,平均年龄(43.5±11.3)岁。均行肺V/Q显像及肺动脉造影(CPA)。结果:60例患者中44例肺V/Q显像示肺叶、肺段或多发亚肺段不相匹配的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提示PE;经肺动脉造影诊断42例为PE,2例排除PE。16例患者的肺V/Q显像肺叶、肺段或多发亚肺段相匹配稀疏或缺损,提示排除PE;肺动脉造影诊断1例为PE,15例排除PE。肺V/Q显像诊断PE的灵敏度为97.7%(42/43例),特异性为83.3%(15/17例)。结论:肺V/Q显像诊断PE是目前临床诊断肺栓塞的最有价值的无创性诊断方法之一,具有安全、无创、简便、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日法肺通气/灌注(V/P)显像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疑诊PE患者184例,男110例,女74例,平均年龄42.42岁。行同日法肺V显像及肺P联合显像,同时行血浆D-二聚体测定。以临床PIOPED诊断标准为依据,来评价同日法肺V/P显像对PE的诊断价值。结果:184例患者中,同日法肺V/P显像诊断PE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89%、80.85%和84.78%;送检科室中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最多,分别为40.76%和33.70%;其中确诊为PE患者的科室急诊科和外科最多,分别为100%和61.54%,呼吸内科和心血管内科其次,为54.67%和38.71%。结论:同日法肺V/P显像快捷、简便、安全,无创,对PE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肺栓塞诊断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国祥 《广西医学》2003,25(2):224-227
肺栓塞 ( PE)是指各种栓子进入肺循环阻塞肺动脉或其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症 ,它包括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综合症、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 ( 1)。肺栓塞以其发病率高 ,误诊、漏诊率高和病死率高成为国内外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我国最新统计资料显示 PE占死因第四位 ( 2 )。老年人或妊娠妇女发生 PE后 0 .5~ 1 .0 6h即可死亡 ( 3 ) 。为此正在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 ,并取得了诊断方法上的一些进展 ,现作综述如下。1 肺栓塞的诊断方法1 .1 动脉血气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是 PE的筛选方法之一 ,可呈现低氧血症、低碳…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塞早期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梗塞(acutecerebralinfarction)具有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随着选择性动脉内溶栓等疗法的实施和不断完善,使越来越多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预后得以明显改善〔1〕。临床研究表明,急性脑梗塞发病3...  相似文献   

18.
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栓塞(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肺栓塞的诊断一般性的检查方法有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片、血浆D-二聚体、超生心动图,而肺动脉造影、肺.通气/灌注扫描、核磁共振成像、肺血管CT造影(CTPA)等。肺栓塞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凝治疗、溶栓治疗、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等,临床上根据不同情况应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本文就其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肺栓塞的比较影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肝泡性包虫病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Xu M  Ge X  Kong C  Zhang L  Yu L  Wang L  Ma L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4):249-252
目的 探讨肝泡性包虫病在B超、CT和磁3共振成像(MRI)影像学检查中的图像特征,以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 收集1984年1月至2000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46例肝泡性包虫病患者的术前影像学检查资料(均行B超和CT检查,12例行MRI检查),对照手术病理所见进行分析。结果 基于泡球蚴的基本病理形态、组织结构与病程发展演变的特殊影像学征象,可归纳为病灶浸润(41例,89.1%)、钙化(39例,84.8%)、液化空洞(37例,80.4%)3种类型,这3种类型可以并存。在3处类型中共发现9项具有特异性诊断意义的图像特征,即晕带征、钙化征、年轮征、内陷征、空腔征、岩洞征、半岛征、小泡征与地图征。结论 肝泡性包虫病具有特异性影像学征象,在9项具有特异性诊断意义的图像特征中,只要确认其中1项,即可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