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血压是靶器官损伤和血管事件的公认风险因素。然而,在临床中诊室血压很难精确地反映昼夜血压的变化。动态血压监测(ABPM)获得的血压变异性(BPV)指标作为心血管事件的重要预测因子能提供比诊室血压更准确的预后信息。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TOD)与BPV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BPV与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肾、眼底、血管等靶器官损害风险相关性的研究近况,以说明BPV指标在评价治疗效果及调整治疗方案中的重要作用,为临床优化高血压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血压变异是人类血压最基本的生理特征之一,正常人血压变异呈所谓的“杓型(dipper)”,而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呈“非杓型(non-dipper)”.引起血压变异的原因复杂,目前主要认为遗传基因、自主神经、环境、行为因素等都影响血压变异.血压变异引起的“晨峰血压”现象以及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吸引了人们注意,对降压治疗药... 相似文献
3.
血压变异性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血压变异性(BPV)蕴含了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血管调节的重要信息,已被作为有别于血压的一项独立的反映心血管活动的指标。BPV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关系密切,在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中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4.
5.
血压变异性表示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目前已成为临床高血压研究领域的热点。大量的临床试验表明,血压变异性能更全面、个体化地诊治高血压病,并能较早、有效地预测靶器官的损害,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因此,对高血压的诊治越来越注重血压变异性,恢复血压节律性成为降压疗效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及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其发病率及危险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1,2 ] ,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与偶测血压之间关系密切。但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 ,表明动态血压比偶测血压 (CBP)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相关性更强 ,而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又比 2 4h平均血压水平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近年来对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异性特点及其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 ,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简要综述如下。1 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异正常健康人 2 4h血压呈明显的昼夜节律波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血压变异性的概念、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就其临床意义及治疗情况进行了综述。从中医药的角度对其产生机制及调整原理进行了分析与论述,认为血压异常变异的核心是阴阳平衡失调,平调阴阳是中医药改善血压变异的基础。指出虽然中药降压的强度可能不及西药,但其降压作用和缓稳定,对高血压靶器官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的许多生理活动,如体温、心率、血压等,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以及躯体活动的影响下,按照一定的规律周而复始地循环。如果这种生理规律发生紊乱,往往意味人体生理功能失调或疾病的产生。国内外有关文献已证实,动态血压(AmbulatoryBloodPre... 相似文献
9.
观察正常人、原发性高血压Ⅰ期和原发性高血压Ⅱ~Ⅲ期三组受试者动态血压变异参数。正常组与Ⅰ期组 2 4小时、昼间平均收缩压及其相应标准差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 .0 1 ) ,而 2 4小时、昼间和夜间平均舒张压及其相应标准差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正常组与Ⅱ~Ⅲ组 ,Ⅰ期组与Ⅱ~Ⅲ组各时段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值及其相应标准差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高血压病血压节律正常 (杓型组 )和异常 (非杓型组 ) 2组老年患者各 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组间在体重指数、偶测血压、白昼平均收缩压等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非杓型组 2 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较杓型组升高 (P <0 .0 5~ 0 .0 1) ;左室重量和左室重量指数显著增加 (P <0 .0 5 ,0 .0 1) ;无症状腔隙性脑梗塞的个数及发病率均高于后者 (P <0 .0 5 ) ;无痛性心肌缺血次数增多 ,总持续时间延长 (P <0 .0 1,0 .0 5 ) ;尿蛋白检出率亦高于后者 (P <0 .0 1)。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较节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有更显著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1.
血压变异性是指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是外界刺激因素与心血管调节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病理性变异表现为昼夜血压规律改变(非杓型、反杓型、超杓型)、晨峰血压升高及阵发性高血压等,血压变异性是独立于血压平均值之外的脑卒中和冠状动脉事件风险强预测因子,血压变异性异常最主要损伤血管内皮系统,从而造成左心室肥厚、心源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减退等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2.
血压变异性(BPV)是反映一段时间内血压波动的指标,并不依赖于血压水平而独立存在。多种因素参与调节BPV的病理生理过程,以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神经反射及自主神经的调节作用尤为重要。现有证据表明,长时间的BPV增大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其不良预后有关,对其有效干预为高血压防治的又一靶点,而针对不同药物对BPV的影响差异及其可能机制的探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联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纳入A组,68例单纯高血压患者纳入B组,52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纳入C组,并将同时期的46例健康体检志愿者纳入D组。对四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TC、LDL-C以及IMT水平均显著高于B、C两组;与B组比较,A组患者的24 h SBP、n SBP水平显著增高,同时24 h DBP、d DBP显著降低;A组患者的靶器官损害比例也显著高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能够显著加重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以及靶器官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4.
血压变异与心率变异及心电异常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压变异(BPV)与心率变异(HRV)及心电图(ECG)异常相关性,方法:对157例未经治疗的早期高血压患者及167例未服过影响血压及心率药物的正常人,进行BPV、HRV及ECG异常的相关分析,各种数据在同一时刻得到,结果:当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非杓型),BPV及HRV不正常,ECG异常明显高于其他组,当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存在时HRV各项指标接近正常,ECG异常率较低,HRV降低与血压负荷升高呈明显正相关,与心电异常也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对高血压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降压,还应尽量恢复昼夜血压的规律性,降低夜间血压负荷,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对于血压正常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也应投以关照给予植物神经功能调节,达到或降低靶器官损伤或延缓靶器官损害的目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变异性(BPV)特征。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在青岛市市北区延安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30例。患者每个月至门诊随访1次,均随访超过3次。以收缩压变异系数(CV)表示BPV,计算患者随访期间的CV,并对不同平均收缩压、合并症、服药情况及是否有并发症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是否有并发症及不同合并症患者的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平均收缩压、服药情况患者的C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平均收缩压为<160 mm Hg患者的CV低于平均收缩压≥160 mm Hg的患者,规律服药患者的CV低于未规律服药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均收缩压和服药情况对长时BPV有影响,提示社区卫生工作者不仅应关注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平均值,也应关注其BPV情况。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3例,根据baPWV值,将其分为两组:baPWV正常组(baPWV<1 400cm/s)87例,baPWV升高组(baPWV≥1 400 cm/s)226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血糖、血脂、血肌酐、血尿酸、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baPWV升高组患者的年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变异性及24 h舒张压变异性均高于baPWV正常组(P<0.05),代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变异性及24 h舒张压变异性与baPWV呈相关性(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是影响baPWV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