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临床上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放射治疗[1],但由于盆腔内的空肠、回肠、膀胱、直肠等重要器官及其周围正常组织耐受照射剂量的限制,致使三维适形放疗(3 DCRT)计划很难使肿瘤靶区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而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的应用,使得在照射靶区剂量增加的同时,减少了危及器官(OAR)的受照射剂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2013年7~12月我科采用IMRT技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30例,临床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莫玉珍  李桂生 《华夏医学》2008,21(2):400-402
放射治疗是治疗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且肿瘤局部控制率与照射剂量成正相关,传统外照射由于受到周围正常组织耐受量的限制,靶区剂量难以进一步提高.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可极大提高高剂量分布区与靶区在三维空间分布的适形度,在提高靶区剂量的同时显著减少了放射毒性,从而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现就近年来IMRT技术应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三维适形和调强放射治疗是本世纪初放射治疗的主流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放射治疗是治疗食管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食管癌三维适形和调强放射治疗的成熟经验并不多,尤其是在靶区确定、射野设置、剂量分割模式等问题上尚有争议。本文拟就食管癌三维适形和调强放射治疗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中膀胱的不同充盈程度对治疗靶区位置动度的影响。方法: 通过
10 例宫颈癌病人治疗时在线的锥形束CT 扫描,获取每次病人治疗时膀胱体积。同时测量宫颈及宫底参考点相
对于骨性标志的相对位置变化。运用统计方法获得每位病人参考点的相对移动的均值和方差。结果: 无论宫颈
还是宫底随着憋尿程度的不同,造成的膀胱体积的变化,都会引起相对骨性标志的相对位移。其中头脚方向的
变化最大,均值5mm 左右。胸前背后与左右方向变化相对较小,均值3mm 左右。结论: 了解本中心宫颈癌放射
治疗病人膀胱不同充盈程度对治疗靶区动度的影响,通过准确控制临床靶区到治疗靶区的外放范围,为临床上
综合考虑临床靶区( CTV) 到计划靶区( PTV) 的外放距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是放射治疗技术的巨大进步。目前IMRT已达到了非均一性剂量传递的要求,使靶区剂量能够“雕刻”而非仅是“勾画”分布。在鼻咽癌的治疗中引入IMRT,可予不同的靶区不同的治疗剂量,能提高肿瘤组织的剂量,同时降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从而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肿瘤放射治疗分外放疗和内放疗(也叫近距离治疗)。放射性粒子治疗是近距离治疗的一个重要分支。靶区勾画及处方剂量同样是粒子治疗的核心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不同瘤种的粒子治疗处方剂量已有相应推荐,但靶区勾画及相关定义少有报道。临床中,靶区勾画范围不精确是粒子治疗后肿瘤周边复发的主要原因。本文对几种粒子治疗常见实体恶性肿瘤亚临床病灶及外照射靶区进行描述,期望对目前粒子治疗的靶区勾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宫颈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剂量分布、CI、HI.结果:观察组患者靶区最大剂量高于对照组患者,CI、HI值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方法治疗宫颈癌,能够更好的满足宫颈癌患者的靶区剂量,并且能够降低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和受照体积,降低放射性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燕  梁洪享 《医学综述》2011,17(10):1493-1495
放射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未控或复发。因此,精确的放疗计划的制订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而治疗靶区的确定及精确勾画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其中主要包括对大体肿瘤体积原发病灶、大体肿瘤体积阳性淋巴结引流区、临床靶体积、计划靶体积的正确理解及界定。在此对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关于靶区勾画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是按设计好的强度分布在治疗机上采用调强方式而实施的治疗,它能优化配置每一个射野内各线束的权重,使高剂量区剂量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与靶区的实际形状一致,其剂量分布的适形度更高。近年来,随着正电子发射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技术的发展,功能影像已逐渐应用于靶区勾画并参与制订放疗计划,因而随之产生了生物调强放射治疗(biological IMRT,BIMRT)等新概念和新理论。BIMRT建立在生物靶区(biological targetvolume,BTV)之上,BTV指由一系列肿瘤生物学因素决定的治疗靶区内放射敏感性不同的区域,这些因素包括乏氧、血供、增殖、凋亡、细胞周期调控、浸润及转移特性等。它既考虑肿瘤区内的敏感性差异,也考虑正常组织的敏感性差异,而且这些因素的作用均可通过先进的影像学技术特别是分子影像学技术得以显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蒙古自治区首例三维逆向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优化及剂量的验证.方法用CT模拟定位机收集患者图像资料,根据病变(靶区)及周围重要器官和组织的三维解剖特点和预定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的限量,借助计划系统计算出射野方向上的应需要的强度分布.结果靶区处方剂量进一步提高,周围正常组织并发症减低,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讨论三维逆向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计划对内蒙古自治区肿瘤患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子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不同射野数目调强放疗(IMRT)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差异。方法10例子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的病例,分别设计5、7及9野的IMRT计划,比较各计划间靶区剂量学特点及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及体积。结果5F-IMRT、7F-IMRT及9F-IMRT计划的靶区V95%、D95%及剂量的适形性与均匀性未见统计学差异。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及体积,各IMRT计划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放疗,在靶区的剂量分布和正常器官保护方面,5、7及9野的IMRT计划相比未见优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全盆腔照射后靶区与正常组织(膀胱和直肠)的体积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我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全盆腔照射的16例前列腺癌患者,根据其初次定位时的CT图像和全盆腔照射50 Gy以后重新扫描所得到的CT图像,勾画临床靶区(CTV)体积,膀胱和直肠的体积以及计划靶区(PTV)上下各增加5 cm范围内的外轮廓体积,作为评价患者体重变化的指标。分别比较其CTV、膀胱、直肠和外轮廓的体积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再选择其中5位患者,比较一周之内的膀胱体积变化情况,作出变化曲线。结果与初次定位相比,二次定位时CTV平均体积、直肠平均体积变化显著(P<0.05),膀胱平均体积、外轮廓平均体积变化不显著(P>0.05),但个体膀胱体积变化很大,最大为首次定位时的2.5倍。结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必要进行合理次数的图像引导,以及二次或者两次以上的模拟定位和计划修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手术与非手术宫颈癌患者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方法将10例宫颈癌患者根据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分为手术组(n=5)和非手术组(n=5),所有患者均采用CT模拟定位机扫描,IMRT计划靶区勾画标准相同,在GMS治疗计划系统上测定危及器官(如小肠,膀胱,左、右股骨头及直肠)的受照剂量,小肠、直肠:5%体积受照剂量(D5)、D10、D20、D30、D40、D50;膀胱:D10、D20、D30、D40、D50;左、右股骨头:D20、D30、D40、D50及其平均剂量、最大剂量、最小剂量。结果手术组患者小肠,膀胱,直肠及左、右股骨头不同体积的受照剂量与非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手术后,只要靶区勾画正确,IMRT不会增加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4.
蒋军  张利文  廖珊  黄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8):1201-1205,1210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共面等分设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靶区及其周围危及器官受
照剂量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10 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CT扫描、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勾画,处方剂量50 Gy。分别进行
3D-CRT和共面等分设野IMRT计划设计,计算靶区剂量均匀度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最大受照剂量、最小受照剂量、平均受
照剂量和危及器官照射体积等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F-IMRT、7F-IMRT和9F-IMRT在靶区适形度方面明显优于
3D-CRT;在危及器官(膀胱V30、V40、V50,小肠V50和直肠V30、V40、V50)保护方面,5F-IMRT、7F-IMRT和9F-IMRT明显优于
3D-CRT,P<0.05。而各IMRT计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辅助放疗共面等分IMRT计划无论在靶
区适形度还是正常组织保护方面均优于3D-CRT,同时也证实7野或9野IMRT未必较5野获益更多。5野与7、9野的IMRT相
比,在治疗时间及费用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应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在提高靶区剂量与减少正常组织受量方面的价值。方法失去手术机会的3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均给予全程的IMRT,1.8~2.2Gy/次,每周4次外照射和1次内照射,外照射的处方剂量为50~55Gy,中位剂量为53.5Gy,内照射共给6次,每次5Gy。同时拟设计该30例患者2野和4野的放疗计划,拟给予相同的处方剂量,比较危险器官(OAR)直肠、小肠、膀胱和骨髓的受照射剂量和体积。结果30例患者均完成全程的IMRT,放射治疗计划靶区(PTV)的平均剂量为54.5Gy,90%的等剂量曲线(中位剂量53.5Gy)可以覆盖99%以上的肉眼靶区(GTV)体积。IMRT与普通2野和4野放疗组比较,小肠、直肠、膀胱和骨髓的受照射剂量和体积均明显减少(P〈0.05)。急慢性放射反应明显减轻。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MRT放疗技术可以使患者的放疗靶区获得较为理想的剂量分布,邻近危险器官得到很好的保护,从而减小了急慢性放疗反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但未能提高近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特定射野固定钨门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24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分别设计IMRT计划与VMAT计划,其中IMRT计划中特定射野对锁骨上区与胸壁区分别采用固定钨门技术进行照射。分别比较两组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参数、机器跳数和验证通过率。结果VMAT计划的靶区CI及HI结果均优于IMRT计划(P<0.05)。健侧肺V5以下等低剂量区体积参数VMAT计划均高于IMRT计划,而患侧肺V10以上的高剂量区体积参数VMAT计划显著低于IMRT计划(P<0.05)。心脏:左侧乳腺癌患者VMAT计划中V5及以上各体积参数均低于IMRT计划,而右侧乳腺癌患者则呈现相反趋势。VMAT计划的平均MUs少于IMRT计划,尤其是对于左侧乳腺癌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t=4.18,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特定射野固定钨门IMRT计划与VMAT计划皆能满足临床需求,VMAT计划比IMRT计划具有更好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性;减少了肺组织等危及器官高剂量区的受照体积,但增加了其低剂量区的受照范围;同时降低了MUs,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分析保护骨髓调强放疗(bone marrow sparing-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BMS-IMRT)与普通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在宫颈癌术后患者中的剂量学参数,为BMS-IMRT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方法 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纳入研究,针对每例患者分别制作BMS-IMRT与IMRT两种计划,收集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与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s)的相关剂量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BMS-IMRT计划PTV的平均Dmax与Dmean均高于IMRT计划,且HI劣于IMRT计划(P<0.05),BMS-IMRT计划中平均的骨髓V10、V20、V30、V40均低于IMRT计划,股骨头Dmax低于IMRT计划(P<0.05),两种计划中直肠、膀胱的受照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宫颈癌术后患者,BMS-IMRT相较于普通IMRT在保证治疗靶区覆盖的同时可降低骨髓的受照剂量,并不增加直肠与膀胱的受照剂量,理论上可降低血液学毒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Ren C  Liu JB  Yuan YW  Chen LH  Liu Y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11):1926-1928
目的分析超声图像引导摆位系统(B mode acquisition and targeting,BAT)辅助前列腺癌调强放疗时等中心摆位误差,定义无影像引导下前列腺癌调强放疗计划靶区(PTV)的边界。材料和方法选择10例前列腺癌患者每日应用BAT引导摆位进行调强放疗,记录每次等中心前后(AP)、左右和头脚方向上移位的偏差,共255次。采用Kolmogorov-Smimov方法分析检验所获得的数据。结果 BAT验证后等中心移位在左右方向为(3.56±2.71)mm,前后方向(4.08±3.99)mm,头脚方向(3.20±2.92)mm。各个方向上的偏差符合正态分布(RL P=0.806,AP P=0.0.061,SI P=0.106)。在没有图像引导前列腺癌调强放疗摆位的情况下,为满足95%的等剂量曲线覆盖90%患者的CTV,PTV边界需在左右方向向右扩大8.97 mm,向左1.87 mm,前后方向向前需扩大12.05 mm,向后3.91 mm,头脚方向向头侧扩大9.06 mm,向脚侧扩大2.66 mm。结论超声图像引导摆位操作简便,无辐射,系统误差小,可实时纠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常规放疗(CR)、三维适形放疗(3D—CRT)、四野及五野调强放疗(IMRT)靶区剂量分布差异。方法随机选择14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为每例患者设计上述4种照射技术的治疗计划。处方剂量为50Gy/25次。所有计划都使90%-95%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分别比较靶区剂量适形性、均匀性以及心肺所受剂量。结果3D—CRT和IMRT靶区剂量均匀度和适形度明显优于CR;IM—RT技术在正常组织的保护方面优于3D—CRT,3D—CRT技术优于CR。IMRT技术使患侧肺、心脏高剂量区体积降低,低剂量区增加,使对侧肺平均受照剂量增加。与四野[MRT相比,五野IMRT虽然改善了靶区的均匀性及适形度,但增加了患侧肺V5、V10及右肺平均剂量,而心脏及患侧肺高剂量区却无明显改善。结论与CR相比,3D—CRT和IMRT能够明显改善靶区均匀性和适形度,降低了患侧肺、心脏高剂量受照体积;在降低心脏及患侧肺高剂量体积方面,IMRT明显优于3D—CRT;四野IMRT是取代CR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放疗科收治的宫颈癌术后患者20例,在Pinnacle3 V7.0治疗计划系统上对每例患者分别制定4野三维适形放疗(4FC)计划及7野调强放疗(IMRT)计划,进行放射治疗剂量学对比,评价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特点.结果:①IMRT计划与4FC计划的靶区在平均最小剂量、平均最大剂量,适形度指数CI、剂量均匀度度指数HI上有显著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直肠、小肠和膀胱在30 Gy以上、结肠在45 Gy以上、骨髓在20 Gy以上照射剂量水平,IMRT计划照射体积明显低于4FC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10 Gy以下照射剂量水平,IMRT计划的小肠和结肠的照射体积高于4FC计划的照射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IMRT计划在靶区剂量的均匀性上较差,但在靶区适形性及对正常组织的保护方面优势更显著,和4FC计划相比,明显减少了小肠、直肠、膀胱、骨髓的高剂量受照体积,从剂量学上分析,宫颈癌术后放疗IMRT计划优于4FC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