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5,(8):1075-1076
目的:通过检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儿血清中的CD64指数,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探讨CD64指数对SSSS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用临床确诊为SSSS患儿41例,正常同期体检儿30例,所有患儿入院后立即做血常规、血培养及hs-CRP、PCT、CD64指数检测,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41例SSSS病程初期CD64指数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差异性(P<0.05),PCT及hs-CRP阴性,WBC阳性率低,三者在SSSS病程初期均无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CD64指数为早期诊断SSSS提供实验室依据,PCT、WBC和hs-CRP对SSSS病初辅助诊断有限。  相似文献   

2.
徐哲  马琳 《北京医学》2013,35(3):168-170
目的 总结新生儿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分析1例新生儿SSS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急性发病,全身表皮大片剥脱但黏膜不受累,诊断为SSSS.针对皮损药敏结果选用头孢类药物抗感染治疗,治疗8d患儿痊愈出院.结论 SSSS属于儿童皮肤科危重症,早期易误诊为遗传性表皮松解症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但SSSS具有的尼氏征阳性、表皮松驰性大疱、口周放射性皲裂和黏膜不受累等特点可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完善皮损病原学检查和正确抗感染治疗是及时、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8例SSSS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过程。结果 18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多发生于4岁以下患儿。烫伤样皮损、口周放射状皲裂、疼痛、尼氏征阳性为主要临床表现。眼、口周常为首发皮损部位。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疗效确切。结论掌握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敏感抗生素治疗能有效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4.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发病及诊疗情况。方法对67例SSSS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67例患儿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损,主要为弥漫性潮红斑及大疱,尼氏征阳性,口周放射状皱襞、糜烂及眼周、外阴水肿糜烂,早期足量应用敏感抗生素能缩短病程,减少死亡病例。结论颈、腹股沟等部位弥漫性潮红斑,13周放射状皱襞,皮肤触痛对SSSS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过加强新生儿剥脱性皮炎(SSSS)的早期诊断和护理,减少疾病的传播,降低其死亡率.方法:对49例SSS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SSSS患者中,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48例痊愈,占97.96%,死亡1例,占2.04%.结论:加强SSSS早期诊断和精心护理,可减少疾病的传播,有效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刘翠兰  李禄全  余加林 《西部医学》2010,22(9):1634-1635
目的探讨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3例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SSSS主要表现为表皮坏死松解为弥漫性红斑,多伴松弛性大疱,表皮大片剥脱。经全身抗生素与局部处理预后良好。结论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口周放射性皲裂,烫伤样皮疹伴有片状剥脱,尼氏征阳性。新生儿SSSS较少见,熟悉其临床特点是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0例SSS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SSSS中44例发病前有明显的感染因素;发病年龄10d~8岁,平均2.88岁;发病突然,部分患儿临床表现凶险;对头孢唑林钠、盐酸克林霉素敏感。结论SSSS可以治愈不留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小儿SSSS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其疗效。结果:全部患儿均有泛红性红斑及皮肤触痛,除4例外均有表皮剥脱及尼氏征阳性。经及时使用抗生素(头孢类),适当的局部处理创面,在3~10d完全愈合出院。结论:SSSS好发于婴幼儿。早期诊断,及时应用β-内酰胺酶抗生素及适当的局部处理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郭小璇  李云玲 《浙江医学》2019,41(22):2427-2429
目的探讨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44例SSS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儿年龄<3岁;有皮肤外伤感染诱因8例,上呼吸道感染诱因12例,出现皮肤触痛36例,皮肤泛发性红斑44例,口周放射状皲裂38例,尼氏征阳性29例,白细胞计数升高30例。均使用抗生素联合短程糖皮质激素治疗并痊愈出院。结论SSSS好发于3岁以内儿童,皮肤外伤感染及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诱因,皮肤触痛、口周放射状皲裂、皮肤泛发性红斑、尼氏征阳性是特异的症状和体征,早期诊断,及时采用抗生素联合短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瑜  陈涛 《四川医学》2007,28(1):98-99
目的分析儿童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儿童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69例病例分析SSSS多发生于1~4岁婴幼儿,占总病例的60%;感染是主要致病诱因,并与患儿免疫功能有关;病程多为6~12d。结论早期、足量、有效的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且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分析其发病机制. 方法:对1995-05/2003-10 SSSS患者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8 mo~5 a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其疗效. 结果:全部患儿均存在口周放射状皲裂、皮肤红斑、表皮剥脱及皮肤触痛,尼氏征阳性. 13例作分泌物细菌培养,10例阳性,其中4例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8例白细胞计数>10×109/L. 7例病理组织学示:表皮上层水疱,可见棘层松解细胞. 应用敏感抗生素后2~3 d症状明显改善,5~6 d内皮损基本消失,全部病例痊愈出院. 结论:SSSS好发于婴幼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不容忽视,早期、及时地应用敏感的抗生素,保护创面,避免继发感染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根据不同创面采用不同的皮肤护理措施,实施病室环境管理、饮食及心理护理。结果:28例SSSS患儿全部治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对患儿恰当、精心的护理,提高了临床治愈率,减少各种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主要发生于婴幼儿,是一种较少见而严重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为了解SSSS的临床特征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对76例SSS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科2005~2008年收治76例SSSS患儿。其中男54例,女23例,年龄28天~9岁,其中1月以内1例,>1月且≤1岁15例,>1岁且≤3岁44例,>3岁16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01年6月-2007年12月住院的14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儿均有泛发性红斑、皮肤触痛、口周放射状皲裂、尼氏征阳性。自细胞升高10例,细菌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予以抗感染、适当的局部护理及支持治疗,全部痊愈出院。疗程7—12d。结论SSSS好发于婴幼儿,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和适当的局部护理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SSSS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其疗效。结果:43例患儿均治愈,其中加用糖皮质激素者较未加糖皮质激素者皮疹恢复正常时间短。结论:SSSS好发于婴幼儿,适当地使用小剂量激素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令皮欣在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患儿中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将80例SSSS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常规护理均相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令皮欣喷洒局部皮肤,对照组患儿皮肤红斑处给予炉甘石洗剂外涂,糜烂创面给予生理盐水湿敷。观察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损控制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患儿对护理依从性、家属对护理效果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损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依从性、家属对护理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患儿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令皮欣对SSSS患儿进行皮肤护理,操作简便、安全,患儿易于接受,依从性高,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1个月~5岁小儿SSSS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其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有泛发性红斑及皮肤触痛,所有病例均有表皮剥脱及尼氏征阳性.12例做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发现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经及时使用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适当的局部处理使裸露创面在5~7天完全愈合而出院.结论:SSSS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诊断、及时应用耐β-内酰胺酶抗生素或第3代头孢菌素及适当的局部处理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的快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早期准确地诊断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 ( SSSS)并使其得到及时治疗。方法 :选取编码剥脱毒素的金葡菌基因 eta和 etb的特异核苷酸序列为引物 ,以 SSSS患者原发皮损的疱液或结痂经裂解处理后为模板进行 DNA扩增 ,与 ELISA检测培养分离菌株的剥脱毒素的结果对比。结果 :34例 SSSS患者 PCR阳性率 eta 61 .74%、etb 2 1 .0 %、eta和 etb 1 1 .76%;ELISA阳性率 ETA2 9.41 %、ETB1 1 .76%、ETA和 ETB2 .9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 ,PCR方法较 ELISA方法敏感、准确。结论 :PCR技术对 SSSS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小儿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小儿SSSS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诊疗经过.结果:本病一经确诊,即给予足量有效抗生素,积极有效的皮肤护理,在14 d内完全愈合出院.结论:SSSS好发于出生后1~5周的婴儿,偶见于成年人,早期诊断,合理使用足量有效抗生素及积极的局部处理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mme,SSSS)的临床表现、诊治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本科43例既往住院患儿进行分析、统计.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表皮剥脱毒素(Exfoliative toxin,ET)编码基因eta、eth的检测进行诊断.将43例患儿(男25例,女18例,年龄15 d~8岁)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轻、重2组,轻组11例,重组32例.重组再随机分为重I、重II2组,每组各16例.轻组采用苯哇西林钠25~50 mg/(kg·d)静脉滴注;重I、重II组采用苯唑西林钠25~50 mg(kg·d)加头孢拉定50~100 mg/(kg·d)或头孢唑林钠20~40 mg/(kg·d)静脉滴注;重II组再加用甲基强的松龙0.5~1.5 mg/(kg·d)静脉滴注,疗程5d.患儿隔离治疗,加强护理,记录患儿皮肤水疱开始干涸时间、红斑开始消退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SSS多发生于婴幼儿,其ET编码基因多为阳性(eta占65.12%,etb占18.60%,eta,etb占9.30%).经治疗后,轻组患儿水疱开始干涸时间、红斑开始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重I、II组(P<0.05),重II组短于重I组(P<0.05).各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感染是小儿SSSS发病的常见诱因,早期诊断和敏感抗菌素的使用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在重症患儿的治疗上,短期、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