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氯胺酮与异丙酚复合静脉全麻行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效果.方法 用1%的地卡因施行会厌部充分表面麻醉,置入支气管镜前,静注异丙酚2~3 mg/kg,术中以微量泵注射4~5 mg/(kg·h),术中根据患儿对手术的应激反应,间断注射氯胺酮0.5~1.0 mg/kg.结果 本组患者无需气管插管,无1例麻醉死亡,大部分患儿在停药后20~30 min离开麻醉恢复室.结论 氯胺酮合并异丙酚麻醉,是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一种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 小儿气管异物在临床上比较多见,易产生气管阻塞和缺氧,在取异物过程中更为明显.保证肺通气是异物取出术的关键,我院采用高频喷射通气(HFJV)在气管镜下行异物取出术10例,均获成功.现将其应用和护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4例;年龄1.5~10岁;体重11.2~28.6kg;呛入异物部位:气管内5例,右支气管4例,左支气管1例.术前均有严重呼吸道梗阻及缺氧表现,氧饱和度61%~84%,手术时间10~32min.2 操作方法术前半小时肌注安定0.2mg/kg,阿托品0.025mg/kg,入室充分供氧,常规胸前区听诊,用omini—Trakvvs连续监测ECG、SaO_2、ETCO_2、HR、BP,静注r-OH80mg/kg,氯胺酮4mg/kg,同时行1%利多卡因喉头喷雾,充分表麻.麻醉后置入气管镜,用KR-ⅢB型喷射通气机连接气管镜侧孔进行喷射通气.驱动压0.023kg/(cm~2·kg),通气频率60~80次/min.手术开始后静注地塞米松5~20mg,缓慢静注氨茶碱2mg/kg.手术中患儿安静,无挣扎躁动,无1例严重并发症,手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安全康复.  相似文献   

3.
依托咪酯与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46例,依托咪酯用药总量0.3-1.0mg/kg,氯胺酮2-10mg/kg,所有病例术中心率,呼吸、血压均较平衡,6例患儿出现深呼吸,8例出现肌肉震颤,23例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术毕立即清醒23例(50.0%),术后20min内清醒20例(43.5%),>20min,清醒3例(6.5%),依托咪酯与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应用于小儿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小儿眼外伤手术的麻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近年收治小儿开放性眼外伤30例,现将手术麻醉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开放性眼外伤手术患者30例,ASAI~级,男22例,女8例,4~12岁,体重12~31kg,术前禁食6h,术前肌注阿托品0.01mg/kg,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对不合作者肌注氯胺酮4~5mg/kg,入睡后开放静脉,采用鼻导管吸氧,手术开始前静脉缓注0.2mg/kg安定,氯胺酮1~2mg/kg,保留自主呼吸,术中静滴0.1%氯胺酮50~100μg/kg以维持麻醉。术中监测SpO2、血压、心率及呼吸。2 结 果  SpO2麻醉前后无明显变化,均在98%以上。血压、心率麻醉后较麻醉前增加。术中心率有变化,但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方法,选择34例气管异物小儿均在肌注氯胺酮2~3mg/kg基础麻醉后入室,静注地塞米松0.3~0.5mg/kg、1%利多卡因1mg/kg、丙泊酚1.5~2.5mg/kg、芬太尼1~2μg/kg诱导,麻醉维持以丙泊酚5~8mg/(kg.h)泵注。结果,麻醉前后患儿HR、MAP、SPO2变化无明显差异。有5例出现一过性呼吸抑制,2例呛咳,经静脉推注地塞米松、丙泊酚后缓解。所有患儿均在20min内清醒。利多卡因、芬太尼、丙泊酚配伍全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是一种比较安全且苏醒快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1 病例资料例 1,男 ,30岁 ,70kg ,因铁块击中颈部 ,不能发声及平卧呼吸而收入院 .胸透示 :金属异物部分嵌入气管 ,在急诊科行异物取出时异物掉入右支气管 ,急送手术室拟行气管内异物取出术 .术前神志清楚、心肺无异常 ,未用术前药 .入室后面罩吸O2 ,开放静脉 ,连续监测BP ,HR ,RR ,SpO2 .麻醉方法 :阿托品 0 5mg ,氟哌啶 5mg ,芬太尼0 1mg静注 ,10min后异丙酚 10 0mg静注 ,开始手术时 ,追加芬太尼 0 1mg ,同时用输液泵按1∶5浓度稀释的异丙酚 (即异丙酚 2 0 0mg +5 %GS 10 0mL)以 10 0mL/h的速率静脉滴注 ,手术操作时 ,在气管镜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和比较γ-羟基丁酸钠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行支气管镜检查及异物取出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γ-羟基丁酸钠-氯胺酮麻醉组(K组)和γ-羟基丁酸钠-丙泊酚麻醉组(P组),每组各30例.每组均缓慢静注γ-羟基丁酸钠80~100mg/kg,予面罩吸氧5~10min后,K组缓慢静注氯胺酮2mg/kg,置镜后视情况按1~2mg/kg追加;P组缓慢静注丙泊酚2mg/kg,置镜后视情况按1~2mg/kg追加.观察麻醉后术前、置镜时、术中、术后BP、HR、SPO2、RR、有无屏气、呛咳、术后喉水肿、舌后坠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置镜前及置镜后,MAP、HR数值P组均显著低于K组(P<0.05);P组置镜后HR、MAP均显著下降(P<0.05),而K组HR变化不明显,MAR显著上升(P<0.05);P组置镜后RR较入室时显著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K组(P<0.05);两组SPO2无差异.K组置镜时屏气、术中屏气、术后舌后坠、喉水肿、苏醒期屏气等并发症明显高于P组(P<0.05),苏醒时间较P组明显延迟(P<0.05).结论 γ-羟基丁酸钠-丙泊酚用于小儿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优于γ-羟基丁酸钠-氯胺酮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8.
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Ⅰ组,静脉注射丙泊酚,首剂量2 mg/kg,维持剂量4~8 mg·kg-1·h-1,辅以氯胺酮2 mg/kg;Ⅱ组,静吸复合麻醉,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后,经面罩吸入七氟烷3%~4%;Ⅲ组,静脉注射τ-羟基丁酸钠50 mg/kg、氯胺酮2 mg/kg,术中追加氯胺酮每次1 mg/kg;所有患儿入睡后均以1%地卡因在咽喉部作喷雾表面麻醉;分别记录各组术中屏气呛咳、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降至90%以下、硬质支气管镜退出气道、气管插管以及喉水肿或喉痉挛等的发生率和苏醒时间.结果 Ⅲ组屏气呛咳、支气管镜退管以及喉痉挛或喉水肿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Ⅰ、Ⅱ组(P值均<O.05).苏醒时间显著长于Ⅰ、Ⅱ组(P值均<0.05).结论 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选择以静脉注射τ-羟基丁酸钠、氯胺酮和1%地卡因局部表面麻醉为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方法,以保证围术期间患儿良好的氧供。方法:本组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20例,患儿术前30分钟肌内注射阿托品0.01 mg/kg,入室前给予氯胺酮5 mg/kg肌内注射,待患儿入睡后入室开放静脉通道,行ECG、NIBP、SPO2监测。静脉给予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0.01 mg/kg,地塞米松5 mg。面罩吸氧5 min后潮气量法吸入4%~8%的七氟醚。用2%利多卡因行喉头和声门内喷雾表麻。术中以异丙酚(加入利多卡因)6~12 mg/(kg.h)维持麻醉。术中均采用高频喷射通气,术中SPO2<90%时,采用辅助或控制呼吸。结果:20例患儿异物均完整取出,8例患儿置入气管镜取异物期间SPO2下降至<90%,其中6例利用高频喷射通气进行辅助呼吸维持正常SpO2,不必退出气管镜影响手术操作的连续;2例给予司可林完成手术。所有患儿麻醉恢复后均生命体征平稳,安返病房。结论:在高频通气的供氧方式下,氯胺酮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是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适宜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0.
方娟 《西部医学》2011,23(10):1952-1953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术的麻醉效果及对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术的患儿43例,年龄2~10岁。先给予静注地塞米松0.5mg/kg、咪唑安定0.05~0.1mg/kg、氯胺酮1~2mg/kg进行麻醉诱导,继以丙泊酚3~8mg/kg.h、氯胺酮2~4mg/kg.h持续静脉微泵输注。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给药。记录麻醉前、镜检前、镜检术中2min、6min、10min、术毕时MAP、HR、RR的变化。结果患儿术中安静40例(93.02%),出现短暂肢体轻微扭动3例(6.98%);麻醉诱导后及术中BP、RR平稳,无低氧血症发生;术毕苏醒时间(14.85±9.50)min;苏醒期轻度躁动2例(4.65%),恶心1例(2.33%)。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持续泵注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术的镇痛、镇静效果满意,对BP、HR和呼吸影响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小儿氯胺酮麻醉中的应用.方法:60例ASAⅠ~Ⅱ级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静脉给予咪唑安定0.02mg/kg,单次推注氯胺酮2mg/kg,A组:氯胺酮100±10.2μg/kg/min持续泵注维持;B组:氯胺酮60±5.2μg/kg/min配合瑞芬太尼0.06±0.02μg/kg/min持续泵注.术中监测患儿血压、心率,及SPO2,并记录术后苏醒时间.结果:A、B两组患儿血压和SPO2均较平稳,但B组心率较术前明显减慢(P<0.05),而A组心率较术前明显增快(P<0.05),B组术后麻醉苏醒明显快于A组(P<0.05),且术中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小儿氯胺酮麻醉中使用瑞芬太尼可减少氯胺酮用量,且使患儿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缩短,麻醉更平稳.  相似文献   

12.
2002年4月~2005年10月,我们共施行烧伤病人切痂植皮手术28例,均采用神经安定镇痛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16~65岁;体重30~82 kg,ASAⅡ~Ⅳ级,烧伤面积3%~50%,烧伤程度Ⅱ~Ⅲ度。1·2麻醉方法病人术前肌注安定10 mg,阿托品0·5 mg。入室后监测血压、心电图、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用套管针建立静脉通道,持续经鼻导管吸氧,必要时面罩吸氧。于消毒前静注氟哌利多0·1mg/kg,2~3 min后静注芬太尼2μg/kg,使病人入睡。手术开始时先静注氯胺酮1~2 mg/kg,继之用氯胺酮加入生理盐水中配成0·1%溶液…  相似文献   

13.
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男28例,女10例.其中7~11个月者20例,1~2岁者5例,3~7岁者13例,体重7~20 kg,手术时间4~6 h.常规禁饮食4~6 h,术前30 min肌注苯巴比妥钠3~5 mg/kg,阿托品0.02 mg/kg.肌注氯胺酮5 mg/kg作基础麻醉后,经腰3~4间隙硬膜外腔穿刺,头向置管3.0 cm.所用药物为1%~1.5%利多卡因,用量为8~10 mg/kg.术中为防止牵拉反应,将哌替啶100 mg加氟哌啶5 mg混合稀释到20 ml按手术要求静注,剂量以哌替啶0.5~1 mg/kg为宜,术中如发现肢动,再辅以氯胺酮1~2 mg/kg静注.常规面罩吸氧,连续监测SPO2、HR及无创血压.全组麻醉效果满意,SPO2均维持在98%以上,无意外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全身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ASA Ⅰ~Ⅱ级患儿随机分为K(氯胺酮)、R(瑞芬太尼)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静脉单次推注氯胺酮2mg/kg,K组:氯胺酮10~25μg/(kg·min)维持;R组:瑞芬太尼0.08~0.12 μg/(kg·min)持续泵注.术中监测患儿血压、心率及SpO2>,记录术中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K、R两组患者SpO2>均较平稳,但R组心率较术前明显减慢,而K组心率和血压较术前明显增加;R组术后麻醉苏醒明显快于K组.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全凭静脉麻醉既满足手术需要,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儿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缩短,麻醉更平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的效果,探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 选择ASA Ⅰ或Ⅱ级气道异物取出术患儿60例,年龄9个月~10岁,随机分为丙泊酚-芬太尼麻醉(Ⅰ组)、γ-羟基丁酸钠-氯胺酮麻醉(Ⅱ组)、丙泊酚-氯胺酮麻醉(Ⅲ组)三组,每组20例.均采用超声雾化器吸入2%利多卡因10 min进行表面麻醉;Ⅰ组静脉缓注丙泊酚2 mg/kg、芬太尼2 μg/kg后以微量静脉泵注射丙泊酚70~100 μg/(kg·min)维持麻醉;Ⅱ组静脉缓注γ-羟基丁酸钠80 mg/kg后以微量静脉泵注射氯胺酮50~80 μg/(kg·min)维持麻醉;Ⅲ组氯胺酮2 mg/kg静脉滴注后以微量静脉泵注射丙泊酚70~100 μg/(kg·min)维持麻醉;置镜后用国产KR-Ⅱ型高频呼吸机连接支气管镜侧孔行高频喷射通气.麻醉效果的评价包括:①以入室后的水平为基础值(T0),观察气管镜入声门前(T1)、取异物时(T2)、出声门时(T3)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②术中有无体动、呛咳和SpO2<90%等并发症和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支气管镜过声门前T1、取异物时T2和出声门时T3,Ⅱ、Ⅲ组HR较T0明显增快(P<0.05);Ⅲ组体动、呛咳和SpO2<90%的发生率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Ⅱ组术后苏醒时间显著长于Ⅰ、Ⅲ组(P<0.05).结论 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表面麻醉复合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应用高频喷射通气技术,术中生命体征平稳,且可有效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减少麻醉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单剂量氯胺酮全麻下剖宫产对产妇生命体征和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的影响。方法对55例实施全身麻醉的剖宫产产妇,以氯胺酮1.5 mg/kg、琥珀胆碱1.5 mg/kg全麻诱导,胎儿取出后,经静脉泵入丙泊酚3 mg/(kg·min)以维持麻醉,同时给产妇静注舒芬太尼0.5 mg/kg作镇痛处理,阿曲库铵0.2 mg/kg维持肌松状态。监测和观察麻醉前后、术中、术后产妇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新生儿取出1、5 min Apgar评分;观察术后镇痛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5例剖宫产术全麻诱导插管顺利,麻醉平稳,产妇在麻醉插管前后及术中胎儿取出时和手术结束时的血氧饱和度非常稳定,收缩压在插管后与胎儿取出时均高于插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手术结束时与插管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在手术结束时低于插管后与胎儿取出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插管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在插管后与胎儿取出时均高于插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手术结束时低于插管后与胎儿取出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有2例≥7分,其余均≥9分,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结论氯胺酮全麻诱导下剖宫产手术保证了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平稳,且并发症少,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将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婴幼儿手术 ,通过观察患儿呼吸和循环的变化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 ,以评价其用于婴幼儿手术麻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拟行浅表手术的婴幼儿3 0例 ,术前 3 0min肌注东茛菪碱 0 .0 0 6mg/kg ,苯巴比妥钠 2mg/kg ,入室前肌注氯胺酮 5mg/kg基础麻醉 ,麻醉首次负荷量异丙酚 2 .5mg/kg ,氯胺酮 1.2 5mg/kg ,麻醉维持用异丙酚 6mg·kg- 1·h- 1,氯胺酮 3mg·kg- 1·h- 1,术中刺激患儿有疼痛反应 ,则追加异丙酚 2 .5mg/kg ,氯胺酮 1.2 5mg/kg。监测静脉应用异丙酚和氯胺酮前后以及术毕停药后心率 (HR)、血压 (BP)、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和呼吸频率 (RR)的变化 ,并记录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结果 :静脉应用异丙酚和氯胺酮后 1、3、5min平均动脉压 (MAP)明显低于用药前 ,用药后心率减慢 ,除手术开始时切皮刺激心率增快 ,与用药前比较无显著意义外 ,其他时间均明显低于用药前 ,但整个麻醉期间血压和心率仍维持在正常范围 ,无需处理。在持续吸氧条件下 ,围麻醉期SpO2 和RR维持平稳 ,患儿保持自主呼吸 ,不需气管内插管。除 2例术前存在上呼吸道感染未完全控制致术中出现刺激性咳嗽和部分呼吸道梗阻外 ,术中和术后未观察到由麻醉药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71年以来对气管或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采用强化剂、γ-羟基丁酸钠(γ-OH)、氯胺酮等麻醉药物的静脉复合麻醉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6例,男105例,女31例;最大15岁,最小7个月。术前并发症:肺叶不张31例,肺炎13例,一侧肺气肿4例,Ⅱ°、Ⅲ°呼吸困难2例,气管切开3例,发热2例。实施异物取出术120例,10例未取出异物;行支气管镜检查16例。取出异物种类共17种。 1. 2 麻醉方法 术前阿托品0.02 mg/kg肌注。按麻醉用药分两组,Ⅰ组:强化剂小儿M1(即异丙嗪50 mg,氯丙嗪50 mg,哌替啶50 mg)或小儿M4(异丙嗪50 mg,乙酰普马嗪20 mg,哌替啶50 mg)与γ-OH复合应用共83例;Ⅱ组:氯胺酮基础麻醉,于术中复合应用小儿M1与γ-OH共53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安全、稳定的麻醉方法。方法对76例需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75天~3岁患儿行全身麻醉,先肌注氯胺酮4~8mg/kg,后静推γ-羟丁酸钠40~50mg/kg、地塞米松2.5~5mg、异丙酚2mg/kg。10min后予0.5%~1%丁卡因喷喉麻醉。结果患儿安静,置镜从容,下颌肌肉松弛,满足术者要求,手术过程顺利。无并发症,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四种麻醉药物联合应用使患儿迅速进入平稳麻醉状态,适用于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  相似文献   

20.
异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手术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远声 《当代医学》2011,17(8):84-85
目的探讨异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3岁以内)手术中应用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及患儿的反应。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行外科手术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为对照组,单独使用氯胺酮,静注2mg/kg后入室,术中微泵维持,不加辅助药。B组为异氟醚复合氯胺酮组,静注2mg/kg氯胺酮后入手术室,面罩吸氧2L/mim,吸入1%异氟醚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术前、术中呼吸、心率、血压的变化、肢体的反应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A组患儿术中心率、血压较术前上升,B组患儿术中呼吸、血压较对照组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术中安静,没有肢体乱动,术后苏醒时间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氟醚复合氯胺酮在3岁以内小儿麻醉中应用,术中患儿安静,无肢体乱动现象,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苏醒快,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