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3种人体测量指标(腰围、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预测青岛港职工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利用2000年青岛港健康研究横断面调查的18~54岁11359名(男性8758名,女性2601名)职工完整资料进行分析,包括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空腹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3种人体测量指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计算3种人体测量指标的不同水平识别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不同测量指标对应的曲线下面积,并确定腰围的最佳截断点。结果:①男性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显著高于女性(P<0.05)。②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病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随着体质量指数、腰围和腰臀比的增加,男性患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的危险增高。然而相对于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随着腰围的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的增加更快。在女性中有与男性相似的现象。④采用腰围预测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的曲线下面积都高于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预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的最佳腰围截断点,女性分别为76cm,76cm,72cm,79cm;男性分别为85cm,85cm,83cm,85cm。结论:腰围较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能更好的预测心血管危险因素。男性腰围最佳切点为85cm,女性为79cm。  相似文献   

2.
延边农村朝鲜族和汉族居民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因素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延边农村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居民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水平,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调查于2004—08/09完成。在延边地区图们市随机选择2个镇.选择30岁以上朝鲜族和汉族常驻居民,均自愿参加调查,排除混血家族成员。采用面对面的询问法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和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家族史等资料,并测量其血压、体格指标及生化指标。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依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诊断标准.即符合以下3条或3条以上者:①超重及肥胖:体质量指数≥25kg/m^2。②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及已确诊的高血压并治疗者。③血脂紊乱:三酰甘油≥1.7mmol/L及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0(男),1.0(女)。④高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及确诊的糖尿病并治疗者。应用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法分析代谢综合征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调查中问卷、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完整者共1120人。①不同民族不同性别调查对象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水平:朝、汉族男性代谢综合征的粗患病率分别为27.6%和13.8%,女性分别为28.0%和12.1%;其标准化患病率,朝、汉族男性分别为24.97%,12.98%,女性分别为24.06%,11.67%。无论是粗患病率还是标化患病率朝鲜族男女均显著高于汉族(P〈0.01)。②代谢综合征与相关因素的相关回归分析:朝鲜族代谢综合征与性别、吸烟量、酒精摄入量、腰围、腰臀比值、总胆固醇水平、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密切相关;汉族与性别、吸烟量、酒精摄入量、腰围、总胆固醇水平密切相关。结论:延边农村地区朝鲜族和汉族的代谢综合征患病水平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异,朝鲜族的代谢综合征与性别、吸烟量、酒精摄入量、腰围、腰臀比值、总胆固醇水平、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密切相关,而汉族与性别、吸烟量、酒精摄入量、腰围、总胆固醇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延边农村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居民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水平,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调查于2004-08/09完成。在延边地区图们市随机选择2个镇,选择30岁以上朝鲜族和汉族常驻居民,均自愿参加调查,排除混血家族成员。采用面对面的询问法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和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家族史等资料,并测量其血压、体格指标及生化指标。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依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诊断标准,即符合以下3条或3条以上者:①超重及肥胖:体质量指数≥25kg/m2。②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及已确诊的高血压并治疗者。③血脂紊乱:三酰甘油≥1.7mmol/L及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0(男),1.0(女)。④高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及确诊的糖尿病并治疗者。应用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法分析代谢综合征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调查中问卷、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完整者共1120人。①不同民族不同性别调查对象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水平:朝、汉族男性代谢综合征的粗患病率分别为27.6%和13.8%,女性分别为28.0%和12.1%;其标准化患病率,朝、汉族男性分别为24.97%,12.98%,女性分别为24.06%,11.67%。无论是粗患病率还是标化患病率朝鲜族男女均显著高于汉族(P<0.01)。②代谢综合征与相关因素的相关回归分析:朝鲜族代谢综合征与性别、吸烟量、酒精摄入量、腰围、腰臀比值、总胆固醇水平、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密切相关;汉族与性别、吸烟量、酒精摄入量、腰围、总胆固醇水平密切相关。结论:延边农村地区朝鲜族和汉族的代谢综合征患病水平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异,朝鲜族的代谢综合征与性别、吸烟量、酒精摄入量、腰围、腰臀比值、总胆固醇水平、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密切相关,而汉族与性别、吸烟量、酒精摄入量、腰围、总胆固醇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并分析延边农村社区汉族和朝鲜族人群血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布特征.方法:[1]于2004-08/09从延边地区汪清县大兴沟镇内采取单纯随机原则抽取50~60岁汉族和朝鲜族人群458人.纳入对象的来源地区民族比例相近,且对调查内容均知情同意.[2]于2004-08/09在被选社区及其卫生院,采用家访询问的方法和健康体检的形式收集本次调查相关信息.[3]调查前对所有调查人员严格培训,规范调查内容、操作流程和方法.并按统一的调查表(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心脑血管疾病的既往史及家族史等)进行家访询问调查.[4]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等.[5]取清晨空腹(禁食12 h)静脉血,测量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等指标.计算动脉硬化指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述生化指标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6]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血压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高血压为因变量,以民族、性别、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动脉硬化指数、空腹血糖、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BACKWARD法选择变量,以α=0.05为入选变量的显著性水准,α=0.1为删除变量的显著性水准.结果:调查问卷、体格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完整者455人,男183人(汉族114人、朝鲜族69人),女272人(汉族183人、朝鲜族89人).[1]朝鲜族人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体质量明显低于汉族(P<0.01),而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明显高于汉族(P<0.01),男性朝鲜族人群动脉硬化指数明显高于汉族(P<0.05).[2]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最终被选入方程的因素分别是:单纯高收缩压为民族、性别、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腰围(OR=0.303,95%CI:0.195~0.470;OR=0.406,95%CI:0.300~0.724;OR=1.990,95%CI:1.186~3.369;OR=0.440,95%CI:0.172~1.136;OR=1.716,95%CI:1.086~2.709);舒张压为民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体质量(OR=0.237,95%CI:0.150~0.376;OR=0.251,95%CI:0.089~0.707;OR=1.051,95% CI:1.029~1.074);高收缩压+高舒张压为民族、性别、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体质量指数(OR=0.246,95%CI:0.159~0.380;OR=0.420,95%CI:0.275~0.643;OR=1.619,95%CI: 0.963~2.721;OR=0.400,95%CI:0.169~0.951;OR=1.113,95%CI:1.043~1.188).结论:[1]延边农村社区汉族和朝鲜族人群血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布特征存在差异.[2]高血压发病与民族、性别、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体质量、腰围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沿海居民血尿酸的影响因素如何?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防治切点如何?目前尚无中国人资料。 目的:明确山东沿海20岁以上女性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设计:随机、分层、整群抽样调查。 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对象:于2004—05/10对山东沿海五市(青岛、日照、烟台、威海和东营)常住女性居民进行调查。年龄20-80岁,常住5年及5年以上,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然人群。 方法:采用人户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第1天填写调查问卷,第2天清晨采空腹血做血尿酸检测,对尿酸值高于正常的第3天复查并进行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教育。 主要观察指标:①一般情况调查:包括健康状况、饮食、体力活动、劳动强度和经济情况。②营养调查:分食物摄入频率调查和膳食调查两部分。③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体质量指数。④测定空腹血糖、血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肌酐含量。 结果:①随着血尿酸浓度的升高,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尿素氮、肌酐.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也逐渐升高,血尿酸280-319μmol/L、血尿酸320-349μmol/L、血尿酸〉350μmol/L(高尿酸血症)三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血尿酸〈280μmol/L组(P〈0.05~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随血尿酸浓度的升高而降低(P均〈0.01)。②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超重和肥胖、糖代谢紊乱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随着尿酸值的升高而升高;与血尿酸〈280μmol/L组比较,血尿酸280~319μmol/L、血尿酸320~349μmol/L和高尿酸血症组发生代谢综合征的OR值分别为2.29(95%CI:1.81-2.89),4.15(95%CI:3.10-5.55),4.96(95%C1:3.85~6.39)。③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食贝类量、尿素氮、肌酐、三酰甘油、腰臀比、轻体力活动为女性高尿酸血症独立的危险因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保护因素。 结论:山东沿海女性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随血尿酸值的升高而升高,血尿酸超过280μmol/L应作为代谢综合征防治切点。控制代谢综合征,减少贝类等含高嘌呤海产品的摄入是预防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的措施之一。临床医师应警惕高尿酸血症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汉族人群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①于2001-08/09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乌鲁木齐新市区25岁以上汉族成人2 688人.排除有高血压病史、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人群,排除资料不全者,纳入2 670人.按下列标准分为4组:代谢综合征组(n=243):1个个体同时存在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3种成分;两种代谢紊乱组(n=701):1个个体同时存在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3种成分中任意2种;一种代谢紊乱组(n=1 087):即个体存在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3种成分中的任意1种;无代谢紊乱组(n=639):无代谢异常.②所有调查对象均进行血压、体质量指数、腰围、血糖、血脂、胰岛素等指标的测定.比较分析不同性别及血脂紊乱状况人群的糖脂代谢紊乱、肥胖患病情况.③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纳入汉族成人2 688人,排除资料不全者,2 670人纳入结果分析并完成问卷调查.①男性糖尿病、糖耐量低减/空腹血糖受损、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超重、肥胖、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P<0.01);高总胆固醇血症患病率明显低于女性(P<0.01).②代谢综合征组、2种代谢紊乱组、1种代谢紊乱组、无代谢紊乱组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降低趋势,且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上升趋势,无代谢紊乱组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1),而代谢紊乱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③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年龄与代谢综合征高度相关(OR=2.661 0,1.871 0,3.776 8,P<0.01).结论:①乌鲁木齐市汉族男性成年人血糖、血脂紊乱、肥胖发生情况较女性严重.②代谢紊乱种类越多,血糖、血脂紊乱情况越严重.③代谢综合征患病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7.
腰围对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腰围是表达人体内脏脂肪含量的简易测量指标,反映中心性肥胖敏感,是预测肥胖相关健康风险的主要指标。分析上海老年人群中腰围与代谢综合征患病及相关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05/2006-12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干部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2000名上海地区离退休干部,均为老年男性,平均(74±5)岁。对其中资料完整且对调查内容及检查项目知情同意的1700名进行分析。①以受检者腰部肋下缘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处做水平测量腰围,同时检测受试对象体质量指数、血压。②采用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关于亚洲区人群代谢综合征的工作定义检测受试对象代谢综合征发病情况。③采用日立-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及其他相关生化指标。分析不同腰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各项代谢指标的异常情况。结果:资料完整的1700例对象进入结果分析。①受试对象中代谢综合征、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血糖异常、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患病率为36.41%(619/1700)、63.58%(1080/1700)、59.35%(1009/1700)、40.76%(693/1700)、33.88%(576/1700)。②当腰围≥90cm时,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随腰围的增加而上升,腰围增加与代谢异常数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79,P<0.01)。③腰围的增加与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甘油三酯正相关(r=0.7229,0.1253,0.1633,0.2849,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间呈负相关(r=-0.2702,P<0.01)。④高血压的患病率在腰围≥90cm组显著高于腰围<90cm组(χ2=47.65,P<0.01)。结论:上海老年男性人群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和代谢指标异常数量随着腰围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并分析延边农村社区汉族和朝鲜族人群血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布特征。方法:①于2004-08/09从延边地区汪清县大兴沟镇内采取单纯随机原则抽取50~60岁汉族和朝鲜族人群458人。纳入对象的来源地区民族比例相近,且对调查内容均知情同意。②于2004-08/09在被选社区及其卫生院,采用家访询问的方法和健康体检的形式收集本次调查相关信息。③调查前对所有调查人员严格培训,规范调查内容、操作流程和方法。并按统一的调查表(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心脑血管疾病的既往史及家族史等)进行家访询问调查。④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等。⑤取清晨空腹(禁食12h)静脉血,测量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等指标。计算动脉硬化指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述生化指标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⑥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血压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高血压为因变量,以民族、性别、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动脉硬化指数、空腹血糖、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BACKWARD法选择变量,以α=0.05为入选变量的显著性水准,α=0.1为删除变量的显著性水准。结果:调查问卷、体格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完整者455人,男183人(汉族114人、朝鲜族69人),女272人(汉族183人、朝鲜族89人)。①朝鲜族人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体质量明显低于汉族(P<0.01),而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明显高于汉族(P<0.01),男性朝鲜族人群动脉硬化指数明显高于汉族(P<0.05)。②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最终被选入方程的因素分别是:单纯高收缩压为民族、性别、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腰围(OR=0.303,95%CI:0.195~0.470;OR=0.406,95%CI:0.300~0.724;OR=1.990,95%CI:1.186~3.369;OR=0.440,95%CI:0.172~1.136;OR=1.716,95%CI:1.086~2.709);舒张压为民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体质量(OR=0.237,95%CI:0.150~0.376;OR=0.251,95%CI:0.089~0.707;OR=1.051,95%CI:1.029~1.074);高收缩压+高舒张压为民族、性别、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体质量指数(OR=0.246,95%CI:0.159~0.380;OR=0.420,95%CI:0.275~0.643;OR=1.619,95%CI:0.963~2.721;OR=0.400,95%CI:0.169~0.951;OR=1.113,95%CI:1.043~1.188)。结论:①延边农村社区汉族和朝鲜族人群血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布特征存在差异。②高血压发病与民族、性别、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体质量、腰围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汉族和维吾尔族男性中部分代谢异常因素及与血压关系的对比,分析可能存在的民族差异。方法:选择2000-01/2001-0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34例成年男性高血压患者,汉族78例,维吾尔族56例。排除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选择同期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体检的血压正常成年男性133人,汉族76人,维吾尔族57人。均自愿参加。①受检者在前3d停服或未使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采用Korotokoff法,取卧位休息10min以上测量右上臂血压,取3次的平均值。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2(m^2)。②禁食12h,次日晨取静脉血10mL,测定血浆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酸和空腹血糖水平。测定空腹血糖采用酶法和国产RA一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胰岛素和瘦素浓度采用放射免疫学法。胰岛素抵抗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215;空腹血糖/22.5,由于呈非正态分布,故在此基础上再取自然对数)评价。③各组计量资料差异性分析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相等情况下采用£检验;应用多元直线相关分析和相关分析,建立直线回归方程,考察各因素与血压的相关性。结果:汉族和维吾尔族高血压患者78和56例,血压正常健康者76和57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汉族:血压正常者血浆尿酸水平、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低于高血压患者[(313.1&;#177;90.6)μmol/L,(25.1&;#177;3.2)kg/m^2,0.4&;#177;0.5;(349.4&;#177;92.4)μmol/L,(27.1&;#177;2.9)kg/m^2,0.6&;#177;0.3,τ=2.211,2.468,2.045,P&;lt;0.05~0.011。②维吾尔族:血压正常者血浆瘦素水平、体质量指数明显低于高血压患者[(9.2&;#177;3.5)μg/L(25.8&;#177;3.4)kg/m^2,(10.9&;#177;4.4)μg/L,(28.7&;#177;4.2)k/m^2,τ=1.995,2.557,P&;lt;0.05,0.01]。③高血压患者体质量指数:维吾尔族明显高于汉族(τ=2.197,P&;lt;0.05);血压正常者胰岛素抵抗指数:维吾尔族明显高于汉族(τ=2.095,P&;lt;0.05)。④多元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民族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体质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304~0.360,P&;lt;0.01);汉族高血压患者血压还与瘦素和尿酸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189~0.339,P&;lt;0.01)。⑤以平均动脉压为应变量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发现:汉族高血压人群体质量指数和尿酸是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只有去除体质量指数因素后,瘦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可进入方程;而维吾尔族组去除体质量指数因素后无任何因素能够进入方程。结论:①汉族男性胰岛素抵抗、瘦素和尿酸对血压的影响大于维吾尔族男性。②两民族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均随体质量指数增大而增高。③汉族男性中体质量指数、尿酸是影响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水平对血压有影响,但依赖于体质量指数;而维吾尔族男性中仅表现为体质量指数是影响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汉族人群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①于2001-08/09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乌鲁木齐新市区25岁以上汉族成人2688人。排除有高血压病史、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人群,排除资料不全者,纳入2670人。按下列标准分为4组:代谢综合征组(n=243):1个个体同时存在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3种成分;两种代谢紊乱组(n=701):1个个体同时存在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3种成分中任意2种;一种代谢紊乱组(n=1087):即个体存在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3种成分中的任意1种;无代谢紊乱组(n=639):无代谢异常。②所有调查对象均进行血压、体质量指数、腰围、血糖、血脂、胰岛素等指标的测定。比较分析不同性别及血脂紊乱状况人群的糖脂代谢紊乱、肥胖患病情况。③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纳入汉族成人2688人,排除资料不全者,2670人纳入结果分析并完成问卷调查。①男性糖尿病、糖耐量低减/空腹血糖受损、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超重、肥胖、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P<0.01);高总胆固醇血症患病率明显低于女性(P<0.01)。②代谢综合征组、2种代谢紊乱组、1种代谢紊乱组、无代谢紊乱组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降低趋势,且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上升趋势,无代谢紊乱组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1),而代谢紊乱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③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年龄与代谢综合征高度相关(OR=2.6610,1.8710,3.7768,P<0.01)。结论:①乌鲁木齐市汉族男性成年人血糖、血脂紊乱、肥胖发生情况较女性严重。②代谢紊乱种类越多,血糖、血脂紊乱情况越严重。③代谢综合征患病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