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肝外胆管癌切除术中如何合理应用肝门部外科技术。方法 分析自95年至2000年6月28例行手术治疗的肝外胆管癌资料,按手术技术的不同划分为两个组:未应用肝门部外科技术组(95—98年)和应用肝门部外科技术组(99—2002年6月),每个组各有14例。结果 经合理地应用肝门部外科技术后,肝外胆管癌的切除主由未应用肝门部外科技术组的21.5%提高到应用肝门部外科技术组的64.3%。切除病例无1例术后死亡。结论 在胆管癌切除手术中肝门部外科技术的关键技术是游离肝门板并尽快实施胆道减压技术、脉络化解剖技术、血管外科技术及胆管空肠吻合技术。通过合理的有次序地使用这四大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肝外胆管癌的切除率。  相似文献   

2.
数字医学技术开创了外科的3D时代.二维重建及可视化技术突破了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瓶颈并广泛应用于肝胆管结石、肝门部胆管癌等胆道疾病,实现了胆道外科的解剖数字化、诊断程序化和于术可视化,犹如给外科医师戴上了“三维透视眼”.随着数字医学技术的发展及3D腹腔镜、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等的广泛应用,胆道外科进入崭新的3D时代.  相似文献   

3.
围肝门胆道疾病涵盖结石、炎症、肿瘤、损伤和先天性畸形5大类胆道疾病,具有疾病谱广,解剖变异大,病理生理复杂,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风险高等特点,是胆道外科的高难领域。围肝门外科技术体系针对围肝门胆道疾病的共性临床特征、共性手术方式和共性技术难点,依托三维数字医学影像学技术,在充分评估肝门解剖与变异、肝功能与残肝体积的基础上,通过由肝外向肝门和由肝内向肝门顺逆结合的肝门解剖路径,完全敞开肝门后,再次评估病灶与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关系,制定最终的手术方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R0切除率、胆肠吻合的质量、血管切除重建的质量和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围手术期病死率,延长病人生存时间。重视这一涉及多学科的综合体系,有助于提高围肝门胆道疾病诊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肝门部胆管异位胰腺一例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外科(200137)费学明肝门占位病变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升高,部分原因与诊断技术的提高有关,这是一组高危性、高难性、高预后不良性疾病,也是对外科医生最具挑战性的一组疾病。其中以肝门胆管癌为最多见,而我院手术病理证...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由于发生部位隐匿,早期诊断常有困难.若不能早期诊断并予以手术切除,患者的生存期多在1年以内.近年来,随着现代影像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水平已有很大提高,然而,由于其发生部位特殊、且易侵犯周围脏器及发生淋巴转移,手术切除的疗效仍不尽如人意.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如何进一步提高其外科治疗的安全性及长期生存率,仍然是每一个肝胆外科医师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肝胆管结石症—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胆管结石及其种种并发症是我国胆道外科上一个特殊的问题。不论在病因学、临床病理过程、诊断与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方面,均应与胆囊结石及其并发症加以区别,以往用“胆石症”这一含混的诊断名词是不够恰当的,因为在这一诊断下,往往混淆了胆囊结石与肝胆管结石间的特点。肝胆管结石症应是一个临床疾病实体,需要有它自己准确的诊断和命名。肝脏外科是随着对肝脏的管道系统和肝脏分区的深入研究而得到较迅速的发展,目前,肝胆管外科已成为肝脏外科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肝门部解剖学的研究结果对临床外科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但是,随着临床工作的进展,现有的认识已不能满足需要。肝门(指第一肝门)是一个复杂的立体结构,有如一个复杂的交通枢纽的“立体交叉”,并且这个“交叉”往往是有变异的,不单纯是胆管的解剖变异,还有门静脉和肝动脉的变异。只约有50%的人肝门部胆管是由典型的右主肝管和左主肝管汇合而构成,其余的人则有各种各样的解剖变异。因此,肝门部的解剖学结  相似文献   

7.
肝脏外科的微创观念与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Langenbuch 1882年完成首例肝切除术以来,肝脏外科已经历了110余年的发展,包括肝血流阻断技术、肝叶切除术以及各种肝外科专用设备和器械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目前随着各种肝切除和肝移植技术的不断完善,肝脏外科已无禁区,肝外科医师在手术方面几乎已达到“无所小能”的地步,但这并  相似文献   

8.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前景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孝平 《腹部外科》2010,23(2):68-69
近年来,随着对肝门部胆管癌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影像学诊断技术及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效果已较以前有了显著提高,但总体疗效仍不够满意,病人的5年生存率仅在26.3%~40%。目前,国内外对于肝门部胆管癌施行肝外胆管切除联合肝切除(全尾叶切除)、  相似文献   

9.
在胆道肿瘤中,肝门部胆管癌与胆囊癌所占比例较大,且在近10多年中外科治疗备受关注,是肝门部外科领域中取得明显进步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胆道肿瘤。诚然,胆道肿瘤无论在外科治疗与临床研究等方面与常见的胃肠肿瘤、肝癌等相比起步要晚得多,其外科治疗的水平与疗效目前仍存在很大差距,但在现代外科综合技术不断发展与成熟的今日,肝门部胆管癌及胆囊癌这两个外科技术曾很难以达到根治性切除的肝门区域的肿瘤,已经显示出外科治疗良好的结果和仍具有发展潜力的未来。现就国内外在肝门部胆管癌和胆囊癌行扩大根治切除术方面的进展,结合我们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消化外科》2013,(10):800-800
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外科手术仍是这一复杂病症惟一的治愈方法,但因癌肿位居肝门这一复杂而重要的解剖区域和多极化浸润转移的生物学特性,使肝门部胆管癌成为腹部外科中具有持续挑战性的跨世纪难题。此外,受医疗机构的技术条件和临床经验的局限,目前我国现阶段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缺乏规范,总体治疗效果难以令人满意。为了加强肝门部胆管癌规范化治疗,提高疗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胆道外科学组、《中华外科杂志》和《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承办的“2013全国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高级研修班”将于2013年11月22—24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1.
我国胆道外科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外科微创化是当前外科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浪潮,微创外科的目的是使外科患者达到最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最小的手术切口,最轻的全身炎症反应,最少的瘢痕愈合。胆道外科疾病的微创治疗一直是外科医师的向往,微创外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传统胆道外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格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巨大成就使胆道外科疾病微创治疗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伴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对我国胆道外科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深思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肝外科发展的高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10年德国外科医师Wendel首次成功地施行了肝右叶切除术治疗肝癌。1951年Lortat-Jacob根据肝脏的血管解剖学,有计划地预先结扎肝门部血管切除肝右叶。Quattlebaum首先开展了预先处理肝门行肝右叶切除术。随着麻醉学、ICU和手术技术的进展,精密器械的应用,特别是肝脏临床解剖学的深入研究,促进了肝脏外科的不断发展。以至可以安全地进行各种复杂的肝脏切除术。但肝外科医师如最早提出肝右三段切除术及扩大肝右叶切除术和扩大肝左叶切除术的肝外科专家之一Starzl,在实践中体会到,虽各种…  相似文献   

13.
外科学是一门用手操作的技艺,1597年英国外科医师Lowe曾明确指出外科学是一门科学或技术,运用手术操作在人体上进行工作,以求治愈疾病。然而制约手术实施的种种险阻却严重防碍了外科的发展,虽然16世纪法国Pare(1510~1590)在施行截肢手术时,采用大血管结扎方法,制止了致命的出血,开创了外科止血的先河,但这并不能解决通常的手术出血问题。近代外科学的兴起实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下几项发明应视为近代外科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作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和双功能超声对22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供血特点以及肿瘸与肝门部重要血管间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肝门部胆管癌多为少供血肿瘤。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术前超声在判定肿瘤与门静脉关系上,诊断符合率为81.82%;肿瘤与肝动脉关系上诊断符合率为77.28%。作者认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和双功能超声只有诊断符合率高,操作简单,无放射性损伤等特点,应用此项技术术前可以评估肝门部胆管癌的浸润程度及手术切除的可行性,为临床外科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现状黄志强肝门部胆管是肝外胆管癌的好发部位,近10年来在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但仍有不少问题需待进一步解决[1]。1手术切除率肝门部胆管癌处于肝外胆管的特殊部位,一经诊断往往已属晚期,所以手术切除率较低。重庆西南医...  相似文献   

16.
微创外科的兴起、发展与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科一直是以手的操作来治疗疾病,所以,手术刀便成为外科学的标志。随着外科学的发展也同时推动了整个医学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使得外科学更臻于成熟。因此,外科的模式总是服从于不同时期的医学观念,外科学本身并无“巨创”和“微创”之分,这完全取决于医师对特定疾病治疗的理解和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血管外科实验研究的方向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血管外科是建立在外科基础上的新兴学科,该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既需要外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又具有本专业自身的特点。近年来,血管外科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猛发展,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另一原因是,随着影像学和诊断技术的提高,人工血管的出现,各种血管移植术的广泛开展,血管腔内治疗技术的问世和发展,许多以前未被认识的血管疾病被熟知和诊断,许多复杂的血管手术则随着技术革新而为多数医师所掌握。因此,这一新学科必将随着技术的进展和人类对血管疾病的深入认识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胆道外科的现状及未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微创外科学的发展改变着传统外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格局,长期以来,较小的手术切口、较少的痛苦及较快的术后恢复一直是外科医师的向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巨大成就使这种梦想正在成为现实,伴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我国胆道外科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围肝门胆道疾病涵盖结石、炎症、肿瘤、损伤和先天性畸形5大类胆道疾病,具有疾病谱广,解剖变异大,病理生理复杂,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风险高等特点,是胆道外科的高难领域。围肝门外科技术体系针对围肝门胆道疾病的共性临床特征、共性手术方式和共性技术难点,依托三维数字医学影像学技术,在充分评估肝门解剖与变异、肝功能与残肝体积的基础上,通过由肝外向肝门和由肝内向肝门顺逆结合的肝门解剖路径,完全敞开肝门后,再次评估病灶与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关系,制定最终的手术方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R0切除率、胆肠吻合的质量、血管切除重建的质量和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围手术期病死率,延长病人生存时间。重视这一涉及多学科的综合体系,有助于提高围肝门胆道疾病诊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高位胆管阻塞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及其外科治疗,仍为胆道外科临床的困难课题,是提高复杂胆道外科疾病治疗水平的重要途径。高位胆管塞病变因其位于肝门部的特殊解剖位置;由于肝门胆管阻塞.导致肝脏肿大,可呈一致性肿大或左右叶不对称性肿大,严重黄疸,肝功损害及凝血障碍;肝门胆管的显露困难;手术易于出血;肝门部胆管与肝动脉、门静脉关系紧密,胆管与血管分支变异较多,肝动脉门静脉支横跨高位胆管,给手术增添更多困难;一些高位胆管阻塞较长时间的病例,特别是屡发化脓性肝胆管炎.常并发胆汁性肝硬变及门脉高压症.使高位胆管阻塞性病变的外科治疗相当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