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低场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重点分析其MRI特点及发病部位。结果:本组病例肿瘤均为单发,T1WI肿瘤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显著强化,12例肿瘤病理均无钙化。MRI对椎管内神经鞘瘤定位诊断符合率100%,定性诊断符合率83.3%。结论:低场MRI可作为诊断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敏感检查方法,正确认识其MRI征象能帮助术前诊断,并指导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其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9例,神经纤维瘤4例)的MRI表现。结果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3例,椭圆形6例,不规则哑铃形4例。肿瘤呈等T1信号5例,长T1信号8例;等T2信号3例,长T2信号10例。病灶内可见片状或斑片状坏死3例。增强扫描4例明显不均匀强化,9例均匀强化。结论MRI检查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根据神经源性肿瘤的特征性表现可以很好地对椎管内肿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陈爱丽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4,(3):63-64
目的:分析椎管内脊膜瘤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MRI影像表现。方法:搜集2001年7月-2003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髓外硬膜下占位以及跨跨硬膜内外占位病变3例,共28例。其中26例行平扫加增强,2例仅做平扫。结果:MRI定位准确率为10%。脊膜瘤17例,信号均匀,无明显囊变坏死者16例,具有典型“脊膜尾征”者5例;神经源性肿瘤11例,其影像复杂,强化形式亦多变,依据肿瘤是实体型或完全囊变型或混合型而出现不同的强化形式。结论:根据椎管内原发肿瘤的MRI表现可准确定位并推测其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神经鞘肿瘤的低场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四肢神经鞘肿瘤的MRI表现,其中神经鞘瘤6例(5例良性,1例恶性),神经纤维瘤2例(良恶性各1例);下肢3例,上肢5例。结果:8例肿瘤均表现为梭形肿块,边界较清晰,6例良性神经鞘肿瘤中4例可见靶征,5例可见脂肪分离征,1例可见神经出入征;2例恶性肿瘤均未见靶征及神经出入征,其中1例可见脂肪分离征。Gd-DTPA增强扫描良性肿瘤均匀强化或实性结节均匀强化,恶性肿瘤强化不均匀。结论:四肢神经鞘肿瘤低场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能为外科手术计划的制定提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于肝十二指肠韧带神经源性肿瘤的磁共振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十二指肠韧带神经源性肿瘤。结果:3例均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MRI表现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区,肝门部及其下方、胰颈部上方类圆形单发软组织信号肿块,T1WI呈欠均匀高及稍高信号,T1WI呈均匀或欠均匀稍低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癌变内可见小片状无强化的坏死或囊变区,1例以周边强化为主。肿瘤边界清楚,紧邻或推压周围血管及胆管,未见包裹侵犯,未见胆道或胰管梗阻扩张。结论:MRI对诊断原发于肝十二指肠韧带神经源性肿瘤有良好的定位诊断价值,其多方位成像对鉴别该区域来源于胆道、肝脏、胰腺、十二指肠的其他病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 I表现以及与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16例的MR I表现,并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例均位于髓外硬膜下,颈段6例,胸段5例,胸腰交界处3例,腰段2例。MR I T1W I呈长椭圆形边界清楚的混杂等、低信号肿块,内有点、片状更低信号区,T2W I肿块表现为混杂等、高信号,内有点、片状更高信号区。增强T1W I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内部点、片状更低信号区无明显强化。上述表现和病理对照,肿瘤由Anton iA区和Anton i B区相互交错组成,Anton i B区集中在囊变、出血区,增强无明显强化,Anton i A区由富细胞区及胶原组成,为增强明显强化区。结论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 I表现与其病理改变有关,这些变化对正确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MRI征象,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其中神经鞘瘤14例,神经纤维瘤9例。结果:23例肿瘤位于四肢及腰背部肌间隙或肌肉内、颈动脉鞘周围或骶前间隙。23例肿瘤中不均匀混杂信号17例,肿瘤呈等T1长T2信号间夹杂弥漫多发梭状、斑点片状长T1短T2影;靶征2例,表现为边缘呈环形呈长T2信号,中央呈短T2信号,增强扫描中央强化;囊性或囊实性4例,表现为肿瘤内见多发长T1长T2囊变区,囊壁及分隔呈短T2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囊壁及分隔强化。3例肿瘤周围软组织轻度水肿。2例可见肿瘤邻近肌肉萎缩征象。结论: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发生部位、形态、边界及信号特点、瘤周是否水肿等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有利于术前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软组织神经鞘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软组织神经鞘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3例30个经病理证实软组织神经鞘肿瘤的MRI特征,其中15个良性神经鞘肿瘤,包括许旺瘤(神经鞘膜瘤)13个(12例),神经纤维瘤2个(2例);15个为恶性外周神经鞘肿瘤。23例均行常规MR扫描,包括自旋回波(SE)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以及快速多平面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MPSPGR)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23例患者共30个病灶,软组织神经鞘肿瘤表现为梭形(15个),靶征(9个),神经出入征(10个),脂肪分离征(10个);2个(2例)恶性神经鞘膜肿瘤显示周围水肿。(2)12个良性神经鞘肿瘤中9个表现为延迟强化,3个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所有15个恶性外周神经鞘肿瘤及3个良性神经鞘肿瘤表现为第1期明显或中度强化,第2期和第3期持续强化或强化程度稍有下降。结论 梭形肿块、靶征、与神经关系密切及脂肪分离征是软组织神经鞘肿瘤较特征性的表现,而肿瘤的MR动态增强强化方式和周围有无水肿对神经鞘肿瘤良、恶性鉴别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下肢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评估下肢神经源性肿瘤的MR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下肢神经源性肿瘤的MR表现,其中4例为神经鞘瘤(3例良性,1例恶性),1例为恶性神经纤维瘤;肿瘤分别位于小腿(2例)、腘区(1例)、大腿(1例)和股区(1例)。5例均行常规MR扫描,应用T1、T2加权序列作轴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扫描,2例良性神经鞘瘤应用T1WSE作增强扫描。结果 在T1WI2例良性神经鞘瘤呈等信号强度,1例良性神经鞘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和1例恶性神经纤维瘤呈不均质的低一中等信号强度。在T2WI5例肿瘤均呈不均质高信号。2例神经鞘瘤可见靶征,表现为瘤体中央为低信号区,其周围为高信号区,于T2WI显示清楚。结论 MRI有利于明确肿瘤的位置和范围,以及外科治疗计划的制定。靶征对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是1种有价值的征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定性和定位诊断的准确率。材料与方法:神经源性肿瘤27例(男13例,女14例;年龄7-68岁),经病理证实其中神经鞘瘤18例,神经纤维瘤9例,所有病例最初均经采用快速SE T_1加权和T_2加权序列行MR成像,其中5例还附加作了增强扫描。结果: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在T_1加权像上未见特征性表现,但在T_2加权像上多数表现为有短T_2低信号的包膜内有长T_2信号或混杂信号,长T_2信号强度与脑脊液者相似。同时,还通过MRI找出了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分布、位置、形态特征等。结论: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都有赖以增强的MRI可证实的恒定的增强与形态特征,因此MRI,尤其是增强的MRI可用于判定神经源性肿瘤的性质与位置。 相似文献
11.
冯少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3(3):217-219
目的: 探讨低磁场MRI诊断脊髓内肿瘤的价值和误诊原因.材料和方法: 对34 例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髓内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室管膜瘤20例, 星形细胞瘤11例, 脂肪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1 例,32例肿瘤MRI表现为T1WI等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2例脂肪瘤T1WI和T2WI均为脂肪信号.注射Gd-DTPA后室管膜瘤实性部分呈均匀明显增强 "腊肠样"(12例),星形细胞瘤散在斑片状增强(6例),误诊3例,包括2例多发性硬化、1例急性脊髓炎.结论: 低磁场MRI可为脊髓内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较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钙化性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症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在诊断钙化性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及椎管狭窄分级。方法 本文收集 3 1例钙化性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症的病例 ,经手术及CT扫描证实。结果 本组 3 1例中 ,共计 63个病变 ,分布C3 ~L2 水平 ,2 2个病变分布于C4~ 7椎体水平 ,2 7个病变位于T9~ 12 椎体水平 ,T2 WI显示 5 0个病灶为低信号影 ,13个病灶为低信号区内中等信号影 ,T1WI显示 5 0个病灶为低信号 ,13个病灶为低信号区内高信号影。 2 3例伴随椎间小关节增生硬化 ,18例伴随相应椎间盘突出或退变 ,2 8个病变显示脊髓受压 ,13个病变伴相对应脊髓变性。结论 MRI能直接的无创伤的显示病灶位置和脊髓压迫程度 相似文献
13.
MRI全脊柱移床扫描对脊柱疾病的诊断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MRI全脊柱移床扫描在诊断脊髓及脊柱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于 2 1例疑有脊髓及脊柱疾患的患者行全脊柱移床扫描 ,对接颈、胸、腰骶段脊柱图像而形成完整的全脊柱图像。与对接前的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 ,以某一椎体为中心的局部脊柱扫描图像进行对比 ,分析疾病的检出率和定位、定性的诊断效率。结果 3例患者发现脊柱多发转移瘤 ,1例发现颈、腰段的多发神经鞘瘤 ,2例为全脊髓炎 ,4例患者为连续多椎体结核伴冷脓肿形成 ,2例患者发现外伤后多椎体及附件骨折 ,2例发现脊髓空洞。结论 MRI全脊柱移床扫描对于多发性、全身性、系统性脊髓及脊柱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对不典型脊椎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结核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21例脊椎结核患者,术前行X线检查21例,CT检查19例,MRI检查21例;14例X线平片及10例CT检查阴性;7例X片示单椎体破坏区位于椎体后缘,呈溶骨性破坏、压缩骨折;9例CT显示相邻椎体病变,椎间盘变窄、椎体无明显破坏;无多个椎体跳跃破坏,椎小关节受累、椎旁软组织肿块内未见明确脓肿形成;MRI检查21例中,20例显示病变椎体呈长T1长T2信号,抑脂序列呈不均匀高信号,16例显示椎间隙变窄,间盘裂隙状强化,17例显示椎旁脓肿,以上20例确诊为椎体结核。1例MRI显示椎旁软组织肿块内无脓肿形成,疑诊为肿瘤。结论:MRI对不典型脊椎结核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高于其他影像检查,能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小儿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儿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4例小儿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行MRI检查,包括Gd-MTPA增强扫描(10例),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磁共振泌尿道造影(MRU)(6例)。10例手术切除,4例手术探查后取活检。将MR表现与手术结果对照评价MR的诊断价值。结果:多数肿瘤(12/14)位于脊柱两侧和肾上腺区,良性者多数(5/7)T1WI信号均匀,伴有明显出血坏死和侵犯椎体、椎管则强烈提示为恶性。MRA和MRU能很好地显示肿瘤与重要血管和输尿管的关系,为外科术前提供重要信息。增强扫描肿瘤实体均有中等以上明显强化。结论:MRI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小儿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组织学特性,很好地显示肿瘤与邻近器官和重要结构的关系,是目前诊断此病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间隙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颈动脉间隙肿瘤的MRI影象特征及其病理、解剖学基础和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25例颈动脉间隙肿瘤的MRI征象,并与手术病理或血管造影比较。结果:多数肿瘤的病理改变或血管造影的特征能在MRI图像上反映,囊变和含丰富粘液的神经源性肿瘤T2加权像呈边界光滑的极高信号,化学感受器瘤瘤内的血管表现为扭曲条状和圆点状的极低信号,颈内动脉瘤信号分层,转移瘤边界毛糙或不清;不同来源的肿瘤与颈内、外动脉或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的位置关系有解剖上的相关性,有利于准确的定位和鉴别诊断;25例中术前诊断正确22例(88%)。结论:MRI对颈动脉间隙肿瘤的定位和定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结合病史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7.
MR全脊柱移床扫描在快速诊断急性脊柱创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全脊柱移床扫描对急性脊柱创伤后多水平椎体及脊髓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应用MR全脊柱移床扫描技术,行颈、胸及腰骶3段脊柱扫描后,采用对接的方法完成全脊柱全程图像。结果71例均获得直观、清晰地显示椎管内全段脊髓、全部脊椎及周围韧带的连续全脊柱MR图像。2例表现正常,69例表现椎骨骨折(36例表现单发椎骨骨折,33例表现多发椎骨骨折)。69例椎骨骨折患者中伴有椎体滑脱12节,伴有脊髓损伤15段,伴有韧带挫裂伤19处。结论MR全脊柱移床扫描,可以很好显示椎体骨折的部位、数目,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以及有无脊髓损伤,大大提高了定位及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场(0.35 T)MR在膝外伤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对67例X线、4例同时行CT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的膝外伤患者行低场MR常规检查,常规自旋回波(SE)T1WI矢状位、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矢状位及T2脂肪抑制序列矢状位及冠状位成像。结果骨挫伤28例,韧带损伤17例,半月板损伤13例,54例患者关节腔内有不同程度的关节腔积液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结论低场MR可诊断膝关节骨质、关节软骨、半月板、韧带、周围软组织的单一及复合损伤,膝外伤后经X线或CT检查无明显异常,临床体检阳性、症状明显者应首选MRI。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场MRI在细菌性肝脓肿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的19例23个肝脓肿,分析低场MRI平扫及增强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结果:23个肝脓肿14个位于肝右叶,9个位于肝左叶.典型肝脓肿7个,表现环征或双靶征,病灶中心液化坏死,脓肿内小泡状积气或气液平面,病灶周围水肿.不典型肝脓肿16个,不同时期影像表现各异,表现为簇状征,蜂窝征,蜘蛛足征等.结论:低场MRI能较好显示肝脓肿的病理过程中组织结构不同特征,能提高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