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脑分水岭梗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塞(CWI)的类型、病变部位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经头颅CT证实的幕上CW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改变。结果其中皮层前型39例(33.9%),病灶在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层支的边缘带,呈楔形,临床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经皮层运动性失语等。皮层后型42例(36,5%),病灶在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皮层支的边缘带,临床表现为视野缺损、经皮层感觉性失语、皮层型感觉障碍、轻偏瘫等。皮层下型34例(29.6%),病灶在大脑中动脉皮层支与深穿支的边缘带,位于基底节及侧脑室旁,临床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优势半球病变可有言语障碍等。结论CWI的临床表现复杂,诊断主要依据CT或MRI。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分水岭梗塞(CWI)的类型,病变部位及临床部位,方法 回顾性分析115例经头颈CT证实的幕上CW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改变。结果 其中皮层前型39例(33.9%),病灶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层支的边缘带,呈楔形,临床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经皮层运动性失语等。皮层后型42例(36.5%),病灶在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皮层支的边缘带,临床表现为视野缺损、经皮层感觉性失语,皮层型感觉  相似文献   

3.
近期,我们对1例一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另一侧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病人实施了大脑中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随访4个月,效果良好。1病历摘要男性,32岁。因反复抽搐发作、言语不清、肢体无力8个月于2001年3月20日入院。体格检查:意识清醒,不全混合性失语,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侧肢体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Ⅳ+级。右Barbinski征阳性。头颅CT示左额颞顶低密度改变,DSA示左侧颈内动脉升段闭塞,左侧大脑后动脉狭窄。左侧大脑半球通过侧支循环供血。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狭窄程度达83%。未见明显的粥样斑块。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DSA对单侧颈内动脉系统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建立的应用价值,探讨三级侧支循环在单侧颈内动脉开口部位狭窄或闭塞及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或闭塞中的特点.方法 分别对56例颈内动脉开口处狭窄或闭塞及94例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根据其狭窄程度分析其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结果 颈内动脉开口部位闭塞组大脑动脉环开放率约38.5%,颅内外沟通开放率30.8%,软脑膜吻合支开放率约30.8%;重度狭窄组大脑动脉环开放率35.1%,软脑膜吻合支开放率16.2%,颅内外沟通开放率约5.4%;中轻度狭窄组无侧支循环建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组大脑动脉环开放率5%,软脑膜吻合支开放率95%;重度狭窄组仅软脑膜吻合支开放,开放率约61%;轻中度狭窄组无侧支形成.结论 在颈内动脉开口部位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病例中,一级侧支循环的开放代偿最为重要,二级侧支循环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病例中,二级和三级侧支循环的开放起主要的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颅内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枝循环形成情况。方法 235例经影像学发现存在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有无侧支循环分为两组,对可能与侧支循环建立有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侧支循环形成的检出率DSA最高,MRA次之;(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侧支循环开放作为因变量时大脑中动脉狭窄、颈内动脉闭塞、基底动脉狭窄进入回归方程,OR分别为0.598、2.395、3.494;P值分别为0.104、0.081、0.015。结论大脑中动脉狭窄、颈内动脉闭塞、基底动脉狭窄可能促进侧支循环开放。  相似文献   

6.
连续40例出血型烟雾病的DSA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烟雾病患者的DSA影像学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烟雾病病例的DSA影像学表现,40例患者均经CT诊断为颅内出血,均经DSA确诊。结果双颈内动脉末段狭窄闭塞22例,一侧颈内动脉末段狭窄闭塞8例,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3例,双侧大脑前动脉和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1例,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闭塞3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1例,一侧大脑中动脉及对侧大脑前动脉狭窄闭塞2例,均伴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结论DSA为诊断烟雾病的金标准,DSA检查可清楚显示烟雾病血管狭窄闭塞的部位、侧支循环情况及是否合并动脉瘤,据其表现可指导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7.
我科2006-06-2011-06应用颈动脉灌注治疗急性脑梗死1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1选择标准:①按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疗标准[1],选择急性脑梗死属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②首次发病或再次发病在3~48h以内,年龄在35~82岁,出现一侧神经功能缺损的体征:肌力减退,肌张力增高或减弱,浅感觉障碍或优势半球梗死出现感觉性失语、运动性失语、混合性失语等,行颅脑CT或MRI检查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梭形动脉瘤的的治疗方法。方法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梭形动脉瘤术前造影均存在交叉循环不良,行Matas试验均不能耐受,故先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以增加脑供血。1例术后可以耐受颈内动脉阻断,行球囊闭塞颈内动脉治疗;另1例仍不能耐受Matas试验,采用逐渐阻断夹夹闭颈内动脉的方法治疗。结果2例术后症状消失治愈,随访8个月~1.5年生活良好。结论对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可采取间接手术包括阻断动脉瘤近侧段载瘤动脉,促使动脉瘤内血栓形成以闭塞动脉瘤的方法治疗。若术前交叉循环造影示侧支循环不良,可先行颅内-颅外血管吻合以增加侧支供血,再用球囊或手术将载瘤动脉近段闭塞。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卒中病变血管和侧支循环代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责任病变血管及其侧支循环代偿方式,探讨脑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时侧支循环的代偿作用与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临床症状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1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OCSP分型(完全型前循环梗死36例,部分前循环梗死94例,后循环梗死31例,腔隙性梗死50例),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判定梗死的责任血管、侧支循环是否建立及代偿方式.结果 检出有病变血管的患者198例,共累及病变血管206支,责任血管为颈内动脉98条、大脑中动脉54条、椎动脉27条、颈总动脉6条、基底动脉5条、锁骨下动脉4条、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各2条;经Willis环代偿98例,软脑膜支吻合115例,颅外代偿46例.结论脑动脉病变最多位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其次位于椎动脉,前循环病变较后循环病变具有更高的梗死发生率;侧支循环代偿以Willis环最充分,软脑膜支吻合最常见;脑梗死的临床分型受病变血管与侧支循环代偿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烟雾病的理解和认识。方法收集本院30例证实为烟雾病患者MSCTA影片(包括原始轴位影片、VR、MIP、MPR后处理影片),结合脑血管造影结果及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颈内动脉系统狭窄及闭塞,单侧者10例,双侧者20例;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者9例;大脑后动脉及颈外动脉系统侧支循环形成20例;合并动脉瘤者11例。所有病例均可见异常血管网,部分患者行DSA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烟雾病为脑底动脉进行性狭窄、闭塞及广泛侧支循环形成的疾病,它不仅累及颈内动脉系统,还累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MSCTA可代替DSA作为烟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内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建立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88例症状性颈内动脉系统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166例患者出现侧支循环开放(侧支循环组),122例患者无侧支循环开放(无侧支循环组)。与无侧支循环组比较,侧支循环组高血压比率显著增高,收缩压显著降低(均P0.05)。以侧支循环形成为因变量,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对不同病变部位狭窄或闭塞的侧支循环开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1,P=0.514);对初级、次级侧支循环建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6,P=0.580)。结论高血压对症状性颈内动脉系统重度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的建立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者报导了73例脑底动脉环闭塞症的DSA、CT和MR表现,对照分析其诊断价值。本症DSA表现为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狭窄,闭塞,主要累及虹吸部C1-2段,大脑前,中动脉起始部。脑底部显示纲状异常血管影,有广泛烟雾状侧支循环形成,有时伴有颅内血肿。CT表现为多发性脑梗塞,平均显示散在性斑点状,片状低密度影。伴脑出血时显示高密度影。MR表现为病变区为斑片状,点状异常信号,显示长T1长T2信号,部分病例局部脑萎缩,脑沟变深变宽,无占位效应。作者对照分析它们各自特点,提出DSA是诊断本症的安全可靠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11例颈内动脉闭塞经颞浅——大脑中动脉吻合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计男性10例,女性1例,年龄5~66岁,均为颈内动脉闭塞卒中发作后出现较明显的神经功能损害,并有一段较长病期(4周以上)的慢性病程。所有病例均在显微手术下进行了颞浅——大脑中动脉吻合手术治疗,从发病到手术治疗的平均病期为4、5月。8例手术后脑血管造影复查证明吻合成功,1例未充填,1例未复查,1例术后6天死于硬膜下血肿,原因不明,术后6周作神经系统检查,原有精神症状及运动功能障碍有显著改善者8例,中度改善者1例。术后追踪6~12月,功能障碍继续有进步。目前,对颞浅——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已有500例以上的病例报告,一些作者均喜欢选用大脑中动脉的侧裂上动脉作为吻合动脉。作者与之相反,选用侧裂下动脉作为吻合动脉,其理由是:作者认为颈内动脉闭塞可引起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不同程度的渗透压降低,从而导致来自软脑膜血管侧支循环的盗血;或经由眼动脉、或经由基底动脉环(如前、后交通支),或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症状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评估。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原第二炮兵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症状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41例,首先采用德国EME公司TC-2000S型经颅彩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仪,常规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内Willis环及相关主要动脉分支,进行侧支循环评估; 进一步采用德国西门子64层螺旋CT扫描机行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 in diagnosis,CTA)检查,明确颈内动脉病变的存在; 再应用PHILIPS FD20 DSA数字减影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并进行侧支循环评估,评估颈内动脉闭塞性病变后的侧支循环代偿能力,评估眼动脉侧支循环通路的开放情况及作用。结果 41例患者颈内动脉重度狭窄24例,颈内动脉闭塞17例。TCD显示ACoA开放5例,占12.2%,DSA为4例,占9.76%; TCD显示PCoA开放5例,占12.20%,DSA为3例,占7.32%; TCD判断OA开放25例,占60.98%,DSA为23例,占56.11%; TCD提示LA开放3例,占7.32%,DSA提示2例,占4.88%; TCD显示无侧支循环开放者16例,占39%,DSA为14例,占34.15%。TCD和DSA在评估侧支血管开放数量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TCD评估眼动脉开放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和闭塞的患者中有显著差异(P<0.05)。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和闭塞患者的TCD及DSA侧支循环评估无显著差异(P>0.05)。OA单独开放患者较无OA开放患者PI值高。狭窄组MCA的PI值低于闭塞组,狭窄组OA最高流速低于闭塞组(P<0.05)。颈内动脉狭窄组OA单独开放数量<闭塞组(P<0.05)。结论(1)TCD与DSA在评估侧支循环血管开放数量方面的作用基本一致,TCD可作为CTA和DSA侧支评估之前的初筛手段,可以独立作为侧支循环评估的检查手段;(2)眼动脉是否参与侧支循环及眼动脉的的开放程度与颈内动脉本身病变程度有关。眼动脉作为次级侧支通路参与侧支循环的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在颈内动脉慢性闭塞性患者眼动脉单独开放的比例>重度狭窄的患者,重度狭窄的患者OA最高流速低于闭塞组患者,这说明颈内动脉慢性闭塞性患者其OA开放后提供的灌注代偿作用相对更大。  相似文献   

15.
侧支循环功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动脉闭塞后,脑组织缺血或梗死的范围和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与下列因素有关:机体当时的机能状态,动脉闭塞发生的快慢,闭塞动脉的大小,侧支吻合的多少,侧支吻合开放的速度,提供侧支循环通路的动脉情况,Willis环的发育,脑缺血或梗死局部的化学变化等。其中侧支循环的代尝情况起着重要作用。研究显示侧支循环在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时对脑缺血有保护作用,因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基于CTA评价的区域软脑膜评分(rLMC)评估大脑中动脉M1段或颈内动脉闭塞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二级脑侧支循环开放水平,研究其与患者临床表现及中期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大脑中动脉M1段或颈内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发病9 h内行CTA检查,依据rLMC评分分组,a组:rLMC评分0~10;b组:11~16;c组:17~20,在180 d mRS≤2认定为临床结局良好。研究卒中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分析纳入90例患者,拥有差的rLMC评分,共24例,约占26.7%,拥有中等的rLMC评分,共40例,约占44.4%;拥有良好的rLMC评分,共26例,约占28.9%。同时发现侧支循环良好组的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更轻,早期神经功能恢复及中期临床预后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或颈内动脉闭塞缺血性卒中患者基于CTA的rLMC评分能够有效预测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及中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或闭塞时各侧支循环通路出现的概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关系。方法选取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70%或闭塞患者176例,其中ICVD 89例作为症状组,无ICVD 87例作为无症状组。统计侧支循环通路构成情况和大脑中动脉(MCA)峰值血流速度(PSV),分析侧支循环开放通路以及MCA-PSV与ICVD的关系。结果症状组前交通动脉(ACOA)开放48例(53.93%),后交通动脉(PCOA)开放37例(41.57%),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ECA-ICA)开放39例(43.82%),MCA-PSV比值(0.354 6±0.178 1)%,MCA-PSV显著减慢37例(41.57%);无症状组ACOA开放79例(90.80%),PCOA开放57例(65.52%),ECA-ICA开放23例(26.44%)。MCA-PSV平均比值(0.501 1±0.2001)%,MCA-PSV显著减慢18例(20.69%)。无症状组一级侧支开放率显著高于症状组;症状组二级侧支开放率显著高于无症状组;无症状组MCA-PSV比值显著高于症状组(P0.05),无症状组MCA-PSV显著减慢人数明显少于症状组(P0.05)结论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是否出现ICVD与一级侧支循环的建立有关,与侧支循环的供血代偿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对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所有病例均行头MRI、TCD以及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并证实为分水岭脑梗死。结果一侧颈内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10例患者中TCD示6例患侧ACA1血流方向逆转,4例患侧OA血流方向逆转,7例健侧ACA,血流速度高于患侧,6例患侧PCA血流速度增快;14例大脑中动脉主干或上干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中TCD示6例大脑中动脉阶段性高流速,6例大脑中动脉未探及血流,2例大脑中动脉低流速伴高PI;1例一侧颈内动脉系统轻度狭窄的患者TCD无明显的变化。结论经颅多普勒能够有效地评价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和侧枝循环的代偿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串联闭塞的血管内治疗方法,评价其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例行血管内治疗的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串联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夹层闭塞伴同侧大脑中动脉串联闭塞患者共10例,均以导引导管越过闭塞的夹层先行大脑中动脉支架取栓术(逆行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斑块性闭塞伴同侧大脑中动脉串联闭塞患者共15例,首先使用球囊扩张和支架置人治疗近端闭塞,再行大脑中动脉支架取栓术(顺行治疗)。术中即刻血管再通情况根据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判断。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血管有效再通(TICI分级2b-3级)24例(96%)。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均无卒中复发。术后90d预后良好(mRS≤2分)15例(60%)。结论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串联闭塞安全、有效,对夹层所致的串联闭塞采取逆行治疗、对粥样斑块所致的串联闭塞采用顺行治疗为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烟雾病12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雾病,即牟雅牟雅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组原因不明的慢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常见为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和/或大脑前动脉和/或大脑中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所出现的代偿性丰富的侧支循环,在脑底部形成密集、增生的毛细血管网,在脑血管造影片上形似颅底升起的袅袅青烟[1].1960年铃木医生用Moyamoya(日语烟雾的意思)命名此病.现将自1999年以来收治的12例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