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索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差异的原因,为临床工作提供宝贵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并根据年龄、危险因素及病变血管分组,分析各组患者在临床表现上的差异。结果 Wallenberg综合征常见的临床症状、体征以眩晕与头晕最多见,其次为构音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感觉障碍,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吞咽困难,恶心或呕吐,霍纳综合征,眼球震颤。年龄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呈负相关(P=0.002)。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与患者临床表现差异无明显相关。单纯小脑后下动脉病变患者与椎动脉和椎动脉联合小脑后下动脉病变组患者在出现构音障碍(P=0.029)、恶心/呕吐(P=0.033)及吞咽困难(P=0.002)的症状、体征上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Wallenberg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年龄与临床症状越典型程度呈负相关;椎动脉及椎动脉联合小脑后下动脉病变容易导致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及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2.
报告20例Sturge-Weber综合征,并根据临床资料分析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 男女各10例。年龄10~46岁。1例其母和妹枕部有血管痣。2例其母在妊娠早期有外伤史。 症状和体征 1.皮肤血管痣:20例均有面部血管痣。颜色由粉红到紫色。分布于全面部者4例;三叉神经第I、Ⅱ支者14例;第Ⅲ支者8例,累及颈、胸、躯干及四肢者7例。其中3例患侧下肢较健侧肥大,深层伴有海绵状血管瘤和皮肤静脉曲张。1例右  相似文献   

3.
延髓内侧综合征 (MedialMedullarySyndrome ,MMS)是由于延髓内侧部位的梗死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 ,其中部分患者的病变涉及延髓背侧的舌下神经核或舌下神经 ,出现病变侧舌肌瘫痪 ,病变对侧偏瘫及深感觉障碍。而多数患者可无舌肌瘫痪。经MRI确诊为MMS 17例的临床资料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 12例 ,女 5例。 38~ 75岁 ,平均 53岁 ,起病至就诊时间平均 2 1h(2~ 96h)。症状与体征 :17例MMS患者中 ,肢体瘫痪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13例为病变对侧偏瘫 ,1例为同侧偏瘫 ,3例为四肢瘫 ,瘫痪程度轻重不一。 5例瘫…  相似文献   

4.
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CT及MRI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Wa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CT及MRI的特点。方法统计分析34例Wa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及头部CT、MRI检查所见。结果本组34中,有7例同时伴有桥脑受损的症状和体征;20例头部CT只有1例发现小脑梗塞,余19例均未发现责任病灶;27例MRI检查10例在延髓有异常信号(10/27),9例只在小脑有异常信号,8例无异常改变。结论Wa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不完全局限在延髓背外侧,少数可伴有桥脑受损的症状、体征。MRI头部检查优于CT。MRI的临床应用对Walenberg综合征应有一个再认识  相似文献   

5.
4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腕管综合征(carp tunnel syndrome,CTS)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表现的一组症状和体征,是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现将我科2004-06~2007-10门诊48例临床诊断的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男13例,女35例,男女比例约为1:3;年  相似文献   

6.
中老年甲减的神经精神系统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神经科临床医师对甲减病人的识别能力。方法 对6例长期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的甲减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成年人甲减常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诉,症状与脑动脉硬化症相似,可出现共济失调、肌病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常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结论 本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避免误诊的关健在于对本病的警惕,提高临床综合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我国农村地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 对本院10年来收治的134例确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一般资料、前驱感染、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以腹泻为前驱感染者临床症状较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疗效确切.结论 以腹泻为前驱感染患者临床症状较重,多合并轴突损伤.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疗效确切,可作为重型患者首选.  相似文献   

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7例TOBS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眩晕、视物模糊、意识障碍、瞳孔异常、运动障碍是最常见的症状及体征;头颅MRI表现位于基底动脉供血区的多发性梗死,双侧丘脑"蝶形"梗死灶为特征性改变;8例行脑血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尖部,一侧或双侧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狭窄或闭塞征象。综合治疗有效率约52.9%。结论TOB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神经白塞综合征脑部病理变化与临床神经系统表现的相互关系 ,为此病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MRI对患者颅脑进行检查 ,以发现脑部病变部位、性质、程度等异常变化 ,与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分析。结果 本文结果证实神经白塞综合征患者脑部都有相应的病理改变 ,MRI检查结果均有明显的影象学变化 ,并与症状体征相对应。结论 神经白塞综合征可通过MRI检查发现脑部早期病理改变 ,为此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依据 ,对治疗效果与预后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致使正中神经受压、缺血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临床主要症状为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伴有夜间疼痛或麻醒,通过甩手或局部按摩可缓解,严重者可出现手腕或手指无力,对掌困难,大鱼际肌萎缩等症状。目前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在诊  相似文献   

11.
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46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认为临床诊断时不应过分强调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和脑电图异常对本病的诊断价值,要对脑外伤史、临床特征、神经心理学等检查发现进行综合分析。在作出脑震荡后综合征诊断时,应注意排除导致这些症状的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2.
脊柱侧凸为首发症状的Chiari畸形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以脊柱侧凸为首发症状的Chiari畸形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方法 收集南京鼓楼陕院住院治疗的Chiari畸形患者60例,35例以脊柱侧凸为首发症状;25例末合并脊柱侧凸作为对照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35例Chiari畸形合并脊柱侧凸患者,年龄3~33岁(平均13.75岁),97%合并脊髓空洞,不具有典型的Chiari畸形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腹壁反射异常多见.两组之间手术方式和手术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hiari畸形以脊柱侧凸为首发症状,多合并脊髓空洞,发病年龄轻,其临床症状和神经损害体征不明显,治疗策略上主张早期进行枕颈部枕骨大孔区减压和硬脑膜重建成形手术.  相似文献   

13.
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卒中急性期患者可出现继发性心脏损害的症状、体征,以及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变化,这些改变可随卒中症状的改善而逐渐恢复正常或遗留轻度异常,临床上常常称之为脑心综合征,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以及转归和治疗方面做些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马德拉斯运动神经元病(Madras motor neuron disease,MMND)患者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对MMND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MMND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国外MMND患者在临床特点上进行比较,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3例患者均中青年起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多组脑神经支配肌受损和肢体的无力、萎缩。其中双侧面肌无力和萎缩、构音障碍最为常见,2例出现舌肌萎缩及震颤,1例有吞咽困难。肢体无力和萎缩上肢较下肢常见。所有患者均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体征。血清肌酸激酶增高1例。肌电图均表现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临床上MMND应与肌萎缩侧索硬化、肯尼迪病、Brown-Vialetto-van Laere综合征等相鉴别。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能对MMND有一定疗效。与国外患者相比,本组患者以对称的面肌无力起病较常见而无听力损害。结论 MMND通常表现为累及四肢、面部及球部肌肉的无力萎缩、锥体束征和听力损害。我国MMND患者与国外患者在某些临床表现上略有差别。  相似文献   

15.
肌萎缩侧索硬化与颈椎病鉴别诊断方法的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早期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与颈椎病鉴别诊断的临床首选方法。方法 对临床已确诊的53例ALS,14例脊髓型颈椎病(CSM),2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肌电图异常特征进行百分比统计及其比值比分析,对依据高比值比的临床症状/体征组合与肌电图所作出的鉴别诊断的可行性作比较。结果 以高比值比的临床症状/体征组合实施多步鉴别诊断的真阳性率98%,真阴性率86.5%,单凭肌电图难以作出鉴别诊断。结论 高比值比的临床症状/体征组合是ALS与CSM和CSR鉴别诊断的首选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16.
22例巨大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巨大听神经瘤是指肿瘤最大径大于40mm的肿瘤[1]。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1年2月共收治巨大听神经瘤22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9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1.1岁。病程5个月~12年,平均24.3个月。1.2症状及体征①颅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患侧听觉障碍22例,其中耳鸣19例,听力下降或消失21例。除第Ⅷ对颅神经受损外,三叉神经受损者11例,面神经受损者6例,后组颅神经受损者5例。②小脑症状和体征:行走不稳或持物不准者9例,指鼻试验、轮替试验及Romberg’s征阳性者14例,眼球震颤者11例。③脑干体征:同侧或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神经白塞综合征脑部病理变化与临床神经系统表现的相互关系,为此病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MRI对患者颅脑进行检查,以发现脑部病变部位、性质、程度等异常变化,与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分析。结果 本文结果证实神经白塞综合征患者脑部都有相应的病理改变,MRI检查结果均有明显的影象学变化,并与症状体征相对应。结论 神经白塞综合征可通过MRI检查发现脑部早期病理改变,为此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依据,对治疗效果与顸后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为早期诊治、判断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科自2008年9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0例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男女比例3:7,症状以颅高压、肢体无力的较多,体征以锥体束征最常见.血清抗心磷脂抗体检出率较高,影像学检查以颅内多灶病变及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多见.抗栓治疗或(和)免疫调节治疗,大部分患者症状得到改善.结论 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女性更易累及,颅内静脉系统受累多见,抗栓及免疫调节治疗可获益.  相似文献   

19.
(一)资料与方法:患者组为 CT 和手术证实的颅内占位病变66例,依临床表现和病变部位分为三组。A组:16例幕上病变,病程中均出现小脑幕裂孔疝(DTH)的症状与体征,其中9例 CT 扫描证实脑疝存在。B 组:出现假性定位体征的幕上病变36例,表现为Ⅱ~Ⅹ对颅神经损害的症状、体征及病变侧偏瘫,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1例临床确诊为干燥综合征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结合其头颅MRI、血清学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并复习文献,总结该类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约25%的干燥综合征患者合并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症状,该类患者应与多发性硬化进行鉴别。头颅MRIFLAIR易发现干燥综合征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皮质下白质内的亚临床病灶。结论:临床中若发现患者的症状体征与颅内多发病灶不相符时,需行免疫相关抗体、腺体功能等方面的检测,考虑干燥综合征合并神经系统损害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