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药物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对我院2004—06~2009—06的88例脑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学以G杆菌为主,但患者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和并发真菌感染率在不同地区及不同时段会有所变迁。结论宜根据患者的药敏情况及临床表现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光量子疗法是血液疗法的一种,近几年在国内临床应用逐渐增多,尤其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国内报导较多’,刘。老年人多有动脉硬化,血液粘稠度增高,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光量子疗法的适应症。本文对应用光量子疗法治疗的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对比治疗前后及治疗后近、远期的血液流变学变化。1方法1.1研究对象选用%年12月至对年3月在我科住院进行光量子疗法的资料完整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利例,其中脑血栓形成四例,脑栓塞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例,推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7例,单纯高粘血症5例。男29例,女15例。年龄cd…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以偏身舞蹈症为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确诊的急性脑血管病所致偏身舞蹈症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后,部分病人以偏身舞蹈症为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按急性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并加用氟哌啶醇,疗效显著。结论以偏身舞蹈症为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的脑卒中,经药物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最为积极有效的方法,关键在于时间窗.我院自2001年3月~2006年10月共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8例,并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病例选择入院患者76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急性缺血性脑血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脑血管病进行正确的治疗,有必要了解其病理生理,并掌握各种治疗方法的理论依据,临床疗效及使用范围.本文就当前对脑血管病治疗的现状,以及某些特殊疗法进行讨论.一、调节血压:控制急性期脑血管病患者的血压,将有助于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置入术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2组均给予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梗死面积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梗死面积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梗死面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激光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DJZ—Ⅲ型多功能血管内照射治疗仪 ,将 3 0例经头颅CT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按急性期和后遗症期分为 2组 ,通过激光照射血循环治疗 ,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3 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特别是对急性期病人效果明显。结论 激光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氧苏辅助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6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合并氧苏治疗组(A组)与利培酮治疗组(B组),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4、6周末分别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者在疗效上差异有显著性,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氧苏对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的发病特点、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患者中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29例,额叶腔隙性梗死2例,丘脑或内囊前支少量出血8例,基底节区大量出血1例。给予脑血管病常规及对症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患者病灶部位以基底节区为主,综合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残率的特点,目前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可以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尚较少,已经获得临床证据的方法只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慷激活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DJZ-Ⅲ型多功能血管内照射治疗仪。将30例经头颅CT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按急性期和后遗症期分为2组,通过激光照射血循环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特别是对急性期病人效果明显。结论激光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分析27例脑血管病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院前和监护治疗时的各项指标。结果①77.8%脑血管病患者急诊入院时血压高,其中33.3%患者知晓高血压,高血压未知比率高达44.4%。63.0%为血脂异常患者,高脂血症未知比率高达94.1%;②患者ICU监护治疗时间平均为76±13.7小时,88.89%患者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机持续使用时间平均为57±13.3小时;③27例脑血管病患者好转出院16例(59.3%),预后不佳,非医嘱离院6例(22.2%),死亡5例(18.5%)。结论高血压及高血脂知晓率低,需有效预防控制高血压及高血脂,监护治疗有助改善脑血管病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氯丙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合并中枢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血管病合并中枢性呃逆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氯丙嗪组23例,丙戊酸钠组19例;氯丙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氯丙唪肌内注射25mg·d-1,丙戊酸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丙戊酸钠0.5g·d-1,72h后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氯丙嗪组总有效率95.65%,丙戊酸钠组为73.68%,氯丙嗪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丙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合并中枢性呃逆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有关脑血管病防治的药物或非药物疗法层出不穷.虽然其中不乏被可靠证据证实有效的疗法,特别是在预防方面进展可喜.然而,也应充分认识到脑血管病防治,特别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不规范现象.一方面,有证据证明有效的防治措施尚未充分使用;另一方面已广泛使用的不少疗法是否真正有效,实际并不十分清楚,以致各地使用的治疗方法差异极大.怎样使临床医生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更加科学合理、更加规范,从而提高脑血管病防治的水平?本文将以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法选择为例对脑血管病的循证防治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病临床应更多地应用循证医学的概念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新技术的引进和使用极大地增加了医生诊断和评价脑血管病的能力 ;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 ,极大地丰富了脑血管病的治疗。不断涌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一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另一方面过多的选择有时也会给临床医生带来一些困惑。不同文献对同一种诊断方法的评价褒贬不一 ,不同的研究对同一种治疗所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面对一个具体病人 ,临床医生应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 ?例如 ,这个病人该不该作脑血管造影 ?这个病人该不该使用溶栓治疗 ?这个病人该不该行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 ?解决这些具体…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残率的特点,目前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可以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尚较少,已经获得临床证据的方法只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卒中单元和抗血小板治疗。而脑保护治疗,虽然基础研究证实有效但临床应用并未获得理想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外源性脑保护药物常常只能作用于单一靶点,而脑缺血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多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报告用游离大网膜脑移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15例,于发病后5天~9个月施术,选用颞浅动静脉作吻合血管,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8例脑血管复查出现较多网状血管,经5个月以上随访,2/5以上正常生活,认为本手术可能至大网膜与硬脑膜粘连产生微细血管吻合而改善脑血供,适于不能施行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或大网膜过短不能伸至头部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病患者心理障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脑血管病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而且脑血管病预后差,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生活的质量。脑血管病所引发的情绪障碍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特别是抑郁障碍。现针对我院几年来脑血管病患者心理障碍的治疗及预防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脑血管病患者38例,年龄60~7  相似文献   

19.
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例经内科治疗无效而行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病人术后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频率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术后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搭桥血管通畅,血运充足,吻合口无狭窄,脑皮质血管染色良好。结论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癇的临床诊治及相关分析。方法 2009-10-2011-10我院诊治4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并发癫癇30例,给予原发疾病的治疗及抗癫癇治疗。结果治疗原发疾病后,10例癫癇症状得到控制;经抗癫癇药物治疗后,19例癫癇症状得到控制,治愈率96.7%;另1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结论对于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癇的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然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可明显控制癫癇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