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照研究了脑出血患者血浆及脑脊液(CSF)内皮素-1(ET-1)含量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发现脑出血患者血浆与CSF、ET-1含量均增高;单纯脑血肿者以血浆含量增高为主;脑实质出血伴有脑室系统或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者血浆及CSF含量均显著升高;小量出血与中大量出血比较血浆含量无显著性,而大量出血者CSF、ET-1含量增高。提示脑出血者血浆ET-1增高可能与机体应激有关,而CSF、ET-1升高可能与血脑屏障(BBB)被破坏及损害或刺激室周组织、下丘脑、脉络丛脑膜,引起分泌释放增加有关。CSF、ET-1增高者应警惕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2.
3.
用放免法检测40例脑梗塞患者脑脊液和不同病期血浆中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塞患者脑脊液中ET-1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CGRP含量显著降低(P〈0.01)。发病2周内血浆ET-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发病4周内CGRP值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是否伴高血压、神经功能缺损轻重、梗塞灶大小对血浆ET-1  相似文献   

4.
探讨ETI和ANP两种神经肽在急性脑梗塞中可能的发病机制及其相关关系。方法“:运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4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脑脊液ETI和ANP含量。  相似文献   

5.
偏头痛患者血浆内皮素1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血管学说一直被广泛接受,并已有不少相应研究和阳性发现。内皮素(Endothelin,ET)是1988年首先由Yanagisawa等从培养的猪主动脉  相似文献   

6.
大鼠脑出血后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脑出血的病理过程中大量释放具有生物活性的血管活性肽-内皮素与脑出血之间的关系,及其对脑出血周围脑组织缺血损害的病理学意义。方法实验动物为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脑出血组24只,用大鼠自体静脉血制造脑出血模型;对照组23只。分别于脑出血后4h,8h,12h,24h,72h,及7d取血,进行选定指标的外周血测定。按照上述时间对于不同实验组动物的外周血进行血清内皮素测定。取8h的血清测定值,两组测定值比较。所有数据均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应用专用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在脑出血的6个时间中,4项实验指标均呈现渐升渐降的变化特征,且都在8h血样中达到高峰值,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内皮素在脑出血的早期8h呈现高峰值,提示我们脑出血后脑内ET过度表达可能是血肿周围存在水肿和继发缺血的主要因素之一。ET也可以作为估计预后的一种指标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脑出血应激状态下血浆内皮素-1(ET-1)变化规律的研究,为脑出血的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 对30例脑出血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浆ET-1水平在发病24h、48h、72h及第7d、14d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与脑出血非高血糖组及正常人组比较。结果 应激性高血糖组血浆ET-1水平明显升高,急性期1-3d维持在较高水平,以后随时间呈下降趋势;ET-1与血糖、血压呈直线正相关;ET-1水平越高,则预后越差。结论 脑出血患者血浆ET-1水平升高与应激反应有关,且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山莨菪碱(654-2)对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用放免法(RIA)测定急性颈髓损伤患血浆及脑脊液中ET-1含量。结果:急性颈髓损伤后血浆及脑脊液ET-1明显升高,经山莨菪碱治疗组ET-1较创伤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急性颈髓损伤后神经元坏死可能与ET-1水平升高有关,山莨菪碱可通过降低ET-1水平而发挥对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出血时血浆和脑脊液内皮素(ET)的变化规律及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免技术对54例脑出血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ET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结果病程5天内血浆和脑脊液ET明显高于脑动脉硬化症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病程28~30天血浆和脑脊液ET低于发病5天内,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用光量子血治疗+传统治疗组血浆和脑脊液中ET低于单纯传统治疗组(P<0.01或P<0.05)。结论说明光量子血疗法能有效抑制ET合成及释放。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在高血压性脑出血(HC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50例HCH、30例高血压(HTN)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NC)空腹血浆ET-1的水平.结果 HCH组及HTN组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NC组(分别P<0.01、P<0.05); HCH组血浆ET-1水平高于HTN组 (P<0.05); HCH组血浆ET-1与出血量、是否破入脑室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未见明显关系(均P>0.05).结论 ET-1可能为HTN及HCH的共同危险因素,并参与和影响了HCH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用放免法检测40例脑梗塞患者脑脊液和不同病期血浆中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塞患者脑脊液中ET-1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CGRP含量显著降低(P<0.01)。发病2周内血浆ET-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发病4周内CGRP值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是否伴高血压、神经功能缺损轻重、梗塞灶大小对血浆ET-1和CGRP含量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为初次发病的急诊住院脑出血患者 3 1例 ,经颅脑 CT和 (或 ) MRI确诊 ,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第四次会议修订诊断标准。男 19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60 .5 6± 12岁 ,血肿量 6~ 80 ml,均除外心、肝、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等疾病 ,入院前后均未采用 Ca2 +拮抗剂治疗。正常对照组为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 2 0例 ,排除心、肺、肾、脑等疾患 ,其中男 12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5 8.48± 10岁。分别于发病后不同时期取患者静脉血 ,采用改良 Griess法测定血清 NO。用高效液相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清谷氨酸 (GL u)、内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及脑脊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及其抑制物 (PAI 1)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3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和其中 2 1例患者脑脊液t PA及PAI 1抗原含量 ,并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浆和脑脊液t PA、PAI 1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出血组患者血浆及脑脊液t PA、PAI 1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 ;脑脊液中t PA、PAI 1的含量分别与血浆中t PA、PAI 1的含量呈正相关 (均P <0 0 5 )。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纤溶活性明显升高 ;t PA及PAI 1含量是反映体内纤溶活性的两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内皮素(ET)在脑出血(CH)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我们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系统地测定观察了57例CH患者血浆ET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1.CH患者血浆ET水平(110.7±44.11)较对照组(66.75±27.23)显著性升高(P<0.001)。2.CH患者血浆ET水平与年龄无明显相关,与病情轻重、出血量的多少及是否合并其他脏器损害有关。3.CH患者血浆ET水平动态变化的规律为:血浆ET水平在发病后24小时内即开始升高,1~3天达高峰,之后维护在较高水平直至14天,半月后开始下降,1月后基本降至正常水平。这与CH后脑水肿的形成时程一致。以上结果说明ET参与了CH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观察了71例脑出血(CH)患者血浆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CH患者血浆ET水平(110.7±44.11)较对照组(66.75±27.23)显著性升高(P<0.001).CH患者血浆ET水平与年龄无明显相关,与病情轻重、出血量的多少及是否合并其他脏器损害有关.CH患者血浆ET水平动态变化的规律为:血浆ET水平在发病后24h内即开始升高,1~3d达高峰.之后维持在较高水平直至14d,半月后开始下降,1个月后基本降至正常水平.这与CH后脑水肿的形成时程一致.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找急性脑出血患者在发病不同时期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29 例50~78 岁急性脑出血患者分别在发病3 天内、病后 10~13 天、病后20~23 天进行了血浆ET 测定,并与60 例同龄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脑出血患者血浆ET 水平发病初期增高,后逐渐降低,病后3天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病后10~13 天接近正常对照组,病后20~23 天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血浆ET 水平在急性脑出血发病不同时期呈现初期增高,后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0-01-2014-01收治的66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共治疗2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及入院治疗各个时段(24 h、7 d、14 d、21 d)血浆FIB与ET的水平.结果 治疗前2组FIB、E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4 h2组FIB、ET水平均升高,入院后7d2组ET水平均稍微下降,FIB水平升高,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14 d、21 d观察组FIB、ET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1 d时观察组FIB水平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高压氧治疗降低血浆FIB、ET水平,减轻脑组织损伤程度,从而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通过测定分析常见几种脑瘤病人血浆ET—1含量,初步探讨脑瘤病人血浆ET—1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均相竞争放射免疫方法直接测定37例脑瘤病人和24例对照组血浆ET-1含量。结果:脑瘤病人血浆ET—1含量为71.014ng/L,比对照组53.52mg/L和标准值50.8ng/L都高,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理类型的脑瘤病人术前血浆ET-1含量有如下趋势:听神经瘤>脑膜瘤>颅咽管瘤>垂体瘤>胶质瘤。虽然脑膜瘤、胶质瘤和垂体瘤病人血浆ET-1含量比对照组均显著增高,但各病理类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瘤病人血浆ET-1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分化过程,同时ET-1也可能调节肿瘤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9.
脑出血患者血浆中ET—1,SP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动态观察30例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P物质(SP)含量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结果(1)急性期血浆ET-1、S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急性期血浆ET-1、SP含量显著高于恢复期。(3)急性期血浆ET-1含量与SP含量呈正相关。结论ET-1、SP共同参与和影响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ET-1、SP含量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出血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精神分鲜明症患者血浆25例和脑脊液36例P物质(SP)含量,结果表明,患者血浆P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脑脊液中P物质含量无明显变化,同时发现血浆和脑脊液中P物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物质含量与服药时间长短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