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虹云 《安徽医学》2006,27(3):189-19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调脂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方法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症者,以标准馒头餐试验中空腹C肽,餐后30分钟C肽,作为反映葡萄糖刺激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然后分调脂治疗组、未调脂治疗组作为对照,均采用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结果调脂治疗组,餐后30分钟C肽分泌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增加。结论调脂治疗后,解除脂毒性可使β细胞功能得到相应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不同时期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23例磺脲类药物(SU)治疗有效及17例磺脲类药物(SU)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基础-餐时量模式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30min内C肽曲线下面积(AUCCP30)及120min内C肽曲线下面积(AUCCP120)分别反映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变化及总量。结果 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三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AUCCP30、AUCCP120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改善不同时期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尤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改善更明显,从而强调胰岛素强化治疗应作为2型糖尿病的早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ZOM)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年龄、性别、病程、HbA1C匹配的需用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60例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胰岛素和吡格列酮(30 mg,1次/d),对照组单用胰岛素,共12周.以100 g馒头餐试验评估β细胞功能.主要观察试验前后C肽(C-P)、△CP30/△G30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餐后30 min C肽,AUCcp30 △ACP30/△G30均显著升高,对照组各指标餐后30 min C肽,AUCcp30,△CP30/△G30无显著变化.两组治疗后HbA1C均较试验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需用胰岛素的T2DM患者经12周吡格列酮的治疗改善了β细胞功能,部分恢复餐后胰岛素早相分泌. 结论 吡格列酮可能通过改善β细胞功能与减轻胰岛素抵抗发挥对β细胞的直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后随访12周疗效。方法选取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4例给予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62例给予甘精胰岛素,疗程12周,比较治疗前、治疗后6和12周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餐后2 h 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和体质量指标治疗随访期间均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治疗6、12周后上述水平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随访12周,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在降糖、调脂、降体质量和促进胰岛功能恢复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单用甘精胰岛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调脂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每天1次.按HOMA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结果 阿托伐他汀强化调脂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C、HOMA-IR均明显下降,HOMA-IS明显增加(P<0.01或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初诊的2型糖尿病,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脂糖代谢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福建省龙岩市博爱医院内科2016年6月~2017年10月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给予赖脯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比较两组2型糖尿病治疗达标率;血糖达标的平均时间、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的平均时间;治疗前后患者FPG、2h PG、TC、TG、Hb A1c、HOMA-IR;治疗前后患者空腹C肽、餐后2h C肽、HOMA-β;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2型糖尿病治疗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的平均时间、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的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PG、2h PG、TC、TG、Hb A1c、HOMA-IR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h PG、TC、TG、Hb A1c、HOMA-I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空腹C肽、餐后2h C肽、HOMA-β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C肽、餐后2 h C肽、HOMA-β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快速控制血糖和血脂,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促进患者机体胰岛素抵抗的改善,减少低血糖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将其分为周围神经病变组(n=178)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n=120)。采用二两馒头餐后30min净增C肽与葡萄糖比值(ΔC肽30/ΔG30)和30min净增胰岛素与葡萄糖比值(Δ胰岛素30/ΔG30)评估早期阶段胰岛分泌功能;采用二两馒头餐后120min血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正后的C肽和胰岛素AUC(C肽AUC/GAUC、胰岛素AUC/GAUC)评估总的β细胞分泌功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的餐后60min C肽、120min C肽、ΔC肽30/ΔG30、C肽AUC/GAUC均显著低于无周围神经病变组(P<0.05)。ΔC肽30/ΔG30和C肽AUC/GAU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呈负相关,与体质量指数、尿酸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升高、C肽AUC/GAUC降低均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积极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以延缓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伴糖代谢异常的发病机制及特点。方法选择我科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90例,按照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将其分为糖耐量正常组、糖耐量减退组及糖尿病组,每组各30例,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4组患者血糖、胰岛素、C肽释放量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耐量正常组的空腹和餐后2 h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糖耐量正常组比较,糖耐量减退组患者餐后2 h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糖耐量减退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空腹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升高,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餐后2 h C肽水平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糖耐量正常或减退时,其胰岛β细胞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泌功能,并发糖尿病时,其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持续皮下诺和锐输注,观察诺和锐强化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方法:对3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4d的持续皮下诺和锐输注。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空腹(FPG)及餐后血糖(P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时真胰岛素及C肽分泌和真胰岛素及C肽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短期诺和锐强化治疗后,FPG 、PPG及葡萄糖曲线下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空腹及餐后真胰岛素和C肽的分泌、真胰岛素和C肽曲线下面积、胰岛素分泌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短期诺和锐强化治疗可以迅速降低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胰岛素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诺和灵R、N或30R强化治疗6~8周,至血糖达标.对照组采用常规胰岛素治疗方案,适当调整用药剂量、次数,至血糖达标.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空腹C-肽(F-CP)、餐后2小时C肽(2hC-P)、体重指数(BMI)及胰岛β细胞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治疗组FBG、2hBG、HbA1c、FIns、2hIns、FC-P、2hC-P、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较治疗前,且较对照组治疗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维持2型糖尿病患者良好的血糖水平,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初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2周的短期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的变化情况.计算Homa-β功能指数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HbA1c、Homa-IR均显著下降,而Homa-β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 0.05或P < 0.01).治疗前的IVGTT试验可见胰岛素和C肽分泌有所下降,治疗后进行IVGTT试验均明显上升.结论 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能够改善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许琪  杨毅华 《河北医学》2006,12(5):406-408
目的:探讨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降糖效果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CSII强化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空腹(FPG)及餐后2h血糖(2hPG)、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时第一时相胰岛素及C肽分泌、△I30/△G30和由Homa模型计算的Homaβ、HomaIR。结果:CSII强化治疗显示出快速稳定的降血糖效果。葡萄糖刺激后第一时相胰岛素和C肽的分泌、△I30/△G30和Homaβ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HomaI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短期CSII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初诊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加减方(简称中药)结合西药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作用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72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口服降糖药物(瑞格列奈)(A组23例)、胰岛素组(B组25例)及胰岛素加中药(C组24例)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受损没有得到改善,C肽分泌峰值仍然较低而且后延,而B组和C组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的C肽分泌峰均有提前,表明B、C两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和恢复,但C组患者的效果最好。结论:中药具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血糖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与胰岛素联用具有协同和增效作用。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尽早采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与中药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高血糖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并比较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纠正前后空腹及餐后2小时C-肽.结果所有病人治疗后随着血糖好转,空腹及餐后2小时C-肽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1个月时所测值虽最高,但与2周、2个月时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长期高血糖可损害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下的正常促胰岛素分泌反应,加重胰岛素的分泌缺陷;(2)血糖控制后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得到一定改善,其最早出现在开始降糖治疗后2周,高峰在1月余,并持续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α细胞及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28例,给予餐时胰岛素加基础胰岛素强化治疗(三餐前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10 d,治疗前后均行标准馒头餐试验,治疗前后均检测空腹、餐后30 min及餐后120 min的静脉血糖、C-肽及胰高血糖素.结果 与强化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各时点静脉血糖明显下降,C-肽曲线下面积增加,胰高血糖素曲线面积下降,各时点C-肽/胰高血糖素比升高(P<0.05).强化治疗后HOMA-IR指数降低(P<0.05).结论 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可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及α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6.
C肽胰岛素在糖尿病诊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艳 《中外医疗》2009,28(27):99-99
目的通过对血清中C肽和胰岛素含量测定结果来了解2型糖尿病中糖代谢和胰岛β细胞功能。方法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84例正常人馒头餐代谢试验用美国[DPC]化学发光测定仪检测C肽和胰岛素。结果2型糖尿病空腹C肽和胰岛素高于正常人(P<0.05),餐后2h才达到高峰(餐后1h对照组出现峰值),餐后3h仍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试验组患者胰岛功能存在轻度障碍;测定血C肽可以准确反映胰岛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7.
沈丽新  吴强鹏 《重庆医学》2007,36(23):2420-2421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加减方(简称中药),结合西药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作用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72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口服降糖药物(瑞格列奈)(A组23例)、胰岛素组(B组25例)及胰岛素加中药(C组24例)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受损没有得到改善,C肽分泌峰值仍然较低而且后延,而B组和C组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的C肽分泌峰均有提前,表明B、C两组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和恢复,但C组患者的效果最好。结论中药具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血糖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与胰岛素联用具有协同和增效作用。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尽早采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与中药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对胰岛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60例。A组采用甘精胰岛素单独治疗,B组采用口服利格列汀单独用药干预,C组采用甘精胰岛素+利格列汀联合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空腹C肽、餐后C肽、稳态模型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及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后,三组血清TG、TC、FPG、2 h PG、HbA1c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组血清TG、TC、FPG、2 h PG、HbA1c含量均低于A、B组(P0.05);治疗后,C组FINS、2 h INS、空腹C肽、餐后C肽、HOMA-β、HOMA-IR均优于治疗前(P0.05);C组FINS、2 h INS、空腹C肽、餐后C肽、HOMA-β、HOMA-IR均优于A、B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和利格列汀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保护损伤的胰岛β细胞,从而改善患者血糖和胰岛β细胞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艳杰  黄砚秋 《河北医学》2006,12(11):1100-1102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及对胰岛β细胞的功能影响.方法:对我院70例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检查记录和分析检查所见.结果: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使初诊2型糖尿病FPG,餐后2hPG,HbA1c均较前明显下降,空腹胰岛素C肽及75g葡萄糖口服后30min、60min、120min、180min胰岛素及C肽较前明显升高.结论: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可以迅速显著的改善血糖,改善胰岛素分泌和作用,对于远期的血糖控制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丁福万  洪兵 《医学综述》2011,17(24):3832-3834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主要观察正常对照组、老年2型糖尿病组和老年无糖尿病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包括胰岛素基础分泌(HOMA-β)和早期分泌指标(ΔI30/ΔG30)的变化情况,进一步观察吡格列酮治疗后老年2型糖尿病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①老年两组的HOMA-β和ΔI30/ΔG30以及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老年2型糖尿病组的HOMA-β和ΔI30/ΔG30以及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老年无糖尿病组(P<0.05);②控制性别和体质量指数后的偏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在老年人群中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r=-0.289,P<0.05),与HOMA-β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胰岛β细胞的ΔI30/ΔG30呈正相关(r=0.396,P<0.05);③吡格列酮在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代谢的同时还可以增加血浆脂联素的水平和改善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胰岛β细胞功能低下,吡格列酮可以增加血浆脂联素的水平,进而改善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