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ICP患者60例半随机分成两组,茵陈蒿汤观察组和地塞米松对照组各30例,观察治疗前后瘙痒、血生化指标甘胆酸(CG)和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i)、胎儿宫内情况、新生儿状况及产后出血率的变化,探讨茵陈蒿汤对ICP治疗作用。结果:两组经治疗后,瘙痒均明显减轻,甘胆酸、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均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降低谷丙转氨酶和直接胆红素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早产率、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茵陈蒿汤治疗ICP,有助于缓解瘙痒,通过降低甘胆酸,恢复正常肝功能,从而改善妊娠结局。进一步证实茵陈蒿汤治疗IC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茵陈蒿汤为主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1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内胆汁淤积症 (简称 ICP)常发生在妊娠晚期 ,由于肝小叶中央区胆管内胆汁淤积 ,引起瘙痒、黄疸 ,成为主要症状。以往认为该病是良性过程 ,对母儿无不良影响 ,自 70年代以来逐渐认识该病对母儿均有危害 ,尤其对围产儿影响更大 ,有导致胎儿早产 ,宫内窘迫 ,胎死宫内者。西医对该病的治疗尚在探索阶段 ,本院从 1 997年至 1 999年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共治疗该病 1 0例 ,效果良好。现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1 0例为孕 2 8~ 38周 ,主要症状为瘙痒 ,程度不一 ,随孕期增加而进行性加重 ,夜间尤甚。同时有部分病例伴有轻微黄疸、恶心、腹胀等症…  相似文献   

3.
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ICP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基础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茵陈蒿汤组在基础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瘙痒症状、胆汁酸的变化;并设正常妊娠孕妇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新生儿状况及羊水污染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瘙痒症状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间瘙痒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茵陈蒿汤组血清胆汁酸较治疗前降低(P<0.01);与基础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基础组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均较茵陈蒿汤组、正常对照组低(P<0.01);茵陈蒿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与正常对照组相当(P>0.05)。正常对照组羊水污染情况发生2例,基础组发生7例,茵陈蒿汤组发生5例。结论:茵陈蒿汤联合基础治疗干预ICP,有助于缓解瘙痒,降低血胆汁酸水平,改善新生儿出生情况,降低羊水污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采用疏肝活血,清热利湿的茵陈蒿汤加味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140例和146例,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都给予低脂饮食,适当休息,适当吸氧,局部涂抹润肤霜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视病情给予熊去氧胆酸和思美泰治疗,治疗组给予茵陈蒿汤加味进行治疗。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瘙痒症状评分,血总胆汁酸、血甘胆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直接胆红素(DBIL)的水平,围产儿结局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瘙痒症状评分,生化指标都显著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显著;治疗组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茵陈蒿汤加味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疗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肝胆湿热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ICP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各15例,治疗组予茵栀黄口服液,对照组予熊去氧胆酸。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总胆汁酸较均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综合疗效痊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4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肝胆湿热型ICP,能降低患者的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孕期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抗淤胆汤配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4 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2 0例服用抗瘀胆汤 ,对照组 2 0例口服地塞米松片 ,两组均配合输液“能量合剂”、“门冬氨酸钾镁”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证候疗效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0 %及 85 %。治疗组在改善证候、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及改善妊娠结果方面 ,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在降低血清甘胆酸水平及改善肝功能方面 ,两组疗效相当 (P >0 0 5 )。结论 :抗淤胆汤配合西医治疗妊娠期肝内淤积症疗效肯定 ,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笔者自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采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伴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异常40例,并与护肝片治疗的40例对照,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有的肝脏疾病,与胎儿早产、窒息等不良孕产结局有关。西医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但对生化指标及妊娠结局的改善效果欠佳。中医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有独特优势,病变涉及肝、胆、脾、肾、三焦,治疗原则以清热利湿退黄、行气活血化瘀为主,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研究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陈佩飞  王虎良 《新中医》2014,46(6):147-149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腺苷蛋氨酸治疗,观察组以茵陈蒿汤辨证加减和针刺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的疗效、瘙痒评分,以及血清甘胆酸(C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各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6%,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瘙痒评分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瘙痒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CG、ALT、AST、TBA、TBil、D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可有效缓解症状,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 ,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过去认为本病对母儿预后良好 ,但近 10年来发现其围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率较高 ,并可引起产后出血 ,故国内外学者均认为应将其列为高危妊娠。而目前尚无良策治疗 ,因此 ICP的治疗已是产科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1 对 ICP的认识1.1 西医对 ICP的认识1.1.1 ICP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目前尚不清楚 ,许多临床观察及研究发现 ,其发病原因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增高、肝脏中酶的异常引起胆红素代谢异常、免疫功能的改变、遗传及环境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味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将7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口服治疗,观察组同时应用茵陈蒿汤加味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Th1/Th2平衡及瘙痒评分的差异,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以及Th1/Th2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Th1/Th2比值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各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2组患者瘙痒评分以及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以及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羊水粪染、早产、新生儿窒息以及胎儿窘迫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茵陈蒿汤加味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有效维持Th1/Th2动态平衡,改善围生儿结局,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6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中医辨证分为血虚生风型(31例)和肝胆湿热型(29例),分别运用养血祛风和清利肝胆湿热药治疗,疗程2周。其疗效经辨证分型治疗已无差异,但与胆酸值高的程度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笔者于1998年3月~2003年3月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7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丁红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20):1794-1794,1796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期出现的,以瘙痒及黄疸为特征的并发症,瘙痒是首先出现的症状,常起于孕25-30周,但也有发生在早期妊娠者,瘙痒发生后数日或数周内,部分患者出现黄疸,一般较轻,持续至分娩后数日内消退,偶而有呕吐、乏力、胃纳不佳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为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轻度升高,血清总胆红素升高者20.5%,平均28.90μmol/L,  相似文献   

16.
辨证论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又称特发性妊娠期黄疸,是产科危害胎儿生长的一种严重病症,目前西医尚无理想治法.近年来,笔者辨证论治本病症 9例,胎儿全部存活.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某男,40岁,2009年2月3日初诊。主诉:上腹胀痛不适,恶心纳差,面黄小便黄一周。现病史:近一周来,自觉上腹胀痛不适,淅寒发热,右肩背部疼痛,恶心纳差,面目小便黄,便秘,乏力。查体:T38.5℃,神清,面色黄,皮肤、巩膜重度黄染,上腹压痛(++),墨非氏征阳性,肝脾未触及,心肺(-)、舌红、苔黄腻、脉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e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ancy,ICP)50例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0~2011年之间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50例ICP患者给予中药治疗并评价其疗效,评价终点是患者治疗前后瘙痒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改变。结果:中药组的ICP瘙痒症状改善及其实验室指标改变均优于治疗前,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对ICP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发性疾病 ,其特征为妊娠期出现皮肤瘙痒及特发性黄疸。本病最早由 Ahlpheld(1883年 )报道 ,发病率国外报道为 0 .68%~ 3.2 5 % ,国内报道为 0 .13%~ 4 .4 % [1]。田德虎等 [2 ]认为 ICP是近十几年来导致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降低ICP围生儿死亡率是目前产科医师十分关注的一项课题。对 ICP的处理 ,主要是正确估计 ICP孕妇胎儿在宫内的安危 ,因为 ICP的危害主要在胎儿 ,可引起早产、胎儿窘迫及不能预测的胎儿突然死于宫内 ;由于孕妇体内脂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