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图像中的代谢和形态结构特征,并与非细支气管肺泡型腺癌(non—BAC AC)的显像结果进行比较,探讨PET/CT在BAC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确诊的32例BAC及55例non—BAC AC的FDG PET/CT显像资料。测量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分析病灶位置、形态及边界、密度分布及其他典型CT结构征象。统计分析比较2组的平均SUVmax,评价与肿瘤分型有关的CT征象,比较单独PET、CT及PET和CT联合诊断的准确性。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行t检验、McNemar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等。结果BAC组共47个病灶,non—BACAC组共63个病灶,组间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1±0.17与6.28±3.04,t=-10.374,P〈0.0001)。BAC组纯磨玻璃密度影(45%的病灶,21/47)是相关的CT征象(Fisher精确检验,P〈0.0001)。结合PET代谢和CT解剖结构特征的联合诊断准确性与单独PET或CT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0.039),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8%(28/32)、47%(15/32)和66%(21/32)。结论理解FDG PET/CT显像中BAC的代谢和形态结构特征,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如动态观察中呈持续的CT磨玻璃密度影,即使低FDG摄取,也要考虑BAC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1例神经淋巴瘤病(NL)患者的诊断及文献复习,总结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对NL的诊断价值.方法 介绍1例经病理证实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伴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18F-FDG PET/CT显像结果,与传统影像学检查手段MRI和CT相比较,并结合既往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为38岁女性,因“左胸背疼痛2个月”就诊,胸椎增强MRI检查示胸4椎体左侧附件、左侧第5后肋骨质破坏,不排除肿瘤可能.18F-FDG PET/CT示胸4、5椎体左侧椎间孔区根块状放射性摄取增高影.病灶沿着左侧第5肋骨肋间神经呈束带状、短条状放射性摄取增高,胸骨左旁第2前肋间可见一类网形放射性摄取增高灶.后者穿刺活检病理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A型).病变累及第4、5胸椎左侧神经根及左侧第5肋间神经,临床诊断为NL.经对症化疗后复查18F-FDGPET/CT,原异常放射性浓聚影消失.文献复习也显示PET/CT较MRI及CT有较高的阳性显示率,能更好地反映全身情况,对早期诊断NL有所帮助.结论 18F-FDG PET/CT是一种早期诊断NL有效和敏感的检查方法,特别是在患者有恶性血液病史,临床出现周围神经症状,其他检查手段阴性的情况下.与MRI等传统影像学检查手段相比,18F-FDGPET/CT能更直观地反映NL的病情程度,并准确反映受累神经数目、范围、病灶大小、形态和肿瘤活性,可为穿刺活检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腺癌性孤立性肺结节的^18F—FDG PET/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腺癌性孤立性肺结节(ASPN)的^18F—FDG PET/CT显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5例ASPN的^18F-FDG PET/CT显像形态学和代谢特点,计算SUVmax,以公式[(延迟显像SUVmax-早期显像SUVmax)/早期SUVmax×100%]计算△SUVmax。以SPSS11.5软件对数据分别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1)42.86%(15/35)ASPN呈典型的癌性肺结节表现(结节状FDG摄取增高),另有57.14%(20/35)ASPN FDG摄取呈片状、云雾状、肉眼无法辨认;结节状、云雾状、片状、肉眼无法辨认ASPN的SUVmax大小顺序递减,不同FDG摄取形态的ASPN早期和晚期SUV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696和24.758,P均〈0.001。(2)54.29%(19/35)ASPN SUVmax≥2.5,45.71%(16/35)ASPN SUVmax〈2.5。(3)68.57%(24/35)ASPN呈实性密度结节,31.43%(11/35)ASPN呈“磨玻璃”密度结节;早期SUVmax分别为4.54±2.69、1.30±0.87,t=-5.234,P〈0.001。(4)延迟显像ASPN的SUVmax为422±3.52,高于早期显像的3.49±2.72(t=-4021,P〈0.1301);延迟显像SUVmax是否增高与早期显像SUVmax的高低相关:94.74%(18/19)SUVmax≥2.5ASPN的△SUVmax为正值,仅56.25%(9/16)SUVmax〈2.5ASPN的△SUVmax为正值,P=0.013。(5)高分化ASPN SUVmax为1.70±1.51,低于中低分化ASPN的4.91±2.69,t=-3.951,P〈0.001,且△SUVmax〉0的比例(10/17)也低于中低分化ASPN(13/14),P=0.045。结论ASPNFDG摄取形态、代谢活性差异大,SUVmax〈2.5ASPN比例较高,△SUVmax对这类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8F-FDGPET/CT评价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化疗中期治疗反应的价值。方法DLBCL初诊患者53例,采用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或利妥苷单克隆抗体+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方案化疗,分别于化疗前和化疗中期(4个疗程后)进行^18F-FDGPET/CT显像。根据肿瘤对化疗的反应将病例分为完全反应组、部分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比较3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完全缓解率的比较用x2检验。结果完全反应组、部分反应组和无反应组的临床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8.5%(23/26)、73.3%(11/15)和8.3%(1/12),3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548,P=0.000)。完全反应组、部分反应组的完全缓解率高于无反应组(X2=22.656,P=0.000和x2=11.407,P=0.001)。结论DLBCL患者化疗中期^18F-FDG PET/CT显像有助于预测其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显像过程中出现肌肉FDG摄取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PET显像肌肉摄取影响诊断的常见原因和解决方法。方法:58例行PET显像发现不同程度局灶肌肉FDG摄取的患者,男32例,女26例,年龄9~69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随访证实排除肌肉组织恶性病变,均行^18F—FDG PET全身显像,显像后及时询问注射及采集前后患者的体位、精神状态、活动情况及既往病史等。图像分析采用目测法及半定量分析法。结果:58例患者肌肉FIX;摄取部位的PET显像均表现为不规则的轻、中度FIX3摄取。其中,颈部肌肉群摄取者10例;肩部肌肉摄取者10例;背部肌肉摄取者14例;脊柱旁摄取者6例;四肢肌肉摄取者8例;胸肋关节处肌肉摄取者1例;多部位肌肉FDG摄取者9例。所有肌肉摄取部位的半定量分析比值均低干3.0。结论:PET显像肌肉FDG摄取的原因包括可引发器质性肌肉损伤的病变所致的肌肉痉挛和用力。以及生理性的精神紧张、过度运动、负重体位所导致的肌肉收缩。在PET显像准备时应注意让患者尽量肌肉放松,注射时尽量采取卧位,并注意与患者增加交流作好检查前的解释工作,缓解患者的精神紧张状态,必要时可给予注射或口服适量的安定类镇静药物,通过询问患者病史排除器质性肌肉损伤,从而避免误诊和假阳性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所示全身骨髓代谢弥漫性增高临床原因。方法收集2005年8月至2009年11月期间在该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发现全身骨髓代谢弥漫性增高且已确诊的病例66例,分析影像学表现,并进行临床病程随访和病理结果分析。选择79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骨髓代谢增高组和对照组的骨髓SUVmax和SUVmean以及纵隔SUVmax和SUVmean,并计算最大值比(SUVmax/纵隔SUVmax)及平均值比(骨髓SUVmean/纵隔SUVmean),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全身骨髓代谢弥漫l生增高原因有:近期升白细胞药物注射史27例,血液病21例,发热18例。(2)将上述3组及对照组SUVmean比(3.076±1.955,3.633±2.405,2.546±0.791,1.026±0.190)进行方差分析,F=34.46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对照组与3组骨髓代谢增高组进行多重比较,P均〈0.001,提示对照组与骨髓代谢增高组的SUVmean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根据SUVmean比将骨髓代谢增高的程度分为2级:轻度(SUVmean比2.0—3.0)和重度(SUVmean大于3.0)。(4)3组骨髓代谢弥漫增高组中部分患者会伴有肝脾肿大及代谢增高,较常见的为血液病和发热。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可以较敏感和准确地观察全身骨髓代谢的改变情况,良性和恶性病变均可引起骨髓代谢不同程度增高。  相似文献   

7.
22例结节病18F—FDGPET/CT影像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结节病患者胸部及胸外病变18F—FDGPET/CT影像特征,评价其在结节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8月至2009年11月间,符合国内结节病诊断标准、并经病理检查和随访证实的结节病患者22例资料,其中男10例,女12例。分析18F—FDGPET/CT图像所示胸部及胸外病变。根据两侧肺门淋巴结是否为对称性增大(CT图像)和对称性放射性浓聚(PET图像)分为典型和不典型结节病两种类型。数据统计采用非参数McNemar检验、独立分组t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结果PET和cT图像所示典型、不典型结节病分别为18例、4例和12例、10例,两者间组成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CT所示不典型结节病,PET图像均显示两侧肺门淋巴结有累及,表现为对称性或不对称性放射性浓聚。胸外淋巴结以盆、腹腔淋巴结累及较常见,发生率为54.5%(12/22);结外脏器累及最常见于肺,为86.4%(19/22)。结论结节病的胸部和胸外病变在18F—FDGPET/CT图像上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cT表现不典型的结节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前不同准备方法对Beagle犬心肌18F—FDG生理性摄取的影响。方法取24只健康1岁龄雄性Beagle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短时间(12h)禁食加高糖(按体质量静脉注射质量分数50%葡萄糖1g/kg)(sF-Gs)组、短时间禁食(sF)组、长时间(18h)禁食(PF)组和短时间禁食加高脂餐(SF—HF)组,每组各6只犬,行18F—FDGPET/CT心肌代谢显像。图像质量分为4个等级:0级为不摄取;1级为轻度(或部分心肌)摄取;2级为心肌摄取且显像基本清晰,但不均匀;3级为心肌完全均匀摄取且显像清晰。在PET/CT融合图上选择左心室为ROI并测定SUVmax注射18F—FDG前进行血糖测定。评价心肌18F—FDG摄取程度,比较各组间心肌18F.FDG图像质量、SUVmax及血糖水平(注射显像剂前测定)间的差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mskal.Walls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F—GS组心肌显像完整均匀(2级2只,3级4只),SF组心肌显像组内差异变化较大,常不均匀(2级4只,1级、3级各1只);PF组(0级3只,1级2只,2级1只)与SF—HF组(0级4只,1级2只)心肌几乎不显影;各组间心肌18F—FDG显像质量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日=16.83,P〈0.01)。PF组SUVmax(3.01±0.97)与SF—HF组SUVmax(2.84±1.15)明显低于SF—GS组(14.76±4.72)与sF组(10.91±2.48)(F=69.84,P〈0.01)。PF组血糖水平(4.18±0.27)mmol/L与SF—HF组血糖水平(4.25±0.58)mmol/L也明显低于sF—Gs组(5.80±0.56)mmol/L与sF组(4.91±0.51)mmol/L(F=13.58,P〈0.01)。结论心肌18F—FDG显像前准备方法不同,显像结果也不同:sF—Gs后,犬心肌18F.FDG摄取均匀:而PF及SF.HF后。犬心肌18F—FDG牛理性摄取被抑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1C甲基蛋氨酸(MET)PET/CT对胶质瘤术后残余或复发病灶的诊断价值,并与^18F-FDG进行比较。方法46例胶质瘤术后患者均行^11C—MET和^18F-FDGPET/CT颅脑显像,2次显像间隔时间在5d内。采用ROI技术计算肿瘤与对侧灰质和白质比值。胶质瘤残余或复发病灶的诊断根据手术或立体定向活组织病理学检查、MRI、CT等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统计学比较采用z。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46例胶质瘤术后患者中残余或复发者36例。^11C-MET、^18F-FDGPET/CT显像对残余或复发病灶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4.4%(34/36)、47.2%(17/36),χ2=19.429,P〈0.001;特异性分别为90.0%(9/10)、100%(10/10),χ2=1.053,P〉0.05;准确性分别为93.5%(43/46)、58.7%(27/46),χ2=15.294,P〈0.001。半定量分析:^11C—MET肿瘤/灰质比值为1.68±0.23,明显高于^18F—FDG的1.13±0.51(t=5.877,P〈0.001),^11C—MET肿瘤/白质比值为2.52±0.28,明显高于^18F—FDG的1.42±0.57(t=10.470,P〈0.001)。结论^11C-METPET/CT显像对胶质瘤术后残余或复发病灶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并优于^18F—FDGPET/CT显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对治疗前不同组织学分级及不同临床分期的滤泡性淋巴瘤(FL)的诊断价值,及其对一线治疗后的预后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3年4月经病理学证实的24例(男11例,女13例,中位年龄55岁)治疗前行^18F—FDGPET/CT显像的FL患者。将患者按不同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进行分组,计算对各组的诊断效能,并采用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患者的病灶SUVmax。将同期一线治疗后行^18F—FDGPET/CT显像的16例[男9例,女7例,中位年龄50.5岁;其中7例为前述治疗前也行显像的患者]按照PET/CT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对患者进行随访(6~49个月)并评价预后。结果(1)24例患者中惰性FL(组织学分级1+2级)13例,侵袭性FL11例(组织学分级3级及2级伴DLBCL转化)。PET/CT显像诊断隋性FL和侵袭性FL患者的灵敏度分别为92.3%(12/13)和100%(11/11);SUVmax分别为5.26±1.70和9.54±5.09(F=5.196,P〈0.05);(2)PET/CT将AnnArbor分期为I-Ⅱ3例患者(12.5%,3/24)上调至Ⅲ~Ⅳ期,将2例患者(8.3%,2/24)的分期由Ⅲ~Ⅳ期下调至I-Ⅱ期。I~Ⅱ期和Ⅲ~Ⅳ期患者的SUV~分别为5.22+2.92和8.04+4.46(F=2.904,P〉0.05);(3)16例一线治疗后行PET/CT显像的FL患者中,PET/CT阴性和阳性患者分别为13和3例,2组6个月、1年及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13/13)、9/9、4/5和2/3、2/3和1/2;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2.3%(12/13)、8/9、3/5和2/3、0/3和0/2。结论^18F—FDGPET/CT对治疗前不同组织学分级及不同临床分期的FL有较高的诊断价值。FL患者一线治疗后行^18F—FDGPET/CT检查可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18F-FDG PET图像法和动脉采血法获取输入函数的差别,寻求图像法获取输入函数的最佳部位。方法 5条犬均进行股动脉连续采血和心腔及大血管^18F-FDG PET动态显像,获得动脉血浆输入函数和心腔及大血管区域显像的输入函数,比较不同输入函数计算的曲线下面积(AUC)及通过Patlak方法计算犬心肌的抑制指数(Ki)。结果 心腔和大血管^18F-FDG PET图像获得的输入函数与动脉采血法计算的AUC有很好的相关性(r≥0.97),其中采用主动脉弓(AC)和降主动脉(DA)区域的输入函数获得的心肌FDG代谢Ki与动脉采血法获得的值一致(两者比值分别为1.0±0.1和1.1±0.1)。结论 采用AC和DA区域获得输入函数较适合进行无创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HLH)的^18 F-FDG PET/CT显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初诊的31例(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42岁)sHLH患者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显像资料,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肿瘤相关HLH(MAHLH)组(13例)、感染相关HLH(IAHLH)组(13例)及风湿病相关HLH(RAHLH)组(5例),分别统计各组病灶FDG摄取情况和SUVmax.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样本t检验对各组SUV max进行比较.结果 23例患者脾肿大合并^18F-FDG摄取增高,RAHLH组、IAHLH组及MAHLH组对应例数分别为4、9和10例,对应脾脏SUVmax分别为3.16±0.61、5.67±3.37和6.04±3.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51,P>0.05).15例淋巴结增大合并^18F-FDG摄取增高:其中IAHLH组(8例)与MAHLH组(7例)肿大淋巴结SUVmax分别为5.35±1.69和10.14±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6,P<0.05).17例骨髓^18F-FDG摄取增高:其中RAHLH组1例,SUVmax为4.6;IAHLH组(7例)与MAHLH组(9例)骨髓SUVmax分别为5.31±2.05和6.36±3.71(t =-0.670,P>0.05).10例肝脏体积增大的患者中,4例合并^18F-FDG摄取增高,SUVmax为4.9~10.2.MAHLH组、IAHLH组及RAHLH组SUVmaw分别为8.15±4.38、5.62±2.45和3.02±1.31,MAHLH最高(F=9.123,t=2.562、5.236、3.030,均P<0.05).结论 RAHLH多表现为脾脏肿大伴^18F-FDG摄取轻度增高,IAHLH和MAHLH多表现为脾脏肿大,侵犯淋巴结及骨髓;且MAHLH FDG摄取最高.上述^18F-FDG PET/CT显像特点有助于对该病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18F-FDG PET/CT在孤立性肺结节和肿块中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多中心回顾性分析18^F-FDG PET/CT对孤立性肺结节和肿块误诊的原因,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从全国拥有PET/CT的10家医院筛选出已经获得病理检查结果的孤立性肺结节和肿块病例,收集18^F-FDG PET/CT检查结果、病理检查结果、SUV等资料。18^F-FDG PET/CT结果为肺癌、肺癌可能性大、肺癌可能者为阳性;结果为良性病变、良性可能性大、良性可能者为阴性。采用SPSS10.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和肿块患者资料226例,其中18^F-FDG PET/CT误诊27例(11.95%)。27例中误诊为恶性病变18例(66.67%),误诊为良性病变9例(33.33%)。误诊为恶性病变的18例中,病理检查证实炎症8例,结核5例,炎性假瘤4例,纵隔良性肿瘤1例,炎症、结核、炎性假瘤共17例;误诊为良性病变的9例中,病理检查证实中高分化腺癌6例(包括1例细支气管肺泡癌),中高分化鳞癌1例,低分化鳞癌和肺黏膜相关淋巴瘤各1例。11例病理检查为良性病变的SUVmean〉2.5,4例病理检查为恶性病变的SUVmean。〈2.5,良恶性病变的SUV有交叉。良性病变的平均SUVmax为7.2±5.5,平均SUVmean。为5.0±4.5;恶性病变的平均SUVmax为5.3±3.5,平均SUVmean为3.9±2.9,良、恶性病变的SU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例误诊患者中,年龄〈60岁者11例,其中10例误诊为恶性病变,仅1例误诊为良性病变。27例误诊中的2例,因为对CT形态学缺乏必要的认识而误诊为恶性病变。结论18^F-FDG PET/CT对孤立性肺结节和肿块误诊的原因主要是:(1)炎症、结核、炎性假瘤易误诊为恶性病变,中高分化的腺癌、鳞癌易误诊为良性病变;(2)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SUV有交叉,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8^F-FDG PET/CT对孤立性肺结节和肿块进行鉴别诊断时,年龄是重要的参考指标;(4)部分PET/CT专业医师对CT的形态学表现缺乏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对肺部良性病变的误诊原因,提高对良性病变形态学特征及显像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PET-CT误诊为恶性病变的33例肺部良性病变的PET-CT影像资料,对病灶大小、分布、边缘、密度、周围伴随征象等CT表现进行分析,统计良性病变放射性浓聚的病例数,并对不同病理类型病变的SU—Vmax进行比较。结果:结核易发生于上叶尖后段(10/23)及下叶背段(5/23),真菌感染好发于下叶(3/3)。毛刺(15/33)及分叶征(12/33)常见,其中毛刺在炎性病变中多见(4/4),晕征在真菌感染中多见(3/3);胸膜牵拉是常见的伴随征象(7/33)。结核、真菌感染、良性肿瘤、炎性病变各组平均suVmax依次为5.54±4.18、4.63±1.28、6.23±1.32、2.07±1.4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6,P=0.064),其中25例发生18F—FDG放射性浓聚,包括结核18例,真菌感染及良性肿瘤各3例,炎性病变1例。在误诊的33例良性病例中,18例因具有恶性CT征象同时sUVmax≥2.5而作出诊断;8例仅因具有恶性CT征象而作出诊断;7例不具备典型的恶性CT征象,仅因SUVmax≥2.5作出诊断。结论:肺结核是最易误诊的肺部良性病变,误诊原因与不典型CT征象及FDG高代谢有关;正确认识不同性质良性病变的好发部位、特征性CT征象及放射性摄取特点对减少误诊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血糖水平对18F-FDG 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糖水平对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行体格检查或评价肿瘤性质的受检者,按空腹血糖水平分为9组(组间距为1mmol/L),第1组为血糖正常组,即血糖<6.0mmol/L(10例);第2~9组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分别为6.0~6.9mmol/L(11例),7.0~7.9mmol/L(13例),8.0~8.9mmol/L(11例),9.0~9.9mmol/L(11例),10.0~10.9mmol/L(8例),11.0~11.9mmol/L(6例),12.0~12.9mmol/L(5例),≥13.0mmol/L(5例).受检者做完PET/CT检查后,图像质量由2位有经验的医师独立判断.同时根据肝不同层面的标准摄取值(SUV)最大值(SUVmax)及SUV平均值(SUVavg)分别计算肝图像噪声.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9组之间图像质量评分、肝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第2~9组图像质量评分、肝噪声分别与第1组进行比较,第2~7组与第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8,9组与第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评分低于第1组.(2)血糖水平与图像质量评分呈负相关(r=-0.52,P<0.05);血糖水平与肝噪声呈正相关(SUVmax、SUVavgr值分别为0.33和0.60,P均<0.05);SUVavg所算噪声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优于SUVmax.结论 图像质量随血糖水平的升高而下降,血糖<12.0mmol/L时与血糖正常者PET/CT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当血糖水平≥12.0mmol/L时图像质量将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各种伪影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产生的原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8F-FDG PET/CT检查患者的图像,根据伪影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同时对临床不常见的生理性摄取进行分析.结果 伪影分为自身因素和设备技术因素伪影,自身因素所致伪影中以呼吸运动伪影和高密度物质伪影最为常见;设备因素伪影中以截断伪影、注射点外漏和放射性污染最为常见.不常见的生理性摄取包括:子宫内膜摄取、乳腺摄取和脂肪摄取.结论 PET显像伪影影像学表现可分为“热区”或“冷区”.不常见的生理性摄取主要表现为“热区”.伪影产生原因中以CT应用于PET显像后物理学因素多见.不常见的生理性摄取与检查技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ET/CT延迟显像需采集的总计数、计数率和采集时间的推算方法。方法对39例体格检查者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全身显像,并将其全身图像分为8个区段,估算各区段总计数占全身总计数的百分比。对另25例患者分别进行早期和延迟显像,并求出其早期显像平均计数率、相应区段延迟显像每床位需采集的总计数(Cdc)、理论推算计数率,然后启动PET数据采集程序,记录延迟显像的实测计数率。分别以Cdc除以理论推算和实测计数率,获得延迟显像理论推算和实际需要的采集时间。结果早期与延迟显像对应区段理论推算的每床位总计数、计数率和采集时间与对应的实测值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73、1.609和-1.692,P值分别为0.788、0.120和0.103);3—4h后延迟显像采集时间较早期显像延长约2.2倍。结论该方法可避免延迟显像数据采集的随意性,提高早期与延迟显像图像质量和定量指标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于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18F-FDG PET/CT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性病变并有病理结果的3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3例,女21例,年龄21 ~ 73(53.00± 12.57)岁.选取20名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PET/CT中心进行健康体格检查而甲状腺未发现异常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9名,女11名,年龄40~55(45.00±4.72)岁.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别对甲状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组、良性病变和对照组及恶性病变和对照组的SUVmax进行分析,比较差异并对甲状腺结节长径行ROC曲线分析(AUC≥0.70为诊断准确性中~较高).甲状腺结节出现局限性异常放射性浓聚,而CT示病灶边界不清,内部密度不均,有点状、小圆形或弧形钙化,或同时颈部出现异常放射性浓聚的肿大淋巴结,远处器官出现可疑转移瘤者,PET/CT诊断为恶性.计算PET/CT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效能指标.结果 (1)病理结果为恶性肿瘤18例,良性病变16例.甲状腺良、恶性组和健康对照组SUVmax分别为7.59±8.69、5.75±4.48和1.38±0.57.甲状腺良、恶性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207,P>0.05),但两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408和3.553,均P<0.01).(2)甲状腺良、恶性组SUVmax的ROC分析,AUC为0.557 (<0.70),诊断准确性较低.(3)18F-FDG PET/C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72.2%(13/18)、75.0%(12/16)、76.5%(13/17)、70.6%(12/17)和73.5% (25/34).结论 甲状腺结节单纯依据放射性摄取情况判断良恶性价值有限,但结合同机CT上的病灶形态学特点,18F-FDG PET/CT可以初步推测其良恶性,为临床提供客观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