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黄州区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控措施。方法对2009年网络直报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共报告病例590例,报告发病率164.03/10万;发病高峰出现在11月;男女性别比为1.66∶1;5~19岁年龄组发病较多(563例),占95.42%;以学生为主,占96.61%。结论坚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科学处置"的防控原则,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甲型HIN1流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先云  陈蜀岚 《西部医学》2009,21(9):1502-1504
目的及时发现甲型H1N1流感感染患者,预防其传播,防止二代感染病例发生。方法①制定并落实了甲型H1N1流感感染分诊预检流程、收治流程、上报流程、医院感染防控应急预案。②建章立制,进行物资储备、人员储备、知识储备。③现场督导,以保证制度措施落实。④做好关口筛查,防止遗漏甲型H1N1流感感染患者。⑤对确诊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处理,防止疫情的传播和蔓延。结果筛查出我国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共接诊呼吸道发热患者1120例,留观排查疑似甲型H1N1流感患者34例,确诊病例2例,无一例二代甲型H1N1流感感染发生。结论甲型HI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只要提高医务人员防控意识和应对能力,在防控中落实相关制度措施,就能减缓疫情的传播,杜绝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探讨福州市在应对甲型H1N1流感暴发中策略的得失,为进一步改进防控策略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分析福州市疫情情况及防控策略。结果福州市于5月23日报告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2009年全年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1 701例,报告发病率为25.26/10万。福州市采取了加强应急值守、夯实基层防控基础,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强化应急处置能力等系列积极有力的防控措施,实践证明我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成效显著。结论总结回顾分析我市防控工作,仍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探讨:联防联控机制需进一步完善,防控策略调整需进一步加强时效性和针对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需进一步加强,还应充分调动整合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4.
江萍  周龙珠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1):1244-1245
目的科学、有序地做好防控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爆发。方法作为上海市入境口岸定点发热门诊,承担上海市浦东国际机场发热患者的初筛和甄别,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为此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积极组建应急处置领导指挥小组,并制定和启动防控应急预案,规范流程,全员培训,保证物资、设备的提供,科学防护,实施人文关怀等相应措施。结果在2个月的防控工作中,共收治614名发热患者,其中中国内地414人,香港籍10人,台湾籍26人,外籍患者164人,最后确诊病例为27人。结论通过积极启动防控应急预案,全院上下齐心一致,顺利完成任务,切实有效地把好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第一道关。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于2009年8月18日报告了该省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10余天后在兰州市某寄宿制中学发生了该省首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医疗机构通力协作,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为甘肃省后续暴发疫情的及时处置和有效应对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甲型HINI流感全球暴发流行时期,总结分析发热门诊的应急处置及隔离消毒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发热门诊自2009年4月以来先后接诊,筛查发热病人8000多人次,累计收治确诊病例200多例,总结发热门诊的应急处置及隔离消毒管理方法.结果 无一例交叉感染发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了秋冬季感染大流行的暴发.结论 发热门诊及时启动应急程序,高效运转,妥善应对,加强隔离消毒管理和健康宣教,疫情未进一步扩大,经受住了甲型H1N1流感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开展不同传染病监测系统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效果评估分析,为制定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并启用了包括传染病网络监测、学生晨午检发热监测、医院呼吸道发热病人就诊监测、甲型H1N1流感重症/死亡病例监测、流感稍点医院监测和流感实验室监测等多渠道监测系统,对银川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及监测系统效果进行评估分析。结果银川市共监测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988例,报告发病率为62.82/10万;死亡病例4例,报告死亡率为0.25/10万,病死率为0.40%。银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及时敏感有效,有助于分析确定防控重点;银川市学校学生晨午检发热监测、医疗机构诊疗发热病例监测系统对爆发疫情的及时发现效果好于网络直报;流感哨点医院监测和流感实验室监测系统可作为流感流行敏感有效的早期预警指标。结论各监测系统效果明显,多种监测模式的建立与应用为探索新出现疾病的监测与防控模式的建立提供了经验,应继续加强疫情监测与防控,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2009~2010年海南省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对策与措施及其效果,以完善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对策和措施。方法对海南省不同阶段采取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对策与措施及其监测、血清学调查及暴发疫情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6月11日报告首例以来,至2010年10月31日海南省累计报告甲型H1N1确诊病例1 006例,其中危重症病例13例,是全国唯一未报告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省市。2009年6~8月份均为输入性病例为主,9月份以后发生本土感染,并进入暴发流行阶段,11月为疫情高峰,共报告30起甲流暴发疫情,其中28起发生在学校。结论海南省甲型H1N1流感防控早期以"外堵输入,内防扩散"为主,使全省疫情高峰明显晚于外省。学校防控措施的落实是防止疫情暴发的关键,重点人群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减少了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不同流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防控策略及措施。  相似文献   

9.
非典”疫情过后的6年里,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突发疫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各级政府也制订了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这些应对措施对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研究。期望能对今后的防控工作起到一点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廊坊市2009-2016年间本地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研判其在廊坊市的流行规律,提出相应防控策略。方法采集临床诊断病例3 d以内的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对廊坊市2009-2016年8年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资料及检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2016年廊坊市流感实验室共检测并报告365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其中学生188例(占51. 51%),发病年龄以0~20岁为主(246例,占67. 40%)。全市共10起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11月最多。结论学校是甲型H1N1流感疫情多发场所,应坚持"四早"原则。社会各界要加强宣传,督促学校落实防控措施,建议尽早接种疫苗,积极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广州市大学城某高校合唱团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分析,探讨流行特征及采取的防制措施,为控制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统一调查表,对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现场调查,采集病例咽拭子标本以及血清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以及血清抗体检测,采用excell录入数据,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起疫情累计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36例,罹患率为60%(36/60)。36例病例中,男21例,女15例,罹患率分别为61.76%(21/34)和57.69%(15/26),χ2=0.102,P=0.750。从9月4日至疫情结案后7d,合唱团所在学校门诊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为4.32%~11.67%,平均为8.77%,大学城10所高校为4.9%~12.09%,平均为9.08%。相关系数R=0.699(P=0.00)。结论早报告、加强发热病例的隔离治疗以及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是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有效措施。不能忽视甲型H1N1流感隐性感染者,在密切接触者病例排查中除了采集咽拭子标本外,尽可能采集双份血清标本,从而全面评估疫情态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广西靖西县中小学校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的原因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本起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实验室采样检测。结果 2009年10月21日-12月31日,全县共有27所中小学校发生疫情,发病1491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38℃),咳嗽、咽痛、咯痰、流涕、鼻塞、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咽喉充血、扁桃体肿大等特征,发病率7.64%,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共采集病例咽拭子标本57人份,检测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38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确定为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结论经及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采取及时隔离治疗患者、学校停课、放假等综合性防控措施,使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宁夏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科学防控提供基本数据和依据。方法对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上报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10年4月16日,全区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1246例(发病率20.58/10万),银川市甲型H1N1流感发病居全区五市之首。男女性别比为1.67:1;30岁以下病例占报告病例的87.08%,职业以学生为主,占65.33%;疫情从2009年第39周和第45周出现了两次发病高峰,此后全区疫情成持续下降趋势。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9例,年龄中位数为30岁。全区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20起,均发生在学校,小学的罹患率最高。结论宁夏出现疫情较迟,发展迅速,疫情形势和全国疫情趋势基本一致,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城区,以学生为主。在应对上应加强流感常规哨点监测,及时掌握病毒的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特征变化,做好学生等重点人群、学校等重点场所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对甲型H1N1流感期间航班上发热旅客排查及转运进行总结与分析,探讨航班上发热旅客排查及转运程序的管理和目前机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推动机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跃上新的台阶,完善应急管理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阳江市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探索预防控制流感的方法。方法分析阳江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并对社区人群按年龄分层抽样进行血清学回顾性调查。结果阳江市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42起;10下旬至11月为发病高峰期;暴发疫情中小学占50.00%,中学占38.10%;患者男性占53.38%,女性占46.42%;社区人群甲型H1N1流感感染率为30.63%。结论学生群体为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高危人群,针对疫情发生的不同时期相应地调整防控策略的防控效果显著;防控措施采取时间越早,暴发疫情持续时间就越短,发病率就越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分析建水县首起学校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发现和处置情况,总结防控经验,为学校控制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面对面个案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建水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中发生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采集初始病例咽拭子标本送红河州标本送红河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室,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d的医学观察.结果 2009年11月22日至12月3日,该校共报告流感样病例86人,疫情持续13d;采集其中5例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显示5份标本甲型H1N1流感核酸呈阳性.结论 该起疫情为建水县首起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传播特征与季节性流感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香格里拉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发现和处置情况,总结防控经验,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香格里拉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中发生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发病3d内的部分现症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d的医学观察。结果 2009年10月6~24日,该校共报告流感样病例73例,其中实验室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12例,疫情持续19d,无重症和死亡病例。结论该起疫情为香格里拉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为国庆放假期间学生社区感染后引入学校所致。  相似文献   

18.
南通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流行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南通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流行规律,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对哨点医院采集的咽拭子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RNA检测,应用统计软件分析流行状况。结果:咽拭子2646份标本中,男性1377份,女性1269份。甲型H1N1标本阳性679份(25.66%)中,男性感染337例(24.47%);女性感染342例(26.95%);感染率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1582例感染病例435例(27.50%),其他职业1064例感染244例(22.93%),学生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人群(P<0.05)。15~岁250例中感染154例(61.60%),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1)。2009年底疫情达到高峰,分别为11月检测306例,感染155例(50.65%),12月检测371例,感染212例(57.14%)。结论:2009年南通市甲型H1N1流感暴发相对较温和,目前已呈消退趋势,但是否会再次出现甲型流感的大范围暴发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分析2009年秋季北京市3家哨点医院甲型H1N1流感监测结果,为科学防控提供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8日~12月31日北京市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3家哨点医院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监测情况,共计2632例流感样病例入选。其中,男性1418例,女性1214例,年龄1~98岁;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对入选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甲型H1N1病毒核酸检测,同时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常规。结果 2632例流感样病例中,甲型H1N1流感病例占流感样调查人群的14.7%。其中,男性H1N1病例占其调查人群的15%,女性H1N1病例占其调查人群的14.3%,二者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1)。易感人群以7~18岁中小学生为主(占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53.4%);5~7月份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占同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88.5%),9、10月份多起聚集性疫情致本地感染病例达到高峰(占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37.2%);甲型H1N1流感病例主要以发热(98%),咳嗽(95%),喉咙痛(81%),流涕(76%)为主要症状就诊,甲型H1N1流感组与病毒检测阴性组比较,H1N1患者白细胞总数与血小板计数明显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与非H1N1型甲型流感组比较,血常规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次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表现及血常规检查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相似,北京地区9、10月份是其最适流行季节,最适温度范围12~23℃,7~18岁中小学生是主要防控对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嵩明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调查,探讨病例特点及防控措施的效果,为学校甲型H1N1流感的暴发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主动病例搜索、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嵩明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进行分析;采集病例的咽拭子样品用RT-PCR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该起疫情共有6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送检的2例病例的咽拭子样品中有1例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糖核酸阳性。首例病例出现于10月16日、发病高峰为10月28日。病例分布存在班级集聚性,男女性比例为1.95∶1。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以发热、咽痛、咳嗽为主,无肺炎并发症。对密切接触者实行医学观察7 d,未出现二代病例。结论该起疫情为嵩明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