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以及联合作用体外抗SARS-CoV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体外评价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是否对sARs—CoV有抑制作用,以及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以5种不同比例配伍后,对SARS—CoV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Y法,观察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对SARS—CoV的抑制作用。结果病毒TCID50为10^-7;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在体外有抗SARS—CoV活性,α-干扰素的抗SARS—CoV活性作用大于γ-干扰素,配伍后抗SARS—CoV活性作用大于单个药物。结论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及配伍后均在体外有抗SARS—CoV作用,这为其治疗SARS—CoV感染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隽  曹治辰 《人民军医》2005,48(12):730-732
γ-干扰素(IFN-γ)是目前公认的、有确切疗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现就IFN-γ对肝纤维化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但单用一种抗HBV药物疗效往往不佳,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为雷米夫定和干扰素-α,国内有学者认为采用雷米夫定干扰素-α序贯疗法进行治疗,虽能减少YMDD变异,但不能提高抗乙肝病毒疗效。因此我们采取两者联合应用了解其能否提高抗病毒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女性复发性尖锐湿疣(CA)难治原因及临床治愈的有效方法。方法对复发性63例女性CA用CO2激光烧灼祛除疣体后辅以人重组γ-干扰素(INF-γ)、白介素-2(IL-2)治疗,同时对合并的淋菌、解脲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白色念珠菌、滴虫、阴道加德纳菌进行化验检查及治疗。结果63例患者的CA病变及合并症同时治愈,但IL-2组一次激光治愈率显著高于INF-γ组(P<0.05)。结论对复发性CA患者首先用CO2激光烧灼祛除疣体,辅以IL-2或INF-γ治疗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毒能力,同时重视合并症的治疗是快速治愈CA、防止其复发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α-干扰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α-干扰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方法:59例临床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给予α-干扰素肌注,对照组给予病毒唑静脉滴入,分别比较两组咳嗽、喘憋、肺部罗音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咳嗽、喘憋、肺部罗音消失时间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7d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α-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α-干扰素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瑞丽 《人民军医》2003,46(11):633-634
目的:观察α-干扰素栓(奥平)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慢性宫颈炎286例分为两组,奥平组采用奥平阴道内给药,妇炎灵栓组用妇炎灵栓,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奥平组症状消失率达86%以上,总有效率达96.6%,与妇炎灵栓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α-干扰素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简便、易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艳  陈充抒  刘祖德 《武警医学》2006,17(4):287-288
目前有多种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在临床上应用,但真正为大家所公认的只有干扰素和核苷类(拉米夫定等)两类药物.近年来,于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2],但其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下面就我院2005年以来用不同剂型的基因重组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例54例进行总结,并将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α-2a-干扰素抑制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体外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α-2 a-干扰素治疗血管瘤的作用机制,采用新鲜皮肤血管瘤组织进行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块培养并传代,通过加入α-2 a-干扰素,观察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当α-2 a-干扰素应用剂量为5×105u/L和1×106u/L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应用5×105u/L,培养第12 d后,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和3H-TdR掺入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α-2 a-干扰素可能是通过抑制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促进血管瘤的退化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创伤患者血浆干扰素-γ、白介素-4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创伤后血浆干扰素 γ(IFN γ)、白介素 4 (IL 4 )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创伤患者 35例 ,分别于伤后 2 4小时内、3、5、7天取血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血浆白介素 4 (IL 4 )和干扰素 γ(IFN γ)含量 ,并分析IL 4和IFN γ水平以及IFN γ/IL 4比值与患者伤情、严重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创伤患者血中IFN γ含量于伤后第 5天起开始下降 ,至第 7天最明显 ;伤后血中IL 4含量呈现波动性上升 ;IFN γ/IL 4比值呈持续性下降 ,其中MODS组下降较非MODS组显著 (P <0 .0 5 ) ;IFN γ/IL 4比值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 (r=- 0 .6 2 2 ,P <0 .0 5 ) ,与患者感染率呈显著负相关 (r=- 0 .86 8,P <0 .0 1 )。结论 创伤应激后可出现IFN γ/IL 4持续性下降 ,与患者的免疫机能、预后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袁媛  邱霞 《海军总医院学报》2011,24(1):17-18,24
目的通过检测训练期间航海人员的干扰素-γ和淋巴细胞增值活性,了解航海人员机体免疫力状况。方法选择某部正在从事训练的航海人员24人、后勤人员24人,采集静脉血,检测干扰素-γ(IFN-γ)、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总抗氧化力(T-AOC)、丙二醛(MDA)、白细胞(WBC)及分类等指标。结果航海人员和后勤人员的IFN-γ水平分别是(31.89±0.47)pg/ml和(34.93±0.34)pg/ml;加入H2O2诱导氧化损伤后,航海人员和后勤人员的淋巴细胞增值活性分别为(0.23±0.01)和(0.27±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后勤人员相比,航海人员免疫力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干扰素 γ(IFN γ)对动脉损伤后平滑肌细胞 (SMC)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动物模型 ,培养损伤后动脉SMC ,实验分四组 :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组、IFN γ组、TGF β1+IFN γ组。每组细胞加培养液或加入 10ng/mlTGF β1或 /和5 0 0U/mlIFN γ刺激 72h ,细胞计数和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测定各组SMC的增殖 ,同时测定SMC迁移。明胶酶谱分析SMC中MMP 2的活力。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细胞数 (2 .875± 0 .32 3)× 10 5个 /ml,迁移距离 (2 79.9± 8.12 9) μm],72h后TGF β1组细胞数 (4 .188± 0 .2 39)× 10 5个 /ml,(P <0 .0 1)和迁移距离 (36 5 .8± 9.6 86 ) μm ,(P <0 .0 1)增加 ,MTTA值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为 - 19.4 % ;IFN γ组细胞数 (1.938± 0 .2 4 9× 10 5个 /ml,P <0 .0 1)和迁移距离 (2 34.4± 9.72 2 μm ,P <0 .0 1)减少 ,细胞增殖抑制率为 15 .8% ;TGF β1+IFN γ组细胞数 (3.12 5± 0 .2 5 4× 10 5个 /ml,P <0 .0 1)和迁移距离(32 3.1± 8.4 81) μm ,(P <0 .0 1)低于TGF β1组 ,细胞增殖抑制率为 - 9.1%。明胶酶谱分析显示各组细胞均可检测到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atrixmetalloproteinase 2 ,MMP 2 6 6× 10 3 u) ,TGF β1组还可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超声雾化吸入γ-干扰素(IFN-γ)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早期组织重建的拮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动物分为照射对照组和照射+IFN-γ拮抗组。于照前3d每日雾化吸入IFN-γ,分别于照后10、20和30d肺组织取材,制备石蜡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HE)、天狼猩红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检测Ⅳ型胶原合成变化;ELISA检测MMP-2、-9和TIMP-1含量变化。结果 照射+IFN-γ组与照射对照组比较,肺泡隔增宽程度明显减轻,Ⅰ、Ⅲ型胶原合成和α-SMA表达明显减少;照射后Ⅳ型胶原表达呈上升趋势,但IFN-γ吸入组较对照组为低;吸入IFN-γ10d可降低MMP-2和TIMP-1表达,而MMP-9表达升高;吸入30d 三者表达均下降。结论 IFN-γ对辐射引起的肺损伤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IFN-γ降低TIMP-1表达,解除对MMP-9的抑制,进而降解Ⅳ型胶原,拮抗辐射引起的肺损伤后重建。  相似文献   

13.
胡奎  李小秋  徐哲  刘凤葵 《武警医学》2003,14(9):538-540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干扰素α-1b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接受干扰素α-1b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干扰素α-1b500MU,1/d,肌肉注射,2周后改为隔日1次;拉米夫定100mg,1/d;联用12个月.对照组40例患者仅接受干扰素α-1b抗病毒治疗,用药方法及疗程与治疗组相同.用药期间未使用其他抗病毒药物.结果治疗期间治疗组HBV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应用干扰素α-1b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单用干扰素疗效好,为一可行的联合抗病毒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诊断肺外结核的临床价值,以评估其作为诊断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作用。方法将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自2014年7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53例肺外结核患者纳入B组,将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53例健康志愿者纳入A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γ,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水平,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的诊断效能。结果 B组干扰素-γ水平为(34. 64±4. 82) pg/ml,高于A组的(4. 35±1. 37)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和B组的白细胞介素-2水平分别为(8. 15±2. 06) pg/ml和(10. 66±2. 81) 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B组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水平为(3. 24±0. 38),高于A组的(0. 53±0. 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996(95%可信区间0. 969~1. 000,P <0. 05)、0. 504(95%可信区间0. 418~0. 590,P> 0. 05)、0. 999(95%可信区间0. 974~1. 000,P <0. 05)。结论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可辅助诊断肺外结核,但白细胞介素-2在肺外结核诊断中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5.
近年,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干扰素治疗重型肝炎,并与同期收治的未加用干扰素的病例作对照观察,初步看到干扰素治疗组对顿挫病情、减少感染性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有一定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m,CA)传统疗法包括药物外敷(如鬼毒素)、微波电凝、CO2激光烧灼、液氮冷冻等,这些方法副作用较大(如疼痛、创面难愈合、创面溃疡感染、创面瘢痕增生等),且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17.
吴淑坤  黄团新 《武警医学》2014,(11):1157-1160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趋势,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抗HCV治疗的标准方案。相当多的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依从性降低,治疗方案调整,甚至中断。为了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笔者将2009-01至2013-01我科44例慢性HCV感染者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terferon alfa-2α,peg IFNα-2a),+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中因严重不良反应而停止或更换治疗方案现做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用重组人γ-干扰素(rIFNγ)处理肝癌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观察细胞膜表面IgG Fc段受体(FcγR)的表达情况。ABC-ELISA方法检测FcγR。结果显示,肝癌病人内源性IFNγ水平及FcγR基础水平均低下。rIFNγ处理后,肝癌患者PBMC FcγR表达明显增强,并与rIFNγ的剂量呈正相关。但对rIFNγ的增强效应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推测,在肝癌病人,IFNγ的产生及FcγR的表达均有缺陷,外源性rIFNγ可通过增强FcγR表达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是抗肿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γ-干扰素和地塞米松对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γ干扰素(IFNγ)和地塞米松(Dexa)对正常和IL1刺激的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旨在从细胞因子角度为抗纤维化有效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用MTT比色、AgNORs银染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两种抑制剂对成纤维细胞增殖、AgNORs合成和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结果250×103U/L浓度的IFNγ和100μg/L浓度的Dexa均能明显抑制正常和IL1刺激的成纤维细胞增殖、AgNORs合成和Ⅲ型胶原表达。结论一定浓度的IFNγ和Dexa对正常和IL1刺激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AgNORs合成和Ⅲ型胶原表达均显示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γ-干扰素(IFN-γ)基因表达的绝对定量实时PCR检测技术。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25名健康运动员生理状态下外周血白细胞IFN-γmRNA的表达。主要结果和结论: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能够对健康受试者外周血白细胞自发性IFN-γmRNA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相关系数r>0.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