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杨姗莹  徐雷鸣 《中国医药》2012,7(9):1193-1195
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临床急重症,导致出血的主要病因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消化性溃疡、吻合口溃疡以及急性胃黏膜病变等,及时止血治疗至关重要。临床采用的无创止血药物较多,但对顽同性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等急性出血,疗效却不尽人意。内镜下止血治疗具有止血速度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已成为上消化道出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应用组织黏合剂在止血治疗上取得明显疗效,本文就组织黏合剂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1组织黏合剂特性及其内镜下注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上消化道出血是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以及胰管和胆道出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和黑便。急性大出血时可出现循环衰竭而危及病人生命。近十几年来,由于急诊内镜的广泛应用,大多数上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和病因都被迅速查明,少数情况下诊断仍有困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对90例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呕血或黑便为首发症状多见,病因依次为胃癌(44.4%)、消化性溃疡(42.2%)、食管静脉曲张破裂(13.3%)。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与病变位置及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上消化道大出血是终末期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肝硬化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中75%由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引起。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起病急,出血迅猛,量大,病情凶险,有较高的死亡率。内科药物治疗往往效果欠佳,外科开腹止血创伤大、风险高、预后差。随着近年来内镜设备的更新,技术水平的提高,内镜下可对曲张的食管静脉注射硬化剂,此疗法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李红灵  汪志华 《贵州医药》1997,21(3):173-174
肝硬化门脉高压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常被认为是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随着急诊内镜的广泛开展,发现部份出血是由消化性溃疡引起。我院自1991年1月~1996年10月收治经内镜确诊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82例,发现为消化性溃疡出血们例。现结合有关文献作简要分析,并探讨其病因、形成机制、诊断及治疗。ill$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1例,男34例,女7例;年龄23~80岁(平均52.7岁)。主要临床表现Z呕血、黑便、贫血、乏力、纳差、腹痛、腹痛、腹胀、返酸及暧气等。1.2内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25例,胃…  相似文献   

6.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肠病变引起的出血,多以呕血、黑便为主要临床表现,采用内镜检查有利于疾病诊断、明确出血病因,且内镜下止血效果良好,是目前诊治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方法,大大降低了手术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胃黏膜病损程度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根据其内镜表现分无、轻、中、重度;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按Cormack内镜诊断标准分3类.结果 1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3例占51.9%(83/160);PHG出血42例,占26.3%(42/160);消化性溃疡16例占10.0%(16/160);胃癌2例;急性胃黏膜病变4例;其他不明原因13例.且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PHG病变程度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出血是引起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两大主要原因,且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PHG胃病逐渐增多和加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做胃镜检查,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情况、胃黏膜病变程度,探讨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其他病因,并对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胃黏膜病损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根据其内镜表现分为无、轻、中、重度4级;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按Comgack内镜诊断标准分3类[1]。结果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98例占82.7%(98/120);PHG出血54例占45%(54/120);非食管静脉曲张和非PHG22例,占出血总数的18.3%(22/120),其中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10例(0.8%),消化性溃疡出血8例(0.6%),其他不明原因出血4例(0.3%);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PHG病变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出血是引起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原因;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PHG逐渐增多和加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可同时并存;急性胃黏膜病变与消化性溃疡等也是导致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9.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出血及息肉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芸  张晓荣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1):1396-1396
目的:探讨内镜下氢离子凝固术(氢气刀)治疗消化道出血及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德国ERBE公司生产的APC300EA型内镜专用氢气刀对上消化道出血及消化道息肉进行氢离子凝固术。结果:66例上消化道出血,其中十二指球部溃疡43例,胃溃疡23例,贲门撕裂伤综合症10例,Dieulafoy病4例。经氢气刀治疗后,56例患者未再出血,4例患者再出血(胃溃疡1例,贲门撕裂综合症2例,Dieulafy病1例)。81例息肉患者,其中食管息肉9例,胃息肉30例,十二指肠息肉12例,结肠息肉20例,胃和十二指肠均有息肉6例,食管和胃均有息肉4例,全部治愈。结论:氢气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及消化道息肉的方法,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副作用少,患者痛苦少,经济实用的好方法,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 对我院2009年至2011年90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呕血或黑便为首发症状多见,病因依次为胃癌(44.4%)、消化性溃疡(42.2%)食管静脉曲张破裂(13.3%).结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与病变位置及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1.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用内镜套扎术能降低静脉曲张的程度,减少出血发生率。我院自1998年起应用美国生产的Speedband五发皮圈经内镜连续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0例,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肝炎后肝硬化9例,原发性肝癌1例,均为男性;年龄37~55岁,套扎前均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肝功能指标良好。内镜检查4例为食管中度静脉曲张,6例重度  相似文献   

12.
丁新  王苏淮 《蚌埠医药》1994,12(1):21-21
对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情况下,常常使用三腔二囊管压迫,为过渡外科手术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再,对诊断不明的上消化道大出血,且以呕血为主,可同时观察出血的情况。尤其使用于基层医院或不具备手术条件的患。  相似文献   

13.
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中伟 《安徽医药》2008,12(12):1202-1203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诊断的意义以及内镜治疗措施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对11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诊胃镜检查和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7例急诊胃镜检查病变检出率为100%,出血的主要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胃恶性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经内镜及内科综合治疗总止血率为97.1%。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尽早行急诊胃镜检查以明确病因,对有活动性出血者采用镜下止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金燕芬  陈芬  田风 《云南医药》2008,29(2):180-181
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内外科常见急症,常继发失血性休克,病死率很高。而药物治疗仍是目前救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方法,且有meta分析认为紧急内镜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与生长抑素(SS)相比,生长抑素控制出血率可达83%,主张内镜疗法用于药物治疗失败的病例,药物治疗为首选Ⅲ。以往常用垂体后叶素,其止血率为50%~70%,但副作用大,尤其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则为禁忌。因此,我科自1996年2月~2007年6月应用生长抑素或其类似物奥曲肽(Oct),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而 PHG所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常被误诊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 PHG传统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心得安以及胃粘膜保护剂 [1 ] ,此类药物在 PHG疗效收获甚微。为此 ,作者从 1993年 8月起对 30例PHG患者服用 Sm ecta,现将本药疗效和临床体会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男 2 0例 ,女 10例 ,年龄 45~ 71岁 ,平均 5 2 .4岁。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嗳气 ,恶心饱胀感 ( 10 / 30 ) ,绝大部分有上消化道出血史 ( 2 8/ 30 ) ,出血次数每年 1~ 3次。本组病人经内镜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食管静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和出血原因以指导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出血原因和治疗方法。结果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病因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其次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最常见的危急症,具有反复发作性,应尽早给予胃镜检查,以明确出血来源,及早判断出血原因,以便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同时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如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硬化剂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提高治愈率,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在治疗上主要是针对门脉高压和胃黏膜的治疗,还要兼顾肝功能的治疗,并重点在于预防其反复发作,对防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翅 《江西医药》2008,43(5):440-442
目的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探讨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97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保肝、止血等一般治疗后,采用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PPI制剂、介入治疗等进行分别治疗。结果97例中出血停止78例。出血减少或虽经治疗出血量没有减少自动出院13例。死亡6例,其中包括行介入治疗后仍无效者2例。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时常规内镜检查对明确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是有重要意义。对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应用生长抑素效果良好。PPI制剂对肝源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所致出血者效果良好。介入治疗对于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外科治疗风险很高或不能进行手术,麻醉困难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有其自身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单纯经药物治疗,疗程长,副作用大,有的甚至有生命危险,必要时须通过手术治疗才能达到止血治疗的目的。随着内镜下止血技术的发展,经内镜下止血治疗特别是金属钛夹止血已成为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紧急措施之一。在内镜直视下使用金属钛夹钳闭出血部位,大大提高了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率。我科采用内镜下使用金属钛夹止血治疗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20例,现将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经内镜注射硬化剂治疗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出血371医院(河南新乡453000)李拴位马峰赵俭昌王青波食管、贲门、胃及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可引起慢性隐匿式突发性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院1979—04~1996—12月经内镜注射5%鱼肝油酸钠(SM)治疗22...  相似文献   

20.
生长抑素联合内镜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变门脉高压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诊之一 ,死亡率高达 3 0 %~40 %。我们应用生长抑素 (somatostatim )联合内镜套扎治疗3 8例 ,并与一组单独使用生长抑素治疗的 40例病人进行对照。现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收治的肝硬变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 78例 ,所有病例均有呕血 /黑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征象而入院 ,2 4h内行急诊内镜检查 ,内镜下可见食管静脉曲张活动性出血或有红色征、溃烂等出血征象 ,依次分为生长抑素联合内镜套扎 (联合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