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胃底食道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虽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再出血率低,但因分流量大,术后脑病和肝功能衰竭的发病率高。限制性门腔分流术后大多数吻合口仍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部分还可能因吻合口张力较大而最终发生狭窄或形成血栓。本文报告使用带外支撑环的8mm口径Gore-Tex人工血管行门腔静脉架桥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病人25例,并与同期门静脉侧侧分流组14例比较。结果显示门腔侧侧分流组门静脉压力下降数值稍大于架桥分流组,但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1.04±0.44kPa和0.87±0.26kPa,P>0.05)。两组术后再出血率及手术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门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分流术后脑病发生率显著低于门腔侧侧分流术组(8.0%和35.7%,P<0.05),术后经下腔静脉行门静脉造影证明人工血管通畅率为96%。初步结果表明门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分流术对病人创伤较小,操作简便,术后脑病发生率低,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推荐和总结在实施背驮式肝移植术中采用腔静脉成型术,以期减少术后肝脏流出道梗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总结2002年1月至2003年4月所实施的23例背驮式肝移植病人,术中实施受体肝静脉成型后,在腔静脉前壁做等腰三角形成型,与供体肝后腔静脉后壁的等腰三角形成型后对口吻合,以减少肝脏流出道梗阻的经验。结果22例病人术中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肝脏流出道梗阻。1例由于术中切肝时误将受体肝后腔静脉横断而改行原位肝移植,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流出道梗阻。结论在背驮式肝移植术中采用腔静脉成型技术,可以明显降低肝脏流出道梗阻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具有简化切肝过程,降低吻合难度,强化移植肝的稳定性,无肝期短的优点。当供受体之间大小存在明显差异时,或实施儿童的减体积性肝移植时该技术具有明显优势。强调用此法切肝时切忌误伤受体肝后腔静脉。  相似文献   

3.
原位肝移植术后静脉流出道梗阻的原因和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静脉流出道梗阻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776例同种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静脉流出道梗阻的诊治经验.结果 776例肝移植患者中共发生术后静脉流出道梗阻10例,发生率为1.29%.其中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6例,肝后段下腔静脉狭窄2例,肝静脉流出道梗阻2例.10例均进行了下腔静脉造影而明确诊断,8例患者在下腔静脉造影的同时施行了气囊扩张或放置血管内支架术,2例介入治疗效果不佳而中转再次肝移植术;该组因术后静脉流出道梗阻而死亡3例,与静脉流出道梗阻相关的病死率为30%(3/10).结论 原位肝移植术后静脉流出道梗阻的发生与腔静脉的吻合技术,腔静脉吻合方式以及供肝体积与受者肝床不匹配有关;术后尽早发现流出道梗阻的存在,并及时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如介入治疗或再次肝移植等是改善该并发症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肝硬化腹水病人门腔静脉分流术前后血中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6例肝硬化腹水病人行门腔静脉分流术前后和16例对照组患者行胃肠道肿瘤切除术前后的门静脉、外周静脉和动脉血中AⅡ进行了测定。结果肝硬化腹水病人分流前血中的AⅡ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分流术后的AⅡ明显低于分流前(P<0.05),仍显著高于术后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病人门腔静脉分流术后AⅡ水平明显降低。这可能是肝硬化腹水病人分流术后腹水消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肝移植术后静脉流出道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肝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肝移植术后出现胸、腹水和肝功能异常时,应用CT、磁共振(MR1)或超声波检查,若提示下腔静脉狭窄或肝静脉梗阻,则行静脉造影确定狭窄部位,并对其进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治疗。治疗后随访1个月~5年,观察临床效果。结果静脉造影发现1例为单纯肝静脉狭窄;13例为下腔静脉狭窄,其中3例合并肝静脉狭窄。4例患者接受球囊扩张,10例接受支架治疗。接受治疗后患者多在短期内临床症状消失,未见明显并发症。1例肝静脉狭窄经球囊扩张8个月后再次出现狭窄,给于支架治疗;另1例球囊扩张2年后再次发生狭窄,接受再次球囊扩张,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结论下腔静脉狭窄或肝静脉流出道狭窄可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等介入治疗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实验研究证实其有效性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实施了附加限制环的限制性门腔侧侧分流加肝动脉强化灌注术的临床研究,以期改善门腔分流术后肝供血。方法 观察病例随机分为两组:附加限制环的限制性门腔侧侧分流加肝动脉强化灌注术组(简称:强化组)和附加限制环的限制性门腔侧侧分流术组(简称:分流组);采用不同术式分别观察其术后近期效果。结果 强化组较分流组:术后近期,肝功能指标无明显改善;核素动态肝胆显像:通过强化肝动脉血流明显增加,因而对肝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 此术式通过强化肝动脉灌注,相对减少分流术造成的肝血供下降;相对增加肝营养因子的供给,对肝功能有一定维护作用,减轻术后肝纤维化程度;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门腔分流术或断流术的不足,有望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新的实用术式。  相似文献   

7.
日的 总结附加金属环限制的门腔静脉侧侧分流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曲张静脉出血的效果。方法 对实施本联合术式的门静脉高压症62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1个月的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1.6%;术后近期无一例再出血,再出血率3.4%;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3.4%;腹水消失率96.6%。结论 本联合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理,实用且可取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8.
布加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布加综合征是具有门脉肝肿大以及临床症状不同类型的肝静脉充出道梗阻。其表现由轻度症状直至慢民生终末期肝脏疾病。根据肝流出道梗阻不同水平和静脉压可做不同类型的分流,由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至下腔静脉或心房,个别伴有急性或慢性终末期肝衰病人,可做肝移植以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9.
脾肾静脉侧侧分流术疗效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评估脾肾静脉侧侧分流术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对脾肾静脉侧侧分流术72例进行系统长期随访,并与同期脾肾静脉端侧分流术97例对照分析。证实脾肾静脉侧侧分流术降低门静脉压有效率77.7%,缓解食道静脉曲张率61.1%,明显优于端侧分流术;术后再出血率为5.5%,对照组为13.4%;且不增加术后脑病与肝功能衰竭(肝衰)的发生率。脾肾静脉侧侧分流术的优点在于改善了端侧分流术脾静脉通道及吻合口成角现象,保留吻合口周围的胰脾交通支维持压力递差,吻合口大小不受血管直径影响,无狭窄变化,使分流道通畅,减少并延缓血栓形成,增加分流量,使临床效果优于端侧分流术。  相似文献   

10.
经皮穿刺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直接性门腔分流(DIPS)是在肝后段下腔静脉与门脉之间建立肝内分流,将部分门脉血液直接分流入粗大的下腔静脉,解决了TIPS术后分流道引流静脉——肝静脉易狭窄或闭塞的缺陷。DIPS扩大了介入性门腔分流适应证,使部分难以实施TIPS术的患者也能做介入性门腔分流。由于DIPS分流道内的血流方向与下腔静脉内的血流方向呈锐角,局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较小。与TIPS相比术后并发症、近期疗效及分流通畅性无显著差异,但DIPS远期通畅性可能较TIPS术稳定。为此,DIPS术已成为近年来介入性门腔分流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1.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是具有门脉高压、肝肿大以及临床症状不同类型的肝静脉流出道梗阻.其表现由轻度症状直至慢性终末期肝脏疾病.根据肝流出道梗阻不同水平和静脉压可做不同类型的分流,由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至下腔静脉(IVC)或心房,个别伴有急性或慢性终未期肝衰病人,可做肝移植以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12.
附加腔静脉成形的背驮式原位肝植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腔静脉成形术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及在防止移植肝流出道阻塞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3例终末期肝病病人选为肝移植受者。供肝的下腔静脉及受体的肝后下腔静脉(包括肝静脉)均作了成形术,在单独股-腋静脉转流术下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结果 3例病人术中均较平稳,手术时间和无肝期缩短,出血量减少,术后肝功能恢复快,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腔静脉成形术可防止背工肝移植肝静脉流出道阻塞,术中  相似文献   

13.
覆膜支架对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临床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为门腔静脉侧侧分流,采用介入放射技术经DSA或超声引导下在肝右或肝中静脉与门静脉分支间建立肝内分流道,具有微创、手术成功率高、降低门静脉压力显著、手术并发症低等特点。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已有20年历史,临床结果表明.TIPS手术成功率为95%~100%,控制出血率为90%,与操作相关的死亡率仅为1%。  相似文献   

14.
附加腔静脉成形的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腔静脉成形术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及在防止移植肝流出道阻塞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3例终末期肝病病人选为肝移植受者。供肝的下腔静脉及受体的肝后下腔静脉 (包括肝静脉 )均作了成形术 ,在单独股 -腋静脉转流术下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结果  3例病人术中均较平稳 ,手术时间和无肝期缩短 ,出血量减少 ,术后肝功能恢复快 ,恢复顺利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腔静脉成形术可防止背驮式肝移植肝静脉流出道阻塞 ,术中对受体的血流动力学干扰小 ,并可缩短无肝期和减少腔静脉梗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NO)生成受抑以及内皮功能不良可能是肝缺血和再灌注损害的原因,坦有关NO在这类损害中的保护作用仍有争论。为了证实NO可减轻缺血性肝脏损害,采用NO前体,L一精氨酸和新的NO供体,FK409治疗以观察2小时完全肝血管阻断的拘模型结果。取小猎兔犬为实验对象,在麻醉下剖腹,游离肝周围韧带,并阻断其汇入和流出血管,当时作一静脉转流以减压内脏静脉床和肝下段下腔静脉,阻断血管包括门静脉、肝动脉和肝上下段下腔静脉,阻断时间为2小时。20条大分成3组:(1)对照组,10条犬,未治疗;(2)LA组,5条犬,在缺血前30分钟和缺…  相似文献   

16.
背驮式肝移植静脉回流道重建的改进和血流动力学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合理的背驮式肝移植(PBLT)静脉回流道重建方式。方法 将74例PBLT按不同的静脉回流道重建方式分为5组:肝上下腔静脉-肝静脉端端吻合(A组)、肝上下腔静脉-肝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B组)、肝后下腔静脉-肝后下腔静脉侧侧吻合(C组)、肝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端侧吻合(D组)、肝后下腔静脉、肝后下腔静脉全口吻合(E组)。比较各组受者的中心静脉压(CVP)、肝后下腔静脉压(RHIVC)及供者肝上下腔静脉靠近吻合口部压力(GIVC),并观察术中布加氏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 C组无论是CVP、RHIVC、GIVC,还是压力差均较A组与B组为小,D组与E组血流动力学测定与C组相似。说明该种术式的供肝静脉回流通畅度令人满意,其术中布加氏综合征发生率也较低。结论 供肝静脉回流道重建方式改进后,供肝静脉回流更通畅,布加氏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机率减小。故推荐使用供肝肝后下腔静脉与受者肝后下腔静脉侧侧吻合术式。  相似文献   

17.
保留门静脉-腔静脉血流的肝移植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犬肝移植的新术式,以及不采取静脉转流的可行性,施行了犬保留门静脉-腔静脉(门-腔)血流的背驮式肝移植术。受体在切除自体肝之前先将肠系膜下静脉与右肾平面以下的下腔静脉行侧侧吻合,建立门-腔血流通路,然后再行原位肝移植术;测定受体切肝及植肝等5个时限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5只犬有4只存活,在下腔静脉及门静脉吻合后5~10分钟即有胆汁分泌。血流动力学的有关指标表明,造成心血管系统不平衡、肾瘀血、胃肠瘀血等危险因素被解除。认为本术式更符合人的内环境及生理,避免了静脉转流术的各种弊端,为无转流泵的中心施行肝移植找到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联合应用断流术和肠腔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联合应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肠系膜上一下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治疗肝硬变门脉高压症35例。术中对食管胃底静脉浆肌层缝扎术。肠系膜上静脉与下腔静脉采用3点固定连续郎贝尔缝合法侧侧吻合,口径限制在1.0~1.2cm。手术完成后自由门静脉压(FPP)为2.89士0.58kPa,较术前FPP(3.91士0.64kPa)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仍维持较高水平,保持向肝血流。术后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腹水逐渐消失,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明显,好转率为82.9%,肝性脑病发生率低(2.9%),无再出血发生,是目前治疗门脉高压症效果优良的可行性手术。  相似文献   

19.
门腔静脉分流术可有效地控制门静脉高压症之静脉曲张出血。但标准的门腔静脉分流术可诱发术后肝性脑病及促使肝功能衰竭。1967年Warren等提出选择性脾肾静脉分流,同时结扎相关侧支循环,可改善非酒精性肝硬化病人的血流动力学,降低肝性脑病发生率。但此术式对酒精性肝硬化病人效果不能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介绍原位肝移植中腔静脉成形术的方法并评估其结果。方法:1994年11月至2000年9月,我们对连续115例原位肝移植9包括6例左外侧叶及2例右叶移植)病人采用了腔静脉成形术。在起初的4年里,53例(66.3%)移植病人需行股-腋静脉体外转流,而以后的2年内该比例降至8例(22.9)%。无一例病人需中转为背驮式或经典术式。结果:中位手术时间4.5h,中位热缺血时间25min,中位输血量6U浓缩红细胞。上述结果在首次移植及再次移植间无差异。本组无与腔静脉成形技术相关的围手术期死亡。包括活体原位肝移植在内,均未观察到肝静脉流比道梗阻。没有病人因急性肾功能衰竭而需术后血透。病人留置于ICU的中位天数2d,中位住院天数为10d。结论:腔静脉成形术无需解剖肝后腔静脉,肝静脉或肝短静脉,肝下腔静脉也得以保留,并因此更有利于肝切除术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在再次移植中优势更为明显。大开口的三角形腔静脉吻合容易操作,能在较三时间内完成供肝植入,且易与吻合血管口径的匹配,并可避免流出道阻塞。操作时间的缩短头了静脉体外转流的可能。我们认为腔静脉成形技术能适用于所有病人,且相应手术的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