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作者对49例直肠腺癌给予手术与放射的综合治疗.26例只术前放疗,23例术前后放疗(“三明治放疗)。术前放疗除1例1380cGy以外,余均给1500cGy;术后放疗20例按计划给予4140cGy,2例为3960cGy,1例在完成“三明治”放疗后,还用放射性同位素组织间照射。术前放疗使用前后两个平行相对照射野;术后放疗多用4野(前后及两侧野)。放疗用10~18MV光子,体厚<20cm者用(?)治疗。经腹会阴切除者,照射野包括会阴切口的大部分,切口最低剂量为20Gy;低位前切除者下界一般在闭孔下缘。每天治疗一个侧野加一个前或后野。治疗具体方案是先术前放疗,300cGy×(?)放疗后1~3天内行根治性手术。术后(?)天左右开始术后放疔。术后病理证实为A、B(?)、(?),不进行术后放疗;若病理为B_2、C期者(?)  相似文献   

2.
作者分析了9个研究单位1967~1985年259例女性导管内乳腺癌(TisN_0M_0)保守手术及放疗十年的结果。78%病例肿瘤≥2 cm。所有病例均经原发导管内癌完全切除及术后放疗。所有病例均应用乳腺切线放疗。放射源51%为~(60)钴,22%为6MV光子束,22%为4 MV光子束。乳腺切线放疗中位分次量200cGy(160cGy~240cGy),中位全乳剂量5000cGy(平均5132cGy,3120cGy~6400cGy)。63%原发瘤处尚予补充放疗。乳腺切线野剂量与补充野剂量总合之中位量为6000cGy  相似文献   

3.
李波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339-1340
目的:探讨颅内恶性脑膜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12例恶性脑膜瘤患者术前均进行了CT和(或)MRI检查。全部行手术治疗,术后均由病理检查确诊。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结果:8例恶性脑膜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初次手术后即行放疗10例。术后7例因再次或多次复发,又行1~3次手术。复发者中术后放疗6例。结论:恶性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与良性脑膜瘤相比无显著不同,术前诊断有一定难度,确诊需根据病理学检查。恶性脑膜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放疗可以延缓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Mallinkrodt放射研究所放射肿瘤中心从1954年1月至1982年12月采用手术加术后照射治疗的121例垂体腺瘤结果和预后影响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90例采用了经额手术,31例采用了经蝶手术。所有患者均大体将肿瘤切除,术后加放疗。手术与照射间隔时间为6个月以内,平均16天。5例术后照射采用深部X线,6例采用~(50)Co,8例采用4MVX线,经3野给予。大多数患者采用18~25MVX线双野平行对穿照射。肿瘤量平均5035cGy(1260~6000cGy),日剂量平均180cGy(11  相似文献   

5.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29例,男13例,女16例,年龄18~68岁,平均42岁,病程5个月~8年,平均28个月。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对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进行评估,通过离断肿瘤供应血管、缩小肿瘤体积、分离肿瘤与毗邻血管及神经间隙等方法,最终彻底切除肿瘤。术后随访6个月~4年。结果肿瘤全切20例,次全切7例,部分切除2例。术前视力明显减退的20例患者,术后12例明显好转,6例无改善,2例恶化。术后2例不全偏瘫,6例动眼神经麻痹,全部患者无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4年,肿瘤切除程度SimpsonⅠ、Ⅱ级者(共27例)术后未见复发,SimpsonⅢ级者(2例)切除后均行放疗或γ刀治疗,其中1例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术中精细评估肿瘤与毗邻重要结构的关系,根据评估结果指导分离、切除肿瘤是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彻底切除的关键,且积极切除肿瘤对恢复视力及控制肿瘤有利。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道了该院1967~1984年收治的108例胸腺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其预后因素。其中手术加术后放疗94例,单纯放疗8例,手术或/和放疗后复发再治疗者6例。治疗方法:对Ⅰ、Ⅱ期及大部份Ⅲ期病例行胸腺全切术,其余的行次全切除或仅作探查术;放疗用高能X线、~(60)Coγ线,胸前单野照射,40Gy/4W;对Ⅲ期以上仅作次全切除病例,前后二野对穿照射,有的病例追加6~16Gy/1~2W。观察期最长达20年,最短2年。结果表明,Ⅰ、Ⅱ期及Ⅲ期胸腺全切者,10年生存率为88%;Ⅲ、IV_b期行次全切除或探查术加放疗且无复发者,10年生存率为62%;Ⅳ期无一例生存5年。死亡原因主要是肿瘤复发,而重症肌无力(以下简称MG)或其他并发症致死者少见。肿瘤的复发及  相似文献   

7.
肾细胞癌(简称RCC)罕见于20岁以前。Ri-ches 谓发病于20岁以前者不足0.5%,文内报告这样的RCC 中10女、7男,年龄在15月—20岁、平均12岁。所有病人都做了肾切除根治术,11例接受术后放疗、3例接受术后化疗。术后8例已平均生存9年、无复发;9例术后平均生存2年后死亡。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道了自1973年5月起RTOP(放射治疗肿瘤组)对晚期头颈癌术前与术后放疗Ⅲ期临床研究长期随访结果。研究对象为口腔、口咽、下咽及声门上T_(3-4),N_(0-2)期未经治疗的可手术原发鳞癌277例。随机分组为术前放疗组136例,术后放疗组141例。术前放疗组先给常规分割外照射5000cGy/5~5.5周,放疗后4~6周手术;术后放疗组先行手术,术后4周行常规分割外照射6000cGy/6~7周。两组手术方式及切除范围相同。研究的终点是区域-局部控制率、存活率、死亡原因及治疗合并症。全组病人随访7~15年。在放疗后头2年内主要死亡原因为区域-局部失败。两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恶性血液病病人骨髓移植前全身放疗时的生物剂量学,作者选取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突变为指标,并与物理剂量学比较。作者选15例恶性血液病病人,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平均48岁(36~68岁)。全身放疗用18MV加速器,剂量率15.8cGy/min,1.8Gy/d,2~3d,Dt12Gy/2.5d。放疗前及第一次1.8Gy照射后抽血。以健康志愿者淋巴细胞体外照射建立标准效应曲线。用传统细胞遗传学方法(CCG)检测染色体变异的不稳定异常(包括双中心和环),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稳定  相似文献   

10.
文摘     
1987年5月~1989年8月作者选择包括敏感脑结构的肿瘤进行分割立体放疗。目的为改进治疗指数与研究分割技术之可行性。15例均有CT或MRI诊断,均经组织病理学证实。9例(Ⅰ级或Ⅱ级星形细胞瘤7例、脊索瘤1例、脑膜瘤1例)首选放疗。5例(Ⅲ级星形细胞瘤1例、颅咽管瘤1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脑膜瘤1例、室管膜瘤1例)术后放疗。1例Ⅳ级星形细胞瘤以前作过手术及放疗。15例以6次分割方案放疗,每次700cGy,隔日一次,计2周,均用立体放射技术。中位随访期27个月(10~38个月)。大多数病人(12/15例)临床症状改善,改善常发生在放疗后数周。CT示2例肿瘤消失,6例肿瘤缩小,缩小之中位时间为7个月,8例中3例在放疗后12个月始见肿瘤缩小,缩小出现较迟。病人能很好耐受放疗,未见近  相似文献   

11.
从1983~1990年,Strong Memorial医院收治了41例软组织肉瘤患者。其中下肢肿瘤25例(61%),上肢肿瘤8例(19.5%),躯干肿瘤8例(19.5%)。年龄13~85岁(中位54岁)。病理包括:纤维肉瘤15例,脂肪肉瘤8例,浸润性纤维瘤病6例,软骨肉瘤4例,尤文氏肉瘤2例,其他肉瘤6例。男22例,女19例。治疗用手术加放疗。有22例行广泛切除(54%),包括肿瘤及部分正常组织,16例行肉眼下全切(39%),1例行根治术,2例行截肢术。全部病例均作术后放疗,1例术前加术后放疗。放疗采用光子,电子或混合线束,每天1.8Gy,大野照射45~50Gy后缩野,总量达55.8~64.8Gy,平均剂量59Gy。关节受量为45~64.8  相似文献   

12.
作者用CT观察了6例盆腔清扫术后股薄肌皮瓣阴道重建术的病人,以了解其CT表现及术后并发症。6例病人共行9次CT扫描,年龄26~68岁(平均42岁),5例因宫颈癌复发,1例因尿道癌复发而行盆腔清扫术,4例宫颈癌病人早期行放疗,1例行放疗及彻底的子宫切除。尿道癌的1例病人肿瘤侵犯了膀胱壁、阴道和耻骨,故在诊断之时即给放疗并早期行盆腔清扫术,从最初诊断到手术时间为0~8年(平均2.6年)。作者见到2例在术后8个月和15个月发现股薄肌萎缩,可能是因为术后局部神经支配及功能丧失所致。1例肌萎缩约50%,另1例肌萎缩较轻微。第3例病人第1个月内作2次CT检查。所见肌萎缩与术后水肿不易区别,全部病例耻骨后仅看到很少的软组织。阴道中的气体在早期和晚期CT检查时均易发现。9次检  相似文献   

13.
1981~1992年意大利Marino综合医院收治了190例Ⅱ~Ⅲ_A期非小细胞肺癌,全部病人根治术后作了放疗。术后4~6周开始放疗,总量50~54Gy,常规分割照射,照射野包括纵隔,肺门,上叶病变应包括锁骨上淋巴引流区。Ⅱ期58例,T_1 12例,T_2 46例。鳞癌32例,腺癌19例,其他7例。肺叶切除30例,两叶肺切除8例,全肺切除20例。5年实际生存率41.2%,中位生存期41.2月。鳞癌5年生存率38%,中位生存期60个月。腺癌分别为42%和65个月。35例死亡,死于野内复发8/35(22%)。脑转移12/35(34%),其他部  相似文献   

14.
垂体瘤常用外照射治疗,放疗后不少病人的生长激素(GH)或ACTH 水平可降至正常,并可有效地预防术后复发。本文研究了外照射对25例垂体瘤病人促甲状腺功能和泌乳激素(PRL)分泌的影响。8/25例为肢端肥大症,女性13例,中位年龄49岁(20~71岁),23例有蝶鞍扩大,21例在放疗前8~190周(中位值12周)曾行垂体肿瘤次全切除术。用直线加速器放疗,有2例用三野楔形照射技术。约半数患者的肿瘤呈对称性且无鞍外生长,对这种病人予以8MeV X 线,4×4或4.5×4.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膝关节弥漫型巨细胞瘤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的效果,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1997年9月-2010年7月间收治的12例膝关节弥漫型巨细胞瘤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所有患者均经关节镜手术,并经术后病理确诊。其中11例术后伤口愈合后行放射治疗(其中2例为术后复发再次术后放疗),1例术后未放疗。放疗采用德国西门子直线加速器6MV-X线照射,对肉眼全切除患者照射剂量20 Gy/10次,对不全切除者30 Gy/15次,均为5次/周放疗。结果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的11例中,9例获得2~10年(平均5年)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及症状复发,关节功能恢复良好,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53.7分增加到87.5分,未发现急性或迟发性放射并发症。本组中3例术后未及时放疗或未放疗的患者分别在术后3、6个月复发。结论膝关节弥漫型巨细胞瘤临床少见,术后易复发,具有潜在恶性。手术后适量放疗有明显的预防复发作用,疗效好,且无明显并发症。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1~4h内单次放疗预防既往有肘关节异位骨化(HO)形成史的病人肘关节HO形成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例肘关节HO病人采用肘关节松解术前1~4h内单次放疗预防术后HO形成的研究结果,其中31例病人术前1~4h内单次放疗剂量总量(DT)7~8Gy;1例病人术前1~4h内单次放疗DT8Gy,术后第6天因出现部分关节功能障碍单次加量DT4Gy。3例病人放疗后短期服用NSAIDS类药物。对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功能进行分级,同时对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8.25个月(12~38.5个月),7例(21.9%)病人X线片显示HO复发,4例(12.5%)发展为临床型HO,有不同程度关节活动障碍。19例(59.4%)关节活动完全恢复正常。1例病人骨折不愈合,其他病人未观察到明显短期或长期放疗反应。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功能分为4级,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198,P<0.01)。结论术前1~4h单次DT7~8Gy的放射治疗预防肘关节HO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其术后暂时性低钙抽搐的发生率较高.为进一步明确术后暂时性低钙抽搐与甲亢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我院1956年12月至1984年11月间,甲亢与甲状腺癌(简称甲癌)两组手术病例的术后低钙抽搐情况进行比较,以探讨甲亢术后发生暂时性低钙抽搐的机理.临床资料1.甲亢手术组100例.男39例、女61例,男:女=1:1.56.年龄最大57岁,最小12岁,平均37岁.100例全部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暂时性低钙抽搐18例,其中20岁以下8例.最早出现症状时间术后5小时,最迟出现症状时间7天,平均2.7天.低钙抽搐者术前血钙范围8.3~13.3mg%,平均10.4mg%,其中2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比较了每周一次每次800cGy连续4周和每周5次,每次200cGy连续6周放疗对荷B16a黑色素瘤小鼠肺转移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影响。实验用8~10周龄C_(57)BL/6J雄性小鼠。在小鼠左后肢膝上方部位接种5×10~5个/0.1ml活的B16a肿瘤细胞;接种后7天,瘤直径平均8~10mm时,将荷瘤鼠随机分组。分组后对肿瘤部位进行X线局部照射。将荷瘤鼠随机分为三组:(1)假照射对照组;(2)每周5次,每次200cGy,照射6周;(3)每周一次800cGy,照射4周。接种后47天,每组各10只鼠,观察存活时间。另各处死30只,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内巨大包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科12例全胸腔镜胸腔内巨大包块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平均手术时间150(120~190)min,术中出血平均120(40~450)ml;术后总引流量平均470(300~95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1(4~11)d。其中,后纵膈囊肿3例,直径平均8.0(6.5~11.0)cm;前纵膈胸腺瘤3例,胸膜孤立性纤维瘤2例,中纵膈淋巴结节增生症1例,直径平均7.5(6.0~10.0)cm;肺癌1例,肺部炎性假瘤2例,直径平均8(6.0~10.0)cm。全部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在仔细的术前评估及充分胸腔镜探查下,部分巨大胸腔内包块可通过全胸腔镜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氩氦刀在颅内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12例较大的颅内肿瘤(胶质母细胞瘤7例,脑膜瘤3例,星形细胞瘤2例,最大径为5.5~12cm。)的治疗中,依肿瘤大小选择合适的冷冻刀进行冷冻,在20s内达到-140℃左右,维持5min后快速复温达37℃。如此冷冻-复温重复进行2~3次。然后按冷冻范围切除肿瘤。术后常规放、化疗,并予跟踪随访。结果 肿瘤全切11例,大部切除1例,术中出血极少。3例胶质母细胞瘤和1例垦形细胞瘤分别于术后第7个月(2例)、9个月、12个月复发,其中2例已死亡。其余8例已随访11~13个月,尚无复发迹象。结论 在颅内肿瘤切除术中应用氩氦刀进行冷冻处置,可以极大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风险,延缓恶性肿瘤的复发。但其远期疗效尚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