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比血管超声与脑血管造影两种方法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出本院于2011 年1 月~2012 年12 月间收治的100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做为研究对象.针对本组患者均采用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其检测结果及准确率.结果 血管造影结果显示54 例患者出现颈动脉狭窄情况,检测出狭窄血管58 支,血管超声则检测出51 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和57 支狭窄血管.以造影结果为标准对血管超声检查患者总动脉狭窄和重度颈内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以及特异性进行比较,前者敏感性远高于后者(P〈0.05),两者准确性和特异性不产生明显差异(P〉0.05).结论 运用血管超声检测可有效、准确的对颈动脉狭窄进行临床诊断.且该方法结合血管造影技术,其两者相互补充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高晓梅  刘丽  安翼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240-2242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颈动脉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作为评价颈动脉病变金标准的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危险性,DSA可以引起斑块脱落,血管痉挛,损伤血管内皮诱导斑块形成。因此寻求可代替的非创伤性手段成为必然。本研究通过与DSA对比,探讨64排减影CTA与DS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崔平  曾阴  邵玉中 《淮海医药》2022,(6):593-596
目的:比较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DSA及CTA检查,并以DSA检查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记录CTA与DSA检查诊断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结果,并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CTA检查诊断颈动脉狭窄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108例脑梗死患者的216条颈动脉中,DSA检查共检出狭窄血管109条,正常血管107条,CTA检查共检出狭窄血管107条,正常血管109条,2种检查结果完全一致的颈动脉有177条,诊断符合率为81.94%;CTA诊断颈动脉正常组、重度狭窄组与DSA诊断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0.815、0.736),诊断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闭塞组与DSA诊断结果具有中高度一致性(Kappa值=0.669、0.634、0.694);CTA检查结果显示108例患者共发现159处斑块,其中硬斑块31例,软斑块55例,混合斑块73例。DSA检查仅见血管腔狭窄情况,无法反映斑块的形状和成分。结论:CTA在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中也具有良...  相似文献   

4.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7):952-954
目的:探讨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中运用血管超声和脑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某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85例,研究时间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间,依次给予患者血管超声检查和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效果。结果:在颈总动脉斑块检出率方面,血管超声为51.18%、脑血管造影为52.94%,在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方面,血管超声为29.41%、脑血管造影为32.25%,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狭窄程度的检出率方面,血管超声检查的1级检出率30.59%、2级31.76%、3级15.29%、4级2.94%分别与脑血管造影的1级31.76%、2级33.53%、3级17.06%、4级2.94%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以脑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血管超声在颈动脉狭窄诊断方面的敏感性为93.1%、特异性为92%;在狭窄程度的符合率方面1级的符合率为96.3%、2级为94.74%、3级为89.66%、4级为100%。结论:血管超声检查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对狭窄程度的判断方面与脑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鉴别诊断及制订治疗方案的价值。方法总结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研究DSA表现,并与其它颈部肿块病变进行对照。结果DSA能清楚显示颈动脉体瘤血管及与相邻血管的关系。颈总动脉分叉开大呈握球状,枕动脉近段向前上推压移位,咽升动脉肿瘤中心供血具有特征性。恶变者有明显的恶性肿瘤DSA特征。结论颈动脉体瘤的DSA特征明显,影像直观,血管关系明确,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制订治疗方案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动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媛  庞瑞麟 《云南医药》1997,18(3):183-184
脑血管动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质量控制李莉媛*庞瑞麟*脑血管动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ADSA)能清楚显示病变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实情,血管丰富程度,病变与大血管的关系,为神经外科手术方案设计提供优质的血管解剖图像〔1〕。本文通过总结我科1992年6...  相似文献   

7.
赵卫  庞瑞麟 《云南医药》1999,20(2):84-86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鉴别诊断及制订治疗方案的价值。方法 总结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颈动脉体瘤,研究了DSA表现,并与其它颈部肿块病变进行对照,结果 DSA能清楚显示颈动脉瘤血管及相邻血管的关系,颈总动脉分支叉开大呈握球状,枕动脉近段向上推压移位,咽升动脉肿瘤中心供血具有特征性,恶变者有明业的恶性肿瘤DSA特征,结论 颈动脉体瘤的DSA特征明显,影像直观,血管关系明确  相似文献   

8.
倪才方  刘一之 《江苏医药》1995,21(11):737-738
报道150例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IADSA)的临床应用。总阳性率72.7%(109/150)。认为IADSA检查阳性率较高、图像清晰、并发症少,且十分利于神经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超声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71例患者分成急性脑梗塞组、有症状组、无症状组,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和斑块超声造影,根据斑块超声造影增强强度进行定性和半定量比较。结果:3组患者在斑块回声强度、斑块内血流信号和溃疡性斑块上有显著差异(P<0.01);患者颈动脉斑块CEUS增强分级在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1);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增强定量测值比较,EI值和Ratio比值在急性脑梗塞组与有症状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1),但在急性脑梗塞组与无症状组、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超声造影对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提供了较可靠的方法,与常规超声的联合应用大大提高超声诊断率,对脑卒中患者的筛查和指导临床治疗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啜振华 《河北医药》1996,18(6):331-332
我院1989年以来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法行全脑血管造影91例,其中诱发短暂性脑和缺血发作6例,临床表现为多样性。造影过程中导管的自身占位作用和造影时局部脑组织有效血流的减少是TIA的主要原因。但可肯定该症的发生转归佳,处理得当不会影响造影质量和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脑动脉瘤诊断和后续介入或外科夹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三维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48例,根据造影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结果:共发现48例患者52个脑动脉瘤,分别采取了手术夹闭、栓塞治疗等不同的治疗方法。结论:三维DSA与常规脑血管造影比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脑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的检出率,也为脑动脉瘤的外科夹闭或介入治疗提供了丰富信息,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告西藏首例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对脑血管疾病作出诊断。结果 :手术顺利 ,病灶显示清楚 ,诊断为脑动静脉畸形。探索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在高原地区适应症、手术并发症及对今后开展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钮红音  李静 《江苏医药》2004,30(5):388-389
本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4例冠心病及脑梗死患的颈动脉血管并与正常人对照分析,旨在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及脑梗死的关系,寻找简便、无创反映冠心病及脑梗死的体表窗口。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检查脑梗死病变中的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探讨与斑块性质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9年9月间收治的36例脑梗死病变合并颈部粥样斑块患者为脑梗死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非脑梗死病变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超声造影检查分析斑块性质.结果 脑梗死组不同斑块间造影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1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均行普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超声造影。分析超声检查结果,比较造影不同回声斑块内新生血管增强程度、局部血流量(RBF)、局部血容量(RBV),不同类型斑块增强程度、宫腔增强强度比值(ratio)、斑块造影增强强度(EI,即造影后斑块峰值强度至造影开始时基础强度)情况。结果经普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斑块279个,通过超声造影检查显示1个漏诊、1个误诊。其中强回声15个、混合回声68个、低回声198个;斑块类型:硬斑块70个、混合斑块105个、软斑块106个。强回声斑块的增强率、RBF、RBV分别为20.00%、(3.60±0.71)ml/(min·100 g)、(271.87±29.20)ml/100 g,混合回声斑块分别为76.47%、(18.24±3.05)ml/(min·100 g)、(1001.28±70.96)ml/100 g,低回声斑块分别为86.36%、(19.32±4.26)ml/(min·100 g)、(1023.59±82.04)ml/100 g。强回声斑块超声造影的增强率、RBF、RBV明显低于混合回声、低回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混合回声、低回声增强率、RBF、R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斑块的增强率、ratio、EI分别为71.43%、(0.06±0.01)、(2.52±0.34)dB,混合斑块分别为75.24%、(0.08±0.12)、(3.09±2.40)dB,软斑块分别为95.28%、(0.43±0.21)、(4.55±3.48)dB。软斑块的超声造影的增强率、ratio、EI明显高于硬斑块、混合斑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硬斑块、混合斑块超声造影增强率、ratio、E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较好,能准确判断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指导鉴别易损斑块,可定量评估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体积与颈动脉超声改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脑梗死患者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超声改变[1,2]。为探讨颈动脉超声在不同梗体积患者检测的价值和意义,笔者对2005-06~2007-06住院的不同脑梗死体积患者进行了彩色多普勒(TCD)颈动脉超声检测。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多排CT血管造影结果。方法选取48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8例非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多排CT血管造影检查,对两组患者斑块分布、性质及检出率等内容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共有41例患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为143个,其中斑块好发位置集中在颈总动脉主干及分叉位置。观察组斑块检出率、斑块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CT血管造影可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筛查,且与非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相比,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收治的95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软溃疡斑、纤维斑、钙化斑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诊断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粥样斑块情况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孙棣棣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203-1204
本研究通过对60例海岛中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中老年脑梗死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早期预报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28例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平平 《安徽医药》2006,10(7):549-549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早期病死率高达36%,且反复出血者病死率高达70%以上[1]。故及时、准确地早期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瘤尤为重要,而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上行经皮穿刺股动脉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2]。我科自2002年11月至2005年10月共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28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17~72岁。自发性脑出血23例;颞部可压缩性包块1例;频发癫痫1例;头痛、口角歪斜,CT示:小灶病变1例;头昏左眼视力下降1例;头外伤半年后突眼、有杂音、结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