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做好部队疾病监督训练工作的经验,在旨在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方法:对1996年以来某部疾病监督监测工作的基本做法,进行回顾性总结,通过总结,监督监测工作的主要做法:(1)加强组织领导,培养高素质的疾病监督监测队伍;(2)完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监督监测部门的职能作用;(3)建立完善监测报告系统,确保疾病监测系统正常运转;(4)落实法规制度,加强对传染病的监督监测。结果:由于疾病监督监测工作落实到位,指导部队卫生防病工作及时有力,“九五”期间传染病发病率较“八五”期间下降了25.46%,被总部表彰为“落实‘九五’全军除害灭病规划先进单位”。监测结果还发现,传染病诊断符合率为97.4%,传染病报告率为86.4%,漏报率为3.6%。结论:只有认真落实《全军疾病监督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做好部队疾病监督监测,才能有效指导部队卫生防病工作,保障官兵的身体健康,增强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2.
2006年永州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掌握永州市各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以便进一步提高报告质量和减少漏报发生。[方法]2006年12月,对全市辖区内县级以上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及随机抽取每县1/4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调查2006年1~9月诊疗的法定传染病,通过查对传染病登记本、报告卡和网络报告,判断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结果]合计调查90家医疗机构,查出法定传染病25种5049例。漏报1022例,漏报率为20.24%。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0.80%、21.25%、65.40%,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漏报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疗机构各部门中,急诊科、化验室、门诊部、住院部的漏报率分别为40.00%、30.53%、25.60%和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漏报病种居前5位的依次为痢疾、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麻疹,漏报率分别为17.73%、9.44%、23.11%、50.00%和7.88%。有36.76%的医疗机构漏报率低于20.00%,19.12%的医疗机构无传染病登记报告。[结论]永州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较差,以乡镇卫生院和急诊科、化验室为主,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法定传染病的漏报率。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2007年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碧云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6):1806-1809
目的了解湖南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分层抽样方法在全省范围内抽取161家医疗机构开展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门(急)诊、住院部和化验室传染病病例28891例。全省医疗机构传染病总漏报率为4.19%,报告卡合格率为92.21%。其中甲、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0、4.21%和4.02%。漏报率最高的前5种传染病依次为钩体病(15.79%)、甲肝(14.84%)、百日咳(11.11o,6)、风疹(9.66%)和流行性腮腺炎(7.02%)。医疗机构中住院部、化验室、急诊和门诊传染病漏报率依次增高,分别为3.72%、4.51%、6.20%和6.92%。县及以上级别医疗机构与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漏报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省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22.84%、地市级6.85%、县区级3.59%、乡镇级9.90%。结论湖南省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有所进步,但仍然存在差距,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特别是乡镇级和省级应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强化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某市2006年医院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市2006年医院法定传染病疫情漏报情况,掌握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该市抽取6家医疗机构进行法定传染病调查。结果医院法定传染病疫情漏报率为31.40%,漏报率最高的传染病为麻疹(38.68%);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漏报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市级56.35%、县级11.86%、乡级12.5%;传染病报告迟报率为37.66%,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迟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市级8.14%、县级49.52%、乡级42.86%。卡片不合格报告率为44.32%,网络报告卡合格率为46.77%。结论某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不容乐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加强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培训,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将传染病报告管理纳入对医院的考核指标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潮州市医疗机构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漏报情况,了解潮州市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潮州市21家医疗机构,查阅医院门诊(内、儿、急诊科)2012年1-6月份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中的法定传染病个案信息。结果潮州市2012年法定传染病总漏报率为14.71%(35/238),其中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12.58%(20/159),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18.99%(15/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部漏报率为26.42%(28/106),住院部漏报率为5.30%(7/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县级医疗机构漏报率为31.52%(29/92),市级医疗机构漏报率为5.88%(4/68),乡镇级医疗机构漏报率为2.56%(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漏报率较高的病种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00.00%(1/1)、流行性感冒50.00%(1/2)、流行性腮腺炎36.67%(11/30)等。结论潮州市医疗机构法定报告传染病漏报情况不容忽视,传染病报告工作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济南军区部队传染病发病及报告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传染病总漏报率为91.89%。部队卫生队漏报率明显高于部队医院,住院率高的传染病漏报率最低,以门诊处理为主的传染病漏报率最高。这提示部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报告工作有待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7.
根据疫情资料统计,广东省各类急性传染病“七五”期间(1986~1990年)年均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为165.26/十万和1.06/十万,“八五”期间(1991~1995年)分别为107.84/十万和0.25/十万,后者比前者发病率平均下降了34.74%,其中呼吸道传染病下降幅度最大(72.47%);死亡率下降了76.42%;十年平均发病率最高为肠道传染病(107.59/十万),死亡率最高为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0.44/十万);1990年以来性病发病数及占传染病总发病构成比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山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2012年,现场抽查中山市各级医疗机构10张不同病种的传染病报告卡,对报告及时率、完整率、准确率、录入一致率进行评定;随机抽查不同月份的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放射科和化验室等科室相关资料,抽查20—30例传染病病例,核对是否进行报告,评定漏报率。2011年针对临床医生进行传染病报告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共抽查传染病报告卡852张,报告及时率为97.89%(834/852),完整率为94.25%(803/852),准确率为95.42%(813/852),录入一致率为84.27%(718/852)。共抽查传染病病例1846例,漏报224例,漏报率为12.13%。2010—2012年各年传染病漏报率依次为17.89%(68/380)、14.84%(129/869)、4.52%(27/597),各年漏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13.34%(154/1154),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10.12%(70/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级别、一级、二级和三级医疗机构漏报率分别为12.14%(21/173)、13.94%(127/911)、12.65%(52/411)和6.84%(24/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医生对传染病报告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50.00%(48/96)~76.04%(73/96)。结论2010-2012年中山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漏报率逐年下降,今后应加强对临床医生进行传染病报告相关知识专题培训。  相似文献   

9.
"九五"期间江西省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九五”期间江西省传染病疫情特征及流行趋势 ,采取有效的防制措施 ,特对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1 资料来源及方法资料来自江西省甲、乙类传染病年报。为使历年资料具有可比性 ,将 1996年、1997年起分别纳入乙类传染病报告管理的新生儿破伤风、肺结核从总病例数中剔除。2 结果2 .1 流行概况 “九五”期间发生甲类传染病 1种 (霍乱 ) ,乙类2 0种。平均发病率 177.6 8/ 10万 ,死亡率 0 .5 6 / 10万 ,病死率0 .32 % ,与“八五”期间相比分别下降了 12 .4 %、2 0 .4 %和 5 .9%。各病种中 ,发病率除梅毒 (+384 0 .8% )、淋…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2001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质量评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分析广东省2001年各级医疗单位疫情报告情况及评价传染病报告质量,寻找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医疗单位传染病报告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顺德,深圳,东莞,潮州,揭阳市市级医院1家,县(区)级医院1家和镇级医院2家,调查病例数市,县(区),乡镇级医院分别为70,50,20例以上。结果 共查出应报告乙类传染病866例,其中漏报65例,总漏报率为7.51%;漏报较高的病种是新生儿破伤风,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或米巴痢疾,肺结核和麻疹,漏报率分别为15.63%,15.14%,6.38%,6.16%和3.48%,县区级医院的平均漏报率(11.76%)和镇级医院的平均漏报率(11.39%)相近,均高于市级医院的平均漏报率(4.04%)(P<0.05)。结论 广东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今后应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医疗单位传染病报告与管理的督导,以减少传染病漏报。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深圳市龙岗区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漏报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医疗卫生单位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质量与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深圳市龙岗区辖区内27家医疗卫生单位2008年1~8月诊治的法定传染病进行漏报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传染病638例,漏报17例,总漏报率为2.66%,乙类传染病的漏报率高于丙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验室的漏报率高于门诊和住院部(P〈0.05);民营医院的传染病漏报率高于公立医院(P〈0.05),且其报告卡及时性及准确性均低于公立医院(P〈0.05)。结论龙岗区不同级别医疗卫生单位的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工作存在一定差距,民营医疗机构内部的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了解我国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后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方法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抽取250家医疗机构开展大规模调查。结果全国医疗机构传染病总的漏报率为23.1%,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率为76.0%,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的完整率为75.9%,网络录人报告卡上关键指标与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上相应指标的一致率仅为50.3%。结论我国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不容乐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旨在评价北京军区不同疫情网络报告模式运行中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军队疾病监测工作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以2004—2006年通过非网络报告方式、传染病网络专线直报方式和经后方医院、部队医疗机构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的法定传染病个案资料作为数据源,对报告单位构成、网络报告率、报告及时性、填卡质量、重卡及漏报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北京军区疫情报告情况,2004年底前采用非网络传染病报告方式;2005年运行的是单一系统的网络报告模式;2006年综合应用多种网络报告系统——“互补监控”疫情网络报告模式。在北京军区统计的报告传染病病例中,80.43%的病例来自于军区内医疗机构,19.57%来自于军区外医疗机构。2004—2006年北京军区疫情报告诊断到审核时间明显下降;诊断到报告的时间占诊断到审核时间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2006年为92.27%。三年问报告卡完整率和准确率逐年提高,2006年分别较2004年和2005年有明显提高。2006年报告卡漏报率明显下降。结论北京军区目前应用的互补监控疫情网络报告模式可有效地提高疫情报告质量,该监测模式在军队疾病监测工作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某市2008年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江西省某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及报告质量现状,掌握传染病疫情漏报情况.提高疫情报告管理质量。方法采用分级抽样方法,对本市317家医疗机构进行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结果传染病漏报率平均为4.78%,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漏报率有显著差异.分别是市级2.30%、县级3.01%、乡级8.78%、个体14.39%和其他20.00%。分病种漏报数较多的是其他感染性腹泻、肝炎;传染病未及时报告率为4.82%,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未及时报告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市级5.71%、县级2.63%、乡级6.45%、其他0.00%和个体20.25%。报告卡不完整率为93.15%,填录卡一致性为92.81%,重卡率为0.24%。结论调查结果表明,全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还存在一定问题,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强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强化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湛江市急性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与变动趋势,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湛江市10年的急性传染病流行及发病趋势。结果 1991-2000年全市报告急性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93.73/10万,年均死亡率为0.24/10万。“八五”期间(1991-1995年)年均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为99.26/10万和0.25/10万,“九五”期间(1996-2000年)分别为88.77/10万和0.22/10万,后者比前者发病率平均下降了10.57%,其中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下降幅度最大,达69.10%;死亡率下降了12.00%。10年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5位传染病分别为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淋病、麻疹,5种病占总发病数的82.53%。死亡率相对较高的前5位传染病是新生儿破伤风、乙型脑炎、霍乱、麻疹、狂犬病,占总死亡数构成的75.17%。结论 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等仍是我市的主要传染病,1997年以来淋病、梅毒等性传播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出现艾滋病病例,人类面临着新、旧传染病的威胁。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麻疹和性传播传染病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6.
2003~2004年忻州市各级医疗单位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忻州市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情况和漏报原因,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减少漏报发生。[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忻州市医疗机构进行传染病漏报调查。对2003年7月至2004年7月传染病报告与门诊日志及检验科传染病登记对照检查,调查漏报原因。[结果]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12.89%,市级医院漏报率为4.35%,县级医院漏报率为11.76%,乡镇卫生院的漏报率为9.30%,村卫生所漏报率高达59.02%。漏报较严重的病种是麻疹29.60%、病毒性肝炎15.20%、痢疾8.33%、肺结核6.33%。[结论]传染病疫情报告存在严重的漏报,应不断完善报告制度,提高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珠海市居民法定传染病的漏报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珠海市3个区6个镇(街道)15个社区(村)的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居民在2010年1月1日至9月30日的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漏报情况,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珠海市2010年1-9月的传染病漏报率为48.9%(46/94),漏报率最高为流行性腮腺炎,漏报率为100.0%(6/6)。漏报病例中男、女性各23例,不同年龄组间传染病漏报率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间传染病漏报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学生的漏报率最高为70.0%(14/20)。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漏报率最高为90.9%(30/33)。结论珠海市2010年传染病漏报现象较为严重,应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加强临床医生的传染病诊断、报告培训,提高传染病发现、诊断、报告水平,减少漏报。  相似文献   

18.
1992~2001年珠海市医院传染病漏报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珠海市近十年医院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状况,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和规范疫情报告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市近十年各级医院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漏报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2—2001年珠海市漏报率为21.57%,在常见的甲乙类传染病中,漏报率较高的依次是伤寒(33.33%)、淋病(27.52%)、病毒性肝炎(21.32%)和痢疾(20.34%);各级医院之间漏报率有显著差异,县区级、镇级医院漏报较为严重;报告卡总及时率为83.52%;总完整率为58.25%。结论 统一、规范的传染病报告登记是保障疫情报告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安庆市2011年度传染病报告质量,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全市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质量调查方案”,分层抽取全市49家医疗机构,采用统一调查表格进行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结果调查全市2011年1-11月份法定传染病14种793例,漏报率为5.80%,报告及时率98.10%;市、县、乡镇级医疗机构漏报率依次为1.41%、8.36%、6.41%;漏报病种前3位是:其它感染性腹泻病(52.17%)、病毒性肝炎(13.04%)、手足口病(10.87%);抽查传染病报告卡588张,卡片填写完整率89.66%,网卡一致率88.61%;医疗机构门诊就诊登记率为56.56%;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庆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良好,针对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13-2015年梅州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和管理情况,为进一步规范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水平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网络直报数据统计,对2013-2015年梅州市法定传染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5年梅州市共抽查传染病数1222例,报告传染病例数为1204例,总迟报率和总漏报率分别为0.5%和1.47%.市级直属医院的漏报率最低,为0.49%,与县级医院和乡镇(街道)医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乡镇(街道)医院的漏报率最高,漏报率为2.41%,与市级直属医院和县级医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2015年梅州市抽查总报告卡数为1212例,报录入一致总例数为1192例,总的录入一致率为98.35%.2013-2015年梅州市抽查总报告卡数为1044例,总完整率和总准确率分别为93.87%和95.88%,且3年期间完整率和准确率逐年增长.我市存在漏报的传染病为流感、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漏报率分别为4.65%、1.23%和2.49%.结论:我市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传染病疫情报告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