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溶液法用马来酸酐对氯化聚丙烯接枝改性。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溶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测定了反应前后氯含量的变化。采用FT-IR和DSC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液法选用极性单体马来酸酐,在非隔氧条件下,对无规聚丙烯进行接枝改性。考察了不同温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接枝率的影响,并用正交法指出影响因素的显著性,确定了控制MAPP接枝率的主要参数,找出了合成马来酸酐接枝无规聚丙烯(MAPP)的方法、体系与条件。采用红外及化学滴定等方法对聚合物的接枝率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了实验结果及相关理论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通过熔融接枝的方法在聚丙烯(PP)分子链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制得PP接枝物PP-g-GMA,然后采用多个胺基的偶联剂聚六亚甲基胍(PHMG)对其进行偶联反应,制备偶联的聚丙烯(MPP)。通过与通用聚丙烯(EPS)以及进口专用料(PF-814)的对比,考察了经过偶联改性的MPP熔体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与原料EPS和PF-814相比,改性后MPP熔体的低频剪切区储能模量、挤出胀大、稳态柔量、零剪切黏度及熔体强度等都有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双螺杆混炼挤出造粒,制备了加有不同添加量的化学发改进剂的一系列试样,采用凝胶渗透色谱,HAAKE流变 等,研究了IPP经化学降解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量分布,讨论了解IPP分子量分布变窄的机理,分析了熔体在相对静止状态及受力流动时分子运动及流变性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氢气氛等离子体处理,在聚丙烯微孔膜表面接枝了聚丙烯酸,改善了膜表面的亲水性。接枝率与等离子体放电功率、放电时间和溶液浓度有关,微孔膜内外表面及不同位置接枝效率有差别。接枝后微也膜的表面孔径减少了。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溶剂的连续萃取法,对超临界CO2固相接枝法制备的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PP-g-MAH)进行分级并获得了等规度不同的级份。对所得级份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OM)表征,结果表明:接枝率不同的级份所对应的材料性能存在明显差异,接枝反应更易发生在非晶区或结晶不完善的区域,但接枝率越高的PP-g-MAH接枝越均匀。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介绍了用返滴定法来测定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的接枝率,并详细说明了标准溶液的配置与标定及滴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得出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MPP)是提高玻璃纤维与聚丙烯树脂界面剪切强度的关键因素,而偶联剂的变化对体系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较少,用仪器分析证实了酸酐基因与玻璃纤维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当界面存在改性聚丙烯时,应选择A-174^TM硅烷偶联剂处理增强聚丙烯的玻璃纤维,而不是传统的A-1100^TM硅烷偶联剂。  相似文献   

9.
在哈克转矩流变仪和双螺杆挤出机中,对苯乙烯(St)存在下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聚丙烯(PP)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St的加入不仅可显著提高MAH的接枝率,而且可减少PP的降解;当St和MAH的摩尔比为1时,MAH接枝率最大.通过反应机理分析得出:没有St时,MAH主要以单分子形式在PP降解之后接枝到PP上;而在St存在下,St与MAH以交替接枝的形式或者配合物(CTC)形式在PP降解之前接枝到PP上,形成St和MAH交替聚合的长链.后者使MAH的接枝率增加,同时增大了PP的交联,减小了PP的降解.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高抗冲聚苯乙烯和马来酸酐的接枝共聚物,利用红外光谱,电子能谱和动态力学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滴定法测定了接枝物中马来酸酐的含量。结果表明马来酸酐接技到了高抗冲聚苯乙烯中顺丁橡胶的分子链上,接技率为4.7%。研究了该接枝共聚物对PA1010/HIPS共混物的增容作用。电镜照片显示,随着共聚物中接枝物含量的增加,分散相相区尺寸明显减小,说明增容效果显著。测定了共混体系的拉伸行为,研究了  相似文献   

11.
在聚丙烯蜡分子链中引入羧基官能团,并用其作为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的界面处理剂。通过改进的单丝临界长度法测定了四处偶联剂与上述聚丙烯蜡共同处理的玻璃纤维与聚丙烯的界面剪切强度,发现改性或者未改性的聚丙烯蜡的加入都会使增强体系界面剪切强度明显提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未改性的聚丙烯蜡分子链上本身含有一定的极性基团。但是,偶联剂种类的变化对体系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却很小。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苯乙烯与丁二烯及含C==C硅烷的嵌段共聚偶联剂。采用该嵌段共聚物对玻璃纤维进行了表面处理,通过单丝临界长度法测定了玻璃纤堆增强聚丙烯的界面剪切强度。结果表明:采用嵌段共聚偶联剂对玻璃纤维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地改善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的界面粘结,其界面改性效果优于普通小分子偶联剂;嵌段共聚偶联剂的分子结构对界面粘结有影响,采用适当的嵌段长度,可获得较好的界面粘结;在基体树脂中加入功能化聚丙烯。可改善复合体系的界面粘结;基体树脂分子链较长或流动性好、粘度低,有利于基体与歼堆的的界面粘结。  相似文献   

13.
从石英纤维(QF)、含硅芳炔树脂(PSA)分子结构特点出发,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含有噁嗪环和端炔的新型硅烷偶联剂(BCA),并以BCA改善QF/PSA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电子能谱(XPS)及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表征了BCA与QF/PSA复合材料的相互作用和界面改性效果。结果表明:BCA能够分别与PSA和QF形成良好的化学键合,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黏结;经w=2.0%的BCA处理后,QF/PSA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弯曲强度分别较未处理前提高了69.1%和68.8%。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得出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MPP)是提高玻璃纤维与聚丙烯树脂界面剪切强度的关键因素,而偶联剂的变化对体系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较少,用仪器分析证实了酸酐基团与玻璃纤维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当界面存在改性聚丙烯时,应选择A-174TM硅烷偶联剂处理增强聚丙烯的玻璃纤维,而不是传统的A-1100TM硅烷偶联剂。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定,得出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MPP)是提高玻璃纤维与聚丙烯树脂界面剪切强度的关键因素,而偶联剂的变化对体系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较少,用仪器分析证实了酸酐基团与玻璃纤维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当界面存在改性聚丙烯时,应选择A-174TM硅烷偶联剂处理增强聚丙烯的玻璃纤维,而不是传统的A-1100TM硅烷偶联剂。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非水滴定法中的无机碱直接滴定方法测定了马来酸酐在聚丙烯上的接枝率,并对该方法作了可行性验证,讨论了非水滴定中的两个难点:化学计量比的确定和滴定终点的判断。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法(FTIR)对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物的纯化效果、自由基引发反应对非水滴定的影响及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反应机理作了定性分析,并结合非水滴定的数据绘制了红外定量校准曲线。  相似文献   

17.
氨茶碱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主要药物,本文就氨茶碱(iv 25mg/kg)对正常家兔的血液流变学和大鼠高血粘模型进行了研究,发现氨茶碱可明显降低正常兔及模型大鼠血液粘度.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聚集性.结果表明:氨茶碱具有增强血液的流变性.改善血液瘀滞之作用,该作用为氨茶碱防治支气管哮喘药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