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体液一细胞因子血液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寻找评估心功能的可靠方法。方法:测定45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龄(62&;#177;14)岁。心力衰竭组]及20例健康献血者或同期人院心功能正常者(年龄、性别与心力衰竭组差别无显著性,正常组)血清组织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心房利钠肽和脑钠素水平。结果:心力衰竭组血清心房利钠肽,脑钠素,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0.02,98.11,3.62,3.48;P&;lt;0.01),且心功能越差,血清心房利钠肽,脑钠素,TNF-α,IL-6水平越高;心力衰竭组血清心房利钠肽(r=0.597)、脑钠素(r=0.627)、TNF-α(r=0.402)、IL-6(r=0.406)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正相关(P均&;lt;0.01),与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负相关(r=-0.848~-0.486);血清脑钠素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敏感性(100%)、特异性(95%)、阳性预测值(98%)、阴性预测值(100%)均属最大。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血清心房利钠肽、脑钠素、TNF-α、TNF-6水平改变,不仅与心力衰竭的临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且可以间接反映心力衰竭时左室重塑和左室收缩功能,因此血清心房利钠肽、脑钠素、TNF-α、TL-6水平可以作为临床判断心力衰竭严重性及监测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实验室指标,其中以血清脑钠素水平最好。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体液-细胞因子血液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寻找评估心功能的可靠方法。方法测定45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龄(62±14)岁,心力衰竭组]及20例健康献血者或同期入院心功能正常者(年龄、性别与心力衰竭组差别无显著性,正常组)血清组织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心房利钠肽和脑钠素水平。结果心力衰竭组血清心房利钠肽,脑钠素,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0.02,98.11,3.62,3.48;P<0.01),且心功能越差,血清心房利钠肽,脑钠素,TNF-α,IL-6水平越高;心力衰竭组血清心房利钠肽(r=0.597)、脑钠素(r=0.627)、TNF-α(r=0.402)、IL-6(r=0.406)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正相关(P均<0.01),与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负相关(r=-0.848~-0.486);血清脑钠素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敏感性(100%)、特异性(95%)、阳性预测值(98%)、阴性预测值(100%)均属最大。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血清心房利钠肽、脑钠素、TNF-α、IL-6水平改变,不仅与心力衰竭的临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且可以间接反映心力衰竭时左室重塑和左室收缩功能,因此血清心房利钠肽、脑钠素、TNF-α、IL-6水平可以作为临床判断心力衰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0%~60%.PSD使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增加病死率,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体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卒中VCI患者100例为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BDNF、NSE和NGF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MSE评分以及总分均明显下降,BDNF和NGF含量均显著下降,NSE含量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观察组MMSE、ADL、BSSD和NCSE评分显著增高,BDNF和NGF含量均明显上升,NSE含量明显下降(P<0.01)。BDNF、NGF、NSE是脑卒中后VC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VCI患者血清BDNF、NSE和NGF含量异常表达,且与VCI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物理综合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探讨物理综合治疗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和药物组各30例,分别给予超声波、激光、低频电疗及药物等综合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另设健康体检职工30例为正常对照(正常组).结果:治疗前血清IL-1β、IL-6、TNF-α和hs-CRP含量,综合组及药物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10 d后,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但仍高于正常组;2组间比较,综合组下降更明显(P<0.05).BI及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提高,2组间比较,综合组更显著(均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炎症改变,综合物理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1β、IL-6、TNF-α及hs-CRP含量、促进自由基的清除和内皮功能修复、改善供血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监测脑梗死患者病情和肢体功能恢复不同时段血清腐胺、精脒和精胺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脑梗死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02-01/2003-12在徐州铁路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6例,均知情同意。男10例,女6例。选择年龄相匹配的26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男16例,女10例。将16例患者在脑梗死急性期(〈7d)据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3组,0-15分组(轻型)5例,16-30分组(中型)7例和31-45分组(重型)4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急性期及不同病程时(〈7d,7-14d和〉14d)患者的血清腐胺、精脒及精胺水平。结果:脑梗死组16例和对照组2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腐胺水平:脑梗死发病7d内显著高于对照组[(4.13&;#177;0.76,0.62&;#177;0.36)μmol/L,(P〈0.01)],〉14d时仍高于对照组[(1.23&;#177;0.46)μmol/L,(P〈0.05)]。病情越重,腐胺水平升高越明显(P〈0.05)。②血清精脒、精胺水平:7d内显著低于对照组[(0.33&;#177;0.11,0.26&;#177;0.12)μmol/L;(0.57&;#177;0.13,0.51&;#177;0.22)μmol/L.(P〈0.05)],7d后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病情越重,精脒、精胺水平下降越明显(p〈0.05)。结论:随病情和肢体神经功能的恢复,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腐胺水平逐渐下降,而血清精脒、精胺水平则恢复正常。说明聚胺代谢紊乱介入了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监测脑梗死患者病情和肢体功能恢复不同时段血清腐胺、精脒和精胺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脑梗死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02-01/2003-12在徐州铁路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6例,均知情同意。男10例,女6例。选择年龄相匹配的26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男16例,女10例。将16例患者在脑梗死急性期(<7d)据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3组,0~15分组(轻型)5例,16~30分组(中型)7例和31~45分组(重型)4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急性期及不同病程时(<7d,7~14d和>14d)患者的血清腐胺、精脒及精胺水平。结果:脑梗死组16例和对照组2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腐胺水平:脑梗死发病7d内显著高于对照组犤(4.13±0.76,0.62±0.36)μmol/L,(P<0.01)犦,>14d时仍高于对照组犤(1.23±0.46)μmol/L,(P<0.05)犦。病情越重,腐胺水平升高越明显(P<0.05)。②血清精脒、精胺水平:7d内显著低于对照组犤(0.33±0.11,0.26±0.12)μmol/L;(0.57±0.13,0.51±0.22)μmol/L,(P<0.05)犦,7d后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病情越重,精脒、精胺水平下降越明显(P<0.05)。结论:随病情和肢体神经功能的恢复,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腐胺水平逐渐下降,而血清精脒、精胺水平则恢复正常。说明聚胺代谢紊乱介入了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水平与肝硬化患者预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与肝硬化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的IL-6、IL-8、IL-10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的IL-6、IL-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IL-10水平则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采用口服氧化苦生碱治疗一疗程后肝功能减退组的IL-6、IL-8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IL-10水平升高,但无显著差异,而肝功能恢复组的IL-6、IL-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IL-10水平则显著升高。结论:IL-6、IL-8、IL-10与肝硬化患者预后有关,其血清水平可作为判断肝硬化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氧化苦生碱可能具有一定抗肝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K and pathologic process of CI as well as its clinical signific ance,we measured the serum IL -6,TNF and sIL -2R levels in 46CI patie nts as well as 22recovery phase patients of 46.1Materials and Methods 1.1Clinical Materials CI group:There were forty -six pa-tients ,25were men,21women ,aged 42to 86year,averaging(62.92±14.67)year old.They were selected from those consec-tively from hospitalized in Depar…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清铁蛋白(SF)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法对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Hcy和SF水平检测,并与35例健康人做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SF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1),且Hcy的代谢因子叶酸和维生素B12明显降低(P〈0.01)。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SF水平的变化对判断病情和评价疗效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脂蛋白(a)[Lp(a)]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120例脑梗死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Lp(a)含量。结果脑梗死组Lp(a)含量的中位数为326.0mg/L,健康对照组为128.5mg/L,脑梗死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4,P〈0.01)。脑梗死患者Lp(a)异常率(28.3%)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2,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Lp(a)水平明显升高,是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3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3、7、14天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10、IL-8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IL-10在发病后第1、3、7、14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2.69±4.90)、(16.75±5.16)、(13.71±5.66)、(13.68±4.80)ng/L vs(8.76±4.22)ng/L;q1=4.32,q3=8.80,q7=5.45,q14=5.42,均P<0.01);IL-8在发病后第1、3、7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2.38±17.11)、(33.71±19.86)、(43.92±18.54)ng/L vs(20.25±12.17)ng/L;q1=3.93,q3=4.36,q7=7.67,均P<0.01);IL-10与IL-8不相关.结论 IL-10、IL-8 均参与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临床确诊的脑梗死患者 75例 ,测量并计算其脑梗死体积 ,采集其发病后不同时间的静脉血 ,凝固后立即 3 0 0 0r/s离心 1 5min ,取血清 ,置 - 80℃保存 ,共 2 4 8份标本 ;对照组为同年龄组健康成人 ,共 30例 ,采集标本 30份。采用NSE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NSE浓度。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各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及相关分析法。结果 ①脑梗死组和对照组NSE浓度分别为 (7 2 5± 2 1 4 )ng/mL和 (3 97± 1 1 2 )ng/mL ,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②血清NSE浓度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 ,梗死体积越大 ,NSE值越高 ,各组间比较 ,均P <0 0 5 ;③脑梗死后NSE呈现动态变化 ,发病 4h内变化不明显 ,6h后开始升高 ,2 4h后明显升高 ,2d时达高峰 ,并可持续到第 5~ 7天 ,1 4d时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④血糖水平与NSE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血糖水平高者 ,其NSE值亦高。⑤血清NSE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相关 ,NSE高的患者 ,其 2周时的预后较差。结论 脑梗死后患者血清NSE升高并呈现一动态变化 ,它与脑梗死的体积及患者的预后相关 ,且其变化早于影像学变化 ,可以作为脑梗死程度的依据之一 ,对确定临床治疗方案具有一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有着较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患者的运动功能训练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更是影响其自理能力。本文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着重于对脑梗死患者早期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康复理论、时机、患者的心理需求以及功能训练的康复方法和效果评价等方面具体阐述,介绍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有效实施方法。以期对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帮助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血中一氧化氮(NO)含量与血小板功能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2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发病初期组、缓解期组,正常对照组15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NO含量;用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gT)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含量。结果:血清中NO水平在发病初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同时,血小板PAgT明显减低,与正常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ADP<0.05,P<0.01);GMP-140在发病初期和稳定期减低,较正常对照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脑梗死患者发病初期随着血中NO水平的增高,PAgT受抑,GMP-140水平减低。认识上述病理变化对脑梗死发病机制的探讨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提示N0含量、PAgT、GMP-140测定可作脑梗死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脂联素(APN)水平变化,探讨两者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90例脑梗死患者和87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Hcy、APN水平,并分析其与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PN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γ=0.453,P〈0.01);ANP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负相关(γ=-0.732,P〈0.01)。结论血清Hcy、APN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两者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脑梗死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20.
胆红素是血循环中衰老红细胞的代谢产物。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看作是一种有害代谢产物。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胆红素是体内天然的抗氧化剂,并参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及发展〔1〕。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时心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