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致病菌的菌种分布情况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不同之处.方法 分别采集VVC患者和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念珠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76例RVVC病例经鉴定白色念珠菌60株(78.94%),光滑念珠菌6株(7.89%),热带念珠菌5株(6.57%),克柔念珠菌5株(6.57%),与VV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VC的念珠菌菌株对药物的敏感率为制霉菌素最高,其次为两性霉素B、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RVVC组与VV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VVC的主要致病菌仍是白色念珠菌,但非白色念珠菌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制霉菌素对阴道内真菌的敏感率最高,是治疗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RVVC致病菌株对唑类抗真菌药物仍有较高的敏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本地区不孕妇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致病菌的菌种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集不孕妇女阴道分泌物样本,留取念珠菌阳性样本,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做培养鉴定,并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做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收集的454例样本中共分离出86株念珠菌,其中白念珠菌48株,占55.81%;光滑念珠菌24株,占27.91%;热带念珠菌8株,占9.30%;克柔念珠菌4株,占4.65%;近平滑念珠菌2株,占2.33%。分离的菌株对两性霉素B、克霉唑、咪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3.55%、77.91%、65.12%、62.79%、59.30%。结论非白念珠菌在不孕妇女VVC中分离率较高,不同菌种对不同抗菌药物敏感性有较大差异,临床应根据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结果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金蕾 《临床检验杂志》2021,39(4):307-309
目的?了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白念珠菌分离及ERG5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6—12月妇产科门诊VVC患者阴道分泌物500例,通过镜下观察菌丝及孢子选取可疑标本,经沙保弱琼脂平板增菌后接种科玛嘉显色平板,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用真菌快速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白念珠菌进行药敏试验;PCR扩增部分白念珠菌ERG5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色平板鉴定结果显示,VVC病原以白念珠菌最多(54.7%),其次为光滑念珠菌(22.5%)、热带念珠菌(16.5%)、克柔念珠菌(4.2%)和其他真菌(2.1%);156株显色平板鉴定结果为白念珠菌的菌株中,经MALDI-TOF MS鉴定为白念珠菌共155株。155株白念珠菌对5-氟尿嘧啶均敏感,对各类唑类药物呈现不同水平耐药性;对7株(3株唑类药物耐药菌株,3株唑类药物敏感菌株和1株质控菌株)进行ERG5扩增测序,检出2个突变位点(1个同义突变位点G528A,1个错义突变位点G528C)。结论?外阴阴道念珠菌以白念珠菌为主,并对各类唑类药物表现出不同的耐药率,耐药菌株中ERG5基因在G528C位点突变可能与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阴道中光滑念珠菌耐药性及氟康唑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 分离、鉴定阴道分泌物中的光滑念珠菌,并进行药敏实验.抽提光滑念珠菌总RNA,通过RT-PCR检测耐药基因CDR1、CDR2和ERG1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光滑念珠菌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的药物敏感性最好,5-氟胞嘧啶次之,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率(41.00%~67.00%)较高;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为44.00%.RT-PCR结果显示,光滑念珠菌氟康唑耐药组CDR1、CDR2和ERG11基因高表达.结论 光滑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光滑念珠菌耐药基因CDR1、CDR2和ERG11的高表达,与临床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妊娠期女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发病率,并对分离的念珠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方法选取于该院产科门诊就诊的745例妊娠期女性,记录其临床一般资料及分泌物镜检和培养结果。对妊娠期女性分泌物真菌感染及药物敏感性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期女性 VVC 的发病率为10.20%,VVC 复发者占18.50%。76例 VVC 患者中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感染者分别占80.26%、8.95%、3.95%、1.32%和6.58%。61株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 B 和5-氟胞嘧啶均敏感,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7.89%、6.58%、9.21%。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对所用抗菌药物均敏感。结论VVC 是妊娠女性的常见感染,白色念珠菌仍然是主要致病菌,其次为光滑念珠菌。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中的两性霉素 B 和5-氟胞嘧啶较为敏感,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引起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白假丝酵母菌对9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VVC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真菌,并鉴定到种,采用最低抑菌浓度法对白假丝酵母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培养分离的41株菌中,白假丝酵母菌占87.8%,光滑假丝酵母菌占4.87%,季也蒙假丝酵母菌占2.43%,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2.43%,热带假丝酵母菌占2.43%;36株白假丝酵母菌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伊曲康唑、氟康唑、咪康唑、酮康唑、益康唑、5-氟胞嘧啶、克霉唑、两性霉素、制霉菌素,其中7种药物耐药率大于50%。结论白假丝酵母菌仍是造成VVC的最常见致病菌,耐药现象较为普遍,应根据临床实验室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嘉定区妇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的年龄、菌群分布以及病原真菌对体外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VVC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5年7至10月嘉定区妇幼保健院VVC患者阴道后穹隆分泌物样本,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结合ATB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培养和初步鉴定,所有菌株均采用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TS)1、ITS4测序鉴定。用Sensititre Yeast One真菌药物敏感性鉴定系统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2 M27-S4标准判读MIC结果。结果共分离出829株念珠菌,复发组82株。发病年龄以成年妇女(20~59岁)为主(占97.1%)。在分离的菌株中,白念珠菌占77.1%(639/829),光滑念珠菌占15.1%(125/829),近平滑念珠菌占3.4%(28/829),热带念珠菌占2.1%(17/829),克柔念珠菌占1.6%(13/829),酿酒酵母占0.8%(7/829)。非复发VVC患者和复发VVC(RVVC)患者分离的白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胞嘧啶、卡泊芬净、阿尼芬净、米卡芬净的敏感率分别是66.1%、41.5%,81.4%、53.7%,44.1%、26.8%,96.6%、95.1%,100.0%、100.0%,100.0%、100.0%,100.0%、100.0%。结论白念珠菌是VVC的主要病原菌,对唑类药物耐药率较高。VVC患者应当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进行精准治疗,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与耐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女性外阴阴道的感染情况,研究临床分离的真菌种类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3133例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的344例阳性标本的菌株用API真菌鉴定板条(API 20C AUX)鉴定,用Rosco纸片法对益康唑、克霉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酮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3133例临床标本共检出念株菌1122株,阳性率为35.8%,阳性标本中白念珠菌占71.5%,克柔念珠菌占6.1%、光滑念珠菌占2.5%,其他念珠菌占19.9%。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和酮康唑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8.5%、97.1%、96.2%;对咪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5.4%、19.5%、15.4%。结论由于不同菌种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对感染的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真菌性阴道炎的病原菌特点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真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离菌特点及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运用API-20C AUX酵母菌鉴定系统和ATB-Fungus药敏系统进行菌种鉴定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495例标本中共检出真菌96株,检出率为19.4%.临床分离菌以白色念珠菌居多(69.8%);其次为光滑念珠菌(18.8%);较少的有热带念珠菌(5.2%)与克柔念珠菌(4.2%),偶见新型隐球酵母菌及酿酒酵母菌(各占1%).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均在90%以上;耐药率以5-氟胞嘧啶为最高(32.3%),其次为咪康唑(22.9%).结论真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离菌除了白色念珠菌外,尚有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等菌种,制霉菌素与两性霉素B对真菌的敏感性较好,而5-氟胞嘧啶与咪康唑的耐药率比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女性外阴阴道的感染情况,研究临床分离的真菌种类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3133例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的344例阳性标本的菌株用API真菌鉴定板条(API 20C AUX)鉴定,用Rosco纸片法对益康唑、克霉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酮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3133例临床标本共检出念株菌1122株,阳性率为35.8%,阳性标本中白念珠菌占71.5%,克柔念珠菌占6.1%、光滑念珠菌占2.5%,其他念珠菌占19.9%。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和酮康唑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8.5%、97.1%、96.2%;对咪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5.4%、19.5%、15.4%。结论由于不同菌种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对感染的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妊娠妇女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直接镜检、分离培养鉴定及体外药敏试验来了解妊娠妇女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学特征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超高倍显微镜对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直接镜检。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Vitek6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分离的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并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293株念珠菌,其中自念珠菌217株、光滑念珠菌48株、热带念珠菌24株、克柔念珠菌1株、近平滑念珠菌3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5.07%、31.25%、20.83%、100.00%、33.33%。所有菌株均对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敏感。结论目前阴道念珠菌感染仍以白念珠菌感染为主,但其他非白念珠菌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分离的白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仍较敏感,非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率有所上升,应加强念珠菌的检测和药物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监测分析目前酵母样真菌的耐药现状,探讨引起医院感染常见酵母样真菌种类及其特点,以加强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利用。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分离鉴定出的238株酵母样真菌,采用科码嘉念珠菌培养基(CHRO-Magar)培养,API-20CAUX酵母样真菌鉴定试条进行鉴定;念珠菌药敏试条(ATB-Fungus)进行念珠菌药敏试验。结果238株酵母菌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色念珠菌141株,热带念珠菌46株,克柔念珠菌27株,光滑念珠菌14株;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AMB)、5-氟胞嘧啶(5-FC)、制霉菌素(NYS)、酮康唑(KTC)、益康唑(ECO)、咪康唑(MTC)、氟康唑(FLC)的耐药率分别为9.1%、5.6%、10.5%、42%、40.8%、43.2%、9.3%:光滑念珠菌分别为0.0%、0.0%、36.5%、18.0%、36.6%、36.2%、66.6%等。结论目前引起我院患者真菌感染的念珠菌仍以白色念珠均为主,其次是热带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这些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制霉菌素较敏感、对酮康唑、益康唑、咪康唑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王红琼  徐琼芬  李丰良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4):1433-1433,1435
目的分析酵母样真菌对目前常用的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6月分离的118株酵母样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酵母样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酵母样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敏感率较高,在98%以上,对唑类药物敏感性稍低,为70%~80%。结论酵母样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较为常见,而且耐药菌株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上应慎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73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致病菌种的分布及其对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情况,为VVC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73例VVC惠者外阴皮屑和阴道分泌物进行真菌分离培养、菌种鉴定及5种抗生素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同时对73例VVC患者外阴皮屑和阴道分泌物作假丝酵母菌培养,分离率为100%.单独对外阴皮屑或阴道分泌物作假丝酵母菌培养,分离率低于同时对外阴皮屑和阴道分泌物做假丝酵母菌培养的分离率,分别为84.9%、89.04%(P<0.05).白假丝酵母菌在VVC的致病菌中占的比例达69.86%,明显高于非白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30.14%)(P<0.05).致病菌种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0.4%、86.3%、71.2%.对氟康唑、酮康唑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1.5%和39.7%.结论:对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同时进行外阴皮屑和阴道分泌物的真菌培养,可以提高分离率.临床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参考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真菌药物能提高治愈率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383例阴道真菌感染菌群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念珠菌性阴道炎致病菌的菌种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对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标本运用玛嘉显色培养基法对分离自阴道念珠菌感染患者的383株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结果383例阴道念珠菌感染的病例经鉴定白色念珠菌368株(96.09%),其次为光滑念珠菌10株(2.61%),较少的有热带念珠菌4株1.04%)和克柔念珠菌1株(0.26%)。临床用7种药物中制霉菌素对阴道内真菌的敏感率最高为98.4%,两性霉素B敏感率为98.1%,酮康唑50.4%,伊曲康唑47.5%,咪康唑47.5%,氟康唑25.3%,特比萘芬23.5%。结论白色念珠菌是导致临床阴道念珠菌感染的优势菌群,其次有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等念珠菌感染。制霉菌素对阴道内真菌的敏感率最高,是治疗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鉴于伊曲康唑、咪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建议对反复发作的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根据药敏试验来选择药物,从而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提高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307株念珠菌属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我院临床分离的真菌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对临床分离的真菌,用CHROMagar显色培养基及VITEK-32YBC卡鉴定菌种,统计检出率和菌种分布,用ATB-Fungus药敏卡测试。结果白念珠菌检出率最高,占67.8%;分离的菌株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敏感率最高,分别为94.2%,90.5%和89.2%;对酮康唑、益康唑敏感率较低。结论临床分离的念珠菌感染以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为主,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是治疗该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宫颈癌患者腔内放疗合并局部真菌阴道感染菌种分布及其耐药特征,以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2014年12月妇科宫颈癌患者实施腔内后装放疗期间出现局部感染的病例695例,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获得真菌89株,真菌分离率为12.8%。以白念珠菌为主(62株,69.7%),其次是光滑念珠菌(12株,13.5%)及热带念珠菌(9株,10.1%)。分离的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耐药率较低,而对咪康唑、益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宫颈癌患者腔内放疗后阴道分泌物真菌分离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高度重视;主要分离真菌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临床应依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女性生殖道感染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探讨白念珠菌对吡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 (1)收集2015年1-12月自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中分离的白念珠菌1 646株,统计菌株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2)收集包括该院和上海市另2所妇产科专科医院微生物室临床分离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菌株30株、剂量依赖性敏感(S-DD)菌株13株、敏感菌株10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吡咯类耐药组、S-DD组和敏感组之间药物外排泵相关基因CDR1、CDR2、MDR1和药物靶酶基因ERG11表达水平的差异。同时,PCR扩增ERG11和ERG3基因并测序,分析ERG11和ERG3基因与耐药相关的突变位点。结果 (1)1 646株白念珠菌对伊曲康唑耐药率最高,为5.2%,对伏立康唑、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分别为3.2%、2.5%和2.1%,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均敏感。(2)S-DD组和耐药组ERG11基因表达较敏感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药物外排泵基因CDR1、CDR2和MDR1表达量在敏感组、S-DD组和耐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检测到ERG11基因存在13个错义突变位点,其中T123I、P98S和Y286D为新发现的3个氨基酸置换位点;且T123I和Y132H同时出现在26株耐药株中,其中16株为吡咯类药物全耐药;此外,2株吡咯类全耐药菌株中检测到ERG3基因杂合突变。结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中分离的白念珠菌对吡咯类药物的耐药率比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高;ERG11基因突变及其过表达是该病白念珠菌吡咯类耐药的主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该地区阴道分泌物白色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白色念珠菌快速鉴定培养药敏试剂盒,对标本培养鉴定并对培养阳性的标本进行9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两性霉素、克霉唑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80%和85%,耐药率最高的是咪康唑和益康唑均为45%,耐药率最低的是两性霉素,至今未出现耐药株,制霉菌素处于中介。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抗真菌药物应用的有效控制;治疗前应做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加强用药针对性,防止耐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真菌性阴道炎的病原菌特点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了解真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离菌特点及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运用API-20C AUX酵母菌鉴定系统和ATB-Fungus药敏系统进行菌种鉴定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495例标本中共检出真菌96株,检出率为19.4%。临床分离菌以白色念珠菌居多(69.8%);其次为光滑念珠菌(18.8%);较少的有热带念珠菌(5.2%)与克柔念珠菌(4.2%),偶见新型隐球酵母菌及酿酒酵母菌(各占1%)。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制霉菌素、两性霉素性B的敏感性均在90%以上;耐药率以5-氟胞嘧啶高(32.3%),其次为咪康唑(22.9%)。结论 真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离菌除了白色念珠菌外,尚有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等菌种,制霉菌素与两性霉素B对真菌的敏感性较好,而5-氟胞嘧啶与咪康唑的耐药率比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