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粉防己碱对瘢痕成纤维细胞DNA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对瘢痕成纤维细胞DNA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瘢痕成纤维细胞为实验模型,将粉防己碱(5~80mg/L)加入细胞培养液中进行干预并与对照组比较,用3H-TdR掺入法和3H-脯氨酸掺入法分别测定各组瘢痕成纤维细胞3H-TdR掺入值与3H-脯氨酸掺入值,以反映其DNA和胶原合成水平的变化.结果粉防己碱预处理浓度由5mg/L升至80mg/L时(1)瘢痕成纤维细胞3H-TdR掺入值(min-1)由对照组的1740±165分别降至1162±226、412±82,抑制率达76.32%,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瘢痕成纤维细胞3H-脯氨酸掺入值(min-1)由对照组的1126±193分别降至535±141、341±89,抑制率达69.71%,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粉防己碱对体外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DNA和胶原合成具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具有防治增生性瘢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调控.方法 分离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采用四氮唑复合物/硫酸酚嗪甲酯(XTT/PM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β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含量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原Ⅰ和胶原ⅢmRNA表达,评价褪黑素和褪黑素受体拮抗剂(luzindole)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结果 褪黑素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呈浓度依赖性(P<0.05);高浓度褪黑素(10-3 mmol/L)可降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产生TGF-β1 (P<0.05)和α-SMA mRNA、胶原Ⅰ mRNA的表达(P<0.05);褪黑素受体拮抗剂能阻断褪黑素对细胞产生TGF-β1和α-SMA、胶原Ⅰ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P<0.05);但褪黑素对该细胞胶原ⅢmRNA表达无影响(P>0.05).结论 褪黑素可通过与受体结合调控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PDG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病理改变,及其对瘢痕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瘢痕提供分子及病理学水平的理论依据.方法 对大鼠动物创伤模型进行体内实验,采用倒置显微镜、HB染色、Cason氏改良三色染色,Hamason-Lush-bangh氏染色法、透射电镜等方法进行观察、分析,以研究细胞因子PDG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及病理改变.结果 大鼠动物创伤模型病理染色与透射电镜观察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局部注射细胞因子PDGF后,促进了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刺激了胶原纤维的合成、增生和沉积.结论 细胞因子PDGF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趋势与增殖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刺激了胶原纤维的合成、增生和沉积.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电子线治疗瘢痕疙瘩的机制及其有效的安全剂量。方法 分别用 5 ,10 ,15 ,2 0Gy的电子线照射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然后观测其生物学效应。结果 5Gy以上的放射剂量即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 ,但剂量超过 2 0Gy ,成纤维细胞即被杀死。剂量在 10~ 15Gy之间 ,成纤维细胞Ⅲ型胶原的合成明显增加。结论 10~ 15Gy的电子线应是安全有效的放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电子线治疗瘢痕疙瘩的机制及其有效的安全剂量.方法分别用5,10,15,20Gy的电子线照射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然后观测其生物学效应.结果 5Gy以上的放射剂量即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但剂量超过20Gy,成纤维细胞即被杀死.剂量在10~15Gy之间,成纤维细胞Ⅲ型胶原的合成明显增加.结论 10~15Gy的电子线应是安全有效的放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丹参对兔耳瘢痕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丹参对兔耳瘢痕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揭示其对瘢痕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丹参对兔耳瘢痕模型进行体内试验,将4只健康的日本大耳白兔的32个耳瘢痕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10个瘢痕)及2个实验组(各11个瘢痕);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个实验组分别注射浓度为0.75g/ml和1.50g/ml丹参液150mg和300mg,于注射后第28、35天分别处死白兔,取材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柠檬酸铅-醋酸铀双染色,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进行观察.结果 对照组成纤维细胞丰富,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发达,未见凋亡小体;2个实验组均表现为瘢痕成纤维细胞减少、胶原合成降低、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减少和凋亡小体产生,而且2个实验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丹参可抑制兔耳瘢痕模型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及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对瘢痕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对瘢痕形成和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28个瘢痕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标本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噻唑蓝(MTT)测定、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探讨FGF对瘢痕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 测定结果显示,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加入FGF后均对细胞起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5).结论 FGF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趋势与增殖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刺激了胶原纤维的合成、增生和沉积. 相似文献
8.
MTT法测定鸦胆子对人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剂量的鸦胆子粗提物对正常皮肤(NF)与增生性瘢痕 (KF)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 ,探讨该药在治疗瘢痕增生的体外效果 ,为临床应用贴敷制剂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DMEM培养液 ,MTT(四氮甲基唑蓝 ) ,0 1g·ml- 1 鸦胆子仁乙醇溶液。1 2 细胞培养 :取增生期瘢痕和正常皮肤进行培养 ,以第 5代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试验。1 3 药物敏感试验 :以细胞浓度为 4× 10 4ml- 1 接种 96孔板 ,细胞贴壁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只加细胞不加药物 ,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鸦胆子 ,每浓度 4个复孔 ,CO2 孵… 相似文献
9.
苦参碱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苦参碱(Matrine,Mat)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Mat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利用透视电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Mat可使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的发生变化;细胞内粗面质网减少,核糖体有部分脱粒,解聚现象,溶解体酶,核染色质浓缩集聚至核膜周边,出现凋亡早期的改变,细胞外表面较用药前光滑,合成分泌的基质明显减少,结论:Mat在体外能明显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功能并引起其超微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γ干扰素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动的调控因素。方法 以瘢痕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基因重组γ干扰素(下简称IFN-γ)对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胶原合成及其重构等生物学活动的影响。结果 IFN-γ可以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胶原合成以及胶原纤维凝胶的收缩。结论 表明IFN-γ是创伤修复与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一种负性调节因子,有望在病理性瘢痕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汉防己甲素对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预防和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可行性。方法 对增生性瘢痕中的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 ,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汉防己甲素 ,培养后继续观察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蛋白的能力的变化。结果 汉防己甲素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蛋白。结论 汉防己甲素对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 ,因此它可能对增生性瘢痕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苦参碱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细胞周期和DN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周期和DN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梯度苦参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计算其群体倍增时间,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DNA相对含量。结果:不同浓度梯度的苦参碱作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其群体倍增时间与苦参碱浓度呈正相关;随着苦参碱作用细胞的时间逐渐延长,出现G0/G1期数量增加,S期,G2-M,细胞数量逐渐减少,DNA相对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苦参碱能明显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有丝分裂,但DNA含量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苦参碱对人瘢痕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影响。方法 将苦参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分别测定其分泌胶原、Ⅲ型前胶原、细胞内胶原含量。结果 苦参碱可减少瘢痕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细胞内胶原和Ⅲ型前胶原的含量。结论 苦参碱在体外能明显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rgrin-linked kinase,ILK)在人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对成纤维细胞VEGF的调控作用.方法 8例人增生性瘢痕标本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选取第5~6代细胞备用.实验分为3组①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只用含10%FCS的DMEM培养液同步培养;②空质粒组:用空质粒转染人瘢痕成纤维细胞;③ILK cDNA表达质粒转染组:用ILK cDNA表达质粒转染人瘢痕成纤维细胞.首先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ILKcDNA转染前后成纤维细胞ILK、VEGF的表达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成纤维细胞ILK、VEGF的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最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组成纤维细胞上清液中的VEGF蛋白含量.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瘢痕成纤维细胞胞浆中ILK表达阳性,VEGF表达不明显,经ILK cDNA转染细胞后ILK与VEGF表达均增强;RT-PCR显示ILK cDNA转染组VEGF mRNA表达(0.338±0.060)均高于对照组(0.022±0.001)和空质粒组(0.028±0.005,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LK cDNA转染组VEGF蛋白表达(0.819±0.019)显著高于对照组(0.607±0.033)和空质粒组(0.591±0.024,P<0.05);ELISA法检测ILK cDNA转染组的VEGF蛋白含量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ILK可以上调VEGF mRNA及蛋白水平,并且促进成纤维细胞分泌VEGF,ILK可能通过提高瘢痕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VEGF而促进增生性瘢痕血管生成.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of intergrin-linked kinase (ILK) and its effect on VEGF expression in fibroblasts from human hypertrophic scar. Methods Fibroblasts were isolated from hypertrophic scar of 8 patients and cultured in vitro. Then the cell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① Cells were cultured only in DMEM containing 10% FCS in the control group; ② Cells were transfected with empty plasmid in the empty plasmid group; ③ Cells were transfected with plasmid experessing ILKcDNA in the ILK cDNA plasmid transfection group. First, the expression of ILK and VECF was observed by immunocytochemistry before and after ILK cDNA transfection. Second, ILK and VEGF mRNA expression was investigated by real-time PCR ( RT-PCR). Thir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ILK and VEGF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Finally, the protein level of VEGF in supernatant of fibroblasts was measured by ELISA. Results Before ILK cDNA transfection, the expression of ILK was positive and the VEGF expression was weak in cytoplasm of fibroblasts . After ILK cDNA transfection, both the expression of ILK and VEGF was enhanced. The level of VEGF mRN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ILK cDNA transfection group (0.338 ±0.060)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0.022 ±0.001) and empty plasmid group (0.028 ± 0. 005 , P ±0. 05 ). The level of VEGF protei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ILK cDNA transfection group (0. 819 ±0. 019)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0. 607 ±0. 033) and empty plasmid group (0. 591 ±0. 024, P <0. 05). Secretion of VEGF increased remarkably in ILK cDNA transfection group comparing with the other two groups (P<0. 05). Conclusions ILK could up-regulate the VEGF mRNA and protein level in human scar fibroblasts. It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ngiogenesis in hypertrophic scar.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5,7,4'-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内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TPK-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genistein抑制瘢痕增生的分子机制.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SFb,以不同浓度genistein(25、50、100μmol/L)处理细胞,再加入1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刺激,用[γ-32P]腺苷三磷酸底物掺入法检测细胞TPK活性;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PK-MAPK通路中主要信号蛋白分子c-Raf、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38 MAP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变化.以二甲亚砜溶剂处理的HSFb为对照组. 结果 25、50、100μmol/L genistein作用后,HSFb内TPK活性分别为(7.15±0.35)、(5.62±0.88)、(3.17±0.94)×105 pmol·min-1·mg-1,与对照组(8.92±0.28)×105 pmol·min-1·mg-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细胞内磷酸化c-Raf、MEK1/2、ERK1/2、p38蛋白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genistein各剂量组磷酸化JNK蛋白含量与对照组近似.在genistein预处理前提下,加入bFGF刺激的细胞内TPK活性及各信号蛋白的表达亦呈下降趋势. 结论 genistein可通过抑制细胞受体TPK信号转导途径影响HSFb的增殖与活化,主要信号通路可能为TPK→Raf→MEK→ERK/p38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组Sp1基因转染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可行性,以及转染Sp1基因对细胞增殖速率和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 方法 体外重组Sp1基因,借助真核表达载体系统.转人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报告基因表达,并确定细胞转染效率.应用Real-time PCR法比较转染前后Sp1 mRNA及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采用CCK8比色法,比较转染细胞与未转染细胞增殖状况. 结果 基因转染后,约30%的被转染细胞表达绿色荧光;Sp1 mRNA在转染组、转染空载体组、未转染组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5.26±0.76、1.08±0.18、1.09±0.15,转染组Sp1 mRNA相对表达量较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明显增高(P<0.01,n=5);Ⅰ、Ⅲ型胶原mRNA在转染组、转染空载体组、未转染组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2.49±0.40、1.88±0.30,0.96±0.18、0.95±0.18,0.97±0.15、0.93±0.13,转染组Ⅰ、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较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均明显增高(P<0.01,n=5). 结论 瘢痕成纤维细胞可作为Sp1转染的靶细胞,Sp1基因可能是导致瘢痕异常增生的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17.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增生性瘢痕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性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移植至裸鼠皮下的人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方法:将烧伤患者手术切除的增生性瘢痕移植到裸鼠背部皮下,动物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bFGF组,胶原酶组, FGF 胶原酶组和玻璃酸钠组,瘢痕块移植后2周分别用上述不同药物局部注射至瘢痕内共3次,每次间隔3d,后观察疤痕大小的1/2-1/3且软,能使粗大密集的胶原束变松散成团,其结构大部分消失,bFGF 胶原酶组所移植的瘢痕组织块有2/3消失,结论:增生性瘢痕局部应用bFGF可以降低瘢痕胶原,瘢痕中粗大的胶原束结构大部分消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重组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转染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的可行性,以及转染后一氧化氮(NO)的生成和Ⅰ、Ⅲ型胶原的合成情况. 方法体外构建人eNOS真核表达载体.取体外培养的人HSFb进行转染实验,根据细胞培养液中所加质粒不同分为pcDNA3.0空载体组、pcDNA3.0-eNOS转染组.另设未转染组,细胞按常规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eNOS及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 结果细胞转染后eNOS显著表达,pcDNA3.0-eNOS转染组eNOS mRNA相对表达量为5.92±0.21,明显高于pcDNA3.0空载体组(0.98±0.13,P<0.05);pcDNA3.0-eNOS转染组Ⅰ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为0.76±0.15,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为0.79±0.08,均明显低于pcDNA3.0空载体组(0.98±0.15、1.02±0.12,P<0.05).pcDNA3.0-eNOS转染组NO含量为(36.1±0.8)μmol/L,明显高于pcDNA3.0空载体组(28.4±1.0)μmol/L和未转染组[(27.7±1.3)μmol/L,P<0.01]. 结论 HSFb可作为eNOS基因转染的靶细胞,转染的细胞能表达eNOS并产生NO,并且对细胞的胶原合成功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粉防己碱对皮肤瘢痕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粉防己碱 (Tet)对皮肤创面愈合瘢痕组织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相关基因bcl 2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耳皮肤创面愈合模型 ,术后 2 8d ,将 2 0只新西兰白兔 68个瘢痕创面随机分组分别用Tet、去炎松及生理盐水行瘢痕内注射 ,应用苏木素 伊红 (HE)染色、胶原纤维(Von Gieson)染色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增殖和胶原代谢变化 ;运用流式细胞光度分析检测创面愈合瘢痕组织细胞周期和bcl 2蛋白表达率。结果 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 ,Tet治疗组、去炎松阳性对照组瘢痕组织细胞数量和胶原密度均较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显著减少。流式细胞检测结果 ,Tet治疗组、去炎松阳性对照组与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Tet治疗组与去炎松阳性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Tet对兔耳创面愈合瘢痕组织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