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59例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的危险因素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危重住院患者获得性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1990-2004年间某院59例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和61例细菌菌血症的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59例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8株(30.5%)居首位;其后依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及12株其他假丝酵母菌;在59例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患者中,53例(89.8%)采用过放化疗,34例(57.6%)长期留置导尿管,47例(79.7%)采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23例(39.0%)应用中心静脉插管,同时,患者还接受了多种广谱抗菌药物的治疗。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为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的首要致病菌;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放化疗、使用中心静脉插管、机械性通气均会增加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62例真菌菌血症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研究真菌菌血症临床特点、可能的相关因素、病原谱及药敏特点,为真菌菌血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地研究医院2003-2004年发生的62例真菌菌血症。结果95.2%的真菌菌血症为医院感染;59例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95.1%)、中心静脉置管(46.8%)、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38.7%);分离出的病原菌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16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2株)、光滑假丝酵母菌(11株)、热带假丝酵母菌(10株);对氟康唑敏感性均>90%(热带假丝酵母菌除外)。结论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导致的真菌菌血症逐渐增多,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及中心静脉置管与真菌菌血症相关性可能更强,氟康唑对除热带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外的多种真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真菌感染性食道炎病原学特点及药敏结果,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从116例真菌感染的食道炎患者中,取标本进行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118株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居多,分别为31.36%、27.97%和14.41%;胃炎占62.71%,胃溃疡占11.02%,十二指肠炎占16.10%,十二指肠溃疡占10.17%;真菌对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药物敏感性好,但对唑类药物敏感性不一。结论真菌感染性食道炎患者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霉菌性阴道炎也称为念珠菌性阴道炎,其发病率目前已高于滴虫性阴道炎,主要由滥用抗生素、不洁性生活及维生素缺乏等引起,其感染的条件致病菌主要为假丝酵母菌。由于滥用抗生素、避孕药物和激素等,近年来假丝酵母菌的耐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假丝酵母菌菌血症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菌群分布和临床诊治。方法对2008年3月-2010年5月血培养确诊为假丝酵母菌菌血症的1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84.2%的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患者有≥3种基础疾病,100.0%患者有≥4个高危因素,94.7%患者有静脉导管留置,63.2%患者为导管相关性感染;以发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各脏器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分别占47.4%、15.8%、15.8%、15.8%、5.2%,治疗措施包括拔除深静脉导管和给予抗真菌药物,治愈率为63.2%。结论假丝酵母菌菌血症多发生于有多个基础疾病和多个高危因素者,以白色假丝酵母菌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肝病住院患者真菌感染情况,并分析其药敏结果。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标本中培养出真菌1 000例住院肝病患者进行研究,收集患者的真菌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1000例肝病患者分离出1410株真菌中,酵母样真菌1189株占84.3%,丝状真菌221株占15.7%;1189株酵母样真菌中,痰及咽拭子感染737株占62.0%,胸腹水和尿感染分别为146株占12.3%和140株占11.8%;221株丝状真菌中,痰及咽拭子感染202株占91.4%。酵母样真菌中,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2.1%、2.3%、0.3%和1.9%;丝状真菌中,对氟康唑、良性霉素、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93.7%、16.7%、5.9%和4.5%;酵母样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良性霉素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均低于丝状真菌(P<0.05)。结论住院肝病患者以酵母样真菌感染为主,白假丝酵母菌的感染率最高,且对抗真菌药的耐药率均低于热带假丝酵母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胆外科病房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10年6月肝胆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63例患者留样标本共分离出76株真菌,深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47.4%,>2种真菌混合感染者为13.1%;深部真菌感染的疾病主要有重症急性胰腺炎、肝胆胰恶性肿瘤、急性梗阻性胆管炎;长期广谱抗菌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静脉高营养的使用、肝功能障碍、高龄(≥60岁)等是肝胆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深部真菌感染是肝胆外科病房常见的并发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无菌观念和增强机体抵抗力是防止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近两年来下呼吸道分离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基因分型和不同基因型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以随机扩增PCR对60例下呼吸道分离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和药敏试验,分析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下呼吸道分离的60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基因型可分为5型:A型30株(50.0%),B型13株(21.7%),C型10株(16.7%),D型5株(8.0%),E型2株(3.0%);方差分析表明,前3种基因型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5-氟胞嘧啶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型白色假丝酵母菌与B型和C型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型对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与A型和C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C型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患者死亡率与A、B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机扩增PCR法简捷、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分型研究;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不同的药物敏感性可能与特定基因型有一定相关性,其毒力也可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引起假丝酵母菌血症的临床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并分析其对氟康唑的耐药性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8年江西44株来自血液的临床分离株,采用CHROMagar显色培养基和Vitek2YST鉴定条进行菌株鉴定,并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委员会制订的CISI M27-A2方案进行氟康唑药敏试验.[结果]在44株临床分离株中,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和其他假丝酵母菌等分别为14(31.8%)株、18(40.9%)株、3(6.8%)株、2(4.5%)株和7(15.9%)株.其中0~20岁年龄组、20~40岁年龄组、40~60岁年龄组和60~岁年龄组假丝酵母菌的感染率分别为2(4.5%)、3(6.8%)、21(47.7%)、18(40.9%).44株假丝酵母菌中,40(90.9%)株对氟康唑敏感,1(2.3%)株为氟康唑剂量依赖(S-DD)株,3(6.8%)株对氟康唑耐药.ICU病房和烧伤科住院患者较易发生假丝酵母菌血症.其中,22(50%)株假丝酵母菌来源干ICU病房,6(13.6%)株来自烧伤科,其他科室为16(3613%)株.[结论]本次调查中,假丝酵母茵血症的临床菌株以光滑假丝酵母菌为主,其次为白假丝酵母菌,并且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率约占假丝酵母菌感染的2/3.血液中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为6.8%,仅见于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氟康唑对临床感染的假丝酵母菌的药物敏感情况。方法收集2005年2月~2006年2月临床病人的标本,各类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结果白色假丝酵母菌占67.2%,光滑假丝酵母菌占8.6%,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7.2%,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2.6%,克柔假丝酵母菌占2.6%。结论应加强对假丝酵母菌的药物敏感性检测,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合理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s

The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 producing enterobacteriaceae (ESBLPE) requires defining the use of carbapenems in first intention. We analyzed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emia (EbBact) and ESBLPE carriage during 10 years in a 950-bed teaching hospital.

Methods

We analyzed a 10-year (July 2001 to June 2011) prospective collection of bacteremia cases including 2 databases: (1) EbBact and (2) a computerized database of patients carrying EBLSE. Only one episode of EbBact was analyzed per patient and hospital sta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SBLPE bacteremia were assessed by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Overall, 2355 cases of EbBact were identified, among which 135 (5.7%) were ESBLPE (2001–05: 1.4%, 2006–09: 7.6%, 2010–11: 14.2%). ESBLPE bacteremia was observed in 52 of the 88 (59%) patients carrying ESBLPE and in 83/2267 (3.7%) patients not known to be colonized with ESBLP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SBLPE bacteremia in patients not known to be colonized were: female gender (ORa = 0.56, CI95% [0.34–0.91]), hospitalization in the ICU (ORa = 2.51 [1.27–5.05]) or medical/surgical wards (ORa = 1.83 [1.04–3.38]), the period (2006–09, ORa = 4.08 [2.21–8.16]; 2010–11, ORa = 8.17 [4.14–17.06] compared to 2001–05), and history of EbBact (ORa = 2.29 [0.97–4.79]).

Conclusion

In case of EbBact, patients known to be colonized with ESBLPE present with ESBLPE bacteremia in more than half of the cases, requiring carbapenems as empirical antibiotic treatment. The global prevalence of ESBLPE among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EbBact not known to be colonized with ESBLPE was 3.7%.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门诊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霉菌性阴道炎患者45例,给予患者常规的药物治疗,同时向患者宣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日常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并向其宣传普及基本的妇女卫生知识以及积极配合治疗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对统计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45/45),其中痊愈38例,痊愈率84.4%,显效4例,有效3例,无1例无效。结论对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门诊治疗中既应用药物治疗,又实施卫生知识健康宣教、指导改善生活习惯等措施有助于充分发挥调理优势,促进疾病的康复,降低复发率,同时起到有效预防和治愈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监测危重病患者下呼吸道分离的白色假丝酵母菌(CAL)体外生物膜形成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接种CAL于96孔培养板黏附生长形成生物膜,根据相对于空白对照透光度下降的程度将CAL分为生物膜阳性和生物膜阴性菌株,并测定抗真菌药物对10株生物膜阳性CAL游离态和生物膜的MIC值。结果 52株CAL中有14株为生物膜阳性菌株,占26.92%;38株为生物膜阴性菌株,占73.08%;氟康唑、卡泊芬净及两性霉素B对生物膜CAL的MIC值明显高于其游离态MIC值,10株生物膜CAL对氟康唑、卡泊芬净均耐药(SMIC80>256μg/ml及>16μg/ml),而两性霉素B对其中4株生物膜CAL的SMIC80>8μg/ml。结论呼吸道CAL分离株生物膜形成存在表型差异,生物膜CAL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呼吸道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基因分型和不同基因型白色假丝酵母菌的药敏情况,并探讨基因分型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扩增白色假丝酵母菌基因组DNA的25S rDNA基因内含子区,根据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和数目分型,采用ATB FUNGUS3酵母菌药敏试剂盒对不同基因型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80株白色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株分为3型:A型39株、B型30株、C型11株;A型是主要的基因型,占48.75%,B型占37.50%,C型占13.75%;3种基因型白色假丝酵母菌均未出现对两性霉素B耐药株,C型白色假丝酵母菌未出现对氟胞嘧啶耐药株,A、B、C型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5.1%、6.7%、18.2%,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5.1%、13.3%、27.3%,对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6%、3.3%和9.1%,B型和C型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率高于A型.结论 A型白色假丝酵母菌呼吸道感染基因分布中占首位,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基因分型对抗真菌药物的选择,控制真菌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非白色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感染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09年4月ICU获得性念珠菌感染患者103例,其中非白色念珠菌感染46例,白色念珠菌感染57例,对其多个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非白色念珠菌中,光滑念珠菌19例(18.4%),近平滑念珠菌13例(12.6%),热带念珠菌10例(9.7%),克柔念珠菌2例(1.9%),其他念珠菌2例(1.9%).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中心静脉导管(CVC)留置>2 d(OR=32.477,95%可信区间:4.905~215.035,P=0.000)、全胃肠外营养(OR=3.119,95%可信区间:1.214~8.015,P=0.018)和氟康唑预防治疗(OR=5.084,95%可信区间:1.319~19.596,P=0.018)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密切相关.结论 CVC留置>2 d、全胃肠外营养和氟康唑预防治疗是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指导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16.
白色念珠菌为机会感染性病原菌,是健康人群正常菌群的一部分,当机体免疫功能破坏、菌群失调或经污染的器械手术,会造成致命性感染.此文对白色念珠菌的毒力因子和耐药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刘娜  张梅  高贺加 《现代预防医学》2015,(23):4403-4405
摘要:目的 研究2012-2014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给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微生物自动鉴定药敏仪进行真菌的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 2012-2014年共分离真菌菌株295株,白色念珠菌138株(占46.8%),热带念珠菌104株(占35.3%),光滑念珠菌37株(占12.5%),克柔念珠菌13株(占4.4%),其他真菌3株(占1%)。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三种主要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均为0%,对5-氟胞嘧啶有较低的耐药率(≤13.3%)。白色念珠菌对酮康唑、氟康唑及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有逐年增加趋势。结论 白色念珠菌是我院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感染率逐年上升,耐药率越来越严重,今后应加强抗真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对医院获得性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医院感染防控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某三甲医院经实验室证实的深部真菌感染病例检出的真菌菌株信息、药敏结果以及相关临床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结果 共检出医院获得性深部真菌267株,来源于264例患者;患者年龄大于60岁占78.11%,死亡34例(病死率为12.88%)。标本来源以血标本(37.08%)与痰标本(34.83%)为主。病例来源前四位的科室为:重症医学科、急诊科、老年病房和血液内科。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各种抗真菌药物耐药率普遍要低,光滑假丝酵母菌与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均耐药性较高。结论 重症医学科、急诊科、老年病房和血液内科是医院获得性深部真菌感染防控的重点科室。目前,真菌耐药的问题没有达到细菌耐药的严重程度,但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尤其是三唑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应引起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真菌感染危险因素与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特征和诱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耐药性,从而对医院真菌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及时的控制。方法对医院2007年9月-2010年6月送检的489份患者痰液、胸腹水、尿液、粪便及血液等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489例患者共检查出真菌72株,阳性率为14.72%,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为常见,占70.83%,其次是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3.89%;恶性肿瘤放化疗、抗菌药物的滥用,激素及侵入性操作等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真菌对所试药物伊曲康唑(ITC)、两性霉素B(AMB)、制霉菌素(NYS)、酮康唑(KET)、益康唑(ECO)、咪康唑(MIC)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尤其是ECO和KET,耐药率高达23.61%和26.39%,NYS和MIC的耐药率>12.00%。结论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防止滥用,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用药,掌握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引起感染的真菌及耐药性,可以指导临床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