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人的假结核耶氏菌病仅有1例报告,我们在耶氏菌病调查研究中,又发现1例假结核耶氏菌Ⅵ型引起的儿童胃肠炎感染,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患儿女,3岁于1986年11月腹痛腹泻,一日数次稀便有粘液,腹部压痛。T38.2C。大便常规:红细胞0~3/HP,脓球+。取大便培养检出耶氏菌,初疑为0:13,7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经抗生素治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检验福建省市售28种食品标本764份,其中猪肉标本占177份。结果从猪肠中分离出一株假结核耶氏菌。该株根据形态学、血清学及生化的特征,鉴定为血清Ⅲ型,具有毒力,含有VW抗原,且能使小白鼠致死。这证明猪可自然携带假结核耶氏菌,是该病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应用改良PBS对Y.pseudotubercolosis 进行低温增菌和碱处理试验.方法用生理盐水分别稀释假结核耶尔森氏菌521,522,F2 3株菌,然后分别转种在改良PBS液体内,置4°C增菌于不同时间取出,接着经碱处理后进行分离培养.结果 Y.pseudotubercolosis 521,522株在21天出现一个峰值,F2 株在14天达到高峰后维持至28天不变;碱处理不影响分离率. 结论改良PBS低温增菌培养方法简便,经碱处理对其结果没有影响,可应用于Y.pseudotubercolosis增菌培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查明广东省鼠疫静息期动物间及蚤小肠结肠炎、假结核菌感染情况。方法采集鼠类回盲部内容物和猪、牛粪便分别放入改良PBS缓冲液中,置4℃增菌3周,经KOH溶液处理后,涂布IN培养基; 蚤类直接拉胃接种IN培养基,置28℃24 h,挑取可疑菌落鉴定。结果疫源地从鼠、猪粪、蚤、死猪分离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61株,血清型0:3(40株),0:9(21株)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1株。非疫源地从鼠分离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2株、中间型耶尔森氏菌1株。结论广东目前动物间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感染普遍,猪感染率最高,局部已暴发流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偏低,鼠疫处于静息期。  相似文献   

6.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毒力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毒力检测方法的比较兰州市城关区卫生防疫站孙殿斌,黄菊梅,王蔷芳甘肃省卫生防疫站张广业小肠结肠炎耶氏菌是近年来国际上引起重视的人兽共患的一种病原菌,被称为80年代两个尚未研究清楚的致病菌之一。我国自1980~1981年,于恩庶[1]氏首...  相似文献   

7.
8.
4头猪耶氏菌感染误诊为布氏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病与0∶9型耶氏菌的血清学交叉反应,国外早有报告,国内亦有数篇报告。最近我们发现4份猪血清,按布病常规检测方法判定为布病阳性,经过鉴别试验,确认为耶氏菌感染,类似例子不少,特此介绍,以引起重视。 材料和方法 一、标本来源 在莆田调查布病时,使用布病试管凝集试验法检查猪血清,有4份血清抗体滴度达到1∶100~1∶400,按规定应判为布病阳性。 二、检测方法 1.试管凝集抗原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在有效期内使用。 2.快速酶斑点试验:在前文的基础上,改用0∶3型耶氏菌外膜蛋白为抗原,布氏菌抗原为全菌可溶性抗原。将这两种抗原滴于同一条膜上,自然凉干后封闭。详细方法和判定见之文献。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目的:探讨致病小肠结肠耶氏菌(简称:耶氏菌)DNA特征及其表达。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DNA序 列分析、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检测耶氏菌致病基因(adherent invasion locus;ail),并用自凝试验、刚果红试验检测其毒力表达。结果:PCR和DNA序列分析证实致病性耶氏菌O:3、O:9、O:5,27血清型含有ail致病基因,而非致病型O:4,33、O:7,8血清型不含有ail基因。此外,O:22血清型也含有ail基因与文献报告ail核苷酸序更列同源性为88.3%。O:3、O:9、O:5,27致病血清型DNA指纹图谱相类似,O:22血清型部分DNA片段与0:3血清型相似,而非致病O:4,33血清型DNA指纹图谱完全不同。毒力试验显示致病性耶氏菌全部阳性,3株O:22血清型均有少数菌落刚果试验阳性。结论:致病性耶氏菌含有ail致病基因,DNA指纹图谱相似,但表现为多态性。O:22血清型含有ail基因,DNA指纹图谱部分与O:3血清型相似,少数菌落毒力试验呈阳性反应,该血清型可能存在潜在致病性。  相似文献   

13.
14.
5株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用人工诱导方法获得二株L型细菌,血清型为O:5,27;O:37。与去氧胆酸钠-抗生素诱导法和溶菌酶诱导法结果一致。二株经抗生素诱导者在改良Kagan培养基上出现典型的L型菌落,涂片染色可见菌体呈长丝体和膨大的巨形体,能通过0.45μm的除菌滤膜,在高盐肉汤内呈颗粒状沉淀生长。L型细菌与抗血清试管凝集滴定比原型和返祖型低2~3个稀释度,生化反应出现对一些糖类的发酵能力减弱,水杨素、七叶灵、肌醇等由原型的阳性反应变为阳性,从而可致耶氏菌生化分型的改变。L型细菌对一些抗生素的敏感性与原型和返祖型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使用电穿孔转化技术,将鼠疫耶尔森氏菌所携带的6MD 质粒转移到假结核耶尔森氏菌中,获得了杂交菌株。该杂交菌株能够表达鼠疫菌素Ⅰ及凝固酶,但其毒力却仍与作为受体的假结核菌株类似,而没有向鼠疫菌的毒力水平接近。本文对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1969年,芬兰学者Ahvonen等首次报道了布鲁氏菌(简称布氏菌)与0:9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简称耶氏菌)之间存在严重的血清学交叉反应。从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极大关注。现已表明,布氏菌与几十种微生物有血清交叉反应,其中以耶氏菌最为严重。目前,我国开展人畜间布氏菌病(简称布病)调查,尤其在布病非流行地区仍采用常规血清学诊断方法,而这些常规方法无法排除布氏菌与其它微生物之间的血清交叉反应。本文自1991年以来,收集我省部分历史布病流行地区家猪、牛、羊和可疑布氏菌感染人群血清,进行布氏菌与耶氏菌血清学鉴别诊断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应用RIP法检测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对鼠疫F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0.
对河南省近年从病人标本中检出的小肠结肠炎耶氏菌进行了致病力测定。体外测毒试验表明,76.9%的O:3和O:9血清型菌株为阳性;体内测毒试验表明,64.7%的O:3、O:9和O:6,30血清型菌株为阳性。实验证明:耶氏菌0:3、0:9和0:6,30为主要致病血清型,个白鼠眼球后注射致死性试验,为耶氏菌体内测毒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