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对比去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80例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监测24 h颅内压以及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检测24 h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颅内压相比术前,显著降低,治疗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脑外伤引起的脑肿胀预后较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效果并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临床效果优于常规去骨瓣减压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严重脑损伤后的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后的早期去骨瓣减压术与早期非手术组治疗效果。方法 2006-2008年我院收治30例严重颅脑损伤后出现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将3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早期去骨瓣减压组16例,在伤后24h内行去骨瓣减压;早期非手术组14例患者给予20%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降压治疗,其中3例6d后出现脑疝,行急诊手术。半年后,按照哥拉斯预后评分给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早期去骨瓣减压组marshall分级平均3级,早期非手术组平均2级。早期手术组术后GOS 5分10例,GOS 4分6例,非手术组2例死亡,3例在6d后接受了晚期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12例幸存患者5例GOS 5分,4例GOS 4分,3例GOS 3分。结论对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于伤后数小时内行去骨瓣减压术可防止患者脑肿胀进一步的恶化,明显降低死亡率和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对去大骨瓣减压术应用于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33例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患者进行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并与常规行去骨减压术的33例患者进行临床对比,应用GOS评分量表对患者术后的相关指标进行研究,采用统计学处理分析手术效果。结果对66例患者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术前检测的指标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两组检查指标均优于术前,且行大骨瓣减压术的33例患者其颅内压值下降显著,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患者行去大骨瓣减压术的效果良好,优于常规手术治疗,这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双额大骨瓣减压与保守治疗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保守组和手术组,各36例。保守组给予苯巴比妥片与亚低温联合治疗,手术组给予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予以观察比较。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手术组颅内压明显低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治疗恢复良好率为52.8%,显著高于保守组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实行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可以快速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是一种值得临床选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脑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07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本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125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3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予以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研究组予以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脑局部亚低温,分析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压变化和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颅内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恢复良好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脑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集2018-03~2020-03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42例去骨瓣减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颅脑损伤患者资料,纳入发生组,另收集同期42例去骨瓣减压术中未发生急性脑膨出的颅脑损伤患者资料,纳入未发生组。患者资料完整,阅读患者基线资料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分析可能导致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组患者年龄、合并糖尿病、迟发性颅内血肿、弥漫性脑肿胀占比与未发生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合并糖尿病、存在迟发性颅内血肿、存在弥漫性脑肿胀是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较大、合并糖尿病、存在迟发性颅内血肿、存在弥漫性脑肿胀均是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可据此提出针对性方案,指导未来临床干预,积极预防术中急性脑膨出。  相似文献   

7.
徐卫旭 《江苏医药》2013,(4):446-447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联合脑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大骨瓣减压术和脑局部亚低温治疗;B组单用大骨瓣减压术。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颅内压变化、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A组术后24、48和72h颅内压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术后恢复明显好于B组(P<0.05)。术后1个月,A组GOS评分显著优于B组[(11.3±2.6)分vs.(21.5±3.4)分](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联合脑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手术疗效,探讨改善此类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方法对66例外伤后急性脑肿胀行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结果6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16例(24%);植物生存11例(16.6%);重残10例(15.1%);良好29例(43.9%)。结论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术后减压充分,从而减轻继发性颅脑损伤,能有效改善其预后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对照组患者实施单侧去骨瓣减压,观察组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颅内压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颅内压测定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预后较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对患者术后颅内压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某院8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局部亚低温联合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压变化,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颅内压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4%(3/42)低于对照组28.57%(1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联合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可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附8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伟俊  钱锁开  张珑 《江西医药》2009,44(12):1159-116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009年我科87例闭合性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其发生率、类型与危险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临床随访结果:GOS5分54例,4分21例,3分7例,2分5例;去大骨瓣术后出现并发症以脑膨出、迟发性颅内出血、硬膜下积液多见。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可能因为发生并发症而降低效果,各种类型并发症有其典型时间窗口发生,对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积极防治、正确处理能有效降低术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无中线移位的重型颅脑外伤致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60例PADBS患者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n=30)和手术组(n=30),分别给予保守治疗和颅内压监护探头置人及行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组在治疗7d和15 d后,GCS评分分别为(11.21±2.24)分、(12.88 ±2.31)分,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的(7.47±1.51)分、(8.19±1.28)分(t=2.215、2.321,均P<0.05);术后随访显示,根据GOS评分,手术组治疗效果在术后恢复良好者(63.3%)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26.7%),在术后昏迷(6.7%)和死亡(10.0%)患者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x2=15.721、4.172、3.84,均P<0.05).结论 在保守治疗基础上的颅内压监护探头置入及行去骨瓣减压治疗PADBS有助于客观评价创伤,及早发现病情变化,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襄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常规止血、降温、吸氧、补液、脑神经保护和降颅内压等紧急对症处理,并行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1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级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颅内压恢复平稳时间均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26.67%比23.33%,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加快患者颅内压的平稳恢复,改善神经组织损伤,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外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笔者采用大骨瓣外减压手术方式对72例患者进行减压处理。结果72例患者存活64例,8例因救治不及时术中或术后死亡。存活患者经过1-2年的随访,按GOS评分分级,良好38例,中度残废14例,重度残废9例,3例呈植物人状态。8例死亡的患者中,脑干严重损伤而死亡4例,2例死于严重并发症,2例放弃治疗。结论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明显,手术方法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15.
陈志林  徐春雷 《淮海医药》2011,29(3):199-200
目的 探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应用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5例.结果 本组患者恢复良好29例,中残8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 运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能彻底清除幕上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充分减压,提高抢救成活率,减低病死率和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效果。方法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8例,所有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均急诊行开颅探查术、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弥漫性脑肿胀者实施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术。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死亡33例(48.5%),植物生存9例(13.2%),重残12例(17.6%),中残6例(8.9%),良好8例(11.8%)。结论加强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情变化的观察,积极行手术减压及生命支持,维持有效的脑血流灌注和脑供氧,改善脑微循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是提高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儿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的诊断和高压氧(HBO)治疗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患儿的临床表现、CT影像和HBO疗效。结果 本组19例采用HBO均治愈,单纯药物治疗死亡1例,减压手术死亡1例。结论 小儿PADBS临床表现无特征。CT是首选检查方法,多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出现早,脑CT值常增高。HBO对本症治疗有效,可能与HBO在收缩脑血管、减少脑血流同时能增加脑干血流和氧供有关。尤其对单纯性脑肿胀且GCS8分以上患儿效果好,可做为HBO治疗指征早期进行。  相似文献   

18.
弥漫性轴索损伤9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强  刘窗溪  杨华  向欣 《贵州医药》2002,26(3):198-200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A)的受伤机制,临床特点及眼底检查在观察病情变化中的意义。方法:对9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进行格拉斯哥评分,眼底检查,并分析其受伤机制,治疗结果按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极(GOS)的5级划分进行评定。结果:92例病人中车祸伤占77.2%,格拉斯哥昏迷记分(GCS)评分8分以下者共88例,占88.0%,4分以下者44例。伤后6个月的GOS为死亡 37例,植物生存21例,严重伤残28例,恢复良好6例,32例病人合并弥漫性脑肿胀(DBS),眼底检查能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对早期发现DBS有重要意义。结论:DAI死亡率和 致率均很高,车祸是其主要致原因,由于脑出现剪力伤,DAI患者易并发DBS;眼底静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对早期发现DBS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陈君 《首都医药》2014,(12):42-44
目的分析探讨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osttraumatic acute diffuse brain swelling,PADBS)发生的临床相关因素,为预防PADBS的发生提供相应的临床依据。方法对2006年3月~2013年11月天津市静海县医院脑外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颅脑外伤患者10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伤后发生PADBS患者19例,作为病例组。另外90例未发生PADBS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相关因素有无差别,分析PADBS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109例患者中发生PADBS19例,整体发生率为17.4%。单因素卡方检验显示病例组中受伤至治疗时间大于4小时(χ^2=5.89,P=0.02)、受伤后发生休克(χ^2=4.47,P=0.03)和原发性脑干损伤(χ^2=3.89,P=0.04)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受伤至治疗时间延长、伤后发生休克及原发性脑干损伤可能是颅脑外伤患者发生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胡群亮  张民  涂悦  程世翔  张赛 《天津医药》2012,40(8):760-762
目的:评估早期亚低温结合后期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创伤的疗效。方法:157例急性重度颅脑创伤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早期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54例)、早期亚低温结合后期高压氧组(亚低温加高压氧组,48例)和常规治疗组(55例)。治疗后3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判定疗效。对于除植物生存和死亡以外的患者,采用Borthel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亚低温加高压氧组的病死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恢复良好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加高压氧组良好率最高。亚低温组和亚低温加高压氧组的ADL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亚低温加高压氧组的ADL评分高于亚低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创伤可降低患者病死率,同时后期给予高压氧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恢复良好率,二者结合的疗法是一种较好的颅脑外伤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