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8):9-11+17
目的 分析婴幼儿痉挛性咳嗽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痉挛性咳嗽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调查问卷方式收集全部患儿的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肺部阳性特征、发热、百白破接种史等资料,分析婴幼儿痉挛性咳嗽的临床特点及重症痉挛性咳嗽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例痉挛性咳嗽患儿性别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个月发病率为49.50%(99/200);接种百白破疫苗发病率为66.00%(132/200);夏季、秋季发病率均为37.00%(74/200),高于其他季节(P<0.05)。年龄1~3个月、未接种百白破疫苗、发热、有肺部阳性特征、白细胞计数≥10×109/L的患儿中,重症患儿占比高于普通患儿(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1~3个月、白细胞计数≥10×109/L、有肺部阳性特征、发热、未接种百白破疫苗属于痉挛性咳嗽病情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婴幼儿痉挛性咳嗽患儿多见于1~3个月,重症患儿多见于1~3个月,未接种百白破疫苗患儿发展为重症的概率较大,且未接种百白破疫苗、年龄1~3个月、白细胞计数≥10×109/L、有肺部阳性特征、发热均属于加剧痉挛性咳嗽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需予以有效干预,延缓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347例,对患者年龄,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呼吸衰竭和肾功能不全等疾病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和高血压心脏病是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分别占32.0%和26.8%.而轻度心力衰竭组的冠心病构成比和LVEDD显著低于重度心力衰竭组(P<0.05),高血压心脏病构成比、呼吸衰竭构成比及LVEE均显著高于重度心力衰竭组(P<0.05).结论:心力衰竭的发病受多因素影响,在救治患者时应注意综合考虑其相关的基础疾病.  相似文献   

4.
李峰 《大家健康》2016,(11):270-271
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危险因素,从而为早期干预与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41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分析,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呼吸困难、发热、心悸、肺部湿啰音、咯血、胸痛、胸腔积液等,临床特征具有叠加性。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手术及外伤、长期卧床、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具有叠加性。治疗及预后:患者接受了抗凝及溶栓治疗,随访一年后,4例死亡,2例再发。结论: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均具有叠加性,临床医师应准确把握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结果: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宫颈糜烂为主,年龄〈50岁、放置宫内节育器、人工流产次数≥2次、从事体力工作以及居住在农村的患者慢性宫颈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特征以宫颈糜烂为主,其发病与患者的年龄、置放宫内节育器、工作性质以及居住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罗安俐  陈美  金小方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583-3585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统计分析2004年至2007年间确诊92例宫颈癌患者(实验组)以及92例(对照组)参与妇查的女性的临床资料。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初潮年龄、性生活开始年龄、初孕年龄、体重指数等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婚次数、怀孕次数、白带多、白带异味、阴道排液、阴道不规则出血为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结婚次数、怀孕次数等因素是导致本地区宫颈癌高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管瘤的病理演变过程。方法对75例婴幼儿血管瘤的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各阶段瘤体的病理特点。结果瘤体内均可见小叶结构,出生后1-6月,瘤体内以实性细胞团为主,逐渐出现血管样腔隙;7-12个月实性细胞团减小或消失,大量血管腔隙形成;1-3岁瘤体结构疏松,大量成熟血管形成,并出现消退现象;4-5岁血管数量明显减少,但管腔变大,消退现象更明显;5岁后瘤体被纤维脂肪所取代,消退完成。结论以往的临床分期与病理学改变不完全相符,提出以幼稚区、分化区、成熟区,消退区描述其病理形态特征,并进行相应的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8.
陈荷  张毅  赵月萍 《西部医学》2012,24(1):92-9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整理分析741例糖尿病患者和其中首次确诊的257例并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肾病发生率在男性与女性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危险因素比例在糖尿病肾病与非肾病糖尿病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了解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是控制糖尿病及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皋芹 《当代医学》2013,(30):66-67
目的探讨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生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2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宫颈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宫颈糜烂,其次为宫颈肥大,临床表现可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存在。20~40岁患者慢性宫颈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使用官内节育器、体力劳动、初次性生活年龄≤18岁、人工流产次数〉2次以及居住在农村的患者慢性宫颈炎发病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40岁年龄段是慢性宫颈炎的高发年龄段,应预防慢性宫颈炎危险因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降低慢性宫颈炎的发病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婴幼儿贫血状况并探讨影响婴幼儿贫血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8年3至5月在铜陵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婴幼儿(4个月~3岁)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和血红蛋白水平检测后对婴幼儿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对该市婴幼儿贫血情况进行统计学描述,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贫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我科对44例血管瘤患儿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前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常规、肝功能、心肌酶谱等检查进行评估。服药剂量为第1天1.0mg·kg^-1,第2天1.5mg·kg^-1,第3天2mg·kg^-1,分2次服用,每12h服药1次。住院治疗期间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呼吸情况变化,无异常表现者住院1周出院,并每月复诊,治疗结束时逐渐减量至停药。对服药后1周、1个月和停药时疗效分别作评价。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2.3个月(9.2~20.3个月)。结果:所有患儿在口服普萘洛尔1周后血管瘤瘤体生长受到抑制,服药1个月和停药时95.5%(42/44)的患儿表现为瘤体缩小。4例伴发溃疡的血管瘤患儿在服药后1个月内溃疡均愈合。用药期间6.8%(3/44)患儿出现腹泻、食欲减退,22.7%(10/44)患儿停药后有复发倾向。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可作为严重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12.
蒋震  刁庆春  陈德宇  李杰  王俊  简国江  张润 《重庆医学》2015,(20):2782-2784
目的 观察普萘洛尔治疗耍幼儿血管瘤(IH)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100例IH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普萘洛尔2 mg·kg-1·d-1)和对照组.观察12个月,通过瘤体体积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监测治疗前后2组心率、血耱、血压、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效率(P<0.01),疗效随时间延长逐步提高,且在3~7个月增长较快(P<0.01).治疗组心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血糖、血压、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萘洛尔口服治疗耍幼儿IH临床疗效有效,不良反应少,建议疗程在7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的临床特征及潜在危险因素,为早产儿BPD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3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胎龄≤34周,出生即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168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其中BPD 52例(观察组),未患BPD 116例(对照组)。比较分析患儿BPD的发生率,BPD的发生与胎龄、出生体重及宫内发育情况的关系,对各种BPD发病因素,如肺部反复感染、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产前感染、颅内出血等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胎龄≤28周、>28~30周、>30~32周、>32~34周早产儿的BPD发生率分别为55.88%、39.13%、19.51%和14.89%,体重≤1?000?g、>1?000~1?500?g、>1?500~2?000?g、>2?000?g早产儿BPD的发生率分别为66.67%、38.46%、20.41%和14.0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BPD的发生与患儿产前感染、出生后机械通气、吸氧时间和肺部反复感染均有关(P?<0.05);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宫内发育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肺部反复感染情况及产前感染情况是BP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颅内出血无关(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确保胎儿正常发育,减少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避免患儿肺部感染是减少BPD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The apoptosis in various stages of infantile hemangiom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apoptosis in various stages of infantile hemangioma. Methods: Total 52 samples of infantile hemangioma (including 8 fresh sample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and in situ TdT 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 staining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apoptosis. H-E staining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number of cells, the number and area of microvessels in hemangiomas. Results: The typical "ladder" occurred in the DNA electrophoresis of the hemangioma tissue in the late proferating stage. Many apoptotic cells were found in infantile hemangiomas with TEM. TUNEL staining identified that there were apoptotic cells througout the pathologic evolution of infantile hemangioma and the AI(%) was the highest in the late proferating stage. There existed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I (%)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cells in hemangioma. Conclusion: The decrease of cells resulted from the apoptosis may be the major cause of the spontaneous involution of infantile hemangioma.  相似文献   

15.
广西29 503人糖调节受损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广西人群糖调节受损(IGR)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广西2003-2005年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时行简易糖耐量试验(OGTr)的5岁以上29503例居民资料,根据WH01999年IGR诊断标准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单纯空腹血糖受损组(I-IFG),单纯糖耐量减低组(I-IGT),I-IFG与I-IGT合并组(IFG/IGT)及糖尿病组(DM)。IGR则包含I-IFG、I-IGT及IFG/IGT。比较分析各组间临床特征,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归分析,探讨影响IG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GR总的粗患病率为15.81%,用2000年广西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准化计算标化患病率为10.56%;IGR各亚组的粗患病率(标化率)分别为:I-IFG2.53%(2.08%)、I-IGT11.08%(7.14%)及IFG/IGT2.20%(1.34%);IFG、IGT、IFG/IGT占IGR的比例分别为15.97%、70.09%及13.94%。与NGT组比较,IGR人群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腰围(WC)、甘油三醋(TG)、总胆固醇(代)、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B细胞功能(HOMA—B)明显较低。与DM组比较,I-IFG和I-IGT组SBP、DBP、BMI、WC、TG、TC、HOMA-IR升高程度不如DM组显著,HDL、HOMA—B降低程度较DM轻。IFG/IGT组的BMI、WC、血压、血脂与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有年龄、SBP、WC、TG、血尿酸(U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P〈0.01)。结论广西人群糖调节受损的主要类型为I-IGT。IGR各亚组存在不同的代谢异常,IFG/IGT组较I-IFG和I-IGT组的BMI、WC、血压、血脂、HOMA-IR增高的程度更高,接近DM组。高龄、高血压、WC、TG、UA、HOMA-IR、糖尿病家族史为IGR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背景]探讨小儿惊厥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有效控制小儿惊厥发作.[病例报告]对172例有惊厥表现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热惊厥为103例(59.9%),其病因以感染所致热性惊厥为主;无热惊厥为69例(40.1%),其病因复杂,以癫痫、腹泻相关性良性惊厥及缺氧缺血性脑病等为常见.[讨论]引起小儿惊厥的病因比较复杂,高热惊厥为小儿惊厥的第一大病因,年龄多在6个月3岁;其次为电解质紊乱所致惊厥,年龄在2岁以内多见;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所致惊厥多见于新生儿;颅内感染、癫痫所致惊厥多见于学龄期儿童.  相似文献   

17.
对肥大细胞在婴幼儿毛细血管瘤中演变规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在婴幼儿毛细血管瘤中的变化规律,进一步认识肥大细胞与婴幼儿毛细血管瘤(ICH)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甲苯胺蓝快速染色法,对22例ICH、10例体表海绵状血管瘤(SCH,静脉型血管畸形)、9例肉芽肿型血管瘤(GH)组织切片中的肥大细胞进行测定.结果:肥大细胞在ICH(9.97±6.53)中高表达,在SCH(2.56±1.15)和GH中(2.21±2.56)低表达(P<0.01).在ICH中,肥大细胞在消退期最多(14.66±6.83),其次为增殖期(10.39±5.59),消退完成期最少(4.81±3.01).22例ICH按照病变年龄分布,在1岁左右至3岁间,肥大细胞明显增多,1岁内次之,3岁以后肥大细胞明显减少.结论:肥大细胞在ICH中的变化可能存在一定的规律,在消退期其数目显著增多,提示肥大细胞可能是促进ICH消退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频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F-PDAP)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并规律随访的101例腹膜炎患者资料,包括年龄、透析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文化程度、细菌培养结果、超敏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糖尿病足溃疡(DFU)合并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临床特点,分析DFU合并LEAD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治疗的650例DFU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根据DFU是否合并LEAD分为LEAD组与非LEAD组,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DFU合并LEA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650例DFU患者中,72.4%的患者合并LEAD。平均随访时间约3.5个月,DFU平均愈合时间为2.55个月,其中愈合453例,截肢183例。两组年龄、住院费用、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病程、踝肱指数(ABI)、愈合时间、吸烟率、临床结局、Wagner分级、影像学结果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1.070,95% CI1.049-1.091)、吸烟史(OR=2.013,95% CI 1.268-3.195)、DBP下降(OR=0.980,95% CI 0.963-0.997)为DFU合并LEAD的独立危险因素,愈合时间长则为DFU合并LEAD的临床特点。结论 DFU患者合并LEAD发病率高,易致残、死亡,具有高龄、高吸烟率、愈合时间更长的特点,特别发现舒张压的下降也是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最佳用法与用量。方法:将250例浅表型婴幼 儿血管瘤患者均分为5组;即外敷组和每日外涂2,4,6,8次组。观察不同用药方式(外敷及外涂)及不同用药频率对 疗效的影响。结果:外敷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2次/d,每次30 min组的疗效优于外涂组2 次/d(P<0.001),外涂2 次/d 或4 次/d的疗效与外涂6 次/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外涂6次/d的疗效与外涂8 次/d或外敷2 次/d之间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与用药量相关,6次/d外涂 能达到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