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①目的 探讨白细胞流变特性及白细胞黏附分子(CAMs)表达与银屑病关系,及藻酸双酯钠(PSS)对其影响。③方法 采用DXC-300A型核孔滤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体外血栓血小板黏附两用仪及ELISA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含量的变化。③结果 银屑病病人白细胞滤过指数(LFI)、白细胞黏附率(LAR)、白细胞CD18表达及sICAM-1含量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6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病人白细胞流变特性及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①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病人白细胞流变特性及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变化及意义。②方法采用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体外血栓血小板黏附两用仪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72 例ACI病人、42例脑出血病人及48 例健康人白细胞变形能力(LD)、白细胞黏附功能(LAF)、白细胞CD18 表达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sVCAM-1)浓度的变化。③结果 ACI病人白细胞滤过指数(LFI)、白细胞黏附率(LAR)、白细胞CD18表达及sICAM-1 及sVCAM-1 浓度均明显升高,与脑出血病人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 7.663~14.872,P< 0.001),且这些指标变化随着ACI病变程度加重而明显。ACI病人LFI和LAR与白细胞CD18 表达、sICAM-1 和sVCAM-1 浓度呈正相关(r= 0.680~0.724,P均< 0.001),LFI与LAR呈正相关(r= 0.685,P< 0.001)。④结论 白细胞流变特性和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异常与ACI发病和病变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及E-选择素(sE-selectin)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48例AMI患者血浆sICAM-1、sVCAM-1、sE-selectin的水平,并以2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 AMI组与健康组相比较,三种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均增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与SAP组相比较,sICAM-1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sVCAM-1及sE-selectin在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P<0.01).AMI按LVEF>0.40和LVEF≤0.40值分组比较,sICAM-1、sVCAM-1、sE-selectin在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偏相关分析显示,三种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与心功能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sVCAM-1(r=0.48,P<0.01)、sE-selectin(r=0.44,P<0.01)、sICAM-1(r=0.32,P<0.01).结论 AMI患者sICAM-1、sVCAM-1、sE-selectin水平增高,并与AMI患者心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病人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病人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了 6 6例恶性肿瘤病人和 36例健康人血浆sICAM 1水平的变化。③结果 恶性肿瘤病人血浆sICAM 1水平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t=2 0 .5 6 0 ,P <0 .0 0 1) ,有转移者和死亡者血浆sICAM 1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和存活者 (t =12 .72 5 ,2 5 .919,P <0 .0 0 1) ,且手术治疗前sICAM 1水平明显高于手术治疗后 (t=11.179,P <0 .0 0 1)。④结论 血浆sICAM 1水平变化与恶性肿瘤病人病情变化、有无转移和治疗效果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细胞黏附分子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了69例AMI病人及4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病人血清OX-LDL、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并与39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AMI组和OMI组OX-LDL、sICAM-1、sVCAM-1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00.15~3981.19,q=6.82~51.87,P<0.01),且AMI组OX-LDL、sICAM-1、sVCAM-1水平明显高于OMI组,差异有显著性(q=13.20~31.07,P<0.01)。发病第4天死亡者和伴有室性心律失常者的OX-LDL、sICAM-1、sVCAM-1水平明显高于存活者和无室性心律失常者(t=3.39~24.20,P<0.01)。AMI病人OX-LDL与sICAM-1、sVCAM-1水平呈正相关(r=0.729、0.840,P<0.01)。结论细胞黏附分子和OX-LDL参与了AMI的发生,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高脂血症病人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②方法 2 0例高脂血症病人应用普伐他汀治疗 8周 ,检测治疗前后白细胞CD18表达、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 1(sVCAM 1)浓度及病人血脂变化。③结果 治疗 8周后 ,高脂血症病人白细胞CD18表达、sICAM 1和sVCAM 1浓度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2 .5 95~ 4 .912 ,P <0 .0 5 ,0 .0 1) ;并且白细胞CD18表达、sICAM 1和sVCAM 1浓度均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呈正相关 (r =0 .5 88~ 0 .72 1,P <0 .0 1) ,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 (r=0 .5 96~ 0 .75 3,P <0 .0 1) ,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 (r =- 0 .4 6 2~ - 0 .6 12 ,P <0 .0 5 ,0 .0 1)。④结论 普伐他汀可降低高脂血症病人细胞黏附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培哚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和细胞凋亡抑制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循环血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和细胞凋亡因子(Fas/Apo-1)水平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66例AMI患者治疗前后中及34例健康人血中sICAM-1和Fas/Apo-1水平。结果AMI患者sICAM-1和Fas/Apo-1水平分别为(589.62±147.59)μg/Lvs(0.26±0.07)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75.34±30.06)μg/Lvs(0.13±0.03)μg/L,且随梗死范围扩大而升高,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意义,培哚普利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血中sICAM-1和Fas/Apo-1浓度水平差异有显著意义,培哚普利组较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血中sICAM-1和Fas/Apo-1明显下降。结论外周血中sICAM-1和Fas/Apo-1水平可反映心肌梗死程度;培哚普利可明显下降低AMI患者血中sICAM-1和Fas/Apo-1的水平,从而缩小梗死范围改善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人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②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了 10 8例高血压病人和 48例健康人血浆OX LDL、sICAM 1水平的变化。③结果 高血压病人血浆sICAM 1和OX LDL水平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t=11.3 60、12 .85 1,P <0 .0 0 1) ,且Ⅰ、Ⅱ、Ⅲ期高血压病人OX LDL、sICAM 1比较差异亦有极显著意义 (F =19.75、2 2 .3 0 ,q =10 .62 5~ 14.3 3 1,P <0 .0 0 1) ,高血压病人OX LDL与sICAM 1含量呈正相关 (r=0 .668,P <0 .0 0 1)。④结论 高血压的发生与血浆sICAM 1和OX LDL水平异常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1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病人 (ACI)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 DL)和白细胞 CD1 8表达及血清可溶性细胞内粘附分子 (s ICAM- 1)浓度的变化。 2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 ,检测了 72例 ACI,42例脑出血病人和 48例健康人血浆 OX- L DL,白细胞 CD1 8表达和 s ICAM- 1浓度的变化。 3结果 急性脑梗塞病人血浆OX- L DL,白细胞 CD1 8表达及 s ICAM- 1浓度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和脑出血病人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t=8.72 2~15 .872 ,P<0 .0 0 1) ,且随着梗塞面积的扩大 ,各指标增高逐渐明显 (F=6 .715~ 9.6 2 8,q=5 .896~ 8.116 ,P<0 .0 1)。 ACI病人 OX- L DL 与白细胞 CD1 8表达和 s ICAM- 1浓度呈正相关 (r=0 .872 ,0 .880 ,P<0 .0 0 1)。 4结论血浆 OX- L DL和白细胞 CD1 8表达及 s ICAM- 1浓度增高 ,可能与 ACI发病及病变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前后外周血中细胞黏附分子(CAMs)的动态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79例AMI患者PTCA前,术后30min、2、6、12、24、72h的血小板颗粒糖蛋白(CD62p)、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sVCAM-1)的表达水平,3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结果 AMI患者术前CD62p、CD11b、sICAM-1和sV-CAM-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0min AMI组CD62p水平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但随之增高,至12h达高峰,72h降为术前水平,CD11b术后水平持续增高,12h达高峰,72h仍高于术前(P<0.05),而AMI组sICAM-1和sVCAM-1的术后表达水平持续增高,但无明显峰值。直线相关分析,AMI组术后12hCD62p水平与CD11b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73,P<0.01),而sICAM-1和sVCAM-1的术后24、72h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62,r2=0.557,P<0.05)。结论 PTCA术可能导致AMI患者急性炎症反应,CD62p、CD11b、sICAM-1和sVCAM-1的异常表达增高与再灌注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CD18、CD54粘附功能及其表达变化与急性脑梗塞(ICA)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8例ICA患者白细胞粘附分子CD18、CD54质量分数与脑梗塞治疗前后表达,并与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ICA患者CD18、CD54表达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后比较CD18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18、CD54参与脑梗塞发生发展病理过程,CD18可作为诊断脑梗塞的一 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刘宏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41(2):141-143
①目的探讨急性期脑梗死病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与低氧-复氧(H/R)血管内皮细胞黏附性,以及抗ICAM-1单抗对其的影响。②方法培养的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经(或不经)H/R和抗ICAM-1单抗处理后,分别加入脑梗死病人外周血PMN并检测黏附率。⑧结果ECV-304经H/R处理后与脑梗死病人外周血PMN黏附率明显增高;抗ICAM-1单抗可显著抑制脑梗死病人外周血PMN与H/RECV-304黏附。④结论脑梗死病人外周血PMN活化,H/R使血管内皮细胞与PMN黏附性进一步增强;ICAM-1参与介导脑梗死后PMN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抗ICAM一1单抗可起部分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妇科疾病,它引起痛经,下腹痛,性交痛等症状,是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治疗上仍无特效方法,究其原因主要是发病机理仍不清楚,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离开子宫腔的子宫内膜要具有活性就需要粘附并刺激周期组织产生新生血管,而这些过程需要粘附分子的参与,现将细胞粘附分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发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体外循环期间瓣膜替换手术患者白细胞β2粘合素及血浆sICAM-1、sE-selectin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体外循环期间瓣膜替换手术患者白细胞、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及这些粘附分子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测定了12例患者体外循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β2粘合素(β2-integrins)、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eintercelularadhesionmolecule-1,sI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E-selectin,sE-selectin)。结果:体外循环后β2-integrins(CD11a、CD18、CD11a/CD18,CD11b,CD11b/CD18),sICAM-1和sE-selectin表达上调(P<0.05);β2-integrins和sICAM-1、sE-selectin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P<0.005)。结果显示:①体外循环伴随着明显的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反应;②体外循环期间有关的粘附分子以受体-配体形式表达;③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粘附分子sICAM-1、sE-selectin可间接估计内皮细胞表面ICAM-1、E-selectin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sICAM - 1、IL - 6、CR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关系 ,为AMI的预防和炎症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及放免法测定 2 7例AMI病人入院及住院 4周时的血清sICAM - 1、CRP、IL - 6水平 ,并观察病人预后。同时设立对照组 2 1例。结果 :AMI组入院时sICAM - 1、IL - 6、CRP水平显著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住院 4周时sICAM - 1、IL - 6、CRP水平仍显著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AMI组 3例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有效的病人住院 4周时sICAM - 1、IL - 6、CRP水平较入院时有明显下降 ,平均分别下降 2 5 .7%、2 5 .7%、4 2 9%。AMI组中 8例再发ACS患者入院及住院 4周时sICAM - 1、IL - 6、CRP水平均高于治疗方法相同、未再发ACS的另 16例患者 ,但两者间相比仅sICAM - 1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AMI患者血清sICAM - 1、IL - 6、CRP水平显著升高 ,间接提示炎症可能参与了AMI的发病过程 ,而sICAM - 1、IL - 6在其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测定sICAM - 1可能对判断AMI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 ALCAM)是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成员,主要表达在白细胞和胸腺上皮细胞,其通过异嗜性黏附形式( ALCAM-CD6)和同嗜性黏附形式( ALCAM-ALCAM)介导细胞间黏附。研究表明,ALCAM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恶性黑色素瘤、结肠癌、乳腺癌和神经胶质瘤等侵袭与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