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重症肝炎(简称重肝)常并发院内感染,且对其预后有重要影响。我院自1981-1991年共收治75例重肝,其中40例发生院内感染,现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122例慢性重症肝炎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慢性重症肝炎合并医院感染对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1年6月~2005年6月收治的慢性重症肝炎住院患者122例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结果:32例合并院内感染,感染率为26.23%,感染部位以腹腔、呼吸道、胃肠道为主;住院时间长,黄疸指数高,感染发生率高。结论:加强慢性重症肝炎院内感染的防治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慢性重症肝炎院内感染率,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61例肝硬化、重症肝炎患者院内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静  张琪  王若飞 《海南医学》2003,14(2):46-47
随着各种介入性治疗技术的发展和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院内感染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由于其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及需长期、反复多次住院等原因 ,极易发生院内感染 ,而院内感染又直接加重病情 ,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医疗费用 ,病死率上升等后果。本文对有严重肝病基础 6 1例院内感染作分析 ,旨在探讨院内感染的某些规律及预防措施。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为 1988年至 2 0 0 1年 5月住院患者。男 5 4例 ,平均年龄 4 2 .7岁。其中慢重肝 37例 ,亚重肝 8例 ,活动性肝硬化 9例。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慢性重症肝炎并发感染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并探讨其相关因素及细菌感染种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分析我院慢性重症肝炎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我院慢性重症肝炎感染的发生率为81.5%,感染的发生与长期卧床,免疫功能差有关,多见于腹腔感染、肺部感染,与患者的肝功能状态呈正相关。结论:慢性重症肝炎并发感染的发生率高,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真菌为主。分析引起感染的原因有助于临床医师加强监控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降低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并发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薛扬 《中外医疗》2010,29(1):144-144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现状及采取相关措施。方法查阅近年来在我院住院266例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院内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266例重症肝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84例,占31.58%。死亡17例,占20.24%。感染的种类:上呼吸道感染4例,占4.76%,下呼吸道感染23例,占27.38%,腹腔感染39例,占46.43%,泌尿道感染16例,占19.05%,胆道感染2例,占2.38%。其感染的原因与医患的防控意识、患者的心理状况、患者的机体状况、抗生素的使用方式,住院时间、是否接受侵袭性诊疗活动等因素有关。结论重型肝炎患者院内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只有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积极预防、治疗并发症和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缩短住院时间才是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慢性重症肝炎并发感染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并探讨其相关因素及细菌感染种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分析我院慢性重症肝炎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我院慢性重症肝炎感染的发生率为81.5%,感染的发生与长期卧床,免疫功能差有关,多见于腹腔感染、肺部感染,与患者的肝功能状态呈正相关。结论:慢性重症肝炎并发感染的发生率高,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真菌为主。分析引起感染的原因有助于临床医师加强监控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降低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并发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并发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导致肝硬化和重症肝炎并发医院感染的因素,为防治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09年3月248例收住我院的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记录其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48例患者中,89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5.9%,恶化或死亡的医院感染率(17.5%)高于好转或痊愈组(11.6%)(P〈0.05)。并发医院感染的多少与患者的年龄有密切关系。腹腔感染占院内感染的首位,致病菌中革兰阴性菌占的比例最高;发生感染的因素主要有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侵入性诊疗以及同时患有其他疾病等。结论: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一般都会发生病情恶化,预后差,医护人员应该努力找到发生感染的原因,尽最大努力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医院感染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均升高,在综合性ICU尤其明显.院内感染不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使患者病情恶化,死亡率增加.针对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综合性ICU制订了完善的制度,加强了医务人员的院内感染控制意识,投入了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人人重视、人人参与院内感染控制,使院内感染的发生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9.
高蜀生  包勇  游明元 《四川医学》2000,21(12):1105-1106
近 3年来我院呼吸重症监护室 ( RICU)收治住院患者 3天以上患者 134例 ,根据卫生部院内感染诊断标准[1] ,对其中发生院内感染病例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6年 7月至 1999年 8月我院RICU内住院患者 134例 ,发生院内感染者 4 5例 ,占RICU收治患者数的 33.6% ,其中男性 4 0例 ,女性 5例 ,年龄 >50岁 4 3例 ,占 95.6%。院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 ( 10 0 % ) ,胃肠、胆道感染居第二位( 11% )。1.2 基础疾病及诱发因素 :4 5例院内感染者其基础疾病按发生率高低排列依次为慢性肺心病 36例 ,呼吸衰竭 2 8例 ,低蛋白血…  相似文献   

10.
重症监护病房中院内感染43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ICU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将本院1999年ICU中发生的院内感染43例进行分析。结果:ICU院内感染与患者的住院时间长短有关,住院天数超过10d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本组留置导尿引起院内尿路感染18例,且留置导尿时间越长院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本组院内感染的病原体最多为霉菌,且与应用抗生素的时间有关,应用时间超过7d和7d内的霉蓖  相似文献   

11.
胃肠肿瘤标记物图像定量形态学研究进展徐少勇(郧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十堰442000)胃肠肿瘤标记物检测是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通过对标记物形态变化的研究可使肿瘤诊断更为特异,目前国内外对胃肠肿瘤标记物的研究趋于进行定量和数值化分析,早期的研究主要是采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5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铜蓝蛋白(SCP)含量的变化,并与44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表明:食管、贲门癌病人手术前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手术后病人SCP呈递减趋势,72h后SCP开始明显下降,与手术前对照(P<0.05)。并观察到术后有转移的患者SCP持续保持高水平。病情稳定者,SCP趋于正常。由此认为:SCP可以作为食管、贲门癌的诊断、判断预后、有否转移和复发的一项重要辅助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可溶性上皮钙粘蛋白(SE-Cadherin)水平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26例HCC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SE-Cadherin水平及21例正常健康人血清SE-Cadherin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血清SE-Cadherin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正常健康人血清SE-Cadherin水平不高,结论:血清SE-Cadherin 水平的测定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指标,并有可能成为预后评判和复发指标。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肉瘤1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依据食管癌肉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探讨其可能的组织学来源。方法对11例食管癌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食管癌肉瘤多为息肉样或蕈伞样腔内生长,一般有蒂与食管壁相连,个别呈浸润性生长。光镜下肉瘤与癌两种成分共存,瘤体多以肉瘤成分为主,癌多局限于蒂的基底部,且多为早期鳞癌。11例患无1例肿瘤外侵。淋巴转移率为9.1%,手术切除率100%,术后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0.9%、80%、50%。结论食管癌肉瘤是一种侵袭性差,淋巴转移率低,预后较佳的肿瘤。手术切除是其首选和主要治疗手段.其组织学来源可能是食管粘膜的多潜能原始干细胞。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62例老年食管癌和贲门癌并肺、心疾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探查和肿瘤切除,并与62例青壮年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进行了对照。两组病例术后30d内均无死亡,咽下困难获得满意解除。1~5年生存率老年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年龄、临床分期、癌切除彻底性和癌复发或转移影响预后。并对这些病例接受外科切除的可能性和肺粘连反应的存在对预后可能有益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不同的手术制定不同的方案,尽早恢复患者的组织灌注,提高氧储备。方法比较28例食管癌手术病人(食管癌组)和33例胃肠道肿瘤手术病人(胃肠道肿瘤组)术后1、6、24h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乳酸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h食管癌组患者ScvO2明显低于胃肠道肿瘤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胃肠道肿瘤组,术后6、24h2组ScvO2、血乳酸水平则无明显差异;食管癌手术组术后1h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胃肠道肿瘤组,术后6、24h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食管癌组术后早期组织缺氧程度明显高于胃肠道肿瘤组,由此造成前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增高,随着时间推移组织缺氧程度会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17.
作者总结了我院1984年6月至1991年10月收治的食管肿瘤799例,除11例良性肿瘤外,其他均为食管癌,良性肿瘤仅占1.38%,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0例为食管平滑肌瘤,1例为食道神经鞘瘤。并对食管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陆巍  李开河  赵之乔 《河北医学》2007,13(4):421-423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双源癌的诊断和手术方式,提高术前诊断率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16例食管贲门双源癌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术前确诊6例,内腔镜检查诊断率18.8%(3/16),X线检查诊断率31.3%(5/16),术中及术后确诊9例(9/16).本组16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无死亡.结论:本病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检查及X线钡餐检查确认.术前检查不能仅满足于发现一个病灶,以避免多发灶的漏诊,并积极进行外科治疗,有望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食管贲门癌切除后管状吻合器重建食管300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管状吻合器重建食管的优缺点和技术要点。方法:复习近年在我科接受食管贲门癌根治术的300例患者的病史,记录所发生的并发症和有关因素。结果:本组病人全部采用吻合器重建食管。术后吻合口瘘8例,吻合口出血2例,胸腔出血1例,乳糜胸1例,吻合口狭窄4例。除1例吻合口瘘死亡外,其余均康复。结论:管状吻合器重建食管的技术要点包括食管的完整切割、吻合器的旋钮松紧适度、切除的胃圈面积足够大。吻合器对操作医师的技术要求相对低,并且耗时少、创伤小,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的生活质量,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开辟治疗新途径。方法采用平阳霉素、氨甲喋呤、顺铂和优福定组成BMPU方案,并经简单水化后治疗43例中晚期食管癌。结果43例患中部分缓解29例,微效6例,稳定5例,进展3例,总缓解率达67.4%。结论该方案比较安全,价格便宜,患容易接受,可作为中晚期食管癌患的常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