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妇血中乙肝病毒(HBV)DNA数量与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用荧光探针定量多聚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76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血清中HBV DNA数量.26例HBV DNA阳性者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出生后24h内取末梢静脉血检测HBV DNA.结果孕妇血中HBV DNA阳性者其宫内感染率为33.3%,宫内感染与孕妇血中HBV DNA数量有关,HBV DNA数量高易导致胎儿宫内感染,乙肝免疫球蛋白免疫注射后可降低HBV宫内感染率.结论孕妇血中HBV DNA数量高易导致胎儿宫内感染,孕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减少宫内传播.  相似文献   

2.
孕妇血清中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检测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中乙肝病毒抗原抗本,滴度与胎儿宫内感染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母婴垂直传播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方法:对855例孕妇采集肘静脉血,其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消毒脐带留取脐血,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并对HBsAg,HBeAg,抗-HBc及HBsAg滴度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855例孕妇HBsAg阳性者120例(占14.04%),120例HBsAg阳性孕妇的胎儿宫内感染率为32.50%(39/120);孕妇血清中HBsAg滴度的高低与胎儿宫内感染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孕妇血清中单纯HBsAg阳性者发生胎儿宫内感染率为16.67%(1/6),HBsAg 阳性合并抗-HBc阳性者发生胎儿宫内感染率为12.32%(9/73),而孕妇血清中HBsAg阳性合并HBeAg阳性者发生胎儿宫内感染率为70.73%(29/41),与前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孕妇血清中HBsAg的滴度与胎儿发生宫内感染无关,但HBeAg阳性率越高,其胎儿发生宫内感染的机率就越大。  相似文献   

3.
HBV-DNA的含量与宫内感染的关联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与胎儿宫内感染及造成宫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用ELISA方法筛选HBsAg阳性孕妇228例,并用定量PCR技术检测HBsAg阳性孕妇血清以及脐血中HBV—DNA.新生儿根据有无HBV感染分为胎儿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对照组),调查宫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HBsAg,HBeAg、抗HBc阳性孕妇的新生儿脐血HBV—DNA捡出率21%(14/68);HBsAg.抗HBe,抗HBc阳性者为1.7%(2/117);HBsAg和HBeAg双阳性者为20%(3/15);HBsAg和抗HBc阳性者为11%(2/19);HBsAg单一抗原阳性者脐血中未捡出HBV—DNA.胎儿总感染率为9,2%(21/228).胎儿宫内感染率随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增加而升高,宫内感染的危险性越大.胎儿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多种临床相关因素中先兆早产孕妇胎儿感染者多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孕妇不同的感染状态影响宫内HBV感染率,HBeAg与HBV—DNA高滴度是胎儿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孕妇出现先兆早产使胎儿的感染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替比夫定在预防中晚期妊娠合并慢性乙肝孕妇宫内胎儿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 53例诊断为中晚期妊娠(妊娠22-30周)合并乙肝孕妇,根据患者情况,分为治疗组(35例)口服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对照组(18例)只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两组均在分娩后采取脐带血检测HBV血清学标志,24h内给新生儿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200 IU及乙肝疫苗10 ug,并分别于1、6月时再次注射乙肝疫苗10μg。 结果 治疗组在分娩时检测,显示母亲HBV DNA定量减少,ALT、AST 恢复正常,新生儿出生1年后复HBV血清学标志,治疗组胎儿宫内感染率为0, 对照组胎儿宫内感染例3例。结论 替比夫定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乙肝孕妇是有效、安全的,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5.
乙肝病毒宫内感染与孕期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肝孕妇的宫内感染率以及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妊娠3个月以上孕妇乙肝标记物阳性者共61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孕28周、32周、36周分别注射HBIG 200IU,对照组未进行免疫接种,分娩时取脐血或分娩后24h内取新生儿静脉血进行HBV-DNA定量测定,以评价HBIG阻断效果。结果孕期被动免疫组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率为3.57%,对照组宫内感染率为21.2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孕妇乙肝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宫内感染,妊娠晚期注射HBIG,可减少胎儿乙肝病毒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6.
采用多聚酶反应技术对218例孕妇-引产胎儿进行HBV宫内感染的检测。结果表明,(1)HBsAg阳性孕妇HBV DNA宫内感染率为66.67%。说明HBV宫内感染率较高。(2)HBsAg阴性孕妇静脉血中6.2%检出HBV DNA,提示HBsAg阴性孕妇也可能发生HBV宫内感染,应引起人们的重视。(3)母血中HBsAg、HBeAg、抗-HBc同时阳性其相应胎儿HBV DNA感染率为92.5%。进一步说明了乙肝大三阳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孕妇胎儿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分析胎儿宫内感染与胎盘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60例HBV携带者孕妇临产前检测HBV eA g及HBVDNA,产后抽取新生儿脐血/静脉血检测HB sA g及HBVDNA判断宫内感染;对其中80例孕妇胎盘用免疫组化法测HB cA g。结果:①胎儿感染率为7.50%(12/160);②母血HB eA g/HBVDNA阳性者,胎儿感染率分别为12.78%(11/86)及13.63%(12/88),高于母血HB eA g/HBVDNA阴性者1.35%(1/74)及0.0%(0/72);③80例胎盘HB cA g阳性率为81.25%(65/80),胎儿感染组阳性率91.67%(11/12),高于胎儿未感染组79.41%(54/68),P<0.05;④胎盘各层细胞可被HBV感染,HB sA g/HB cA g主要分布在与母血直接接触的蜕膜细胞、绒毛间质中,合体细胞阳性率较高。结论:①脐血检测HBVDNA是诊断胎儿宫内感染HBVDNA的一个敏感方法,而外周静脉血的检测具有确诊意义;②孕妇血HBVDNA、HB eA g阳性是胎儿感染的高危因素;③胎儿感染与胎盘感染有关;④胎盘屏障对胎儿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期应用乙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对HBsAg阳性孕妇的乙肝病毒(HBV)宫内阻断作用及孕妇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含量与胎儿宫内感染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将130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A,45例,于孕20、24、28、32、36周肌肉注射乙肝病毒免疫球蛋白(HBIG)5次;治疗组B,45例,于孕28、32、36周肌肉注射乙肝病毒免疫球蛋白(HBIG)3次;对照组(C组),40例,仅随访不用药。检测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及新生儿血清中HBsAg、HBVDNA阳性情况。结果孕期预防性应用HBIG被动免疫组孕妇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13.3%、1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HBIG治疗可以减低孕妇血清HBVDNA含量,但A、B两组HBVDNA降低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根据母体HBVDNA含量分为5×103~4,5×105~6,5×107~8copies/ml三组,各组胎儿宫内感染率为2.2%、13.7%、52.9%,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应用HBIG能显著降低乙肝病毒宫内传播。孕妇血清中高HBVDNA含量是胎儿发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乙肝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进行多因素研究并对主动免疫进行综合评价,以进一步加强对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机制的认识,降低HBV母婴垂直传播率。方法:调查研究病例来自三级医院产房无症状HBV携带孕妇及其新生儿86例,根据母亲孕期、新生儿是否进行被动免疫〔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分为免疫阻断组、免疫未阻断组,两组新生儿均按计划免疫要求注射乙肝疫苗,产前、产后及新生儿分别取静脉血检测乙肝标志物(HBVM)、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对出院产妇及新生儿进行随访。调查、核对、记录所有相关因素,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母亲血清的HBeAg阳性或HBV-DNA阳性,新生儿的宫内感染明显高于阴性者。母亲孕期、新生儿出生进行被动免疫对乙肝感染率有显著降低作用。产前阻断HBsAg阳性组与HBsAg、HBeAg双阳组所生婴儿宫内感染无显著差异,产前未阻断HBsAg、HBeAg双阳组所生婴儿宫内感染率显著高于HBsAg阳性组。结论:应针对HBV携带者孕妇的高危因素及时进行阻断,可以降低HBV宫内感染率,宫内感染是导致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高达10%-15%,母婴垂直传播占30%,是HBV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自新生儿普及接种乙肝疫苗以来,新生儿乙肝感染率已经明显下降,但对于发生宫内感染的胎儿,出生后使用乙肝疫苗无效,且极易成为慢性HBV携带者。为预防围生期胎儿宫内感染,提高新生儿的免疫成功率,我院自2001年3月起对乙肝病毒携带孕妇产前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多次被动免疫治疗,以探讨婴儿感染及乳汁带乙肝病毒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在阻断HBV胎儿宫内垂直传播的作用.方法对孕5个月前孕妇筛查乙肝6项,查出HBSAg阳性者,于孕28周、32周、36周3次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以降低胎儿宫内感染HBV的发生率.结果 应用组胎儿脐血中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为17.2%:58.5%(P<0.05).结论 乙肝免疫球蛋白有效阻断HBV胎儿宫内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机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 探索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传播的机制和时间。方法 孕妇和新生儿血清HBsAg和HBVDNA检测采用ELISA和PCR法,引产胎儿肝组织和胎盘的HBsAg,HBt HBVDNA检测采用ABC免疫组化染色和原位杂交。结果 母亲外周血HBV高浓度(≥0.02ug.L^-1)、先光早产和胎盘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HBV感染导致宫内感染发生的危险性比值比(OR)分别为7.06,13.08和16.15,胎盘HBV感染从孕早期、孕中期至足月分娩愈来愈严重且广泛,在足月分娩胎盘中,从母面蜕膜细胞至胎儿面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HBV感染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胎儿宫内感染的OR值却越来越大,1例孕19wk引产胎儿肝组织中检出HBVDNA和抗原。结论 胎儿宫内感染的发生可经2条途径,即血源性和细胞性,宫内感染可发生孕9wk前,但主要时期是在孕晚期。  相似文献   

13.
胎儿宫内感染乙肝病毒的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锦江  梁志兰 《华夏医学》2004,17(5):854-855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母婴传播是重要的传染途径。HBVDNA是目前反映HBV复制及传染程度最敏感的指标;母血HBVDNA是胎儿感染的高危因素。胎儿感染与胎盘感染有关,但胎盘屏障对胎儿有一定保护作用,而产前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减少胎儿宫内HBV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定时即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对胎儿行被动免疫在预防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对自孕28周起3次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的HBsAg(+)孕妇79例(A组)及未注射的41例HBsAg(+)孕妇(B组),用固相放免法和套式PCR检测母血及其新生儿血HBsAg.HBV-DNA。结果A纽新生儿血HBsAg、HBV-DNA检出率明显低于B组;A组孕妇用药后血HbsAg滴度及HBV-DNA水平较用药前明显下降。结论用乙肝免疫球蛋白经母亲对胎儿行被动免疫可有效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可经母婴传播感染胎儿,乙肝宫内感染是母婴传播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乙肝高发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研究阻断宫内感染的有效方法是控制乙肝流行及预防乙肝发生的关键。作者探讨了妊娠晚期孕妇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经母体对胎儿进行被动免疫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乙型肝炎(乙肝)高流行区,乙肝携带者高达10%-15%,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宫内感染。为阻断这一传播途径,自2002年1月~2004年7月我们对56例HBV阳性孕妇于孕晚期肌肉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探讨孕母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在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传播的作用。方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108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6例),分别于孚8,32,36周时肌注(HBIG)200IU,B组不用药,并用固相放免法及套式PCR检测孕母血HBsAg,HBVDNA及新生儿HBsAg,HBVDNA,抗HBS,结果:A组新生儿中53例血清抗HBsAg( ),与B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A组新生儿血HBsAg,HBVDNA检出率明显低于B组,A组孕妇用药后HBsAg滴度及HBVDNA水平较用药前明显下降,结论:孕母肌注HBIG能有效预防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肝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孕妇胎儿宫内HBV感染和母乳HBV传播.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92例HBV DNA阳性孕妇血中病毒含量及其产后初乳和新生儿脐血中HBV DNA的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92例新生儿有55例HBV DNA阳性,胎儿宫内HBV感染率为59.8%;92例母乳有59例HBV DNA阳性,即59例有HBV排出,排毒率64.1%;母血中平均HBV DNA的含量(拷贝数/ml的对数)为(7.15±1.87),显著高于脐血、初乳中HBV DNA的含量:(6.005±1.23)和(5.04±0.83);胎儿宫内感染率,母乳排毒率,随孕妇血中HBV DNA含量增加而增加;母血HBV DNA含量与55例阳性脐血、59例阳性母乳HBV DNA含量呈正相关(r=0.43、0.32).结论孕妇血中HBV DNA高含量是胎儿宫内HBV感染的高危因素;HBV DNA阳性孕妇的母乳大多数具有低水平传染性,采取适当措施,可谨慎哺乳.  相似文献   

19.
乙肝免疫球蛋白在预防HBV宫内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sAg( )孕妇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在预防乙肝母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 :自孕 7个月起多次肌注HBIG的HBsAg( )孕妇 30例 (A组 ) ,及未经注射的 2 4例HBsAg( )孕妇 (B组 ) ,用固相放免法和套式PCR检测母血HBsAg ,HBVDNA及新生儿血HBsAg ,抗HBs,HBVDNA。结果 :A组 30例新生儿中 2 8例血清抗HBs( )与B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A组新生儿血HBsAg ,HBVDNA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 :经母亲对胎儿行被动免疫可有效预防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20.
应用PCR技术诊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现状,评价PCR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PCR技术对300例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进行HBVDNA检测,并与传统的乙型肝炎标志物(HBVM)检测结果相对照。结果 孕妇HBsAg感染率为1667%,孕妇HBVDNA阳性率1933%,孕妇HBVDNA阳性者,其新生儿HBV感染率为6034%。结论 本地区孕妇HBV感染率及新生儿HBV感染率均高于国内报道。PCR技术用于诊断HBV宫内感染具有简便、快捷、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