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巨核细胞形态学改变。方法选择31例急性ITP患者为急性组,19例慢性ITP患者为慢性组,以14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三组研究对象骨髓巨核细胞形态学特点。结果急性组、慢性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巨核细胞总数、原巨核、幼巨核、颗粒型、产血小板型各阶段细胞平均数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原巨核、幼巨核高于慢性组。结论急性或慢性ITP均表现为巨核细胞增多,急性与慢性巨核细胞各阶段细胞分布、数量也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常被认为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检查的典型改变,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结缔组织病、脾功能亢进、巨幼细胞性贫血等疾病也可以表现为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成熟受阻。本文对我科2003——2008年骨髓表现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伴外周血小板减少的病例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简称NMA)是指由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_(12)缺乏导致的DNA合成受阻,骨髓内出现大量巨幼变的一类贫血。国内外作者对该病骨髓中红系和粒系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做了许多观察和研究,然而对世核细胞的研究较为少见。因此我们对20例临床确诊的NMA患者骨髓巨核细胞进行了光镜观察,测量了巨核细胞的直径,并对其变化的发病机理进行了探讨。村料与方法 20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为我院近两年来诊治的病人,并用20例血液学正常者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     
一、血小板生成:动物血小板是从巨核细胞浆中“发芽”长出的。巨核细胞是骨髓中的大细胞(直径达100um),它本身来源于骨髓和脾的“干细胞”。干细胞是一种多效细胞:即有发育成巨核细胞、骨髓细胞或红细胞的潜力。未成熟的巨核细胞由一个核(单核或分叶核)和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生成素对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生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核细胞血小板系统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与其他系统的造血细胞相比 ,巨核细胞血小板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细胞 ,在骨髓中所占比例很小 ,故对该系统的研究一直落后于其他造血细胞。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1994年 ,一种特异作用于巨核细胞系的造血生长因子——血小板生成素 (throm bopoietin,TPO)的成功克隆才使得该领域的研究有了飞速发展。本文就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生长过程及 TPO的调节作用概述如下。1 巨核细胞血小板系统的生长发育像所有的造血细胞一样 ,巨核细胞也来源于骨髓的多能造血干细胞 (pluripotential hem ato…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巨核细胞改变特点.方法 包括30例急性ITP及38例慢性ITP初诊患者,其骨髓片经瑞氏染色,显微镜下计数巨核细胞.结果 急慢性ITP的原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颗粒型巨核细胞及裸核巨核细胞数量增多,尤其是急性ITP.急慢性ITP的产生,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均减少,急性ITP更为显著.慢性ITP易见血小板型幼巨核细胞.结论 急慢性ITP巨核细胞增多,且显著成熟障碍,尤其是急性ITP.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血小板相关抗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不同,探讨巨核细胞数量、血小板相关抗体在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观察132例ITP患者及48例非ITP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2例ITP患者中巨核细胞数量正常者35例,增多者78例,77例ITP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58例。结论由于血小板抗体生成使ITP患者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因此血小板生成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诊断中是必要的检查,血小板抗体与巨核细胞数量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在巨核细胞系改变的原因。方法观察47例ITP患者,其中急性ITP20例,慢性ITP27例的巨核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结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的分析。结果急性IT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颗粒巨核细胞增多(P<0.05),产血小板巨核细胞减少(P<0.05),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急性IT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1),慢性IT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急性ITP组与慢性ITP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观察ITP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系及血小板参数的改变,有助于对ITP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和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等为特征。目前脾切除仍是二线治疗的首选,但难治性ITP的治疗目前仍十分棘手,近年来,针对巨核细胞分化成熟障碍而采用促血小板生成剂和血小板生成受体激动剂等逐渐应用于治疗难治性ITP。本文综述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治疗难治性ITP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细胞形态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骨髓细胞进行形态学比较。方法 于光学显微镜下,用细胞形态学方法观察比较两类疾病患者骨髓红系、粒系、巨核细胞形态学特征。结果 MDS以红系奇数核和巨大红细胞、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最有诊断意义;MA骨髓细胞呈“老浆幼核”改变。以红系为明显,成熟红细胞呈大卵圆形,拉系中幼粒以下各阶段巨幼样变。结论 淋巴样小巨核是MDS主要特征。MA骨髓细胞呈“核幼质老”并以红系为明显,必要时可行其他辅助实验检查。提高MDS和MA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巨核细胞(MK)的形态学改变及临床治疗的关系。方法对84例ITP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巨核细胞数量进行比较分析,并随访2年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并进行比较,探讨疗效与巨核细胞之间的关系。结果 ITP组与正常组相比,MK数量明显增加,包括原、幼巨核细胞、颗粒巨核细胞明显增加,产板巨核细胞数量减少,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预后与各MK细胞比例关系,预后好的患者,其原、幼巨核细胞、颗粒巨核细胞、产板巨核细胞比例明显高于预后差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者MK的形态学改变与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接种乙肝疫苗致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4个月.于接种乙肝疫苗后6 d出现全身皮肤出血点伴皮下瘀斑,以面部及双下肢多见;不高出皮肤表面,压之不褪色,无发热,伴鼻衄.肝脾无肿大,表浅淋巴结未触及.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PCT 50×109/L,HGB 140 g/L,RBC 4.78×1012/L,WBC8.7×109/L;出血时间4 min30 s,凝血时间正常;自块退缩试验收缩不良.骨髓象示:粒、红系增生活跃无异常,全片可见巨核细胞316个,其中原巨14个,幼巨64个,颗粒巨243个,产板巨10个,血小板散在少见.患儿在发病前3周内未服用任何药物.入院诊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同时口服维生素C、氨肽素、芦丁等药物及对症处理,效果好,住院18 d血小板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观察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学检验,分析骨髓形态检验鉴别诊断两种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难治性贫血患者42例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44例,对两组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比较观察检验结果。结果难治性贫血组患者在骨髓形态检验结果中红系细胞病态、粒系细胞病态以及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的百分率和有核红细胞PAS阳性率均高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组(P<0.05)。两组比较,巨幼变原始红细胞胞、巨幼变早幼红细胞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巨幼变中幼红细胞胞体大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形态检验上于巨核系病态造血为主的很大可能为难治性贫血患者;巨幼变幼红细胞的胞体大小变化较多者很大可能是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另外有核红细胞PAS阳性检验也有助于鉴别诊断该两种贫血,阳性率高的应为难治性贫血患者。  相似文献   

14.
TPO,由其英文名(Thrombopoietin,TPO)简写而来。中文译为血小板生成素。它可刺激巨核系祖细胞DNA组成。增加血小板的生成。血小板为血液凝固所必需。血小板数极低的患者会因大量出血处于  相似文献   

15.
【病例】女,34岁。因煤气中毒后躯干、左上肢烧伤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转入我院。查体:躯干、左上肢有大约17%的烧伤创面,创面均为Ⅲ度,大部分创面为肉芽组织,少部分创面为皮革样痂皮。多次血常规检查,血小板均显著低于正常,最低为17×109/L。骨髓检查: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细胞∶有核红细胞为4·61∶1。粒细胞系、红细胞系、淋巴细胞系比例、形态无明显异常。巨核细胞系在2cm×3cm的片膜上,可见巨核细胞301个,其中幼稚巨核细胞18/50,颗粒巨核细胞28/50,裸核细胞2/50,退化型巨核细胞1/50,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1/50,血小板少见。经血液科会诊…  相似文献   

16.
<正> 中性粒细胞系统的超微结构王丽峰等中华内科杂志 1984;23(6):362 本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骨髓的中性巨幼粒细胞,见其细胞核、浆发育不同步,核膜的结构异常,胞浆各种细胞器有异常改变,同时观察了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及治疗后的改变;探讨了超微结构异常的原因,无效性粒细胞生成的机制,并在超微结构水平,将巨晚幼粒细胞与单核细胞进行了形态学的鉴别。  相似文献   

17.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对化疗动物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1(rhIL 11)对化疗药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口服环磷酰胺引起犬和静脉注射卡铂造成食蟹猴急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 ,观察rhIL 11增加血小板生成作用和对其它血细胞及骨髓的影响。结果rhIL 11对环磷酰胺所致犬血小板减少症和卡铂诱发的食蟹猴血小板减少症可明显增加血小板生成 ,但不影响血小板聚集功能 ;也能增加外周血网织红细比例 ,而且能刺激骨髓 ,促进巨核细胞和多种细胞集落的形成。结论rhIL 11可刺激受抑制的骨髓 ,促进血小板和巨核细胞及多种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难治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结果,评定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2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患者(MDS-RA)以及2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MA),以此进行对比性形态学研究。结果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系巨变细胞满值,而其余病态造血有出现的可能。同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以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态造血有共通特征,其中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形态学诊断主要和红系巨变有所关联。并且实验组骨髓形态中,红系细胞以及粒系细胞病态百分比以及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百分比、有核细胞PAS阳性率均优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结论 MDS-RA需要对病态造血情况进行研究,避免出现误诊的情况,同时这一研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药源性巨幼细胞性贫血(DMA ) 凡能 直接或间 接影响细胞 DNA 合成酶系 统的药 物 , 均 有 可 能 引 起 红 细 胞 巨 幼 变 : 由 于 细 胞DNA 复制 障碍 ,细胞 核不 能正 常发 育 成熟 , 核分裂 受 阻 ,造 成 核 发 育 晚于 胞 浆 。 此 种 异 常 不 但 影响 红 细 胞, 也 影 响 粒 细胞 、 巨 核 细 胞 及 一 切 更 新型 细 胞 ,包 括 消 化 道 黏膜 上 皮 细 胞 。 巨 幼 细 胞 性贫 血 患 者的 骨 髓 增 生 明显 活 跃 , 幼 稚 细 胞 红 系 巨幼 变 , 粒系 巨 型 变 , 巨核 细 胞 核 分 叶 过 多 ; 外 周血 全 血 细胞 减 少 , 贫 血…  相似文献   

20.
<正>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免疫介导的出血性疾病,致死性并发症为颅内出血[1]。以往认为ITP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近年来研究发现ITP发病还存在血小板无效生成,研究表明ITP患者的血清可抑制巨核细胞生长,认为这与血小板自身抗体在致敏血小板的同时还可致敏骨髓巨核细胞,影响后者的增殖和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