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是检测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采用EHF病毒重组抗原建立了测定EHF病毒抗体的ELISA方法,并对方法进行了考核。与用病毒提取物作抗原的酶免试剂盒对比检测临床标本,灵敏度与特异性均优于后者,精密度和稳定性均符合试剂盒的要求。该方法操作简单、试剂稳定,已制备成试剂盒在国内应用。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热(EHF)与血清铁蛋白(SF)的关系迄今未见报道。我们对1984年10月~1985年1月确诊的74例EHF患者的血清铁蛋白作了检测。临床资料74例中男55例,女19例;年龄12~60岁。按1981年的诊断标准分型,计轻型42例,中型25例,重及危重型7例。以平衡竞争结合双抗体放射免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为了探讨EHF并发肝脏损害的情况,我们对临床诊断与EHF特异性IgM检测确诊的96例EHF患者(按1981年全国出血热会议拟定的标准进行诊断和分型),同时进行了血清酶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2年10月~1997年10月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84例,并对EHF并发症84例的特点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按1986年制订的EHF防治(试行)方案标准进行诊断、分型、分期,并经EHF特异性血清检查IgM和IgG阳性确诊,其中男50例,女34例,年龄17~59岁,平均28岁,轻型31例,中型38例,重型11例,危重型4例。有70例(83.3%)出现除蛋白尿和血小板减少以外的并发症,多见于中型或以上的病例。其中出现一项并发  相似文献   

5.
于卫红  高婷婷 《临床医学》1990,10(5):233-234
为了进一步全面详细地了解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病中及病后一段时间内体液免疫反应的情况,我们应用 IgM 抗体捕捉ELISA 法及 ELISA 间接法对34例 EHF 患者进行了180天特异性 IgM、IgG 抗体的动态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血清来源:1988年10月~1989年6月驻店地区 EHF 患者34例,男25例,女9例,年龄16~61岁,平均33.8岁。经临床观  相似文献   

6.
张俊阁  王玉琴 《临床荟萃》1996,11(4):179-180
采用OKT单克隆抗体玫瑰花环试验直接法,对5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实验组50例EHF患者均为我院1990年3月~1990年12月住院患者。临床诊断均符合1987年卫生部颁发的诊断标准,血清特异性抗体IgM均阳性。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17~30岁22例,31~40岁16例,41~50岁8例,>50岁者4例,平均年龄29岁。轻型12例,中型24例,重型8例,危重型6例。入院最早者3病日,最晚者14病日,患者入院后从发热期开始分别于各期定时专人采血作动态观察。另取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8人,女12人,平均年龄28岁。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EHF伴肝损害病人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状况,防止EHFV和甲型肝炎病毒(HAV)在同病房造成交叉感染,我们对1991年1月至1996年12月在平邑县人民医院传染科住院的984例EHF病人进行了抗一HAV-IgM检测,结果有16例阳性,占1.62%。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5~27岁;病例均经血清抗一EHF刁gM确诊(轻型3例,中型11例,重型2例);全部病例均有典型的EHF表现,抗一HAV-IgM阳性病人均有明显消化道症状、肝脏肿大、触痛及叩击痛,6例有轻度黄殖,2例有轻度脾肿大,血清总胆红素均小于70微摩尔/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00~800…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抗体捕获 ELISA 法(Mac ELISA)检测抗-EHF 协助流行性出血热(EHF)诊断已在我省陆续推广。现仅将湘潭市及湘乡市检测情况汇总报告于下。临床资料本组收集1987年11月至1993年4月住院治疗的 EHF104例。其中男性87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0.1岁(7~78岁)。诊断标准按卫生部1987年颁布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另外,收集同期住院的伴有肾功能损害的其它病种42例,作血清抗-EHF IgM 检测对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IgM抗体对流行性出血热确诊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疑似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患者血清185例,正常人血清30例,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IgM(EHF—Ig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并对该试验进行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有效率分析。结果(1)185例样本共检出36例EHF—IgM抗体阳性,其中35例最后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1例确诊为登革热;检出149例EHF-IgM抗体阴性,其中8例临床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其余141例经临床观察,排除流行性出血热。30例正常人血清EHF—IgM抗体均为阴性。(2)EHF—IgM抗体灵敏度为81.40%、特异性为99.30%、阳性预测值为97.22%、阴性预测值为94.63%诊断有效率为95.14%。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流行性出血热IgM抗体,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较高,特异性强.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笔者对 2 0例典型流行性出血热 (EHF)患者做了血清BUN、CO2 CP、CRE、ALT、AST、ALP、γ-GT的动态观察。以探讨以上检测在 EHF诊断中的意义。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来源 EHF患者均系 1 998年 1月~ 1 999年 6月在我院住院并经 EHF抗原抗体血清反应证实。诊断和分型标准参照全国诊断分型标准。男 1 3例 ,女 7例 ,最小年龄2 5y,最大年龄 58y。1 .2 仪器 荷兰产威图 2 -1 94 5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1 .3 试剂  EHF诊断试剂盒 中生生物工程高科技术公司。生产批号 :971 2 0 4。1 .4 方法 速率法。2 结果 患者各期 BU…  相似文献   

11.
刘恒耀  纪大直 《临床荟萃》1990,5(10):444-445
多器官衰竭(MOF)是流行性出血热(EHF)死亡的主要原因。1978年1月~1989年1月我们收治EHF 2059例,其中203例并发MOF,为探讨其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现初步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1978年1月~1989年1月两院共收治EHF2059例,全部病例均按1981年西安会议标准进行诊断,1984年10月以后的病例均经血清学检测证实。2059例并发MOF203例,占9.86%,其中男140例,年龄12~75岁平均43.1岁,女63例,年龄12~68岁,平均41.3岁。2059例EHF死亡126例,病死率6.1%,其中MOF203例中124例死亡占总病死率的98.41%。 二、MOF诊断标准 根据Fry、Eiseman和日本医科大学急救中心提出的标准。因本组部分病例未能作凝血机制的全面检查,故凝血机制障碍未列入诊断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不一,以发热、出血、休克为主要特征,死亡率较高。由于病毒性出血热分布广泛,病原体的致病力和传染力较强,易引起传播和流行。近年来该病呈上升趋势,因此应加强对本病的实验室检查。一、病例经EHF-IgM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住院确诊病人20例,男17,女3例,16~70岁,不良卫生习惯增加了感染机会。二、实验室检查结果1.EHF-IgM特异性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由山东淄博市传染病医院提供。本组20例均阳性,此项测定可作为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2.本组20例病人均有不…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洛阳地区1980年11月首次发现家鼠型有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1981年发病4113例,发病率为87.39/10万;病死35例,病死率为0.82%。1981年~1986年调查10768例,并与中国预防医学中心病毒学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对患者恢复期血清进行流行性出血热(EHF)特异性抗体测定证实诊断,其中794例曾有临床误诊,延误治疗.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误诊原因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肾脏损害是流行性出血热三大主要特征之一,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是本病重要的死亡原因。为了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并发肾脏损害的情况,我们对96例EHF患者的血肌酐、尿肌酐、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和肌酐清除率进行了检测及动态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96例EHF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和EHF特异性IgM检测确诊。其中男性75例,平均年龄34岁,女性21例,平均年龄38岁。年龄最小15岁,最大61岁,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出血热168例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先荣 《临床荟萃》1997,12(3):106-107
我院自1988年9月~1995年8月期间,共收治有完整资料既往又无其它疾病的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168例.全部病例均按1986年制订的EHF防治(试行)方案标准进行诊断、分型、分期,并经EHF特异性血清检查IgM和/或IgG阳性确诊.其中男112例,女56例,年龄16~58岁,平均36.7岁;轻型63例,中型74例,重型22例,危重型9例.有140例(占83.3%)出现除蛋白尿和血小板减少以外的并发症,多见于中型或以上的病例.其中出现二项以上并发症57例;即二项并发症36例,三项15例,四项4例,五项2例,计并发症共197例次.治愈166例,死亡2例,1例死于自发性肾破裂,另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现将197例次并发症报道如下,并对EHF并发症的特点及某些常见的并发症进行探讨、现将本组患者的并发症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以发热、出血及肾损害为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由于EHF病毒毒素的直接损害和免疫损伤,常致多脏器损害。肝脏是EHF病毒感染的重要靶器官之一。现就我院传染科近年收治的有明显消化道症状并伴有肝功能损害的15例患者分析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15例中,男13例,女2例,男与女之比为6.5:1;年龄14~68岁,小于40岁者10例(66.7%)。所有病例均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都有GPT、GOT升高,射浊升高4例,锌浊升高3例,总胆红质升高3例,但均在17.1~34.2μmol/L之间,白蛋白减低10例(67%),球蛋白下降5例(34%),均随EHF病情好转而症状缓解,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无1例因肝功能衰蝎而死亡者。二、诊断标准: (一)出血热诊断标准:以1987年卫生部颁发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的临床诊断依据为标准,部分病人同时进行了EHF特异性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92年~1995年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126例,其中男性98例(7778%),女性28例(22.22%),年龄6~67岁,其中18~40岁118例(93.65%)。入院时病程l~6病日,平均3病日。临床诊断以发热、酒醉貌、腋下皮肤和口腔软睛出血点及尿蛋白阳性、血小板锐减为依据。随后均经EHF特异性抗体检测证实。临床分型按1986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学术会议标准,轻型ZO例,中型64例,重型、危重型42例。126例中死亡4例,死亡率为3%。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均有发热,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105例(83.33%),酒醉貌112例(88。89%),腋…  相似文献   

18.
1988年我院收治266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我们用免疫复合物反向间接血凝(RPHA)与免疫荧光(IFIAT)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一、检测方法与判定标准(一)EHF免疫复合物检测取待检血清0.1  相似文献   

19.
1971年Engvall等创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1978年Lee HW首次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1981年开始国外将ELISA应用于EHF的临床诊断〔1~3〕,1984年国内有两篇有关报导〔4~6〕.我们从1984年起对123例EHF,12例非EFH和37名健康人血清,同时用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进行了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lgE等水平的观察。46例EHF患者(男30,女16例,12~60岁)均符合卫生部1987年的诊断标准,分期分型。并经ELISA法检测EHF-Ab而确诊。对照组26例为本院职工。应用北京海淀区科兴医用试剂研制开发中心提供彩色IgG、IgM单扩散板,使用琼脂扩散法,批号960324。IgE使用ELISA法,试剂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提供。均按说明书操作规程进行,结果见附表。从表中可见,IgM早期即有升高,多尿期达高峰,随病情好转而下降。而IgG升高较晚,恢复期达高峰,可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