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细胞粘附和激活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中具有启动的作用,其发生过程分3个步骤完成。除了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和CD18外,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多种细胞因子在其发生中亦有不同作用,依照其病理经过应用抗ICAM和抗CD18抗体进行治疗可能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人白细胞流变性与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细胞流变性和细胞粘附分子(CAMS)表达与高血压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体外血栓血小板粘附两用仪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49例高血压病人和110例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变形能力(LD)、白细胞粘附功能(LAF)、白细胞CD18表达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浓度的变化。结果高血压病人白细胞滤过指数(LFI)、白细胞粘附率(LAR)、白细胞CD18表达和sICAM-1浓度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三期病人各指标之间比较差异也具有极显著性(P<0.001),且以第3期病人各指标增高最明显。高血压病人LAR与LFI呈正相关(r=0.579,P<0.001);LAR和LFI与白细胞CD18表达和sICAM-1浓度呈正相关(r=0.662~0.804,P<0.001)。结论LD降低、LAF及白细胞CD18表达和sICAM-1浓度增高参与高血压的发生,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NP)时中性粒细胞(PMN)聚集于肺脏的机制。方法在ANP并发急性肺损伤(ALI)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等方法,动态观察ANP后大鼠肺脏实质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PMN表面巨噬细胞分化抗原1(CD11b/CD18)的表达改变和PMN肺脏聚集的变化。结果ANP的肺脏ICAM1表达逐渐增加,与PMN肺脏聚集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而PMN表面CD11b/CD18在ANP后1小时即迅速表达至高峰,并持续24小时。结论ANP后,PMN在肺脏的大量聚集是建立在PMN表面CD11b/CD18与肺实质细胞ICAM1高表达的基础之上,而ICAM1为这一粘附过程中的可变因素,是影响PMN粘附并聚集于肺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测定了54例Ⅱ型糖尿病(NIDDM)病人(20例有微血管病变、18例有大血管病变、16例无血管病变)及33例正常人的血浆脂蛋白(a)[Lp(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补体C3(C3)和免疫球蛋白。NIDDM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DL-C、DIC、C3、IgG、IgA水平均显著升高,IgM显著下降。Lp(a)、CIC在NIDDM并发血管病变组均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NID-DM并发微血管病变组的CIC水平又显著高于其大血管病变组。另外NIDDM病人血浆Lp(a)、LDL-C与CI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提示NIDDM病人的脂代谢异常及免疫异常与其血管并发症关系密切,脂代谢与免疫异常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发现,白细胞渗出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病理过程,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整合素家族的共同β链(CD18)是介导白细胞渗出的两个主要细胞因子。ICAM1由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是白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NP)时中性粒细胞(PMN)聚集了肺脏的机制。方法 在ANP并发急性肺损伤(ALI)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等方法,动态观察ANP后大鼠肺脏实质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PMN表面巨噬细胞分化抗原-1(CD11b/CD18)的表达改变和PMN肺脏聚集的变化。结果 ANP的肺脏ICAM-1表达逐渐增加,与PMN肺脏聚集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而PMN表面CD1  相似文献   

7.
胃癌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CAM1(CD54)和VCAM1均属于免疫球蛋白(Ig)超家族成员,其表达对炎性细胞因子IL1、IFNγ、TNFα的诱导高度敏感[1,2]。它们的配体分别为LFA1(CD11a)、MAC1(CD11b)和VLA4。ICAM1有5个...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细胞粘附分子(CAMs)与急性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40例健康人(对照组)和5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自发性心绞痛18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22例,恶化劳力性心绞痛12例)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和缓解后24h外周血白细胞CD18表达、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浓度的变化。结果 (1)UA患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淋巴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双荧光染色法,分析了3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粘附分子表型(CD_(11a)/LFA-lα、CD_(18)/LFA-1β、CD_(54)/ICAM-1)。结合淋巴细胞变化对SLE作进一步探讨。结果发现SLE活动期CD_(11a)、CD_(18)表达随CD_4细胞减少而降低、CD_8细胞增多而增高,CD_(54)在CD_(20)细胞上亦增高。此外,CD_8细胞的CD_(18)增高与CD_4CD_(45)RA ̄+细胞降低呈负相关(P<0.05),而与CD_(20)细胞的CD_(54)增高呈正相关(P<0.01)。提示粘附分子可能在SLE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发新  王明柱 《山东医药》1999,39(10):17-18
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对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10例正常志愿者检测外周血CD+4淋巴细胞ICAM-1(CD+4/CD54)表达水平。患者组CD+4/CD54表达水平为(17.88±12.46)%,正常对照组为(0.48±0.88)%;8例患者治疗前后CD+4/CD54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别(P<0.01),CD+4/CD54表达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各参数(除关节肿胀数外)呈明显正相关(P<0.05)。CD+4淋巴细胞及其膜表面ICAM-1表达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糖尿病大鼠体内糖化终产物(AGES)的产生与主动脉壁细胞间粘附分-1(ICAM-1)表达的并在体外确定AGES是否具有独立致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作用。方法将糖尿病大鼠(DM组)、糖尿病氨基胍治疗大鼠(AG组)和正常大鼠(C组)分别喂是1、2、3、4个月后,其Hb-AGEs含量有主动脉壁ICAM-1表达情况。用流式细胞仪在半定量ELISA检测培养的内皮细胞AGES作用后ICAM-1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在初治老年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表达特点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及抗P-gp细胞膜外区域单克隆抗体UIC2检测了37例初治老年人AML白血病细胞P-gp表达。结果16例(43%)患者P-gp阳性(P-gp+),P-gp与干细胞或祖细胞抗原CD34表达显著相关,与其它免疫表型无关。在可评估疗效的32例中,P-gp+15例中的4例(27%)获得完全缓解(CR),缓解率显著低于P-gp阴性(P-gp-)17例中的11例(65%)(P<0.05)。CD34阳性(CD34+)14例中CR3例(21%),也显著低于CD34阴性(CD34-)者18例中12例(67%)(P<0.05)。P-gp-及CD34-13例中11例(85%)获得CR。结论P-gp阳性及CD34阳性是老年人AML预后差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扩张型心肌病抗心肌线粒体ADP/ATP载体自身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应用免疫转印技术和细胞毒试验检测21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抗猪心肌线粒体ADP/ATP载体抗体。结果发现,DCM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抗心肌线粒体30千道尔顿(kD)多肽(ADP/ATP载体)自身抗体,检出率为52.4%,而19例对照组血清均为阴性(P<0.001);该抗体与猪心肌细胞膜52kD多肽发生交叉反应,直接引起的心肌细胞毒损害具有钙依赖性,可通过钙拮抗剂预防。本研究提示,抗心肌线粒体ADP/ATP载体自身抗体可能是引起DCM心肌功能损害的原因之一,检出该抗体可作为DCM的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应用间接微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了38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抗二磷酸腺苷/三磷酸腺苷(ADP/ATP)载体的抗体,阳性率为16/38(42%),而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及正常人群未检出此抗体。抗体阳性的DCM患者的心力衰竭时间多短于1年。抗体效价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相关。但发现DCM患者抗ADP/ATP载体的抗体阳性血清可抑制牛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的14C-ADP转运,而不影响牛肝细胞线粒体的能量转运。提示抗ADP/ATP载体的抗体具有器官特异性及致病作用,在DCM发病上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全反式维甲酸配合藻酸双脂钠防治APL并发DIC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配合藻酸双酯脂钠(PSS)诱导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18例,CR率88.9%。通过与不用PSS组对比,表明可以减少治疗中DIC的发生率和降低DIC的相关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用荧光探针Fura-2/AM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抗ADP/ATP载体抗体对培养大鼠心肌细胞胞浆游离钙浓度([Ca ̄(2+)]i)的影响,结果表明:1:30~120倍稀释度抗血清均显著增加[Ca ̄(2+)]i,先加维拉帕米可抑制该效应。正常人及冠心病患者血清无此作用;DCM患者抗ADP/ATP载体抗体阴性血清亦无此作用。提示:抗ADP/ATP载体抗体引起心肌细胞[Ca ̄(2+)]i增加可能是DCM患者心肌损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表达CD56抗原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和MIC分型特征陈桂彬贾海蓉卞寿庚沈德诚韩明哲张金香CD56被认为是140000的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主要表达在正常和肿瘤神经外胚层细胞,也认为是抗全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表面标记。现对我院一...  相似文献   

18.
应用心肌细胞毒试验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抗心肌线粒体ADA/ATP载体自身抗体对心肌细胞的影响。发现该抗体与心肌细胞膜抗原决定簇发生交叉反应,增加细胞膜的钙通透性,引起钙超负荷和细胞死亡;18例DCM患者ADP/ATP载体抗体介导细胞毒性损害不需补体参与,在相同反应时间内,心肌细胞死亡率随着反应体系中钙浓度增加而上升,具有钙依赖性的异搏停可抑制该效应,抗体介导心肌细胞钙电流增加和钙超负荷是细胞毒性反应的主要因素,而不是通过激活补体产生的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胰岛细胞抗体ABC法检测及临床意义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架林  黄咏齐 《中华内科杂志》1994,33(2):92-94,T003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有密切的关系。胰岛细胞抗体(ICA)是IDDM患者主要的免疫学标志之一。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作ICA定性检测。我们首次应用“O”型血正常人胰腺石蜡切片作为抗原,ABC法(卵白素-生物素化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检测血清中ICA。结果:17例IDDM患者,阳性检出率52.94%;20例NIDDM及20例非糖尿病患者无阳性反应。与国外报道比较,其方法的可  相似文献   

20.
将受检者血清免疫复合物(CIC)用改进方法解离后,以多克隆、单克隆抗体(PcAb、McAb)及可溶性血吸虫卵抗原(SEA)作ELISA检测血吸虫特异性抗原(Ag)及抗体(Ab)。结果表明,检测CIC解离后的Ag(称为非游离性循环抗原,NF一CAg)和Ab(称为非游离性循环抗体,NF一CAb),均显示满意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用抗SEA一PcAb与抗SEA一McAb和抗CCA一McAb对比检测NF一CAg时,显示相似的检测效果;该法具有诊断病人和考核治疗效果的价值,且有互补诊断血吸虫病的效果。血清中CIC解离后检测血吸虫特异性的NF一CAg/NF一CAb可望成为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