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小柴胡汤治疗肝、胆、胰疾病正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协宁 《肝脏》2004,9(4):286-287
最近出版的由姚光弼主编的《临床肝脏病学》一书内,将小柴胡汤列入“草药相关肝损害”内(见文内表15,16),称可引起自身免疫性肝炎、巨块型坏死、小静脉狭窄、局灶性坏死,并称含甘草根、白术药物者有更高的危险性。鉴于柴胡、黄芩、白术、甘草、小柴胡汤为中医与中西医常用药物,有必要加以说明和澄清,以免产生误导。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尸解检查四支(右、左主,左前降支,左回旋支)主要冠状动脉病变,对照不同临床状态以探讨形态学的变异。方法尸体解剖病例共67例,其中14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验尸时无肉眼及显微镜下的左室坏死,32例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均有左室透壁性坏死,21例为冠脉性猝死患者。所有病例其死亡的唯一原因是心肌缺血。心肌梗塞患者既往无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既往无急性心肌梗塞,冠脉性猝死患者既往无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所有病例  相似文献   

3.
急性胰腺炎的内、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急性胰腺炎时,胰腺的多种酶、血管活性物质以及其他毒性物质由胰腺外渗到前、后肾旁间隙、小网膜腔和腹腔。造成富有蛋白质液体丢失至“第三间隙”低血容量及低血压,这些物质通过后腹膜淋巴系统和静脉通路进入全身循环,引起各系统的并发症,包括呼衰、肾衰和心血管衰竭。 约80%急性胰腺炎病人胰腺有炎症,但其组织仍有活力,称间质性胰腺炎;其余有明显胰腺及/或胰周坏死。现认为胰周坏死  相似文献   

4.
<正>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Necrobiosis lipoidica diabeticorum,NLD)也称类脂质渐进性坏死(necrobiosis lipoidica)。NLD的归属至今尚未明了,曾归属于胶原疾病~([1]);也有人归属于朗格汉斯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2])。1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的认识NLD最早于1929年,由Oppenhein所报道,并命名为糖尿病性萎缩性皮炎~([3]);1932年由Urbach改称为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4]);1935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脂联素对冠心病的影响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其中病例组有3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ESA)检测血肿瘤坏死因子α、脂联素含量;并对数据进行多变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心肌梗死合并颈/肾/脑动脉硬化组(3.34±0.92)、心肌梗死(2.72±0.86)、心绞痛组(1.63±0.54)、对照组(0.94±0.39)μg/L,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对照组(10.71±2.51)、心绞痛组(4.95±1.72)、心肌梗死组(3.87±1.60)、心肌梗死合并颈/肾/脑动脉硬化组(2.86±1.24)mg/L,除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和心肌梗死合并颈/肾/脑动脉硬化4组间的C反应蛋白和T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NF-α和APN呈负相关(r=-0.85,P〈0.001)。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和脂联素与冠心病及其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6.
王佳斌  艾江平 《山东医药》2011,51(42):91-92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致股骨头坏死患者骨组织中骨保护素(OPG)、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的表达变化,探讨糖皮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方法自愿捐赠股骨头骨组织及骨髓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9例(对照组)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致股骨头坏死患者30例(研究组)。所取骨髓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采用RT-PCR技术检测其中的RANKL mRNA和OPG mRNA。所取股骨头松质骨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其中的MMP-1、MMP-2、TIMP蛋白。结果研究组OPG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43±0.12、RANKL mRNA为1.48±0.32,对照组分别为0.72±0.05、0.96±0.43,两组相比,P均〈0.05。研究组MMP-1、MMP-2、TIMP蛋白的积分光密度值(IOD值)分别为329.43±75.54、324.53±65.53、68.32±18.85,对照组分别为189.42±25.58、145.43±25.76、275.23±48.43,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骨组织中OPG、RANKL、MMP-1、MMP-2、TIMP表达发生变化可能是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致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斑块状肝细胞坏死在亚急性重症肝炎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斑块状肝细胞坏死在亚急性重症肝炎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57例临床诊断为亚急性重症肝炎肝穿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结果发现22例有斑块状肝细胞坏死,20例有明显的肝细胞气球样变,17例有桥形坏死,13例有碎片状坏死.临床表现15例出现腹水(可能是斑块状肝细胞坏死所特有的临床表现).结论斑块状肝细胞坏死应做为亚急性重症肝炎病理形态学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脂肪组织具有活跃的内分泌功能,其分泌的因子统称为脂肪细胞因子。目前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有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脂联素、抵抗素、瘦素等。据文献报道,脂肪细胞因子和胰岛素抵抗存在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正>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发展过程涉及多种细胞死亡形式,包括坏死、凋亡及自噬等。既往认为坏死是被动的不受信号转导调控的过程,而目前研究认为至少有一部分坏死是受信号调节的,程序性坏死是一种依赖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3的细胞死亡,这种死亡过程由特定的信号转导分子所驱动,其特点是形成以RIPK1和RIPK3为核心的坏死小体。程序性坏死参与调控心肌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青年女性,双胎妊娠产后大出血起病,临床多系统受累,表现为少尿型急性肾损伤(AKI)、急性胰腺炎、急性心功能不全伴肺水肿、贫血、血压升高;尿液检查肾小管指标明显异常,无明显蛋白尿及镜下血尿;抗β2糖蛋白抗体阳性,余自身抗体均阴性.肾活检组织学改变为肾皮质坏死,最终诊断肾皮质坏死.出院治疗1月后随访,尿量增至500 ml/d,肾功能无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2次/周.  相似文献   

11.
当归对大鼠慢性CCl4肝损伤时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大鼠慢性CCl_4肝损伤模型观察当归对其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CI_4组大鼠肝脏有大量肝细胞变性坏死,坏死灶中可见大量胶原纤维,残存肝细胞体积缩小,细胞器变化轻微,CCl_4加当归组肝细胞坏死偶见,肝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明显增生。CCl_4组肝细胞间隙极度增宽,其内为肿胀的微绒毛、坏死物质和胶原纤维,肝窦腔明显狭窄或角塞,有明显Disse间隙胶原化及肝窦毛细血管化:CCl_4加当归组也有肝细胞间隙增宽,其内主要为增多、延长的微绒毛,坏死物少见,没有胶原沉积,肝窦通畅。研究证实,当归对CCl_4所致的慢性肝损伤的肝脏超微结构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主要与改善肝脏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2.
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是指肝脏有活动性炎症持续6个月以上,组织学的特征为肝小叶周围区有碎片样坏死,汇管区有炎症细胞浸润,肝小叶界板破坏,可伴有肝小叶内炎症反应,桥状坏死和多小叶性坏死。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慢活肝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有几种不同的病因均可有慢活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所以应将慢活肝看作为由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的死亡模式和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细胞的死亡有两种模式:凋亡和坏死。本文从形态学、生化指标等方面叙述了两者的区别,讨论了肝细胞凋亡和坏死的诱因、机制及相互关系,重点为肿瘤坏死因子(TNF)、病毒、细菌、肝毒性化学物质、肿瘤等因素诱导肝细胞死亡的模式和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和基于四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及其构件预测抗病毒治疗期间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脏病理学回归的性能。方法 75例初次病理学评估为肝硬化,在中位时间30月的抗病毒治疗后,再次接受病理学评估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入选本研究。肝脏病理学评估参照Scheuer标准。病理学分级≤G2和分期≤S3分别定义为显著坏死炎症回归和显著纤维化回归,病理学分级≤G1和分期≤S1分别定义为广泛坏死炎症回归和广泛纤维化回归。APRI、GPR和FIB-4及其构件预测肝硬化肝脏病理学回归的性能评价采用ROC曲线法。结果 APRI、GPR、FIB-4及其共享构件血小板(PLT)预测显著坏死炎症回归和广泛纤维化回归ROC曲线下面积与对角参考线下面积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PRI、GPR、FIB-4和PLT预测广泛坏死炎症回归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0.737、0.781和0.761,预测显著纤维化回归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8、0.728、0.786和0.741;APRI、GPR、FIB-4和PLT预测广泛坏死炎症回归和显著纤维化回归的ROC曲线下面积均显著大于对角参考线下面积(P均≤0.01)。以APRI≤0.750、GPR≤0.500、FIB-4≤2.000、和PLT138×10~9/L为标准,APRI、GPR、FIB-4和PLT预测广泛坏死炎症回归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1%和57.14%、85.25%和64.29%、80.33%和57.14%和67.21%和78.57%,预测显著纤维化回归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1%和57.14%、83.61%和57.14%、80.33%和57.14%和65.57%和71.43%。结论 APRI、GPR、FIB-4和PLT对抗病毒治疗期间乙型肝炎肝硬化广泛坏死炎症回归和显著纤维化回归有显著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肿瘤坏死因子为炎性细胞因子标志之一,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研究提示肿瘤坏死因子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其对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被逐步深入了解。传统观念认为肿瘤坏死因子与心力衰竭的治疗也有相关作用,但RENAISSANCE、ATTACH等研究显示抗肿瘤坏死因子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该文主要对肿瘤坏死因子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相关药物治疗等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由激活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多肽,在肝坏死中占有重要地位。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是目前已知的缩血管活性最强的多肽物质,参与循环、消化、呼吸等系统的生理病理功能调节。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为L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催化下脱去胍基末端氮原子与分子氧结合而成的无机小分子化合物,在肝坏死时肝细胞、库普弗细胞中NO含量明显增多,我们采用实验性鼠肝坏死的方法,对三者在肝坏死中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雄性SD大鼠,体重140…  相似文献   

17.
胰腺脓肿系指腹腔内邻近胰腺部位的脓液积聚,可以来源于胰腺的局限性坏死液化感染,也可来自胰腺假性囊肿的继发感染.肝脓肿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是肝脏继发感染性疾病,多由于细菌或阿米巴原虫感染所致,形成多发性小脓肿,进而融合成较大脓肿.传统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和经皮穿刺引流辅以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非感染性胰腺坏死手术时机.方法对62例非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进行临床和CT评估以决定手术指征,根据手术发现对手术治疗的时机进行评估分析.结果经CT评估病灶大于6 cm、术前诊断为非感染性胰腺坏死41例患者中,32例发病3 ~ 4周后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大网膜及肠系膜根部见大量皂化斑,正常胰腺与坏死胰腺组织分界清楚,10例患者胰腺坏死已合并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5%;术后5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2%;发病2周内手术治疗的9例患者,术中发现正常胰腺组织与坏死胰腺组织之间分界不十分清楚,胰腺及胰周组织水肿明显,术后有1例患者死亡.CT评估病灶小于6 cm,但胰周及腹膜后大片脂肪坏死、液体积聚、消化道有压迫梗阻症状的21例患者全部于发病后3 ~ 4周手术治疗,术中见4例患者胰腺坏死合并感染,3例有粘连性或压迫性消化道梗阻,术后2例死于腹腔内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对急性胰腺炎非感染性胰腺坏死,是否需要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应行定期CT评估分析,对于病灶大于6 cm和/或病灶不足6 cm但胰周及腹膜后大片脂肪坏死、液体积聚并有消化道压迫梗阻症状患者,应行手术治疗.手术时机宜在发病后3 ~ 4周.过早手术,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尚未完全分离,术中易出血,增加手术难度和再次手术的机会;过迟手术,坏死组织已合并感染,腹腔内感染严重,需再次手术甚至多次手术.  相似文献   

19.
肿瘤坏死因子在实验性急性肝坏死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应用D—氨基半乳糖诱发大白鼠急性肝坏死模型,检测了实验动物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tosis,TNF)的含量、转氨酶和肝组织过氧化物水平(LOP);观察了肝坏死的表现及其与促肝细胞生长素(Hepa tocyte Growth-Promoting Factor HGF)保护组相比较。结果实验肝坏死动物血浆TNF含量和LPO水平明显升高,在用药24~48小时之间达高峰;肝病理为点、片状或亚大块坏死;而HGF保护的大鼠血浆THF含量与LPO显著低于非保护组(P<0.01,P<0.05),肝组织仅见少数肝细胞坏死。因此,肿瘤坏死因子是急性肝坏死的重要介质,而HGF对保护肝细胞,缓解肝坏死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胰腺炎在螺旋CT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回顾分析2002-2004年经临床和螺旋CT确诊的急性胰腺炎52例,其中男37例,女15例。所有病例均经CT平扫,其中增强扫描7例。根据胰腺坏死程度分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为斑片状坏死,中度为段状坏死,重度为整个胰腺坏死。水肿性胰腺炎34例,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8例。按Balthazarf分级:A级3例,B级7例,C级16例,D级14例,E级12例。根据胰腺坏死程度分轻度6例,中度9例, 重度11例。螺旋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具有定性诊断价值。CT分级及胰腺坏死程度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情的判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