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段笃文  周静  胡平 《现代肿瘤医学》2008,16(12):2075-2077
目的:检测甲状腺癌中ER、PR及C—erbB-2,r63的表达并探讨它们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7例甲状腺癌、20例腺瘤、20例瘤旁甲状腺组织进行ER、PR、C—erbB-2、p53的检测。结果:甲状腺癌中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和63.2%,均与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有关,但与年龄,性别无关。无淋巴结转移组的甲状腺癌ER、PR阳性率为75.4%和70.5%,显著高于有转移组的53.8%和46.2%(P〈0.05)。C—erbB-2表达随癌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增高,p53表达随癌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减少,与C—erbB-2间呈负相关。在淋巴结转移组中C—erbB-2阳性率增高明显(P〈0.01)。结论:ER,PR,C—erbB-2,p53可作为甲状腺癌分化及恶性程度的评价指标,并且能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2.
段笃文  周静  胡平 《陕西肿瘤医学》2008,(12):2075-2077
目的:检测甲状腺癌中ER、PR及C—erbB-2,r63的表达并探讨它们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7例甲状腺癌、20例腺瘤、20例瘤旁甲状腺组织进行ER、PR、C—erbB-2、p53的检测。结果:甲状腺癌中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和63.2%,均与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有关,但与年龄,性别无关。无淋巴结转移组的甲状腺癌ER、PR阳性率为75.4%和70.5%,显著高于有转移组的53.8%和46.2%(P〈0.05)。C—erbB-2表达随癌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增高,p53表达随癌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减少,与C—erbB-2间呈负相关。在淋巴结转移组中C—erbB-2阳性率增高明显(P〈0.01)。结论:ER,PR,C—erbB-2,p53可作为甲状腺癌分化及恶性程度的评价指标,并且能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3.
P53基因蛋白与雌孕激素受体在甲状腺中的表达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6例甲状腺癌进行了ER,PR及P53激素受体和癌基因的标记,结果ER,P手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8%、60.5%、42.1%。分化高的甲状腺癌,ER、P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分化低及未分化癌,而且P53的阳性表达率与其呈负相关。研究表明,ER、PR的阳性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而与癌的分化程度,5年复发率呈密切相关;P53基因蛋白的阳  相似文献   

4.
100例甲状腺癌中ER,PR表达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甲状腺癌中ER、PR的表达,并且探讨它们的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0例甲状腺癌中ER、PR的表达。结果甲状腺癌中ER、PR阳性表达分别为67.0%和62.0%,均与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有关,但其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无淋巴结转移组的甲状腺癌中ER、PR阳性率为75.4%和70.5%,显著高于有转移组的53.8%和48.7%(P<0.05)、结论ER、PR可作为肿瘤分化及恶性程度的评价指标,并且能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C—erBb—2、p53、ER和PR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 分析研究C-erBb-2、p53、ER和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转移及预后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测定192例原发乳腺癌各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C-erBb-2阳性率为39.1%(75/192),p53阳性率为32.3%(62/192),ER阳性率为47.9%(92/192),PR阳性率为54.2%(104/192)。C-erBb-2、p53随临床分期的递增和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其阳性表达率随之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ER和PR的阳性表达率则与C-erBb-2、p53呈负相关,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C-erBb-2、p53共同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erBb-2、p53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ER、PR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但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4(CXCR4)、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甲状腺癌寻求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XCR4、ER和PR的表达,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与肿瘤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患者年龄和性别的关系。结果:甲状腺癌组织CXCR4、ER和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46.2%和43.6%;甲状腺腺瘤组织中分别为50.0%、10.0%和8.0%;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分别为30.0%、10.0%和8.0%;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分别为0、5.0%和5.0%。CXCR4、ER和PR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及正常甲状腺组织,χ2值分别为102.482、35.955和36.305,P值均为0.000。CXCR4的强阳性表达率与甲状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病理类型相关,χ2值分别为10.243和10.805,P值分别为0.001和0.013;与患者年龄和性别无关,P均>0.05。结论:CXCR4、ER和PR在甲状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和病理类型密切相关,ER和PR阳性表达与甲状腺癌组织高分化相关,均可作为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王冠朝 《癌症进展》2021,19(16):1651-1654
目的 探讨乳腺癌超声征象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的82例乳腺癌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观察肿瘤大小、分级、类型、淋巴结转移及脉管侵犯情况等;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ER、PR及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并分析不同超声征象与ER、PR及C-erbB-2阳性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82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ER、PR及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8%、58.54%和48.78%.不同边缘情况、恶性晕环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和后方回声衰减情况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ER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边缘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PR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微钙化情况、血流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C-erbB-2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边缘毛刺征与ER、PR的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恶性晕环、后方回声衰减与ER的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肿瘤微钙化、血流丰富与C-erbB-2的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与ER、PR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0.05),与C-erbB-2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超声征象与ER、PR及C-erbB-2阳性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预测乳腺癌生物学特性中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二种不同特性产物在肿瘤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2例卵巢上皮性癌进行了ER、PR、C—erbB—2、P53检测。结果 ①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96%(44/62)和67.74%(42/62)。②P53、C—erbB—2阳性表达率各为43.38%(30/62)和41.93%(26/62)。③高分化癌ER、PR阳性表达率高,P53、C—erbB—2阳性表达低,二者呈负相关(P<0.01)。④ER、PR阳性患者的P53、C—erbB—2阳性表达率低于ER、PR阴性患者,(P<0.05)。⑤获访者中ER、PR阴性组患者同时伴P53、C—erbB—2阳性表达的患者死亡率高。结论 ER、PR与P53、C—erbB—2二种不同产物在卵巢上皮性癌中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在检测性卵巢癌ER、PR的同时、检测P53、C—erbB—2可作为判断预后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9.
徐彬  方志沂  刘君 《实用癌症杂志》2002,17(6):588-590,598
目的 探讨ERβ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测定 97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ERα、ERβ和PR的表达 ,并与生化法测得的ER、PR及临床病理指标作对比分析。 结果 ERβ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 62 .9% ( 61/ 97)。ERβ与ERα的表达无相关性 (P >0 .0 5 )。ERα、生化ER、PR及免疫组化PR均阴性表达的乳腺癌组织内ERβ阳性表达率为 83 .3 % ( 10 / 12 )。ERβ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 (P <0 .0 1)。无腋淋巴结转移者的ERβ阳性表达率为 81.6% ( 3 1/ 3 8) ,有腋淋巴结转移者的ERβ阳性表达率为 5 0 .8% ( 3 0 / 5 9) ,两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且ERβ阳性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ERβ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月经状况和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 (P >0 .0 5 )。结论 ERβ与ERα、PR一样也为细胞核受体。原发性乳腺癌组织内亦有ERβ表达。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内ERβ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腋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ERβ与ERα的表达无相关性 ,不能通过ER、PR及ERα联合测定来取代ERβ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ER、PR、p53及C—erbB-2癌基因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ER、PR、 p53及c-erbB-2 癌基因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患者年龄及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乳腺组织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4例乳腺癌患者中ER、PR、 p53及c-erbB-2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ER、 PR 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患者年龄及组织学类型的无关.(P>0.05),ER、 PR 与 p53及c-erbB-2、表达之间存在负相关性,p53、 c-erbB-2 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年龄有关(P<0.05),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 0.05).结论:ER、PR、 p53及c-erbB-2 的检测对乳腺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估计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nm23基因和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勇  杨学伟 《肿瘤学杂志》2004,10(6):407-409
[目的]研究nm23基因,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患者标本nm23、ER、PR的表达,结合临床表现及随访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nm23、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73.3%、66.7%.nm23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P<0.05).nm23基因的表达与乳腺癌远处转移及腋淋巴结转移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生存率呈正相关(P<0.05).ER、PR阳性表达率与年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ER、PR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远处转移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生存率呈正相关(P<0.05).在判断转移和预后方面,ER( )PR( )与nm23基因阳性表达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结论]检测乳腺癌组织nm23、ER、PR对评价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C—erbB-2、p53、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分期、转移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测定83例原发性乳腺癌C—erbB.2、p53、ER、PR的表达情况,进行对照比较。结果C—erbB-2、p53、ER、PR阳性表达者分别为30例(36.1%)、31例(37.3%)、45例(54.2%)、53例(63.9%)。C—erbB-2的表达与p53呈正相关(P〈0.05),与ER、PR呈负相关(P〈0.05)。C—erbB-2和p53的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增加和淋巴结转移而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ER、PR阳性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的递增和淋巴结转移的减少而降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ER、PR阳性表达率与C.erbB-2、p53表达呈负相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erbB-2、p53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ER、PR与临床分期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联合检测C-erbB-2、p53、ER、PR可指导临床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浸润性乳腺导管癌金属硫蛋白(MT)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组织中MT及ER、PR表达的变化。结果MT及ER、PR在浸润性乳腺导管癌中阳性率分别为40.6%(26/64)、59.4%(38/64)和50.0%(32/64)。MT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分级有关(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R、PR表达率在MT阳性与阴性病例中有明显差异,分别为42.3%(11/26)、71.1%(27/38,P<0.05)和34.6%(9/26)、60.5%(23/38,P<0.05)。结论 乳腺癌MT表达与ER、PR表达呈明显负相关,MT有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MDR、C-erbB-2和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170糖蛋白、癌基因c-erbB-2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乳腺癌组织进行P170、C-erbB-2和ER、.PR表达的联合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170、c-erbB一2和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5%、35%、62.5%、30%。P170的表达与术前化疗史及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ER、PR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C-erbB-2表达与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ER、PR的表达呈负相关。ER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腋窝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随着年龄增大表达率有升高趋势。结论P170、C-erbB-2和ER、PR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耐药基因P170的检测有利于指导乳腺癌的化疗和判断预后。C-erbB-2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ER、PR测定可判断预后,有利于选择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ER、PR、p53及c-erbB-2癌基因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6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组织中ER、PR、p53及c-erbB-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意义的关系。结果:126例乳腺癌中,ER、PR、p53及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4%(56/126)、47.6%(60/126)、64.3%(81/126)、68.3%(86/126)。ER、PR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肿瘤体积、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及组织学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及c-erbB-2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体积及组织学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中ER、PR、p53及c-erbB-2的联合检测可以用来指导临床用药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35岁以下乳腺癌C-erbB-2、p53 癌基因与雌激素(ER)、孕激素(PR)受体表达之间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对100例35岁以下乳腺癌的C-erbB-2、p53、ER、PR表达进行检测研究.结果 C-erbB-2、p53、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0%、67.6%、54.0%和54.0%;C-erbB2、p53阳性表达与l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ER状态无相关性.结论 35岁以下乳腺癌C-erbB-2、p53癌基因具有高表达,增加了转移潜能及侵袭性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erbB-2、p53、Ki-67及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53、Ki-67及VEGF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C-erbB-2、p53、Ki-67及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2%、48.6%、56.9%、65.3%。C-erbB-2、p5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相关(P<0.05);Ki-67、VEGF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ER和PR呈正相关(P<0.05);C-erbB2与ER、PR呈负相关(P<0.05);p53与ER和PR呈负相关(P<0.05);p53、Ki-67、VEGF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C-erbB-2、p53、Ki-67及VEGF检测对判断乳腺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是否为女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分析ER、PR的表达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有否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等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分析正常甲状腺、甲状腺良性肿瘤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  结果  分化型甲状腺癌中ER和PR阳性表达分别为19.3%(10/52)和30.8%(16/52),其表达比正常甲状腺与良性肿瘤组织多,有显著性差异(P < 0.01)。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肿瘤直径>1 cm的ER、PR阳性率明显高于≤1 cm的病例,有显著性差异(P < 0.01)。而ER和PR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无关。  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ER和PR的表达较正常甲状腺、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高,有显著差异性(P < 0.01),且肿瘤直径>1 cm者的ER和PR表达高于肿瘤直径≤1 cm者,揭示分化型甲状腺癌可能是雌激素和孕激素依赖性肿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AT1受体、AT2受体、凋亡抑制基因p53、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对102例乳腺癌患者石蜡包埋切片中的AT1受体、AT2受体、Survivin及p53蛋白进行检测,采用χ2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AT1受体的阳性表达率为48%(49/102),AT1受体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ER、PR无相关性,而与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乳腺癌组织中AT2受体的阳性表达率为59.8%(61/102),AT2受体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ER、PR无相关性,而与腋淋巴结转移成呈负相关; AT1受体表达与p53、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AT2受体表达与p53、Survivin表达呈负相关,AT1受体表达与AT2受体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参与乳腺癌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散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breast cancer 1 BRCA1)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三步法检泖16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3例乳腺腺病患者的石蜡标本BRCA1的表达。从病理科的档案提取患者的年龄,肿物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Her-2表达结果,分析BRCA1的表达和患者的年龄,肿物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ER,PR,Her-2表达的关系。结果:BRCA1蛋白在IDC组织表达率56.7%(38/67),癌旁组织表达率80.0%(36/45),乳腺腺病组织表达率92.5%(49,53)。阳性细胞定位除细胞核外,也见于胞浆。IDC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乳腺腺病组织比较,BRCA1阳性表达率均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RCAI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137,P〈0.05),与ER、PR、Her-2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39,-0.250,-0.363,P〈0.05),与年龄、肿物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BRCA1蛋白可作为估计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