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53基因蛋白与雌孕激素受体在甲状腺中的表达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6例甲状腺癌进行了ER,PR及P53激素受体和癌基因的标记,结果ER,P手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8%、60.5%、42.1%。分化高的甲状腺癌,ER、P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分化低及未分化癌,而且P53的阳性表达率与其呈负相关。研究表明,ER、PR的阳性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而与癌的分化程度,5年复发率呈密切相关;P53基因蛋白的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53、ER和PR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5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病理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p53、ER和PR在56例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4.6 %,66.1 %和64.3 %。p53的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癌的不同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ER、PR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在组织分化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组织分化差的阳性表达率(P<0.05)。结论:p53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ER、PR的缺失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对分析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和指导临床内分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与C-erbB-2、p53、nm23基因表达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与C-erbB-2、p53、nm23基因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及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基因表达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5例乳腺癌进行了ER、PR、CerbB-2、p53、nm23检测,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1)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52%和72.94%;(2)C-erbB-2、p53、nm23的表达率各为68.23%、32.94%、63.52%;(3)ER、PR阳性患者的C-erbB-2或p53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ER、PR阴性患者(P<0.05);(4)淋巴结有转移的乳腺癌患者nm23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p53表达则在有淋巴结转移者的乳癌中表达高(P<0.01).结论ER、PR与C-erbB-2、p53、nm23这两种不同特性产物在乳腺癌组织中有一定的内在联系,p53、nm23的阳性表达对判断乳癌的肿瘤转移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乳腺增生病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变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乳腺增生病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ER、PR表达。结果ER和PR总阳性率74.36%(27/39)和87.18%(34/39),ER、PR同时阳性为66.67%(26/39)。本组不典型增生6例ER和PR阳性率均为100%,其表达强度最强,其次为腺病伴腺瘤形成,最弱为小叶增生。结论:乳腺增生病变组织中ER、PR虽然呈高表达,是三苯氧胺(TAM)治疗的适应症,但仍有25.64%的患者ER呈阴性表达,因此,用TAM治疗乳腺增生病前应检测患者的ER和PR,阳性者可用TAM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bel-xl基因的表达与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乳腺癌组织中bel-xl、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bel-xl、ER、P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43%、62.86%和55.71%。bel-xl的表达在ER阴性组高于ER阳性组(P〈0.05),其阳性率分别为76.92%和52.27%;在PR阴性组高于PR阳性组(P〈0.05),其阳性率分别为77.42%和48.72%;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其阳性率分别为64.58%和36.36%。结论bel-xl与ER、PR的联合检测是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也为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个性化放化疗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HBME-1、CD15和p53蛋白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免疫组化法诊断甲状腺癌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1例甲状腺癌和27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HBME-1,CD15和p53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 HBME-1,CD15和p53蛋白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35.7%和14.3%,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9%,7.4%和0,癌旁组织中均未见表达。结论 参考消息于组织学诊断有困难的分化型甲状腺癌,HBME-1和CD15表达水平的检测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不同程度的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ER、PR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ER在正常宫颈组中表达率为100%,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其表达率及表达强度逐渐降低,在宫颈癌组仅为9.76%,各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PR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不如ER的表达率高,为39.29%,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其表达率也呈降低的趋势,在宫颈癌组其表达率已降至0,各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R、PR的表达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密切,呈一定的负相关性。ER及PR的表达下调或缺失可能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p53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技术,对p53基因第7,8外显子突变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在37例甲状腺癌中有11例在第7.8外显子发生突变,突变率为29.9%。p53基因突变在复发的患者中显著高于未复发的患者;p53基因突变与转移、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状况无显著差异。结论:p53基因的突变可能与甲状腺癌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SP法,回顾性对109例大肠癌标本同时进行P_(53)、P_(21)检测。P_(53)( )率为42.0%(46/109),P_(21)( )为61例(阳性率55.9%)。经本试验结果证实:P_(53)( )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组类型、LNM与否,肿物体积均不相关(P>0.05)。P_(21)( )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体积无显著差异(P>0.05);但LNM( )的P_(21)阳性表达增加,为89.7%,高分化腺癌,P_(21)阳性表达显著低于其它类型(14.3%),P_(21)( )的三、五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着(P<0.05),P_(21)( )表达与LNM因素及预后相关。P_(21)可做为预后指标之一。P_(21)和P_(53)有协同表达(?),占22.9%,但P_(53)( )和P_(21)( )表达之间诸病理因素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p53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技术,对p53基因第7,8外显子突变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在37例甲状腺癌中有11例在第7.8外显子发生突变,突变率为29.9%.p53基因突变在复发的患者中显著高于未复发的患者;p53基因突变与转移、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状况无显著差异.结论:p53基因的突变可能与甲状腺癌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P170糖蛋白在胃癌中表达与预后分析陈金联1储榆德1许蕙敏1吴云林2关键词P170糖蛋白胃肿瘤预后作者单位:1.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消化内镜科(上海200233)2.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化疗是治疗胃癌的手段之一,而多药抗药性(Multidrug...  相似文献   

12.
影响直肠癌预后因素的新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直肠癌预后的判定对于指导直肠癌的进一步治疗、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总结了我院对与预后有关的,对临床医生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两项临床及病理因素的观察结果,以及近些年来国内外研究较多的几项与顶后有关的新提出的因素。 文章指出:1、青年期直肠癌因其具有特殊的形态学特点,故其预后明显较壮老年直肠癌差。2、肿瘤的大体类型是与临床医生结合最密切的病理学因素,作者从其本身的形态学特征、与其它病理学因素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来看,将其分为两型,两型的预后显著的不同。3、DNA的倍体性与预后关系密切,整倍体者预后明显好于非整倍体者。4、采用第八因子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对脉管侵袭的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脉管侵袭的检出率高达87%,而且脉管侵袭的有无与预后关系密切。5、ER、PR表达与直肠癌的预后也有一定的关系,其中表达阳性者生存期低于表达阴性者。6、P_(53)、P_(21)基因表达的研究结果表明P_(53)与直肠癌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而P_(21)基因表达阴性者其预后差。指出作为基因对预后判定的意义P_(21)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P53基因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它的突变和异常表达,与癌细胞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58例乳腺癌石蜡标本中P53表达状况。结果表明:P53基因异常表达为39.7%(23/58)。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和性激素受体有明显相关性,与乳腺癌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乳腺肿物hTERT蛋白表达与激素受体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人类已证实端粒酶hTERT基因在干细胞及肿瘤细胞中比正常细胞高表达,其活性被认为与癌细胞永生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PTEN)、P5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80例甲状腺癌组织及8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2组标本中的PTEN、P5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不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TNM分期甲状腺癌组织中的PTEN、P53蛋白表达差异.结果 甲...  相似文献   

16.
段笃文  周静  胡平 《现代肿瘤医学》2008,16(12):2075-2077
目的:检测甲状腺癌中ER、PR及C—erbB-2,r63的表达并探讨它们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7例甲状腺癌、20例腺瘤、20例瘤旁甲状腺组织进行ER、PR、C—erbB-2、p53的检测。结果:甲状腺癌中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和63.2%,均与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有关,但与年龄,性别无关。无淋巴结转移组的甲状腺癌ER、PR阳性率为75.4%和70.5%,显著高于有转移组的53.8%和46.2%(P〈0.05)。C—erbB-2表达随癌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增高,p53表达随癌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减少,与C—erbB-2间呈负相关。在淋巴结转移组中C—erbB-2阳性率增高明显(P〈0.01)。结论:ER,PR,C—erbB-2,p53可作为甲状腺癌分化及恶性程度的评价指标,并且能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p53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6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未发现p53蛋白的表达,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4%。p53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率及患者术后生存率关系密切。结论:检测p53蛋白表达对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及预测预后有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段笃文  周静  胡平 《陕西肿瘤医学》2008,(12):2075-2077
目的:检测甲状腺癌中ER、PR及C—erbB-2,r63的表达并探讨它们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7例甲状腺癌、20例腺瘤、20例瘤旁甲状腺组织进行ER、PR、C—erbB-2、p53的检测。结果:甲状腺癌中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和63.2%,均与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有关,但与年龄,性别无关。无淋巴结转移组的甲状腺癌ER、PR阳性率为75.4%和70.5%,显著高于有转移组的53.8%和46.2%(P〈0.05)。C—erbB-2表达随癌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增高,p53表达随癌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减少,与C—erbB-2间呈负相关。在淋巴结转移组中C—erbB-2阳性率增高明显(P〈0.01)。结论:ER,PR,C—erbB-2,p53可作为甲状腺癌分化及恶性程度的评价指标,并且能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p53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Livin蛋白和p53蛋白在食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Liv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P〈0.01)。Livin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p53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P〈0.01)。在食管癌组织中Livin与p53表达无关(P〉0.05)。结论:Livin在食管癌组织中异常表达,有望成为食管癌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抑癌基因p53的失活与凋亡抑制基因Livin在食管癌的发生方面无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P53基因蛋白的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左连富  齐风英  刘江惠  郭建文 《癌症》1995,14(4):252-255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40例乳腺癌细胞P53蛋白的表达进行了定量研究,并探讨其与病理组织学分级,DNA倍体和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P53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有关。DNA异倍体乳腺癌P53表达量(FI值)明显高于二倍体乳腺癌。P53阳性表达的乳腺癌,其生存期(4.7±2.9年)和五年生存率(34.6%)明显低于P53阴性表达的乳腺癌。P53基因的突变,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新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