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regional portal hypertension,RPH)也称为左侧门脉高压症,主要发病机制为各种原因造成的脾静脉梗阻,脾胃区域静脉压力增高,进而导致胃底静脉曲张,严重者可引发上消化道出血.其病因以胰腺疾病最常见,而由腹腔结核病灶压迫脾静脉所致者极其罕见,且腹腔结核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现报道此类病例1例,望有助提高临床医生对RPH罕见病因之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结核病在发展中国家是常见病,其发病率在近年呈上升趋势,但胰腺结核报道相对罕见。其尸检发现率仅为2.1%~4.7%[1-2],报道粟粒性结核尸检累及胰腺者为4.7%~14%。近年国外有关胰腺结核的报道有增加趋势[3]。胰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易被误诊为胰腺肿瘤而行手术治疗,给患者增加痛苦[4]。现报道1例以胰源性门静脉高压为首发症状的结核病患者。  相似文献   

3.
<正>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IPH)是一种相对罕见的肝脏疾病,临床上以肝功能受损与门静脉高压症状不平行为特征,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高凝状态、免疫紊乱等都被认为是可能的致病因素[1]。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典型表现为局部或广泛分布的鳞屑性红斑,目前认为免疫系统参与其发生发展过程[2]。同时,银屑病患者被证实存在更加显著的内皮细胞损伤,进一步增加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3]。  相似文献   

4.
林斌 《胰腺病学》2005,5(1):32-32
患者男,24岁,以"间断性发热伴右上腹不适3月,再发5 d"主诉入院。3月前受凉后寒战发热,体温最高达40℃,呈稽留型,伴右上腹隐痛不适,无呕吐及巩膜黄染,当地给予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无效,此后反复发热,约2-3周1次,给退热药后均好转。无明显消瘦、贫血、乏力、纳差等不适。5 d前再次发热,在外院查腹部B超及CT示肝门部改变,遂来我院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岁,以"间断性发热伴右上腹不适3月,再发5 d"主诉入院.3月前受凉后寒战发热,体温最高达40℃,呈稽留型,伴右上腹隐痛不适,无呕吐及巩膜黄染,当地给予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无效,此后反复发热,约2 ~ 3周1次,给退热药后均好转.无明显消瘦、贫血、乏力、纳差等不适.5 d前再次发热,在外院查腹部B超及CT示肝门部改变,遂来我院行上腹部增强CT示:胰头及钩突部肿大,强化后有蜂窝状改变,考虑:(1)化脓性病灶;(2)胰头部肿瘤.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既往无结核病史.体检:T 39.2℃,营养中等,双侧锁骨上可触及3 ~ 4个肿大淋巴结,每个约1.5 cm大,无压痛,巩膜无黄染,无其他阳性发现.血沉65 mm/h,肝功能正常,胸片无异常,血培养无细菌生长,PD试验3 + ,行右锁骨上淋巴结活检.病理示:结核性干酪样坏死,遂考虑为胰头结核.给予抗结核(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三联治疗, d后体温降至37.5℃, d后正常,月及4月后2次复查CT示病灶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6.
胰腺结核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星  牛建平  林斌 《中华消化杂志》2003,23(11):654-654
患者男 ,2 4岁 ,因间断性发热伴右上腹不适 3个月 ,再发5d入院。 3个月前受凉后寒战发热 ,体温 39℃~ 4 0℃ ,呈稽留型 ,伴右上腹隐痛不适 ,无呕吐及巩膜黄染 ,当地给予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无效 ,此后反复发热 ,约 2~ 3周 1次 ,予退热药后均好转。无明显消瘦、贫血、乏力、纳差等不适。 5d前再次发热。腹部B超及CT示 :肝门部改变 ;上腹部增强CT示 :胰头及钩突部肿大 ,强化后有蜂窝状改变。考虑化脓性病灶或胰头部肿瘤。既往无结核病史。体检 :体温 39.2℃ ,营养中等 ,巩膜无黄染 ,双侧锁骨上可触及肿大淋巴结 ,直径约 1.5cm ,无压痛。…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65岁,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当时血淀粉酶达1 000 U/L,经胃肠减压、抗感染、抑胰液分泌等治疗,症状体征均在2周内消失,复查血淀粉酶正常.分别于治疗2周及4周时查CT示:"胰腺炎伴假性囊肿形成,多发且体积增大".  相似文献   

8.
张国杰  张谦 《胰腺病学》2003,3(3):148-148
患者女性 ,6 5岁 ,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当时血淀粉酶达 10 0 0 U /L ,经胃肠减压、抗感染、抑胰液分泌等治疗 ,症状体征均在 2周内消失 ,复查血淀粉酶正常。分别于治疗 2周及 4周时查 CT示 :“胰腺炎伴假性囊肿形成 ,多发且体积增大”。出院前 1周突然出现高热 ,达 39.6℃。给予环丙沙星 ,先锋必抗感染 1周无效于 2 0 0 3年 3月 3日入我院。入院查体 :左上腹压痛阳性 ,未触及异常包块。血常规 :WBC9.8× 10 9/L,中性粒细胞占 0 .6 78,血淀粉酶正常。B超示 :“慢性胰腺炎伴假性囊肿形成”,描述为“于下腔静脉、腹主动脉腹侧…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性 ,47岁。蒙古族 ,干部。因上腹不适 2月 ,加重伴全身皮肤黏膜黄染 2 0天 ,门诊以梗阻性黄疸 ,胰头占位病变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 2月无诱因出现上腹不适 ,纳差 ,餐后腹胀 ,无恶心呕吐、返酸 ,无呕血黑便 ,亦无发热。入院前 2 0天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 ,进行性加重 ,食欲及体重均较前下降 ,仍无发热、腹痛。曾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 ,CT检查显示胰头占位性病变。患者素日体健 ,否认结核及肝炎病史。我院CT报告显示 :肝脏变形 ,表面光滑 ,肝裂宽 ,脾大 ,肝内胆管及总胆管扩张 ,胆囊增大 ,胰头大 ,可见“双管征”。诊断为 :①梗阻性黄疸…  相似文献   

10.
胰腺结核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75岁,主因“腹痛2个月,低热1个月”于2004年9月28日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腹部隐痛,向左侧腰背部放散,进食加重,便后减轻。1个月前出现午后低热,体温最高38%,伴盗汗、乏力、食欲下降,排黄色成形软便,1次/天。发病以来体重减轻5kg。既往50年前患“肠结核”,持续口服“雷米封”3年治愈。30年前患“颈部淋巴结结核”,持续口服“雷米封及中药(不详)”1年治愈,否认肺结核病史。体检:轻度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异常。上腹部略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左侧腹部压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15次/分。  相似文献   

11.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临床上比较少见,诊断较困难且易误诊,可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1]。最近我院收治了1例区域性门静脉高压引起大出血的患者,现将诊治经过报道如下。病例:男,49岁,1999年6月8日因呕暗红色血数次、解柏油样大便5次而入院。入院体检:严重贫血貌,心率106次/分,肝助下未及,脐上偏左可触及一拳头大小的包块,质地中等,无明显触痛,腹壁静脉无显露,移动性浊音阴性,肝掌、蜘蛛痣均阴性。入院后患者又呕鲜红色血4冰,经积极止血、降低门静脉压力等治疗后病情趋于稳定。6月10日行胃镜检查示:食管下段后壁静脉曲张呈静脉…  相似文献   

12.
西德Falk Foundation每月出版“肝脏病学快速文献评论” (HepatologyRapid Literature Review)一期,Dr.H.Falk 双博士统计该刊1985年共登载各国医学杂志中大约8000篇肝胆疾病的文摘,包括本刊(临床肝胆病杂志)沦著选篇英文摘要在内。世界肝脏病学权威、国际肝脏研究学会首任会长、美国83岁功勋教授Hans Popper博士选择其中2000多篇文摘,综合成“肝脏疾病进展(Progress in Liver diseases)”一书,内容十分丰富,高度精练,特予翻译成中文,以供国内广大医务人员的参考。但本书是文摘的文摘,不是科普读物,有的对一篇或数篇文章用一、二句话高度概括其精华,基础较差的医师可能会遇到很大困难,不易看懂,故嘱承担翻译的十位同志要注意读者的可接受性,不要简单机械直译,而读者则宜联系基本知识,才能看懂,受到教益,可以开阔眼界,鸟瞰世界肝病新貌。 Hans Popper教授已年逾古稀,每星期除周六晚间休息外,每日辛勤工作。最近他函告本刊总编辑叶维法教授,《Progress in Liver Disease 1986》一书,现正编印中。未知本刊读者对本期特载有何意见?是太深看不懂明年不要再印?还是收获较大希望明年再印?请来信告知。  相似文献   

13.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6):1416-1418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4岁,因"HBsA g阳性12年,血细胞减少3年"于2020年7月4日入住本院。患者12年前体检发现HBsA g阳性,自述为"小三阳",肝功能正常,后不定期检查肝功能均正常,但未查肝脏超声及血常规。2018年5月28日外院检查血常规提示三系降低,肝功能正常,HBV DNA 2.15×10~2IU/ml。腹部彩超提示:肝实质回声稍增粗、门静脉内径增宽、胆囊壁粗糙、轻-中度脾肿大,外院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大、脾功能亢进",并予以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3个月后患者怀孕。  相似文献   

14.
Liu ZB  Lu SC  Li N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8):628-629
本院2009年11月-2010年4月收治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PH)患者3例,现报道如下. 一、病例资料 A患者,男性,13岁,因发现脾大2个月于2009年入院.既往病史提示:患者于家中接生,剪断脐带时未严格消毒;B患者,男性,19岁,因发现脾大3年于2009年11月入院,2008年2月及2009年9月曾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便血.  相似文献   

15.
报道门静脉高压症(PHT)合并肝癌(PHC)患者9例,施行肝叶切除术及脾切除、断流术8例,另1例因左、右肝均 灶,仅行剖腹探查术,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1例多发肿瘤患者于术后9个月死亡;1例肝癌复发并肺内转移者于术后18个月死亡;余7例肝癌无复发,未发生消化道出血,情况良好,其中5例已恢复术前工作,提示PHT合并PHC患者只要条件允许,应同期施竽肝叶切除加脾切除、断流术,可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性分析58例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9%(11/58).1例于术后3周因并发肝肾综合征及上消化道出血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余均顺利出院.术后1、2、3 a生存率分别为92.8%、64.5%、34.6%.随访中死亡15例,死亡原因:肝癌复发5例,肝功衰竭6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认为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实施同期联合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男性,70岁,以"上腹胀10余天"为主诉入院。患者于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上腹胀,无上腹痛,无反酸、烧心、恶心、呕吐、心悸、气短、胸痛、胸闷等症状,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遂来我院就诊,门诊查腹部超声提示肝内回声稍粗、欠均匀、脾大、腹水,以"肝硬化伴腹水"收入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HCC合并门静脉高压症在临床实践中是经常遇到的难题.HCC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如何同时处理HCC及门静脉高压依然是肝脏外科医师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就HCC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治概况进行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61岁。因餐后上腹饱胀、后背不适1年,发热(体温38℃左右)2周,于1997年8月23日入院。发病后经多方诊治,近2个月症状仍进行性加重,且不能平卧,伴食欲不振、乏力,日渐消瘦,体重下降8kg,体温38.0~38.5℃。既往史:1978及1...  相似文献   

20.
作者观察了某儿童医院33例小儿门静脉高压症,其中男性20例,女性13例,首次出现门静脉高压的症状自4个月至16岁,其中18例为肝内型门静脉阻塞,14例为肝外型门静脉阻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