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儿童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集门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02份。用快速改良抗酸二步法检查粪便中隐孢子虫卵囊,其阳性率为4.90%;男女性别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1月、5岁和10岁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4.05%,7.14%和7.14%。提示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腹泻患儿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隐孢子虫感染。  相似文献   

2.
中药治疗隐孢子虫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儿童隐孢子虫病患者中的药治疗前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经金胺-酚染色、改良抗酸复染法鉴定隐孢子虫卵囊(CSO),确诊1-10岁儿童隐孢子虫肠炎42例。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数、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患者CD3,CD4值降低,淋巴细胞转化受抑。用苦参合剂治疗后,临床腹泻症状消失,排虫转阴。CD3,CD4淋巴细胞转化值显著升高。结论:苦参合剂对隐孢子虫的感染有较好的驱虫效果,并能增强细胞免疫力。  相似文献   

3.
收集门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02份。用快速改良抗酸二步法检查粪便中隐孢子虫卵囊,其阳性率为4.90%;男女性别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1月、5岁和10岁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4.05%,7.14%和7.14%。提示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腹泻患儿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隐孢子虫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隐孢子虫(CPS)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地塞米松2mg·kg-1·d-1灌喂大鼠,第8d灌胃接种人源型隐孢子虫卵囊(CSO)5×106个建立大鼠CPS感染模型。在感染CSO后第7d起灌胃大蒜素16mg·kg-1·d-1共28d。结果粪便CSO密度分和肠道CPS感染分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蒜素16mg·kg-1·d-1×28d对大鼠CPS感染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腹泻人群隐孢子虫(CPS)的感染情况,为防治隐孢子虫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对粪便进行染色、镜检。结果 腹泻人群CPS杂率为5.66%,其中儿童为6.13%,成人1.02%;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感染率 4.56%和8.25%。结论 温州确有隐孢子虫病存在,婴幼儿为隐孢子虫多发人群组,慢性腹泻感染率明显高于急性腹泻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徐州市区和农村6个点隐孢子虫感染调查,≤15岁儿童5089例,隐孢子虫卵囊阳性89例,各点均有发现,平均感染率为1.75%(0.7~5.06%)。<4岁婴幼儿感染率明率高于4~15岁儿童(P<0.01)。部分病例血常规和免疫学检测,半数以上有贫血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腹泻为本病主要临床表现,本组64%(57/89)出现腹泻,但亦发现较多的无症状带虫者。病例家人和畜粪便亦检获到隐孢子虫卵囊。  相似文献   

7.
小儿隐孢子虫病大蒜素治疗效果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76年Nime首次报道人类隐孢子虫病以来,随着对该虫认识的提高和检验技术的改进,发现的病例日趋增多,本病已为一种世界性疾病。国内人体隐孢子虫病于1987年8月在南京发现,我院于1988年7~9月采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腹泻小儿478份粪便,发现隐孢子虫卵囊阳性者20例。18例采用大蒜素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腹泻患者中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及分布特征。方法2004年和2005年夏秋季节,收集齐齐哈尔6个区、县330例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粪便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结果6个区、县330例腹泻患者的隐孢子虫的总感染率为3.33%,其中学龄前儿童的感染率最高,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9.09%。分别在龙江、林甸、富裕、富区查出隐孢子虫。结论隐孢子虫流行分布广泛,学龄前儿童及老人的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一种全球性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病原体是一种寄生原虫一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隐孢子虫后,虽可引起急性腹泻,但常为自限性;免疫功能低下、缺陷或免疫抑制的患者感染后,则可引起严重胃肠炎并伴有水样腹泻,导致大量体液丢失而危及生命,是艾滋病病人的重要致死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隐孢子虫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孢子虫病的治疗进展史长松综述姚福宝审校(儿科研究室)关键词隐孢子虫隐孢子虫病治疗中图法分类号R531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由隐孢虫(Cryptosporidium,CPS)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最常见的...  相似文献   

11.
Jiao BX  Wang HZ  Liu Y  Li J  Guo J  Li M  Wan G  Hua WH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7):2611-2614
目的 探讨艾滋病相关性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253例艾滋病相关性慢性腹泻患者的标本,采用甲醛-乙酸乙酰沉淀法,对标本进行集卵,用改良抗酸染色法进行染色,检测隐孢子虫卵囊.根据患者血液中CD4+细胞水平和年龄分别分为< 200、≥200~<500、≥500个/μl3组和20~35、36~55、56~69岁3组,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253例粪便标本中,隐孢子虫阳性32例(12.6%),3种CD4+细胞水平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20.4% (20/98)、9.2% (12/130)、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3,P<0.01).在32例隐孢子阳性患者中腹泻5次/d以上22例(68.8%),3种CD4+细胞水平组各有15例(15/20)、7例(7/12)、0例,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处于HIV无症状期、AIDS前期、AIDS期,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0(0/7)、21.3% (19/89)、8.3%( 13/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22,P<0.01).32例隐孢子阳性患者中引发肠炎者22例.城市与农村患者阳性率分别为6.7% (7/104),16.8% (25/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96,P<0.05).253例艾滋病患者3个年龄组的感染率分别为7.3%(4/55),13.4% (22/164),17.6% (6/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9,P>0.05).结论 隐孢子虫感染率及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CD4+水平、艾滋病分期及疾病发展到直肠炎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及当归补血汤多糖对隐孢子虫感染的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连续8d给灌服小鼠醋酸地赛米松后,于第9d经口接种1×106个隐孢子虫卵囊1次,建立隐孢子虫感染模型,再经当归补血汤及当归补血汤多糖灌胃治疗10d,计数粪便隐孢子虫卵囊,观察肠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T细胞亚群和血清IL-2I、L-4I、FN-γ水平。并设正常对照、模型对照和西药对照组。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补血汤组、当归补血汤多糖组和西药组卵囊排除数量减少(P〈0.05),肠组织病理学改变较轻,免疫学检测发现CD4、CD4/CD8及IL-2I、L-4和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及当归补血汤多糖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隐孢子虫感染小鼠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思连康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206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静脉滴喜炎平注射液,口服思密达;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思连康(〈6个月,2次/d,每次1片;~1岁,2次/d,每次2片;~3岁,2~3次/d,每次2片),观察两组的总有效率、止吐时间、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和总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8.0%),退热、止泻、总疗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止吐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连康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黄晓庆  桂水清  吴华平 《河北医学》2007,13(12):1259-1261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佐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就诊的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按年龄组加服不等量的消旋卡多曲,疗程5d,观察治疗后排便次数、性状和临床症状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3.53%,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显效率48.08%,总有效率71.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止泻时间、总病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用药d3后出现1例皮疹,1例恶心、呕吐,停药后即消失。结论:消旋卡多曲佐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有利于减轻腹泻症状和缩短病程,疗效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15.
潍坊南部山区儿童隐孢子虫病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隐孢子虫病在潍坊南部山区儿童中的感染和流行情况。方法:随机抽样收集1943份儿童和部分患者家的家畜粪便样品,用金胺-酚染色法及改良抗酸复染法染色,检查隐孢子虫卵囊。结果:样本儿童隐孢子虫阳性率为2.83%,低年龄儿童感染率较高。秋季为儿童的感染高发季节,感染儿童家中饲养的家畜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家中的家畜。结论:潍坊南部山区儿童隐孢子虫的感染以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低龄儿童感染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不良的卫生习惯及机体免疫功能不健全有关;病畜可能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联用思连康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16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4组(n=40),消旋卡多曲颗粒组(A组)、思连康组(B组)、联合治疗组(C组)和对照组(D组),对4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B组、C组、D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65%、90%和25%。A组、B组、C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D组(P〈0.05);C组的疗效最好,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消旋卡多曲颗粒加思连康联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轮状病毒性(RV)腹泻与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方法:检测230例RV阳性肠炎患儿(观察组)及60例RV阴性肠炎患儿(对照组)血清肝功能及心肌酶活性,综合分析其实验结果。结果:观察组转氨酶心肌酶谱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以CK、CK-MB最为显著;有脱水酸中毒组ALT、AST、LDH、HBDH、CK、CK-MB明显高于无脱水酸中毒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转氨酶及心肌酶活性各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RV腹泻可引起血清心肌酶谱和转氨酶异常,导致肠道外脏器损伤,早期监测血清转氨酶和心肌酶的变化有利于临床及早预防并采用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消旋卡多曲与西咪替丁联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12例符合条件的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6例。两组常规补液纠正脱水和酸中毒,对症支持治疗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消旋卡多曲与西咪替丁;对照组加服八面蒙脱石散。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6%和80.4%,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和1.7%。结论消旋卡多曲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