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吴伟  陆彬 《中国药学杂志》1999,34(11):752-754
 目的:考察热固化时间及温度对喷雾干燥牛血清白蛋白微球表面活性氨基含量的影响?方法:牛血清白蛋白微球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热致变性固化?经适当改进三硝基苯磺酸法测定微球表面活性氨基含量?三硝基苯磺酸与牛血清白蛋白微球表面活性氨基在碱性环境下反应完全,过量的三硝基苯磺酸用L-缬氨酸反应显色,410nm 波长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表面活性氨基含量受热致变性时间的影响较小,随变性温度的升高而适当减少?结论:热致变性温度是影响喷雾干燥牛血清白蛋白微球表面活性氨基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盐酸青藤碱牛血清白蛋白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具有缓释作用的盐酸青藤碱牛血清白蛋白微球。方法: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盐酸青藤碱牛血清白蛋白微球,并对其形态学性质、载药量及体外释药进行考察。结果:通过优化工艺,制得的微球粒径分布范围为1~3 μm,当改变药物与囊材的比例为1∶2,1∶1和2∶1时,获得的微球载药量分别为31.6%,47.7%和67.9%,药物包封率均大于94%。体外释放试验表明,该制品较原注射剂具有明显缓释作用,且通过调整处方组成及热变性条件可获得不同释药特性的微球。结论:喷雾干燥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白蛋白微球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微球载药量高,具有明显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3.
制备工艺对卡铂白蛋白微球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制备因素对卡铂白蛋白微球的粒径、表面形态、包封率和体外释药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加热固化法制备卡铂白蛋白微球。结果:搅拌速度、乳化剂、白蛋白浓度影响微球的粒径大小。药物与白蛋白的投料比例直接影响微球的表面特征、载药量和包封率。微球的体外释药行为受微球含药量、粒径大小、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等因素影响。结论:控制制备卡铂白蛋白微球的工艺条件,可以制备不同释药速率的微球。  相似文献   

4.
干粉末吸入环丙沙星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调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制备适合粉末吸入肺部定位给药的环丙沙星白蛋白缓释微球,探讨热变性对微球体外释药的调节机制。方法 采用水溶液系统,运用喷雾干燥微囊化工艺一步制得粉末微球,分析粉末微球吸入的剂量,考察热变性微球的体外释药情况。结果 粉末微球流动性好,不含任何有机溶剂,外观呈圆球型,粒径为1-5μm,给药剂量可控。微球的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热变性程度越深,药物释放愈缓慢,这与白蛋白微球二级结构的空间构像及其降解特性有关。结论 粉末热变性对喷雾干燥白蛋白微球体外释药具有可调节性,所制备的环丙沙星微球适于干粉末吸入肺部定位给药,可望明显提高环丙沙星对肺部感染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高振珅  薛艳飞  薛蕾 《中药材》2012,(3):485-487
目的:制备姜黄素牛血清白蛋白微球。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为囊材,选用单凝聚法制备姜黄素微球,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制备工艺,显微镜观察法、紫外分光度法等验证微球。结果:在最佳工艺下,即药物∶囊材为1∶6,乳化剂0.5 mL,乳化时间20 min,乳化温度35℃时,包封率为(67.85±1.73)%(n=3)。经验证微球已经形成,制得的微球外观多呈圆球形,平均粒径为52.48μm。结论:该方法简单、方便,工艺可控。  相似文献   

6.
三七总皂苷白蛋白微球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索以三七总皂苷为原料制备白蛋白微球的可行性。方法:以加热固化法制备微球,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白蛋白用量、超声乳化时间、固化温度、固化时间等因素,优选出最佳制备工艺,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扫描显微镜进行形态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包封率。结果:最佳工艺为白蛋白用量300 mg,超声乳化时间15 min,固化温度105℃,固化时间20 min。结论:以三七总皂苷为原料制备白蛋白微球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丝裂霉素c铁磁性微球的制备及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丝裂霉素C铁磁性微球(FMS),探讨工艺条件对成球的影响,并測定微球粒径、组分含量及体外 药物溶出度等主要物理性质。方法:以人血清白蛋白作载体,純铁粉作磁响应物质,用加热固化法制备包埋抗肿瘤 葯物丝裂霉素C(MMC)的铁磁性微球,显微镜及电镜观察微球形态、粒径分布,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其中 铁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MMC含量及体外药物溶出度。结果:乳化时间、搅拌速度、白蛋白投料比对微球粒径 影响很大,控制适当的工艺条件可得粒径为20-100μm,铁磁性物质含量为22.4%-24.3%,药物含量适中,且具 有一定緩释性能的磁性微球。结论:自制的FMS符合临床使用要求,有希望作为新型药物载体应用于靶向给葯系 统。  相似文献   

8.
依托泊苷白蛋白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依托泊苷白蛋白微球,并对其形态学性质、载药量、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方法:用乳化热固化法制备依托泊苷白蛋白微球。结果:微球平均粒径(13.61士4.80)μm,含药量为(18.25士0.18)%,药物包封率为(45.45士1.27)96,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Q=0.01591+0.09837t1/2(r=0.9975)。结论:用乳化热固化法制备的依托泊苷白蛋白微球外观圆整,载药量较高,体外释药符合长效制剂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制得布比卡因人血清白蛋白微球的理化特性。方法 采用乳化热固化法和高压电场法制备布比卡因人血清白蛋白微球,通过均匀设计考察乳化热固化法制备工艺条件对微球粒径、释药速率、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以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测定微球的体外释放度。结果 搅拌速度和药物/蛋白浓度比可分别显著影响粒径大小和药物包封率。不同粒径大小微球的释放行为表明,随着微球粒径增大,其释放行为愈符合Higuchi方程,微球粒径愈小,愈符合一级动力学释放模式。高压电场法与乳化热固化法制备工艺相比,高压电场法制备微球的粒径分布集中,跨度由1.98缩小为0.52,包封率由原来的50.87%提高到91.62%。结论 高压电场法是一种简单、可行的白蛋白微球制备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沈岚  冯怡  徐德生  林晓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3):1947-1950
目的:探索喷雾干燥工艺制备麦冬皂苷肠溶微球的最优工艺参数。方法:以外观形态、包封率、收率等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对喷雾干燥工艺参数进行优选。结果:最优工艺参数:进风温度90 ℃,加料速度10 mL·min-1,雾化器转速50 r·min-1。结论:麦冬皂苷肠溶微球质量符合预期要求;影响微球成型的主要因素为进风温度;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中药微球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聚合物材料对牛血清蛋白(BSA)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合成含有甘氨酸的聚酯材料。BSA在设计的条件下培养,用体积排阻色谱检测BSA含量变化。结果:BSA含水量超过临界值后产生凝集。高pH值促进BSA的凝集。聚合物的组成和降解产物对BSA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结论:聚合物中甘氨酸能增加BSA的稳定性,聚合物降解产生的乳酸降低BSA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咖啡酸类小分子肉苁蓉苷F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特性。方法:运用荧光光谱(FS)、紫外-可见光谱(UV)和圆二色谱(CD)法探讨了生理条件下肉苁蓉苷F(该化合物为作者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简记为CF)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计算得到CF-BSA的静态表观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能量转移效率(E),空间距离(r),热力学参数ΔG,ΔH,ΔS,与CF作用前后BSA中α-螺旋结构含量的变化,明确了CF在BSA上的结合位置,分析了几种常见金属离子对CF与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论:CF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可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其在BSA上的结合位点数约为1,25℃时的结合常数Ka为4.36×104L·mol-1,二者之间的空间距离r为3.09 nm,结合过程主要表现为氢键作用,CF在BSA上的作用位点为site I,Mg2+,Fe3+,Cu2+,Zn2+的存在增强了CF与BSA的结合作用。猝灭机制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CD光谱表明CF对BSA的空间构型改变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pH 7.4),分别评价了齐多夫定及其乙酸酯 (AZT-E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结合类型、共存金属离子对结合的影响。 方法: 在不同温度下运用荧光猝灭光谱法,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法,研究AZT,AZT-Es分别与BSA的相互作用,利用Stern-Volmer方程处理实验数据,得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 结果: 在温度为289~310 K时,AZT对BSA的荧光猝灭机理以静态猝灭为主;AZT-Es对BSA的荧光猝灭机制低温下为静态猝灭,高温下静态和动态猝灭共同作用;上两种体系的结合力主要为疏水作用,以摩尔比约 1:1结合;同步荧光光谱显示,AZT-Es的加入使BSA的酪氨酸残基和色氨酸残基构象同时发生了变化,与BSA残基所处环境的疏水性降低;在298 K时共存Ca2+,Zn2+,Mg2+,Cu2+,Pb2+等金属离子对两种体系结合常数的影响微乎其微。 结论: 不同温度条件下AZT,AZT-Es对BSA的荧光猝灭机理不同;两种体系的结合力为疏水作用;金属离子对两种体系结合常数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亲水/亲脂性附加剂对乳酸-羟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中蛋白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微球,并添加不同性质的附加剂考察蛋白的释放行为。微量BCA法测定蛋白质量浓度。结果加或不加附加剂对PLGA微球的粒径无显著影响,对微球包封率的影响较大。加入羟丙β<-环糊精使蛋白从PLGA微球的释放明显增加;硬脂酸则使蛋白释放明显减缓;聚乙二醇则对蛋白释放有一定的阻滞作用。它们的扫描电镜图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结论加入亲水/亲脂性附加剂可修饰PLGA微球中蛋白的释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牛血清白蛋白在盐酸胍中的构象变化过程进行研究,根据荧光参数的变化,建立蛋白构象与环境变化的关系,从分子水平探讨蛋白质构象变化而致不稳定的原因。方法 采用内源性荧光法,荧光淬灭法及荧光探针法研究牛血清白蛋白在盐酸胍中的构象变化过程。结果 在变性过程中,随着盐酸胍浓度的增加,牛血清白蛋白内源性色氨酸荧光峰位先蓝移后红移,荧光强度逐步衰减;8-苯胺基-1-萘磺酸-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物荧光峰位逐步红移,荧光强度逐渐衰减;丙烯酰胺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淬灭常数KSV在盐酸胍浓度为0.5 mol·L-1时降至最低3.469×108L·mol-1 ·s-1。结论 在盐酸胍诱导的变性过程中,牛血清白蛋白的色氨酸残基所处区域构象经历了一个先紧缩后舒展的三态过程。而8-苯胺基-1-萘磺酸探针结合位点与色氨酸残基可能位于牛血清白蛋白的不同区域,且构象变化更为灵敏。  相似文献   

16.
肖颖  赵玉斌  谢雁鸣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2824-2827
目的:明确华蟾素注射液中可疑致敏原成分,为上市中药注射剂过敏原的筛查提供新的实验方法。方法:首先在临床上收集华蟾素注射液过敏患者血清;同时将华蟾素注射液中的可疑致敏原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合成人工抗原,在体外重现华蟾素注射液在人体内的过敏反应过程,利用血清学检测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RBL-2H3细胞被诱导脱颗粒释放组胺及TNF-α浓度的变化,与华蟾素注射液人体内过敏反应所产生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RBL-2H3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率、组胺及TNF-α浓度测定显示,脂蟾毒配基-BSA组、过敏患者血清组(用药后)组与标准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华蟾酥毒基-BSA组、空白对照组与标准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上收集的华蟾素注射液过敏患者血清中的过敏原成分应为脂蟾毒配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