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报告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的手术技巧及手术疗效。方法对 2 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施行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 ,并与切除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的疗效进行跟踪随访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术后心功能恢复更好。结论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瓣替换术优于切除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  相似文献   

2.
保留后瓣叶及瓣下结构二尖瓣替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15例郭国栋刘军王亚宏刘苏周洪昌洛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洛阳491009关键词二尖瓣替换;风湿性心脏病;手术治疗1993年2月~1996年7月,在75例二尖瓣替换术中采用保留后瓣叶及瓣下结构行瓣膜替换15...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应用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回顾2007年6月~2009年5月间,患风湿性心脏病在我院进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共42例,术中全麻建立体外低温循环,注意保护心肌,切除病变的二尖瓣,置换机械或生物二尖瓣.结果:42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选择机械瓣膜置换者27例,选择用生物瓣置换者15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置换二尖瓣手术是根治的唯一方法,只要术前认真准备,术中加强操作技能,术后预防并发症,成功率很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二尖瓣置换术是采用由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二尖瓣机械瓣膜或用生物组织制成的二尖瓣生物瓣膜替换原有病变二尖瓣的心脏外科手术。它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主要方法,随着技术的成熟,二尖瓣置换术病死率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目前风湿性二尖瓣置换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诸多危险因素,如患者性别、年龄、术前心功能、二尖瓣病变的严重程度、术中人工瓣膜的选择、原有瓣膜结构的保留与否、体外循环以及术后抗凝、人工瓣膜情况等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如何减少和避免上述危险因素的发生,探索更优化的个体化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治疗方案,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留部分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对15例瓣膜病患者行保留部分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结果术后早期恢复良好,无低心排量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脏破裂等并发症,远期心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在二尖瓣替换术中保留部分二尖瓣装置可有效地保护左室功能,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探讨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手术对左心功能的影响,评价保留二尖瓣腱索及乳头肌对心功能的维护作用。36例保留二尖瓣装置手术,术后心功能改善明显,左心室缩小,低心排发生率下降,未见卡瓣及左心室破裂发生。  相似文献   

7.
李建梅 《华夏医学》2001,14(5):612-613
传统的二尖瓣替换术都是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进行 ,切除前、后瓣叶及瓣下结构。传统术式因切除瓣下结构破坏了瓣叶与左心室的连续性 ,术后易致左心功能不全。1992年 6月至 2 0 0 0年 1月 ,我科在 16 1例二尖瓣替换术中行保留瓣膜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 2 3例 ,术后重点加强循环的维护和神经系统、呼吸道、引流管等护理 ,收到良好的效果。术后住院时间短 ,心功能恢复理想。现将术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2 3例患者 ,男 14例 ,女 9例 ;其中风湿性心脏病 2 2例 ,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前叶脱垂 1例 ;年龄 12~ 43…  相似文献   

8.
兰占占 《华夏医学》2021,34(3):81-84
目的:探讨保留二尖瓣装置换瓣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LVEDD和LVES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不保留二尖瓣装置换瓣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保留二尖瓣装置换瓣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  相似文献   

9.
白韬  刘邕波  杜正隆 《华夏医学》2000,13(6):766-767
传统的二尖瓣替换术都是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进行 ,切除前、后瓣叶及瓣下结构。传统术式因切除瓣下结构破坏了瓣叶与左心室的连续性 ,术后易致左心功能不全。1992年 6月至 2 0 0 0年 1月 ,我科在 16 1例二尖瓣替换术中行保留瓣膜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 2 3例 ,收到良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3例 ,男 14例 ,女 9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病 2 2例 ,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前叶脱垂 1例 ,年龄 12~ 43岁 ,心功能分级 (NYHA) 级 3例 , 级 10例 , 级 10例 ,伴房颤者 11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5 2~ 81m m,平均 6 5 …  相似文献   

10.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术后的瓣膜替换术吉林省人民医院(130021)江萍林世平张旭李惠君王伯杰【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闭式扩张术瓣膜替换术我院从1991年3月~1997年3月,共行二尖瓣替换术166例,其中的27例为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术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改良间断缝合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二尖瓣瓣膜疾病患者中,23例采用传统间断缝合法,39例采用改良间断缝合法,比较两种手术方法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结果两组在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间断缝合法不增加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时间,操作简单,下瓣容易,在临床中可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二尖瓣成形术在成人二尖瓣反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56例成人二尖瓣反流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成形术包括人工瓣环置入,瓣叶部分切除,腱索修复、转移,人工腱索置入,缘对缘缝合技术等。术中行左心室注水试验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效果。出院后门诊随访,超声心动图观察心功能及二尖瓣反流程度。结果全组围手术期无死亡。出院时心功能均明显改善,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47例,Ⅱ级9例。术后随访52例,随访率为92.9%,随访时间18~36个月。术后1年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内径[(35.5±5.5)mm vs.(50.6±5.7)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52.9±6.4)mm vs.(66.5±6.4)mm]、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35.1±6.3)mm vs.(49.8±6.0)mm]与术前比较明显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61.0±7.0)%vs.(52.0±8.0)%]与术前比较明显提高。结论成人二尖瓣反流采用二尖瓣成形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全部保留和部分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随机选取44例接受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接受全部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B组接受部分保留瓣下结构的手术,比较两组在术后早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超声心动图改变。结果A组与B组在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重症监护时间上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两组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A组左室长轴收缩末纵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同等条件下应首选全部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但不必强求全瓣结构保留,应视术中瓣膜的病变情况和术者的经验而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工机械瓣膜与生物瓣膜在二尖瓣置换术(MVR)中的疗效.方法 以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2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人工机械瓣膜,观察组采用生物瓣膜;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80.3±21.2...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前瓣叶及其腱索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二尖瓣置换手术,其中22例保留了二尖瓣前叶及其腱索(观察组),26例未保留瓣叶及其腱索(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变化。结果:观察组无手术早期死亡病例;对照组手术早期死亡1例(3.8%,1/26),超声心动图显示,两组LVEDV、LVESV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LVEF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保留前瓣及其腱索的二尖瓣置换术对左心室功能的改善优于传统不保留瓣膜的二尖瓣置换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DCT)对保留二尖瓣心脏生物瓣膜替换术后心功能的评价.方法 选择2012年5月到2014年2月到该院就诊的适合二尖瓣心脏生物瓣膜替换术的患者共35例,将其分为两组,A组术中保留二尖瓣全瓣及瓣下结构,B组术中不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术前,术后10 d行MDCT检查,评价左心室功能.结果 两组病例术前MDCT对比,A组和B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0d MDCT的结果EDV、ESV、EF分别为(106.25±8.83)mL、(35.75±4.37)mL、(54.48士4.23)%,B组分别为(113.42±9.22)mL、(38.63±3.40)mL、(51.63±4.7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二尖瓣全瓣的心脏生物瓣膜替换术,技术安全可行,且有效地保护了心脏术后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手术的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方法 85例二尖瓣病变患者,采用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对体外循环建立方法、体外循环管理及手术后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85例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90~155(120.7±17.4)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40~90(51.2±9.1)min。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体外循环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郑燕  张晓捷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88-89,93
目的观察保留二尖瓣全瓣的二尖瓣置换术术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0年12月我院23例保留二尖瓣全瓣的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其术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结果全组无1例出现手术死亡,经过精心护理无低心排综合征的发生等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随访0.5~1年,患者心功能较术前明显好转,遵医行为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保留全瓣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赵亚琴  李伟  张珍妮  薛荣亮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9):1147-1149,1178
目的:观察选择性M-受体拮抗剂长托宁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血液动力学及胃粘膜pH值(i-pH)的影响。方法:选择二尖瓣置换手术30例,随机分为两组,长托宁组(C组)和东莨菪碱组(D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min肌肉注射C组长托宁0.015mg/kg和D组东莨菪碱0.006mg/kg,记录患者在给药前(T0),给药后10min(T1),给药后30min(T2)的心率和血压的变化以及给药前(T0),给药后30min(T2),转机后10min(T3),转机后30min(T4)以及停机时(T5)对应点动脉血pH值(pH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胃黏膜的pH值(i-pH)。结果:给药后与基础值相比,D组心率明显增快(P<0.05),但血压基本平稳;C组用药后心率、血压与基础值相比明显下降(P<0.05);C组用药后心率、血压明显低于D组(P<0.05);两组pHa、i-pH在T2、T3、T4、T5时明显下降(P<0.05或P<0.01),但D组比C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长托宁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影响小于东莨菪碱,并且可以改善微循环灌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