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是由 Caplan 发现并命名,系由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直径2cm 范围的血液循环障碍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征。目前国内外文献均有报道明确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脑干梗死中的诊断地位。由此我们对临床上确诊的2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 BAEP 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此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为1998~2003年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共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44~78岁。2.临床表现:意识障碍13例(嗜睡3例、昏睡3例、昏  相似文献   

2.
脑干梗死为脑梗死中较为少见的一种,是由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血管狭窄由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局部脑干组织坏死。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预后不一,随着MRI的临床应用,使脑干梗死的临床确诊率明显提高。为进一步认识脑干梗死的临床特征,现将我院神经内科1996年1月~2007年5月确诊为急性脑干梗死的35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35例,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0~84岁,中位年龄52岁,20岁1例,30岁1例,40~50岁6例,51~60岁8例,61~70岁10例,>70岁9例,入院距起病时间3~36h,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例,高脂…  相似文献   

3.
20 0 0年 6月至 2 0 0 1年 10月 ,对本院 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股动脉介入溶栓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组 18例 ,男 11例 ,女 7例 ,年龄 4 2~ 72岁 ,平均 6 5岁 ;全部病例均为首次发病 ;颈动脉系统梗死 15例 ,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 3例。入选标准 :发病 <6h ,脑CT排除颅内出血 ,无明显梗死灶、水肿及占位效应 ,无明显意识障碍 (椎基底动脉系统患者昏迷不作为禁忌 ) ,排除有出血性疾病或凝血时间延长者 ,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1.2 股动脉介入溶栓 全部患者急诊接诊后迅速完成脑CT扫描及…  相似文献   

4.
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研究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国内外论著较少。我们根据神经血管解剖及电生理学知识开发利用BAEP检查,于1985年11月至1987年11月对101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疾病患者作了BAEP测  相似文献   

5.
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月应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6 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观察组与对照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依据 :①眩晕 ,常有反复发作史。②眩晕 ,伴有一种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 (如视物模糊、耳鸣、肢体无力、面部及肢体麻木等。)③有1种以上脑干受累体征 (如眼震、感觉障碍、反射亢进、病理征、共济失调及颅神经受损征等。)④有明确的病因 (如颈椎病、动脉硬化等 )。⑤多为中老年人。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眩晕。观察组 6 0例 ,男 42例 ,女 18例。年龄 42~ 86岁 ,…  相似文献   

6.
意识是个体对自身状况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及理解能力,是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和大脑半球协同作用的一种生理活动.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为觉醒能力的物质基础,大脑半球是意识内容的物质基础.当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抑制或大脑皮质广泛性损害时,觉醒程度降低、意识内容减少或混乱导致病人对环境刺激的应答能力发生改变,即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7.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是由Caplan发现并命名,系由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直径2cm范围的血液循环障碍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征。目前国内外文献均有报道明确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脑干梗死中的诊断地位。由此我们对临床上确诊的2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BAEP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此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清林  荣本兵  李作孝 《医学综述》2005,11(12):1148-115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al basilar artery insutficiencv.VBI)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大脑后2/5(枕叶、颞叶底部)、脑干、小脑和丘脑后部。病损后可产生以下症状:眩晕、吞咽困难、言语不清、共济失调、面部麻木、眼肌麻痹、复视、视力视野障碍、肢体麻木瘫痪、猝倒发作及意识障碍等。一旦发展成椎.基底血栓、其病死率达20%~30%,因而早期诊断,对于预防和减少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对象和方法1.1分组我院1998年1月~2004年12月检测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 I)患者360例,其中男185例,女175例,年龄37~72岁,平均53岁,诊断符合1998年全国脑血管病关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标准。将360例患者随机分成经颅多普勒(TCD)组100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组160例,TC  相似文献   

1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topofthebasilararterysyndromeTOB)是指基底动脉尖部缺血或闭塞致血流循环障碍而导致的以中脑损伤为主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干血管病 ,常伴有间脑、小脑以及枕叶、颞叶等缺血性损害。临床上以意识障碍、瞳孔变化及眼球运动障碍为重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近年来 ,本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我院自 2 0 0 0年以来 ,共收治本病 5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例患者 ,男 2例、女 3例 ,年龄 5 0~ 6 8岁。平均 6 1.5岁。既往有高血压史 4例 ,糖尿病 3例 ,冠心病病史 2例 ,有短暂…  相似文献   

1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附五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系因基底动脉顶端2 cm以内及其分支两侧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和后交通动脉闭塞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自1980年Caplan首次报道以来,已做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脑干血管病单独列出.以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TOB综合征并非少见,目前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现将我们1997年收治的5例报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晶  崔勇  常红 《中国乡村医生》2002,18(19):37-37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RBOS)是因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循环障碍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由Caplan于1980年首先提出,RBOS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5条血管交叉部,即: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主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组成。该部位的血液循环障碍,可引起中脑、小脑、丘脑下端、桥脑上部、枕叶、小脑、颞叶的病变。临床表现为较快发生、相对恢复较快的意识障碍,运动及感觉障碍较轻,伴有动眼神经麻痹、偏盲或皮质盲、记忆障碍、幻觉等神经功能缺损。1临床资料10例患者中男8例,女2例。发病年龄:40~75岁,平均51.2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识别轴位MRI-T2W流空信号消失,在评估后循环急性缺血性患者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临床意义。方法:入组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DWI显示为后循环血管供血区域急性梗死患者,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判断椎-基底动脉流空信号是否消失。以CTA为金标准,评估轴位MRI-T2W流空信号消失诊断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准确性。结果: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80例后循环梗死患者中,轴位T2加权MRI显示椎-基底动脉流空信号消失20例、正常60例;轴位T2显示流空信号消失20例中,CTA显示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18例(真阳性率90%)、正常2例(假阳性率10%);T2流空信号正常的60例中,CTA显示,重度狭窄或闭塞2例(假阴性率3.3%),正常58例(真阴性率96.7%)。结论:轴位MRI-T2加权像显示椎-基底动脉流空信号消失,在很大程度上可确定其存在重度狭窄或闭塞,为进行迅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以眩晕或头晕为主诉的200例患者进行TCD检测分析,以寻找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例以眩晕或头晕为主诉的患者进行TCD检测分析.结果:TCD正常者40例(20%),异常者160例(80%).TCD异常表现: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低120例(60%);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10例(5%);血管狭窄140例(70%).单纯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120例(60%)、单纯颈动脉系统狭窄18例(9%)、颈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35例(17.5%);115例(57.5%)伴有脑动脉硬化改变.结论:眩晕或头晕患者中最常受累的部位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眩晕或头晕患者中颈动脉系统亦是容易受累的部位;TCD具有无创伤,操作便利,可重复性好,可直接获取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等特点,在脑供血不足引起眩晕或头晕患者诊断方面有肯定价值,尤其适合动态观察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对10例多发性硬化病人出现意识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MRI、CT及脑干诱发电位结果,提示其中2例病人可能是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受损伤而引起意识障碍,3例病人由癫痫持续状态引起,5例病人可能是急性期大脑半球白质中脱髓鞘斑较大,周围脑组织明显水肿或脱髓鞘损害神经轴索纤维之间冲动的横向扩散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诊断为VBD的28例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结果 28例患者男19例,女9例,年龄38~87(61.5±10.1)岁,症状性VBD患者12例(42.9%),非症状性16例(57.1%)。症状性VBD主要表现为后循环脑梗死、脑出血,颅神经症状以及脑干受压症状;有症状VBD患者头颅MR的椎基底动脉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相血管高信号较无症状VBD患者发生率高(75.0%vs.43.8%,x2=5.471,P<0.05),且信号强度更高[(2.1±0.2)级vs.(1.3±0.3)级,t=2.480,P<0.05]。结论 VB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依靠影像学表现,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是临床上的常见病 ,我们采用甘露醇加胞二磷胆碱治疗VBI并进行临床对比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6月我院神经科住院及门诊患者 135例中男 5 1例 ,女 84例 ,年龄 4 5~ 77岁 ,平均 5 5岁。症状及体征 :眩晕为间歇性、旋转性、视动性 ,多因转动头位 ,体位而诱发 ,发作时不敢睁眼 ,站立不稳 ,伴有或不伴有黑蒙、视野缺损 ,肢体麻木、跌倒、意识障碍及脑干定位征。辅助检查 :有颈椎病的拍颈椎X线片 ;头颅CT、MR除外脑干、小脑梗死、出血和其他疾病 ;TCD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18例脑干肿瘤的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SCRT)方法结果。方法2000年3月-2005年3月我院采用SCRT技术(TOPSLANE治疗计划系统)治疗脑干肿瘤18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6—67岁,中位28岁。均采用SCRT治疗,放射治疗剂量45—60Gy/5—7周。随访6—60个月(中位24个月)。结果15/18例在放疗结束时临床症状缓解率83%;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7.6%、42.6%和33.3%,并发症发生率为12.87%。结论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脑干肿瘤的主要手段,放疗可以提高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勋  王敬 《华夏医学》2007,20(6):1279-128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其病因与多种原因造成该系统缺血有关。2004年以来,笔者采用葛根素治疗42例患者,并设对照组进行了临床对比,现将观察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选择以眩晕为主诉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45~78岁,平均56岁;病程2周至6年,平均3.4年。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46~77岁,平均55岁;病程1周至8年,平均3.8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1.2诊断标准眩晕的诊断标准:①年…  相似文献   

20.
杨晓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3,(11):1474-1475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8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OBS治愈率低,预后较差,本组18例患者中,治愈3例,显效4例,有效7例,恶化2例,死亡2例。脑动脉粥样硬化、心房纤颤、高血压、糖尿病为主要病因。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首发症状以头晕、视物旋转、呕吐多见(55.6%),其次为意识障碍(50%),眼球运动障碍、眼球震颤、瞳孔异常为常见体征,头颅MRI可见多个病灶。早诊断、早治疗,对TOBS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