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①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病人血管结构异常的影像学特点、分型及临床意义。②方法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病人进行DSA或MRA检查,对发现的33例血管异常者进行系统分析,并将其尝试性地进行分型。③结果将椎-基底动脉结构异常分为锁骨下动脉型、椎动脉型、基底动脉型和大脑后动脉型4个类型,每型又分为2~5个亚型。椎动脉型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病人血管结构异常的主要类型,占60.53%,其次为基底动脉型、锁骨下动脉型和大脑后动脉型。④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有其血管结构异常的发病基础。椎动脉血管结构异常是最常见的导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血管性病因。血管结构异常因其成因、年龄等因素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病变类型;将异常的血管进行分型,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病人血管结构异常的影像学特点、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病人DSA或MRA检查,对发现的33例血管异常者进行系统分析,并将其尝试性地进行分型。结果:将椎-基底动脉结构异常分为锁骨下动脉型、椎动脉型、基底动脉型和大脑后动脉型4个类型,每型又分为2-5个亚型。椎动脉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病人血管结构异常的主要类型,占60.53%,其次为基底动脉型、锁骨下动脉型和大脑后动脉型。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有其血管结构异常的发病基础。椎动脉血管结构异常是最常见的导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血管性病因。血管结构异常因其成因、年龄等因素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病变类型;将异常的血管进行分型,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椎 -基动脉供血不足 (VBAI)患者 (除颈椎病外 )椎 -基动脉病变的情况 ,指导临床制订诊治方案。方法 :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技术对 5 2例临床诊为VBAI患者的椎 -基动脉进行评估 ,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检查组和正常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VBAI患者除颈椎病因素外 ,大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脑动脉病变 ,临床治疗应两者兼顾  相似文献   

4.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为老年人常见病,由于其眩晕、恶心呕吐等主观症状明显,客观检查体征较少,且多在间歇期就诊,头颅CT及头颅MRI无阳性所见,而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BAEP),可以给其诊断提供理论依据。现将我院1998年底至2000年4月门诊及病房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BAEP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压迫引起的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三叉神经痛20例,磁共振诊断椎-基底动脉压迫三叉神经,利用多序列原始数据进行冠矢状位重建,进行多方位观察椎-基底动脉与三叉神经之间的关系。结果 MRI诊断20例责任血管为椎-基底动脉压迫三叉神经痛;MVD术中均发现责任血管为椎-基底动脉,其中右侧椎动脉4例,左侧椎动脉8例,未见双侧同时受压表现。基底动脉6例,基底动脉异常分支2例其中18例患者椎-基底动脉均有扩张4mm,平均(4.9±3)mm,椎-基底动脉颅内段长(29.5±3)mm其中5例合并有颅内腔隙性缺血性改变。结论磁共振技术在显示良好的三叉神经的解剖形态和清晰的显示椎-基底动脉走形及形态变化中有着显著的优势,能显著提高椎-基底动脉压迫三叉神经的检出率,对临床手术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顾滢如 《当代医学》2009,15(22):81-82
目的了解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TIA)的TCD表现。方法用TCD检测78例因VBI造成TIA患者的椎-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系统各分支血管的收缩峰值(Vp)、平均血流速度(Vm)及脉动指数(PI)等有关血流动力学的数值。结果78例中有76例(97.43%)TOD异常;主要为椎-基底动脉各分支血流动力学异常;TCD检测TIA阳性率明显高于CT阳性率(30.76%)。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TCID检测结果与临床判断的符合率较高。TCD检查结果可作为评价椎-基底动脉系统分支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患者高某某,女,52岁。因眩晕、恶心。呕吐4小时,意识障碍1小时,于1995年6月8日入院。该患于入院前4小时逛街逾中突然出现眩晕,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伴耳呜。当时意识清楚,四肢无瘫痪。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椎一基底动脉系统TIA,未经任何治疗。  相似文献   

9.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同时也是后循环脑梗死发作的危险信号,但它又是一种可以控制的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循环情况。方法对200例60岁以上经颈椎拍片确诊为颈椎病的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老年颈椎患者其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均减慢。结论老年颈椎病患者基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情况与颈椎的退行性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们观察了具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症状的三个病例,除脑干症状外,还发现有枕—颞叶症状和记忆障碍。将症状分二组,一组是水平眼震,上视和外展神经麻痹,聚合麻痹,吞咽和发音困难,轻微的小脑症状和两侧锥体束征;另一组症状包括偏盲,人物辨认不能,听觉过敏,幻听,光幻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眩晕疗效。方法:入选病人60例经TCD证实均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病人,治疗组30例给予盐酸丁咯地尔0.2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对照组30例给予葛根素0.4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显效67%,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眩晕疗效好,起效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何玉清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5):155-155,158
目的:探讨脑干缺血发作与梗死经全脑血管造影(DSA)证实常见的多发血管狭窄部位及其预后,以期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6例在临床中发现并经DSA证实为椎-基底动脉病变的患者.分析后循环病变常见的血管狭窄部位、侧支代偿及其与临床表现、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干梗死患者12例,均行内科治疗,死亡3例,1例基底动脉主干闭塞,2例基底动脉狭窄,其余患者均残留轻至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4例,9例行支架植入术,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5例患者行内科治疗;1例基底动脉中段狭窄患者发展为脑干梗死,最终死亡;2例单侧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及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者仍反复头昏发作;1例基底动脉尖狭窄者出现中脑梗死,面积较小,最终遗留一侧动眼麻痹.结论:单侧锁骨下动脉或椎动脉开口处狭窄者及后交通动脉开放者临床症状轻微,预后良好;双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与基底动脉狭窄者临床表现较重,尤其是侧支循环开放不良者,单纯经内科保守治疗效果较差,部分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17.
近年来脑部后循环缺血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主要集中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就椎基底动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解剖生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查手段、治疗方法、预防及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70例临床确诊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疾病应用BAEP进行了长达2个月到3年动态观察并和脑CT对比。提示梗塞组BAEP异常率占26/30例(86.6%)明显高于供血不足组25/40例(62.5%),发病早期检测明显高于晚期检测组,检测结果可直接反映病情演变。而脑CT梗塞组阳性仅11例(36.6%)供血不足组全部阴性。本文认为BAEP不仅有助于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疾病早期诊断,而且可用于动态观察病情转归的客观指标。应早期检测,持续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VBT)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急性VBT患者行动脉内尿激酶溶栓,血管再通后对残余狭窄〉70%的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进行治疗,评价发病6个月后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结果:尿激酶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9例(42.86%),部分再通7例(33.33%),无变化5例(23.81%),总溶通率达76.19%。2例左椎动脉闭塞患者溶栓后残余80%狭窄,采用微球囊扩张后痊愈;3例椎动脉和2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溶栓后在血管狭窄〉70%处放置支架,4例痊愈,1例死亡。6个月后,除4例死亡,3例重度残疾外,其余14例GOS评分均〉3分。结论:动脉溶栓加球囊成形术或支架成形术是急性VBT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CT血管成像(CTA)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65例临床诊断为VBI的患者进行TCD、CDFI和CTA检查。结果65例VBI患者中,椎基底动脉TCD异常46例(70.8%),CDFI异常35例(53.8%),CTA异常39例(60.0%)。以CTA为标准,TCD对椎基底动脉异常改变的敏感性为79.5%,特异性为42.3%,符合率64.6%,与CTA检出率的一致性差(K=0.228,P>0.05);TCD结合CDFI检查对椎基底动脉异常改变的敏感性为89.7%,特异性为73.1%,符合率83.1%,与CTA检出率的一致性较好(K=0.641,P<0.01)。结论TCD结合CDFI检查能对大部分患者提供可靠的影像学和血流动力学依据,必要时行CTA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