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暗示性心理护理对癔症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 100例癔症患者分为研究组(56例)和对照组(44例),2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暗示性心理护理。结果住院半月后研究组BPRS、NORS评分明显降低,而GAS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暗示性心理护理能明显缓解癔症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暗示性心理护理对癔症性失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癔症性失音患者先给予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表(EPQ)进行个性心理分析测量,再给予双暗示性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发音恢复情况。结果:25例患者经双暗示性心理护理治疗后发音明显恢复,有效率92.0%。结论:双暗示性心理护理对癔症性失音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癔症性失明患者的心理暗示干预及其相应的治疗护理。方法对6例癔症性失明患者分别在治疗前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建立医(护)患亲近感;推崇专家,增强患者信任感;优化诊疗环境,增加患者舒服感以此创造心理暗示干预前提和条件。在治疗中充分利用仪器设备、药物及痊愈“患者”为载体进行心理暗示干预。治疗后采取适时肯定评价治疗效果和院外心理暗示后续支撑等形式和内容的心理暗示干预。结果6例癔症性失明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在1周之内均恢复了视力,效果满意。结论在临床诊断明确的前提下,为患者创造良好的诊疗心境,实施积极的心理暗示干预是治疗护理癔症性失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生 《中外医疗》2014,(18):12-13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8例癔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该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对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临床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5.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7.7%,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上腹不适、食欲缺乏、乏力及嗜睡,注射时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硬结;观察组患者无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临床效果良好,且无并发症,起效快,有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躯体功能障碍癔症的发病、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躯体功能障碍癔症1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不良的精神刺激因素和暗示作用是癔症发病的主要原因,18例躯体功能障碍癔症患者在给予心理治疗的同时,使用药物(10%葡萄糖注射液20 mL+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 mL缓慢静脉注射或肌注地西泮10~20 mg)和针刺穴位(人中、合谷、内关、足三里及涌泉等)治疗,疗效满意。结论:癔症的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多样,经过积极的心理干预及对症治疗,全部患者的症状改变或消失。  相似文献   

6.
癔症是一种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精神疾病,临床上单用药物或心理暗示,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院对1998~2000年住院的40例癔症性躯体障碍患者进行电刺激治疗。并随访3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小学校园内师生癔症发病原因,研究心理护理对本病采取暗示治疗过程中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中小学校园癔症患者进行暗示治疗结合个性化心理护理,并对其临床资料分类整理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癔症患者中,各阶段教师及学生癔症发病主要诱因均有不同.通过暗示治疗结合个性化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 青年教师及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令人担忧,对于该类患者需根据不同个体的心理特点,巧妙运用积极暗示,灵活运用心理护理方法,是治疗中小学校园癔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种有精神刺激诱发的暂时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该病是一种典型的心因性疾病,俗称“心病”,因此心理护理非常重要。2002年10月~2007年6月中卫市人民医院收治54例该病患者。笔者对其进行了心理护理,结合语言暗示和药物暗示治疗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徐旭 《当代医学》2014,(10):64-65
目的:探讨内科药物治疗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月毕节市赫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药物治疗的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48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26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93.75%(45/48);治疗前患者的LVDD、LVEF及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并发心理衰竭患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通过合理使用利尿剂、硝酸甘油、洋地黄类及ACEI等药物可较好地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种由精神刺激诱发的暂时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本病是一种典型的心因性疾病,俗称心病。因此心理护理非常重要。1997年10月~1999年6月我院收治34例本病患。我们进行了心理护理,结合语言暗示和药物暗示治疗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癔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对32例癔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SCL-90和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癔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巩固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告104例儿童集体性癔症罕见病例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从传染病、食物中毒、神经精神病学等3个方面进行了病因调查鉴别诊断,并用暗示加药物相结合的办法治疗该病;并结合临床对该病的发生原因和机理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 应用暗示加药物治疗痊愈100例(96.2%),复发4例(3.8%)。结论 认为精神刺激是引起儿童集体性癔症发病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心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5月在广东省增城市永和医院进行治疗的92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方法,分析治疗效果。结果92例患者中,显效85例(92.39%),有效6例(6.52%),无效1例(1.08%),有效率为98.91%。结论通过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采取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脑猪囊尾蚴病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脑猪囊尾蚴病误诊原因及治疗效果,以提高对脑猪囊尾蚴病的诊断和防治水平。方法:收集近8年来的我院诊治的35例脑猪囊尾蚴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年龄构成以18-45岁为主(80%,28/35),性别构成男性高于女性(26:9),城镇居民病例数超过农村。35例患经抗囊尾蚴(吡喹酮或阿苯达唑)及脱水、激素治疗,治愈21例(60.0%),好转10例(28.6%),无效4例(11.4%)。结论:吡喹酮、阿苯达唑是治疗脑猪囊尾蚴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心理加药物与单纯药物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79例强迫症患者,根据用药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心理加药物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强迫量表(Y-BOC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迫症采用心理加药物联合治疗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改善强迫症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万章  储小军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7):792-792,794
通过对37例癔症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或物理疗法结合心理治疗,获得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和39例单用药物治疗或物理疗法的癔症患者相对照,发现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因此主张对癔症患者的治疗采用药物治疗或物理疗法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癔症的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2008年3月~2010年2月收治癔症患者49例,对其特征、临床表现以及治疗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49例患者中,平均年龄25.47±8.43岁,女43例(87.76%)第6例(12.24%);少数民族26例(53.06%);高校学生32例(65.31%);发病者表现昏迷状、呼之不应28例,抽搐15例,呼吸困难14例,多数有两种以上的临床表现.分别给予暗示治疗、肌肉注射安定、异丙嗪.49例癔病患者均痊愈离院.结论:癔症发病中女性高于男性;高校学生高于普通人群.癔症主要表现为昏迷状、呼之不应,抽搐、痉挛,呼吸困难.癔症治疗效果良好,但易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乳房Ⅰ期再造治疗中的心理状况变化。方法对2003年9月~2004年12月26例行乳腺癌乳房Ⅰ期再造治疗及全身辅助治疗的患者,在术后随访期闻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分析,随机抽取符合相似条件同期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对照研究。结果随访1年所有病例均无局部复发,26例乳房再造美容效果良21例,中5例。有5例(19%)乳房再造术后患者存在不同形式的心理障碍,对照组有20例(77%),2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其中对肿瘤复发恐惧感,再造组4例,对照组3例,2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乳房切除术后的女性患者较普遍存在心理缺失。乳腺癌根治术乳房Ⅰ期再造治疗替代改良根治术治疗无法保留乳房的女性患者,不但能取得满意的美容效果.而且能维护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癔症患者急诊治疗中的应用及对不良情绪的影响。 方法选择癔症患者178例,按照精神障碍和躯体障碍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各8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方法治疗,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治疗前后比较HAMD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HAMA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比较2组病前影响因素、留住院情况和治疗效果。 结果急诊癔症发病率占比最高为家庭内部纠纷,次之是婚姻情感,再就是工作压力。2组在家庭内部纠纷、婚姻情感、工作压力、人际关系、身体不适、环境、意外或者伤害、和其他影响因素中各个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无需留院和住院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住院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HAMA评分和HAMD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心理干预组HAMA评分和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干预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对急诊癔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取得良好的预后,提高转归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心理疏导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pley复位法、Barbecue复位法对BPPV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同时结合心理疏导,并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结果:第1次治疗后46例(79.3%)痊愈,第2次治疗后53例(91.4%)痊愈,第3次治疗后57例(98.3%)痊愈,随访6个月1例复发,总有效率达98.3%。结论:手法复位结合心理疏导治疗BPPV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