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策略对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气及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膜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75例,根据通气量(MV)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MV为120mL/kg)45例、B组(MV为135mL/kg)30例;根据呼吸频率(f)和潮气量(VT)的不同又将A组分为三个亚组:A1组f为12次/min、VT为10mL/kg,A2组f为15次/min、VT为8mL/kg,A3组f为17次/min、VT为7mL/kg,每组15例。B组分为两个亚组:B1组f为15次/min,VT为9mL/kg;B2组f为17次/min,VT为8mL/kg,每组15例。分别在气腹前、气腹后30min、气腹后60min、放气后30min4个时间点检测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气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计算PaCO2-PETCO2。结果各组气腹后的CVP、PaCO2、Ppeak、Pmean、PETCO2及PaCO2-PETCO2均有显著升高(P均〈0.05),A组PaCO2和PETCO2较B组升高幅度更明显(P均〈0.05),B组Ppeak和Pmean升高的程度则高于A组(P均〈0.05)。A组中气腹后A1、A2、A3组的Ppeak、Pmean依次降低(P均〈0.05)。结论腹膜后腹腔镜手术麻醉时通过增加呼吸频率、调小或不调潮气量的方式增加通气量,可避免血流动力学过度波动,防止气道压过高,维持循环和呼吸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时不同潮气量变化对呼吸力学及血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9例单肺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分析调整潮气量后病人的呼吸力学以及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潮气量8ml/kg、呼吸频率15bpm进行通气时呼吸力学及血气的变化小于潮气量6ml/kg、呼吸频率20bpm,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潮气量8ml/kg、呼吸频率15bpm是单肺呼吸的较适合的参数,对呼吸力学及血气分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减慢呼吸频率对正常青年人心率变异和血压变异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7年10月锦州医科大学经入学体检健康的60例在读硕士研究生。在预先录制好的录音带放音指导下进行16次/min、12次/min、8次/min的均匀呼吸调节,用生理记录仪同步记录呼吸、心电、血压波形。观察呼吸运动对RR间期(RRI)及血压的影响;减慢呼吸频率对RRI、血压波动幅度、呼吸峰、心率和心率变异、血压变异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LF/HF的影响,并校正减慢呼吸频率对呼吸峰移位的影响。结果:(1)RRI、血压波动周期与呼吸周期呈同步周期性变化。(2)在各呼吸频率时,心率变异及血压变异的呼吸峰(中心频率)均与呼吸功率谱密度呼吸峰(中心频率)在同一频段。16次/min位于高频段,12次/min移至低频与高频交界处,8次/min移至低频段。(3)常规心率变异、血压变异频谱分析:随呼吸频率减慢,12次/min心率变异的LF、HF增大(P0.05),LF/HF减小(P0.05),血压变异的LF、HF增大(P0.05);8次/min时心率变异和血压变异的LF、LF/HF增大(P0.05)、HF减小(P0.05)。(4)校正呼吸峰移位影响后呼吸频率对心率变异及血压变异频谱成分影响:与呼吸频率16次/min相比,随着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变异和血压变异的HF增大,LF(心率变异8次/min)、LF/HF(除外血压变异12次/min)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减慢呼吸频率可使呼吸峰左移,校正减慢呼吸频率对呼吸峰移位的影响后,减慢呼吸频率可使心率变异、血压变异的HF增大,LF/HF(除外血压变异12次/min)、心率变异LF减小,提示减慢呼吸频率可增加迷走神经兴奋,有助交感-迷走平衡移向迷走神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减慢呼吸频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血压和心率变异性(HRV)和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对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16次/分、8次/分的均匀呼吸调节,同步记录呼吸、心电、血压波形,测量记录每次呼吸调节后即刻血压、心率。观察减慢呼吸频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峰的影响;并用常规方法和校正方法(校正呼吸峰移位)分析对HRV、BPV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LF/HF的影响。结果与呼吸频率16次/分比较,8次/分使血压降低(P0.001),心率减慢(P0.001),HRV和BPV的呼吸峰左移(P0.001);按常规方法分析,与呼吸频率16次/分比较,8次/分时HRV和BPV的HF减小,LF和LF/HF增大(除BPV的HF改变外,P均0.001);校正呼吸峰移位影响后,与呼吸频率16次/分比较,8次/分时HRV和BPV的HF增大,LF和LF/HF减小(P均0.001)。结论减慢呼吸频率可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其机制为减慢呼吸频率增加了患者迷走神经张力,有助交感-迷走平衡移向迷走神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肥胖患者全麻中行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时的适宜潮气量。方法将同期拟行仰卧位上腹部手术的30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0例,三组麻醉诱导和维持药物相同,术中均采用5cmH2O PEEP,潮气量分别为6、9、12ml/kg,呼吸频率为14次/min。监测各组在麻醉前(T1)、气管插管后30min(T2)、插管后60min(T3)、气管拔管后30min(L)、拔管后60min(L)循环及血气各指标变化。结果T2、L时,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动脉血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a-∑TCO2)、气道峰压(Ppeak)A组〈B组〈C组,Pa·∑TCO2、PaCO2A组〉B组〉C组(P〈0.05或P〈0.01);T4、T5时,B组PaO2较A、C组明显升高(P〈0.05),而A、B组A-aDO2较C组明显降低(P〈0.05);各组不同时间点MAP、HR、CVP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肥胖患者全麻中行低水平PEEP时的适宜潮气量为9ml/kg,其能维持全麻期间呼吸功能、改善全麻后低氧血症,且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通气对创伤性ARD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创伤性ARDS患者的病历资料,分为两组,大潮气量组23例,VT10~12ml/kg理想体重,PEEP5~10cmH2O,平台压35-50cmH2O;小潮气量组25例,VT5~8ml/kg理想体重,PEEP10~15cmH20,平台压≤35cmH2O。观察两组通气治疗前、后3dPaO2/FiO2、PaCO2、pH值及气压伤的发生情况和ICU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通气治疗后两组PaO2/FiO2均较通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0.01),但在第3天,小潮气量组PaO2/FiO2明显低于大潮气量组(P〈0.01);小潮气量组出现明显高碳酸血症,但在机体可耐受范围。大潮气量组出现3例气压伤,小潮气量组无气压伤发生。小潮气量组病死率16%(4/25)低于大潮气量组26.08%(6/23)(P〉0.05)。结论:小潮气量通气可改善创伤性ARDS患者氧合状态和预后,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吴谋军 《山东医药》2007,47(13):69-69
窦性心动过缓指窦性心律频率低于60次/min,可见于健康成人,也可见于迷走或交感神经阻滞、代谢类疾病或心脏疾病患者,临床治疗多取决于病因及心率,一般心率低于50次/min者多需治疗。2003年2月-2006年8月,我们采用稳心颗粒治疗窦性心动过缓患者5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在高位硬膜外麻醉中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以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乳腺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常规于T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A组用0.25%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B组用0.25%布比卡因行硬膜外麻醉.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后10 min(T1)、30 min(T2)、60 min(T3)及术毕(T4),测定心率、血压、潮气量、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阻滞时间和镇痛效果等指标. 结果 40例麻醉效果均佳,两组在T2、T3时心率、血压较麻醉前均有下降(P<0.05),各项呼吸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在T2、T3时A组HR下降幅度小于B组,呼吸频率较B组变化更小(P<0.05).结论 罗哌卡因能明显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对感觉神经阻滞完善,镇痛效果好,对循环、呼吸功能影响小,用于高位硬膜外麻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不同呼吸频率调节下呼吸对心率变异(HRV)的影响。方法对48例被试者用标准指导语控制5次/分,10次/分,20次/分均匀呼吸调节指导,同步用动态Holter记录心电和呼吸波型。结果在5次/分,10次/分,20次/分均匀呼吸调节下,HRV分别在0.05~0.12Hz、0.15~0.20Hz、0.23~0.30Hz出现呼吸峰。同时呼吸的周期变化和心率的R-R间距变化完全同步。结论均匀呼吸不仅影响HRV的高频段,而且还会影响HRV的低频段。呼吸频率与心率变异的频率完全一致。心率变异的呼吸峰频率=呼吸频率(min)/心搏频率(min)。因此,均匀呼吸调节引起的HRV变化是否完全反映心血管自主神经平衡调节的变化,还需要更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琥珀酸美托洛尔在高龄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的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将临床确诊的96例高龄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年龄(82.7±3.5)岁。两组均给予常规的冠心病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普通片(52.65±10.26)mg/d,治疗组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53.12±11.53)mg/d,比较两组用药6个月患者心肌梗死及心绞痛发病率、心率的变化、心力衰竭发作住院率以及服药依从性。结果两组均能良好耐受较大剂量美托洛尔,两组心率均有所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5±3.54)次/main vs.(9.28±2.89)次/min),P〉0.05],但对照组心率变异范围较大。动态心电图显示在清晨5:00~9:00时.治疗组心率控制明显低于对照组[(58.83±2.35)次/min vs.(67.27±3.12)次/min),P〈0.01]。两组心肌梗死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每周心绞痛次数[(1.6±0.3)次vs.(0.9±0.2)次,P〈0.01]以及心绞痛持续时间[(7.4±2.6)min/次VS.(12.8±5.5)min/次),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尤以清晨5:00—9:00时晨间心绞痛发作减少更为明显。治疗组心力衰竭发作住院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0.1vs.0.9±0.2,P〈0.05)。治疗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4%(41/48)vs.62.5%(30/48),x^2=6.544,P=0.019]。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可以明显降低心率变异性,降低晨间心率,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小心力衰竭发作住院率,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 RHR)与肾脏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2006年9月~2011年2月入住本院患者419例为研究对象,男289例,女130例,年龄80~94岁,平均(80.8±6.1)岁.按照RHR分为A组:RHR< 70 beats/min,B组:RHR 70~80次/min,C组:RHR> 80次/min,同时进行血压、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吸烟指数(SI)的检测,用肾小球滤过率( GFR)、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微量白蛋白尿(MAU)评估肾功能,分析静息心率与肾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平均R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组分别为(63.4±7.2),(74.1±4.0),(84.3±8.8)次/min,P<0.05];三组SI和收缩压(SBP)均存在差异[A,B,C组SI分别为(321±73),( 378±99),(463±79)(支·年); SBP分别为(140.2±10.1),(146.3±8.1),(149.8±9.6) mmHg,P<0.05].C组BMI和舒张压(DBP)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A,B,C组BMI分别为(23.7±3.0),(23.1±5.4),(25.9±5.9) kg/m2;DBP分别为(64.6±9.5),(65.2±9.1),(71.3±12.4) mmHg,P<0.05];三组肾功能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组GFR分别为(84.5±11.0),(78.2±10.6),(67.6±10.1) ml/min; SCr分别为(87.3±23.1),(90.0±22.3),( 104.0±19.7) μmol/L,CCr分别为(73.9±16.8),(68.0±18.3),(62.5±20.1) ml/min,MAU分别为(51.4±11.3),( 56.0±17.3),(90.9±22.8) mg/L,P<0.05].RHR分别与SBP( r=0.264,P=0.002),GFR(r=-0.330,P=0.011),CCr(r=-0.436,P<0.01)和MAU(r=0.208,P=0.029)存在相关性.结论 高龄高血压患者RHR与肾功能损害相关,提示RHR增快可以作为高龄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受损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率对心肌应变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已植入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利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心房起搏频率60,70,80,90和100次/分下每搏输出量和纵向、径向和环状方向上左室18节段收缩期应变峰值并计算心输出量和整体纵向、径向和环状应变峰值。结果 随着起搏频率的增加,每搏输出量和左室各节段、各水平及整体在不同方向上的应变峰值递减,心输出量逐渐递增。起搏频率60,70和80次/分时,整体纵向应变峰值分别为-24. 58% ±10. 19%、-23. 13% ±11. 36%和-20. 20% ±9. 48%(P〉0. 05);而起搏频率90和100次/分时整体纵向应变峰值分别为-15. 56%±8. 89%(P〈0. 05)和-9. 80% ±6. 01% (P〈0. 001)。起搏频率60,70和80次/分时,整体径向应变峰值分别为33.40%±9. 81%、31. 92% ±10. 69%和28. 84% ±10. 58%(P〉0.05);而起搏频率90和100次/分时整体径向应变峰值分别为23.34%±8.17%(P〈0.05)和15.77%±7.42%(P〈0.001)。起搏频率60,70和80次/分时,整体环状应变峰值分别为-21. 43% ±8. 48%、-20. 23% ±7. 10%和-17. 65% ±7.25%(P〉0.05);而起搏频率90和100次/分时整体环状应变峰值分别为-13. 65% ±5. 27% (P〈0. 01)和-8. 23% ±3.72%(P〈0.001)。结论 随起搏频率增加,左室各方向应变下降。心率对应变的影响为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刺激(MNS)对于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室性心律失常(VAs)的影响。方法 杂种犬20只,随机分至对照组和正中神经刺激组[迷走神经切断组(MNS-a,n=7);迷走神经不切断组(MNS-b,n=7)]。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诱发VAs,诱发失败者异丙肾上腺素联合程序刺激再次诱发。每只犬诱发4次心律失常事件,第3次室性心律失常诱发前10分钟接受MNS,持续25分钟。事件结束20分钟后切断MNS-a组双侧迷走神经,再次诱发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结果 MNS降低VAs发生率,延迟首次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出现的时间,延长心室有效不应期。双侧迷走神经切除不影响MNS对于VAs的抑制作用。结论 MNS延长心室有效不应期,抑制VAs发生率,该抑制作用与迷走神经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动态血压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老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147例,均行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电图检查.根据静息心率的数值将患者分成4组:RHR≥80次/min为1组,70次/min≤RHR≤79次/min为2组,60次/min≤RHR≤69次/min为3组,50次/min≤RHR≤59次/min为4组.比较四组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常规生化指标和动态血压参数.结果 各组比较:总胆固醇3组>1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1组>其余三组;24h平均DBP 1组(67.11±8.55)mm Hg>3组(61.47±8.34)mm Hg,1组>4组(61.79±7.77)mm Hg;白天平均DBP 1组(67.29±8.95)mm Hg>3组(62.22±8.48)mm Hg,1组>4组(61.53±8.44)mm Hg;白天SBP负荷1组(40.61±32.57)mm Hg>2组(33.16±33.36)mm Hg>3组(23.00±26.26)mm Hg>4组(20.87±27.22)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h平均DBP、LDL-C为静息心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静息心率与全天平均DBP、LDL-C有着密切的联系,故在诊疗中应予以重视,以期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及心脑血管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特征的研究,探讨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经超声心动图及冠脉造影确诊为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82例(试验组)及健康对照组55例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心率震荡的两个量化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间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伴室性早搏的糖尿病、冠心病和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107例,计算其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结果糖尿病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O值明显升高,TS值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冠心病组比较,TO、TS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心率震荡可作为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血管神经症睡眠结构及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方法:选择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心血管神经症组)及正常受试者(正常对照组),各20例;应用微动敏感床垫睡眠监测系统分析睡眠结构情况,行动态心电图检查,采取时域法和频域法分析HRV,间接了解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血管神经症组非快速眼动期的浅睡期占总睡眠时间[(58.04±1.31)%比(62.9±3.61)%]、醒觉总时间[(13±4.123)min比(244-2.739)mini明显增多(P〈0.05,〈0.01),快速眼动期睡眠期占总睡眠时间[(22.36±0.85)%比(17.38±2.13)%]明显减短(P〈0.01);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h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NNI)、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心搏数占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S0)、高频谱功率(HF)均明显降低(P〈0.01),平均心率、24h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低频谱功率(LF)明显升高(P〈0.01)。结论: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在睡眠过程中整个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下降,交感神经仍处在一个较高水平的兴奋状态,迷走神经张力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R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的RHF患者60例,分为rhBNP组(rhBNP治疗)和对照组(硝普钠治疗)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相关心功能指标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变化。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rhBNP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38.5%±7.3%比28.4%±6.0%),24 h尿量增多[(920.0±320.0)ml比(500.0±120.0)ml],心率[(91.0±6.5)次/min比(112.0±1.3)次/min]、血肌酐[(86.0±17.2)μmol/L比(101.6±18.5)μmol/L]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两组治疗后,rh-BNP组LVEF高于对照组(31.7%±8.9%),24 h尿量多于对照组[(740.0±140.0)ml],心率低于对照组[(107.0±7.7)次/min],肌酐低于对照组[(101.4±15.6)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两组治疗前后,NT-proBNP、收缩压(SBP)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可明显改善RHF患者的心功能,其近期效果优于硝普钠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β/δ激动剂GW501516对老龄脓毒症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老龄大鼠脓毒症模型。50只老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on,n=5)、假手术组(Sham组,n=6)、CLP组,(n=19)、CLP手术后应用GW501516液(0.05mg/100g)干预组(CLP+GW组,n=20)。记录术后48h内各组大鼠死亡情况,在术后48h利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各组大鼠心率、每搏输出量、心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等心功能指标。结果与单纯CLP组相比,CLP+GW组组的老龄大鼠48h内死亡率降低(42.1%vs 15.0%,P<0.05)。术后48h超声心动图显示,CLP+GW组老龄大鼠与CLP组比较,心率明显降低[(318.55±16.65)vs(411.16±10.1)次/min,P<0.01];每搏输出量[(470.71±111.6) vs (171.47±39.85)ml/搏, P<0.05]、心指数[(185.00±41.2) vs (102.05±19.94)ml/(min·mm2),P<0.05]均较单纯CLP手术组显著升高;反映舒张功能的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8.02±0.66) vs (5.65±0.45)mm,P<0.05]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5.13±1.00) vs (1.75±0.39)ml,P<0.01]也较CLP组有明显增加。结论在早期给予老龄脓毒症大鼠GW501516进行液体复苏,可降低早期死亡率,明显改善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改善心脏做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杓型心率,非杓型心率,静息心率,平均心率,夜间心率,日间心率的动态变化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5例,对其中102例患者进行0.5。5年随访。分为杓型心率组和非杓型心率组。所有患者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采集静息心率(RHR),平均心率(RHR),夜间心率(NHR),昼间心率(DHR),心率变异的低频(LF),高频(HF)值进行分析。结果杓型HR组心率变异昼夜比较:夜间LF,HF明显高于昼间(p〈0.05),但LF/HF比值昼〉夜。非杓型HR组与杓型HR组比较:昼间LF减低,夜间LF,HF均显著减低(p〈0.05),RHR,AHR,NHR均显著增高(P〈0.001,p〈0.05)。事件组与非杓型心率组比较:昼间HF显著减低(p〈0.05),DHR显著增高(p〈0.05)。事件组与非事件组比较:昼夜LF,HF均显著减低(p〈0.001,p〈0.005),RHR,AHR,NHR,DHR均显著增高(p〈0.005)。死亡组与事件组比:昼夜LF,夜间HF均显著减低(p〈0.05,p〈0.01),RHR,NHR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自主神经功能呈进行性减低,心率则进行性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