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患者男,55岁,主诉入院诊断:上消化道穿孔。入院后给予常规下胃管,患者取平卧位,按《护理学基础》中所述方法置入胃管[1],置管深度约65 cm,注射器回抽抽出混浊黄绿色液,证实胃管在胃内,胶布固定。保守治疗6 h后病情不见好转,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患者为胃溃疡并穿孔,胃管自穿孔处穿出并插入腹腔约5 cm,腹腔内?穿孔附近?积存黄绿色混浊脓液约300 mL,穿出胃管浸泡其中。  相似文献   

2.
消化道肿瘤全麻手术安置胃管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消化道肿瘤拟行全麻的手术患者实施胃管安置术的时机。方法:将100例消化道肿瘤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在全麻气管插管后置入胃管,B组在全麻前患者清醒状态下置入胃管。比较2组患者在安置胃管前和安置胃管时心率、血压变化,安置胃管时胃管误置入口腔、气管的次数以及术后患者对安置胃管时机的选择。结果:与基础值比较,B组患者在安置胃管时血压、心率均明显增加,而A组患者增加不明显,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胃管误置入口腔的几率A组高于B组;胃管误置入气管的几率A组低于B组。术后随访,患者要求全麻后安置胃管者为100%。结论:对消化道肿瘤拟施行全麻手术的患者宜选择在麻醉后安置胃管。  相似文献   

3.
全麻气管插管病人术中如需置胃管,一般经鼻插管,但有时会遇到困难。自2001年1月改用经口插管,至2005年1月共用于15例,均获成功,其中14例1次置管成功。操作方法如下:吸尽口腔内分泌物后,调整牙垫位置,使之对准咽部。左手持胃管后端,右手持前端,经牙垫中间的孔道将胃管插入至咽部,然后快速插入。证明胃管已置入胃内后,用胶布将胃管与气管导管固定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钢丝引导插胃管在全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需留置胃管的60例全麻患者,按手术日期的单、双日随机分为普通一次性硅胶胃管组(对照组)和带钢丝胃管组(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置胃管,而实验组则在钢丝引导下插胃管。比较两组胃管置入的成功率。结果实验组1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成功率亦高于对照组。结论全麻下使用不锈钢引导钢丝插胃管是一种简便、易行、成功率很高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1病史摘要患者男,74岁,身高160 cm,因“左肩部放射痛2个月,加重1周”于2020年12月9日入住某院骨科。入院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不稳定;2型糖尿病伴多个并发症。12月16日患者在全麻下行颈椎前路切开减压融合内固定术。12月23日患者出现呼吸衰竭,转入重症医学科,按医嘱予以气管插管、抗感染及留置鼻胃管等处理。12月28日患者病情好转,拔除气管插管。12月31日患者转回骨科。2021年1月1日晨,患者自行拔出鼻胃管,按医嘱重置鼻胃管,由护士操作,选用复尔凯鼻胃管,  相似文献   

6.
张智  张乐 《现代临床医学》2012,38(6):436-437
目的:探讨七氟醚麻醉诱导下胃管置入以及将斑马导丝作为胃管管芯的可行性。方法:将需要留置胃管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采用七氟醚吸入全麻下斑马导丝引导下胃管置入,对照组按常规置入胃管。结果:2组病人置管时BP、HR、SpO2的变化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和人均置管时间等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下置胃管是一种理想的无痛苦置胃管操作方法。斑马导丝管芯胃管在麻醉状态下置入简单、快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患者胃管置入方法的改进。方法将100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按传统方法插管,对照组采用头偏一侧,胃管插至鼻腔10~12cm,将胃管的自然弯曲度向头顶部方向扭转180°。观察两组插胃管方法一次性成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P<0.05)。结论患者头偏一侧,胃管插入10~12cm时向头顶部方向改变胃管自然弯曲度可提高气管插管患者胃管置入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可视喉镜在全麻患者术中置入胃管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可视喉镜在全麻行气管插管的患者手术中置胃管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全麻下行气管插管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A组应用可视喉镜对全麻行气管插管需插胃管手术患者在直视下进行插胃管术。B组是手术中按基础护理的插胃管术对全麻行气管插管手术患者进行插胃管。结果A组在可视喉镜直视下进行全麻手术患者插胃管所需时间较少,插胃管时间(5±1.8)min为28例,成功率93%。B组按基础护理中插胃管术对全麻下手术患者进行插胃管所需时间较多,插胃管耗时达到(30±7.3)min为16例,成功率为53%。A组插胃管所耗时间和成功率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0.05),从术中插胃管所致咽喉部损伤、出血、水肿、误插入气管,B组也明显高于A组(P值〈0.05)。结论可视喉镜直视下对全麻患者术中插胃管术方法可行,需时较少,成功率高,损伤小是全麻下手术患者插胃管术的较为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鼻咽通气道辅助下胃管置入和常规胃管置入两种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后新生儿患者中的使用进行比较.方法 将已行气管插管全麻的新生儿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导管组和徒手组,各30例.导管组预先将4号鼻咽通气道置入口中后经鼻咽通气道置入胃管;徒手组直接经口腔放置胃管.比较两组胃管的一次置管成功率、胃管放置成功率、置入胃管的操作时间.结果 导管组和徒手组置入胃管的操作时间分别为(24.90±5.81)s和(35.59±16.74)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导管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徒手组仅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导管组胃管放置成功率为100%,徒手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通气道在气管插管全麻后的新生儿留置胃管中的使用可以提高置管的一次成功率,减少置管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胃管置入是基础护理中常见的技术操作之一,虽大部分护士都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但临床置管困难、置管异常的现象在临床上常见.现就不同患者留置胃管方法、留置胃管应重视的问题进行综述. 1 胃管改进 硅胶胃管与橡胶胃管相比优点较多,与组织相容性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普外科胃肠道手术患者胃管置入长度。方法:选择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按操作规范将胃管置入,置管长度为耳垂—鼻尖—剑突,约45~55cm;试验组置管长度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8cm,约53~63cm,同样按操作规范将胃管插到所需的长度。医生在术中调整胃管长度,术后测量调整后的胃管长度。结果:试验组胃管置入长度明显接近实际应置入长度。结论:留置胃管时应根据其置管目的,调整胃管的置入长度,普外科胃管置入长度应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置管前给予充分的健康教育后再用吞温开水的同时置入胃管的有效性。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改进组(70例)和常规组(70例)。改进组置管前给予充分的健康教育后,嘱患者吸一口温开水含在嘴里勿吞,自鼻腔将胃管缓慢插入咽喉部14~16cm时嘱患者吞水,同时迅速顺利地将胃管插入45~55cm,直到胃管插入胃内,常规组按常规法插胃管。结果改进法和常规法一次性插管成功数分别为67、50;呕吐发生数分别为3、18,呛咳发生数分别为6、24。两种方法置管效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置管前做好充分的健康教育,置管同时吞温开水能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许红英  资戎 《北方药学》2012,9(9):50-51
目的:探讨改良法胃管置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60例需置入胃管的小儿手术患者,全麻后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30例,常规组直接置入普通鼻胃管;改良组在金属引导丝引导下置入鼻胃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不适症状以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结果:改良组对患儿造成的恶心、呕吐、呛咳和鼻黏膜出血均明显少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的一次成功率高达93.3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3.33%,而没有发生误入气管的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后采用引导丝引导下置入胃管,能明显提高胃管一次置入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叶桂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0):861-861
我们将1999年1月~2001年2月昏迷或已行气管插管病人63人次 ,随机分为2组 ,分别采用常规置管法和喉镜下置管法。现将观察情况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按胃管置入方法分为2组。常规置胃管组27例 ,其中脑血管意外8例 ,药物中毒19例 ,已行气管插管18人次 ,昏迷9人 ,平均年龄为39.8岁 (15~72岁 ) ;喉镜下置胃管组36例 ,其中脑血管意外12例 ,药物中毒24例 ,已行气管插管23人次 ,昏迷13人。平均年龄为42岁 (16~67岁。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均有可比性。2操作方法2.1常规置胃管法 :患者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种适宜特殊患者放置胃管的方法。方法选择本院近几年来需置胃管的患者147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9例。I组为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放置胃管,在胃管插入10~15em时,使患者头部屈曲;II组为喉镜直视下插管钳组,在喉镜直视下,用插管钳钳住胃管的前端往食管内送;Ⅲ组为食管插管组,先将7.5。或8*气管导管插入食管,然后将胃管插入气管导管内。结果置胃管一次成功率Ⅱ组为69.4%,HI组为100.0%,均明显高于I组的34.7%。结论经食管插管法及喉镜直视下辅助使用插管钳,是特殊患者放置胃管较适宜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患者胃管置入方法的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管置入是临床上较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大多数护士都能熟练掌握,但也经常会出现插管困难及异常现象。传统的橡胶胃管已逐渐被与组织相容性大的硅胶胃管所取代,常规的插胃管法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因此对胃管置入的研究更加注重个体化与操作方法的多样化,广大护理同仁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讨论。现就不同患者的插胃管方法、留置胃管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综述。 1 不同患者胃管置入的方法 1.1 新生儿插胃管方法 由于新生儿吞咽、咳嗽反射均不完善,因而加大了插管难度,贺雪琴提出改良新生儿插胃管法,即在插胃管过程中当胃管下至5~7cm时(快到达咽喉部)助手迅速用消毒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喉罩(LMA)并胃管引流用于择期胃肿瘤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胄肿瘤手术患者40例,术前置好16号硅胶胃管.常规全麻诱导,在确认LMA插入到位后行纤支镜评分,术中用旁气流通气监护仪(SSS)监测气道密闭压(Pseal)及相关通气指标.术毕用pH试纸检测拔管后LMA尖端分泌物pH值,并观察患者有无严重咳嗽和气道激惹.结果 40例患者均成功插人LMA,LMA位置纤支镜评4、3、2、1分的分别为11、2、23、4例.Pseal为(17.0±5.1)cm H2O.与SSS置管后比较,术中气道峰压和气道阻力增加,胸肺顺应性下降(P<0.05 or P<0.05).LMA尖端分泌物pH>4,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咳嗽和气道激惹.结论 LMA并胃管引流用于择期胃肿瘤手术全麻通气安全有效,不会发生返流误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食道插管导引管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86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根据胃管插入法的不同被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胃管置入法。实验组采用专利产品胃食道插管导引管套件插入胃管。观察两组平均置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术后咽喉痛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平均置管时间分别为(25.6±7.8)s及(78.9±16.3)s,一次置管成功例数分别为43例及31例,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平均置管时间明显缩短(t=7.01,P〈0.01)。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增加(x^2=13.95,P〈0.01)。结论:采用胃食道插管导引法能够显著减少置管时间,提高术中插胃管成功率,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管喉罩(杭州富善)通气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的可行性。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喉罩组(L组)和气管内插管组(E组),全麻诱导后分别行喉罩、气管内插管置入,成功后L组经引流管口插入胃管、E组经鼻孔插入胃管。分别观察诱导前(T0)、置喉罩或气管插管前(T1),喉罩置入或气管插管即刻(T2)及之后3min(T3)、6min(T4)、拔喉罩或气管导管时(T5)等各时间的SBP、DBP、HR;观察气腹前、气腹后5min、10min的Peak、ETCO2、SaO2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E组插管后及拔气管导管时,血压、心率均较插入前明显升高(P<0.05);气腹后L组气道阻力低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相比,E组咽喉痛、呛咳、声音嘶哑、需雾化或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杭州富善双管喉罩通气操作简单,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智  王守兰  徐敏  杨苓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7):F003-F003
1病例介绍患者男 ,40岁 ,体重60kg ,身高168cm。因反复右上腹疼痛1年 ,诊断“胃溃疡 ,胃癌”拟行剖腹探查 ,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前饮食欠佳、营养中等、精神状态良好。术晨给患者安置胃管时感气紧、咳嗽。操作者在置管过程中有阻力感 ,未抽出胃液 ,注入0 9 %氯化钠20ml仍有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