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窦内球囊辅助栓塞剂——Onyx18闭塞上矢状窦及侧窦(横窦和乙状窦)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2年6月,经静脉途径在静脉窦内使用保护球囊,经动脉和(或)静脉途径,采用Onyx18栓塞治疗上矢状窦区和侧窦区DAVF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球囊辅助栓塞的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本组24例患者,病变位于上矢状窦区5例,侧窦区19例。对上矢状窦区病变和侧窦区病变使用Hyperform 7 mm×7 mm球囊各1例,对其余患者使用外周血管扩张用球囊。②对上矢状窦区病变的患者经动脉栓塞3例,经静脉栓塞2例,使用球囊均基本闭塞静脉窦;对侧窦区病变患者经动脉栓塞10例,经静脉栓塞7例,动静脉联合栓塞2例;使用球囊基本闭塞静脉窦8例,部分闭塞静脉窦11例。③上矢状窦病变患者3例栓塞后治愈,有2例随访半年无复发,1例栓塞后少量残余,1年后复查造影无明显变化;在侧窦区病变的患者中,对1例患者行两次栓塞后瘘口消失,其余患者均经1次栓塞治愈,对其中7例患者治疗后半年进行了血管造影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对经严格选择适应证的DAVF患者在球囊辅助下使用Onyx18闭塞侧窦(横窦和乙状窦)和上矢状窦,治疗DAVF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静脉窦的通畅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静脉入路采用Onyx或联合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0年12月,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的12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岩下窦入路10例,经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2例。单独应用Onyx 8例,Onyx联合可脱性弹簧圈4例。结果①治疗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完全闭塞10例,少量残留2例。单独应用Onyx栓塞治愈6例,好转2例,Onyx联合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愈2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治愈率66.7%,无加重或死亡病例。②2例术中出现心动过缓,3例术后出现眶部疼痛。③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为6~32个月,无复发及加重者。结论静脉入路Onyx或联合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确实,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颈动脉一海绵窦瘘(TCCF)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避免引起这些问题的技术方法。方法以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68例TCCF患者,共进行栓塞术75次。1例经颈部切开穿刺,以球囊栓塞;2例经眼静脉入路以微弹簧圈栓塞海绵窦,其余则经股动脉入路栓塞。结果颈内动脉通畅率为66.2%,有3例在瘘口近端闭塞颈内动脉,有5例在栓塞术后3d内球囊过早泄漏,再次行栓塞术,1例栓塞瘘口后出现假性动脉瘤,1例出现眼静脉的动静脉瘘。结论以可脱性球囊栓塞TCCF是可靠的方法,但目前球囊的性能有待提高,以微弹簧圈栓塞海绵窦瘘可提高颈内动脉通畅率.双侧股动脉穿刺置管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静脉途径闭塞静脉窦治疗颅后窝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的颅后窝DAVF的10例患者,先采用经动脉栓塞,而后对其中的4例行开颅直视下填塞静脉窦,对6例患者经静脉内弹簧圈填塞瘘口集中的横窦和乙状窦。结果①对10例患者技术操作均获成功,并于术后均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显示6例瘘口全部消失,4例瘘口消失〉80%,残余瘘口无明显向皮质静脉引流的趋势。②所有患者术后颅内杂音消失。4例开颅直视下填塞静脉窦的患者,在术后10d造影复查未见复发,门诊或电话随访2~24个月,亦未见复发;6例经静脉途径弹簧圈闭塞静脉窦患者中,1例在术后第6个月DAVF复发,表现为搏动性杂音,再次给予动脉栓塞后症状减轻。5例表现为视力下降,其中3例在术后6—12个月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复,2例患者的视力术后恢复不明显。7例视盘水肿的患者5例有恢复。3例术前患者脑脊液压力〉300mmH2O的患者,术后分别降至240、230、200mmH2O。结论颅后窝DAVF病情复杂,单纯动脉栓塞难以达到良好疗效;无论直视下填塞或经静脉途径闭塞患侧脑静脉窦,对复杂颅后窝DAVF均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中,静脉窦内球囊保护技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12月至2016年8月,经静脉窦内球囊保护下,使用Onyx栓塞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7例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瘘口位于乙状窦区3例、横窦区4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完全栓塞5例,大部分栓塞2例,球囊保护静脉窦均保持通畅。临床随访7例,随访时间为术后6~43个月,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7例患者均获全脑DSA复查,随访时间为术后6~11个月,提示5例完全治愈,其中4例静脉窦通畅,1例闭塞;1例瘘口稳定且静脉窦通畅,1例瘘口新发合并静脉窦闭塞。结论静脉窦内球囊保护下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在栓塞瘘口的同时,可长期维持静脉窦通畅,有利于维持栓塞效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多由眼动脉发出的筛前、筛后动脉供血,因而血管内栓塞危险性相对较大,多采用开颅手术治疗。DAVF好发于横窦-乙状窦区和海绵窦区,而颅前窝底DAVF相对少见,约占颅内DAVF的10%。62%~91%的患者以颅内出血起病,而颅内DAVF总出血率仅为15%。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自2000年2月至2006年5月共治疗8例颅前窝底DAVF,现将治疗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球囊辅助弹簧圈联合Onxy胶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共收治CCF患者19例,均采用球囊辅助弹簧圈联合Onxy胶介入治疗。其中11例岩下窦开放者行经岩下窦静脉途径栓塞治疗,另8例行经颈内动脉瘘口动脉途径栓塞。 结果19例患者栓塞后即刻造影显示海绵窦瘘口完全封闭。术后常规复查头颅CT,未见栓塞剂异位栓塞表现,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表现。所有患者于术后即刻眼静脉症状及颅鸣耳鸣症状均有明显缓解,1~2周内逐步消失。而存在颅神经麻痹症状患者,眼外肌麻痹症状缓解则相对缓慢。 结论通过三维成像后处理剪辑技术,可精准判断瘘口位置;无论经动脉或静脉入路,封堵球囊可精准封闭瘘口,在栓塞过程中使弹簧圈及Onxy胶尽可能接近瘘口附近,从而减少费用,同时提高CCF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经面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面静脉途径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面静脉途径(导管置入股静脉-面静脉-角静脉-眼上静脉-海绵窦)治疗7例海绵窦区硬脑膜AVF的病例资料,其中5例患者岩下窦闭塞;1例患者岩下窦开放,但其AVF所在的海绵窦和岩下窦之间无交通;1例患者的瘘与岩下窦相通。对该患者先行经岩下窦栓塞海绵窦后部,然后再经面静脉途径栓塞海绵窦前部。其他6例患者只经面静脉途径行栓塞治疗。结果血管造影显示,7例患者的角静脉和眼上静脉的走行清晰,其中有1例眼上静脉闭塞的患者,由于导管无法置入闭塞的眼上静脉,导致经静脉途径治疗终止。其余6例患者经面静脉入路用弹簧圈栓塞海绵窦治疗后,4例达到完全栓塞,2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相对其他静脉途径而言,经股静脉-面静脉入路是血管内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AVF的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法,即使该入路对术者手术技能要求较高,但仍然不失为一种安全和有效的血管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软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软脑膜动静瘘患者12例,均经脑血管造影确诊。患者均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采用Glubran2、弹簧圈+Glubran2或Onyx18进行栓塞,部分患者在球囊辅助下完成。观察患者栓塞效果(完全栓塞、次全栓塞、部分栓塞)、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影像学治愈(复查脑血管造影瘘口无显影)情况。结果 12例患者首发症状中,头痛6例,癫痫发作3例,颅内出血2例,耳鸣1例。栓塞术后,11例患者瘘口完全闭塞,1例患者次全闭塞。6例患者术中使用球囊辅助。1例患者术后出现左侧肢体肌力下降。无死亡病例。11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中位时间为13. 4(5. 2,26. 7)个月; 9例患者症状消失,1例患者仍有头痛症状,1例患者口服抗癫痫药物控制癫痫发作; 11例患者瘘口均未显影,1例患者出现上矢状窦区、直窦及窦汇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及动静脉畸形,经栓塞治愈。结论软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疾病,多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等,血管内栓塞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治疗老年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效果及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三维血管重建在显示瘘口位置、大小及与周围血管关系中的应用.方法 经动脉入路对11例老年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进行栓塞治疗,应用旋转DSA和三维血管重建寻找瘘口,采用可脱性球囊、电解可控弹簧圈(GDC)等多种材料栓塞病变侧海绵窦,同时闭塞瘘口.术后6~24个月对全部11例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结果 9例行球囊及GDC栓塞瘘口的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瘘口完全闭塞,2例患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无复发.结论 在旋转DSA和三维血管重建的配合下栓塞老年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近端血流阻断技术(PCT)栓塞岩尖部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操作要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例岩尖部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CT技术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DSA证实4例患者多支动脉供血的岩尖部DAVF,由岩上静脉引流,采用PCT栓塞患者术后复查DSA,均证实完全栓塞,术后3个月随访症状得到改善。结论对于多支动脉供血的岩尖部DAVF,初步经验显示PCT技术能够提高栓塞效率,从而获得解剖治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12例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岩下窦置入微导管,以微弹簧圈、Onyx18胶栓塞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4例行单纯微弹簧圈栓塞,3例行Onyx胶栓塞,5例行微弹簧圈+Onyx胶栓塞。结果成功导管到位后,对12例患者完全栓塞病灶。患者体位性眼球突出症状消失、疼痛缓解,10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2例患者部分缓解(单一材料栓塞)。9例患者随访6~24个月,行眶DSA、MRI或CT复查,眶曲张静脉病灶内血栓形成,并且未见空腔,9例DSA随访患者未见复发,其中1例患者患侧眼球外展受限。另3例失访。结论经岩下窦途径栓塞治疗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安全、有效、便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途径栓塞治疗复杂性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例复杂性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行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静脉途径栓塞治疗后,5例患者解剖性治愈(造瘘口消失),另1例患者症状好转。1例患者乙状窦栓塞后吞咽困难,1例患者海绵窦栓塞后外展不佳,经对症治疗均好转。结论静脉途径栓塞是治疗复杂性硬脑膜动静脉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We herein report a case of sudden-onset parkinsonism, with no other symptoms, caused by intracrani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 (DAVFs). 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revealed an increased signal intensity in the bilateral lenticular nucleus.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improved the patient''s parkinsonism and MRI findings. DAVF should be suspected in cases of sudden-onset parkinsonism.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动脉入路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动脉入路栓塞的前颅窝底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ognardm型1例,Ⅳ型6例。表现为颅内出血5例,眼部症状2例。均采用经筛动脉入路,以10%~15%液态栓塞剂NBCA栓塞2例,Onyx—18栓塞5例。对2例合并供血动脉血流相关胜动脉瘤者,均首先栓塞动脉瘤。结果7例中,经单支供血动脉栓塞即获完全栓塞者5例,其中2例用球囊辅助微导管超选技术;部分栓塞2例,分别在1周及1个月后造影,见瘘口再开放,再次进行多支供血动脉栓塞,直至瘘口基本不显影。1例因NBCA胶过度弥散发生对侧眼动脉阻塞,术后出现视力下降。7例均获临床随访(6~107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1级5例,2级1例,3级1例。4例获造影随访,均未见瘘口显影。结论经动脉入路栓塞前颅窝底DAVF安全有效。术中应严格控制栓塞剂返流及过度弥散,防止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