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九月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834-1835
目的观察沐舒坦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沐舒坦7.5 mg/(kg·次),6~8 h 1次.结果治疗组RDS发生率4.76%,无1例死亡.对照组RDS发生率23.81%,死亡6例,死亡率14.29%,两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沐舒坦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CPAP通气联合沐舒坦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CPAP通气联合沐舒坦7.5 mg/(kg.次),6-8h 1次。结果:治疗组RDS发生率4.76%,无1例死亡。对照组RDS发生率23.81%,死亡6例,死亡率14.29%,两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PAP通气联合沐舒坦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沐舒坦与固尔苏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两组给予同样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沐舒坦与固尔苏治疗,观察两组患儿血气指标、X线、临床症状等变化,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儿体温降至正常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以及疗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沐舒坦与固尔苏的疗效没有明显差异,均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沐舒坦要比固尔苏起效稍快,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固尔苏,因此临床上应尽早、足量使用沐舒坦,避免因出现肺动脉高压而致持续性动脉导管开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前应用沐舒坦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方法选择孕28~34周面临早产或计划分娩的孕妇8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45例,应用沐舒坦静脉滴注,称沐舒坦组;对照组为45例,应用糖皮质激素肌内注射,称激素组,两组各分娩早产儿45人,观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发生率及早产儿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沐舒坦组早产儿RDS发生率为11.5%,激素组为3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沐舒坦组早产儿肺部感染及脐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激素组(P〈0.05)。结论产前应用沐舒坦能减少早产儿RDS的发生率,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比较有减少新生儿感染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大剂量沐舒坦治疗30~34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作用.方法 69例胎龄在30~34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儿在生后<60 min无论有无缺氧均予nCPAP进行呼吸管理,同时予大剂量沐舒坦静脉注射;对照组按以往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RDS的发生率、机械通气以及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使用率.结果 治疗组RDS的发生率为33%(12/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1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RDS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RDS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生后<72 h机械通气率为27%(9/36),对照组为51%(17/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nCPAP联合大剂量沐舒坦静脉注射,对RDS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能减少外源性PS的应用以及减少机械通气需要.  相似文献   

6.
沐舒坦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沐舒坦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疗效 ,分析其在基层应用的可能性。 【方法】 符合观察条件的早产儿 5 9例 ,按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病情分层后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所有患儿均按早产儿常规给予护理及按需治疗 ,沐舒坦仅在观察组中应用。 【结果】 观察组患儿应用沐舒坦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住院天数明显缩短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 ;病死率减少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沐舒坦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疗效较好 ,可明显改善临床进程 ,适合基层应用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9,(3):341-342
目的对比固尔苏、珂立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RDS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予以珂立苏治疗,观察组(42例)予以固尔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pH、 PaCO2、 PaO2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4 h,观察组的氧合指数、平均气道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4 h、 48 h,两组的氧合指数、平均气道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固尔苏、珂立苏治疗早产儿RDS均有显著效果,且在改善患儿血气分析结果、氧合指数方面的效果相当。与珂立苏相比,固尔苏起效更为迅速,临床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8.
张怡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6):3748-3749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时间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了解固尔苏使用的最佳时间。方法:将35例出生后确诊为NRDS的早产儿按治疗时间不同分成两组,早期用药组18例在生后6 h内用药,晚期用药组17例在生后6 h后用药,对两组早产儿CPAP、机械通气天数、用氧时间、血气分析、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早期用药组小儿CPAP、机械通气、用氧时间短于晚期用药组,血气分析改善较晚期用药组明显,住院费用也较晚期用药组少。结论:及早应用固尔苏可明显改善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大剂量沐舒坦治疗在30 ~ 34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预防作用.方法 69例胎龄在30 ~ 34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患儿在生后60 min内无论有无缺氧均予nCPAP进行呼吸管理,同时行大剂量沐舒坦静脉注射;对照组33例患儿按以往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RDS的发生率、机械通气以及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使用率.结果 治疗组RDS的发生率为33.33%,明显低于对照组57.58%(P <0.05).Ⅰ-Ⅱ级RDS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后72 h内机械通气率25.00%,对照组51.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PAP是一种无创伤性技术,早期应用nCPAP联合大剂量沐舒坦静脉注射,对NRDS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能减少外源性PS的应用以及减少机械通气需要.  相似文献   

10.
韩茹  沙海洋 《职业与健康》2007,23(20):1885-1886
目的观察产前预防应用沐舒坦对促胎肺成熟,降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85例早产孕妇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产前预防应用沐舒坦治疗,对照组则应用糖皮质激素,对比产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及程度、死亡率和感染发病率。结果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治疗组为14.0%,对照组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程度、死亡率、感染发病率治疗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产前预防应用沐舒坦可降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否能改善其临床经过、降低病死率.方法诊断为RDS且胸片在Ⅱ级或Ⅱ级以上的早产儿27例,按时间顺序分组,1997年11月~1998年10月14例作为对照组,给以机械通气;1998年11月~1999年12月13例作为治疗组,气管内滴注PS,每次100 mg/kg,必要时6~12 h后按原剂量重复给药,同时给予机械通气.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动脉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平均气道压(MAP)、拍胸片.结果治疗组于治疗后30 min、6 h、24 h,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FiO2、MAP显著低于对照组;胸片除2例重复给药者外,其余11例均于6 h后症状即见改善,24 h明显改善;存活者机械通气时间短,患儿出生0~3 d的死亡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S治疗早产儿RDS可以迅速提高PaO2,降低呼吸机参数,减少应用呼吸机时间,降低出生0~3d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发病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7年1月-2012年10月在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确诊为RDS的893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胎龄分为足月儿组(148例)和早产儿组(745例),将两组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窒息、胎盘异常、胎膜早破、宫内感染、胎粪吸入综合征、孕母糖尿病、孕母高血压指各标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男性、剖官产、宫内感染、宫内窘迫是足月儿RDS发生的高危因素,早产、胎膜早破、孕母高血压、出生窒息是早产儿RDS发病的高危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胎膜早破、出生窒息、孕母糖尿病、孕母高血压、宫内感染为RDS发病危险因素(P<0.05),各因素在RDS发生中作用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剖宫产>孕母高血压>宫内感染>出生体重>孕母糖尿病>出生窒息(OR值分别为71.136、66.117、65.824、38.565、4.935、1.940)。结论 RDS的发生是多因素的,早产、剖宫产、宫内感染、窒息缺氧、孕母高血压、孕母糖尿病等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NCPAP预防与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近期预后。方法:40例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分为预防组和治疗组各20例,预防组为应用PS治疗前未出现呼吸窘迫症状、胸片无RDS改变,治疗组为治疗前出现呼吸窘迫症状、胸片提示有不同程度RDS改变,两组均联合应用NCPAP。结果:预防组NCPAP使用时间、用氧时间显著少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平均缩短5天(P>0.05),而并发症的发生、生后6个月内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频率、因呼吸道疾病再住院的频率及矫正年龄6个月的智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后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可以减少NCPAP使用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对并发症的发生、生后早期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频率、因呼吸道疾病再住院的频率及智力发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病房1998-2012年来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的早产儿病例, 总结在治疗措施方面的进展。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1998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34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病例, 记录母孕期情况和围产期情况, 出生史和采用呼吸支持方式(有创或无创呼吸支持), 是否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PS), 用药剂量以及患儿的合并症和结局。结果 自1998年1月-2004年12月为A组, 63例;2005年1月-2012年12月病例为B组, 151例。B组患儿出生体重[(1 284.50±252.15)g]明显低于A组[(1 424.27±329.44)g](t=3.292, P<0.001), 分娩前应用激素促进肺成熟的病例数明显增加(B组139例, 92.1%;A组44例, 69.8%;χ2=17.704, P<0.001);B组应用PS总量为(195.00±59.87) mg, A组中应用PS总量为(169.66±57.97)mg,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计算PS与体重比值, B组为(147.71±42.09)mg/kg, A组为(115.86±37.11)mg/kg, 差异显著(P<0.01)。B组85(70.8%)应用有创呼吸支持, 较A组39例(90.7%), 显著降低(χ2=6.86, P<0.01)。B组33例(27.5%)诊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 较A组4例(9.3%)显著增高(χ2=5.97, P=0.02)。住院天数、NICU住院天数、氧疗天数都是B组显著长于A组。A组12例死亡, 病死率27.9%, 而B组14例死亡, 病死率11.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 P=0.01)。结论 在过去十余年来, 随着分娩前应用激素促肺成熟及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的引入, 采用适宜的呼吸支持方式, 使越来越多的RDS早产儿得以存活。  相似文献   

15.
陈丽芝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884-2885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对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宝安区妇幼保健院2009年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196例,治疗组100例,观察组96例,观察2组的RDS的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RDS的发生率及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产后即给静脉滴注IVIG对预防RDS具有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固尔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固尔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观察68例符合标准者,随机分为固尔苏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余治疗相同.观察两组血气变化、正压通气参数及时间、临床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存活率.结果 观察组用药后血气分析监测pH、PaO2、PaCO2较用药前均显著性改善(P<0.05);正压通气参数和应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临床有效率100%;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P<0.05).结论 使用固尔苏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存活率及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猪肺磷脂液剂量对治疗足月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双饱和磷脂酰胆碱( DSPC)的影响.方法 选取足月RDS患儿122例,按照简单随机方法分为两组,A组80例,B组42例,分别使用100、200 mg/kg猪肺磷脂液与U-13℃标记的DSPC联合治疗.记录临床表现和呼吸参数,并计算DSPC的半衰期.结果 A组有56例(70.0%)患儿于(25±11)h后第二次给药,18例(22.5%)患儿于(41±11)h后第三次给药.B组有12例(28.6%)患儿于(33±8)h后第二次给药,2例(4.8%)患儿第三次给药.B组DSPC半衰期长于A组[初次给药:(32±19)h比(15±15)h;第二次给药:(43±32)h比(21±1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DSPC合成率和分布在初次给药和第二次给药时是相同的.但是B组在初次给药和第二次给药后氧合指数远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结论 在猪肺磷脂液剂量为200 mg/kg治疗足月RDS患儿时,会延长DSPC的半衰期、减少重复治疗以及提高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18.
Birth weight-specific causes of infant mortality, United States, 1980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o describe underlying causes of infant death by birth weight, we used data from the 1980 National Infant Mortality Surveillance project and aggregated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codes into seven categories: perinatal conditions, infections, congenital anomalies, injuries,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SIDS), other known causes, and nonspecific or unknown causes. Compared with heavier infants, infants with birth weights of 500-2,499 grams (g) are at increased risk of both neonatal and postneonatal death for virtually all causes. Sixty-two percent of neonatal deaths (under 28 days of life) were attributed to "conditions arising in the perinatal period," as defined using code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Prematurity-low birth weight and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 were the leading causes of such deaths among infants with birth weights of 500-2,499 g, while birth trauma-hypoxia-asphyxia and other perinatal respiratory conditions were the leading causes among heavier infants. For all birth weight groups, congenital anomalies were the second leading cause, representing 27 percent of neonatal deaths. Although perinatal conditions caused nearly one-third of postneonatal deaths (28 days to under 1 year of life) among infants with birth weights of 500-1,499 g, for the other birth weight groups these conditions were much less important; predominant causes of postneonatal death were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SIDS), congenital anomalies, infections, and injuries. Black infants had a roughly twofold higher risk of neonatal and postneonatal death than did white infants for all causes except congenital anomalies, which occurred with almost equal frequency in blacks and whites. However, for infants with birth weights of 500-2,499 g, blacks had lower risks of neonatal death from RDS and congenital anomalies. Between 1960 (the latest year for which national birth weight-specific mortality statistics had been available) and 1980, SIDS emerged as a major diagnostic rubric. Otherwise, except for infections and congenital anomalies among infants with birth weights of 500-1,499 g, all causes of death declined in frequency among all birth weight group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早产儿轻度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早期肺功能的影响,为BiPAP应用于早产儿轻度RDS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8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76例早产儿轻度RDS为观察对象,生后即予无创呼吸支持,随机分为BiPAP组(38例)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组(38例),比较两组无创模式治疗早产儿RDS的治疗效果及对早期肺功能的影响情况。结果 1)与CPAP组比较,BiPAP组气管插管率明显降低(5.26% vs.26.32%,P<0.05),但平均无创通气时间、平均氧依赖时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重复应用、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早期潮气肺功能参数中,与CPAP组比较,BiPAP组呼吸频率明显降低[(42.98±4.26)次/min vs. (46.13±4.58)次/min]、潮气量明显升高[(6.50±1.29)ml/kg vs. (5.55±1.03)ml/kg]、每分通气量明显增加[(0.50±0.66)L/(min·kg) vs. (0.45±0.47)L/(min·kg)] (P<0.05),而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呼气峰流速及75%、50%、25% 潮气量时呼气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CPAP相比,BiPAP治疗早产儿轻度RDS更加安全有效,同时可提高肺的顺应性,改善患儿早期肺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晚期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瑞安市人民医院产科出生的晚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选择性剖宫产( ECS)的病例作为研究组,阴道分娩和急诊剖宫产的病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入选的ECS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41.7%,急诊剖宫产新生儿发病率45.2%,两者无统计学差异(χ2=0.415,P>0.05);阴道分娩新生儿发病率为19.8%,与ECS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80,P<0.05)。34周组、35周组、36周组的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及湿肺( TTN)的发生率,ECS者比阴道分娩者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18、6.716、6.455、6.437、9.815、13.360,均P<0.05);34周组、35周组、36周组的晚期早产儿住院时间、NICU入住率和CPAP通气使用率,ECS者比阴道分娩者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27、2.139、2.191,χ2值分别为14.380、14.650、23.650、6.254、20.040、9.010,均P<0.05)。结论 ECS和急诊剖宫产晚期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风险相当;相比阴道分娩,ECS会增加晚期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