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excimer 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是目前治疗近视手术的新术式,它既减轻了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术后术眼严重疼痛症状,也降低了haze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刘立洲  吕燕云 《眼科》2010,19(6):410-413
目的 探讨高透氧硬性接触镜(RGPCL)对LASIK术后圆锥角膜的矫治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LASIK术后圆锥角膜患者31例(41眼).方法 患者戴用RGPCL,随诊1~60个月.比较配戴框架眼镜与RGPCL的矫正视力 随访5年观察配戴RGPCL后角膜曲率半径和角膜散光的改变量.主要指标矫正视力,角膜曲率,角膜散光.结果 LASIK术后轻度、中度和重度圆锥角膜组的平均插片矫正视力和RGPCL矫正视力分别为(0.7±0.2)和(1.0±0.1)(P=0.005) (0.3±0.2)和(1.0±0.1)(P=0.000) 和(0.1±0.1)和(0.8±0.2)(P=0.000).圆锥角膜患者配戴RGPCL能够达到比插片视力更好的矫正视力.戴RGPCL后,一年内角膜平均曲率半径逐渐变平,以后角膜曲率半径基于这个数值,上下变动在0.05 mm左右.戴RGPCL后角膜平均散光在前半年逐渐减少,三年时有所增加,但仅是0.25 D的改变量,五年时又有所减少,基本稳定在初诊时的散光状态.结论 LASIK术后圆锥角膜的患者配戴RGPCL能获得较好的矫正视力,能相对控制角膜的继续前突,减少角膜散光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角膜接触镜在PR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光明  麦才铿 《眼科》2000,9(2):72-74
评价PRK术后角膜接触镜在角膜上皮愈合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1998年8月-12月PRK术后病例,以术后配戴角摹间154例为研究组,以术后涂抗生素眼膏、敷料包盖18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上皮愈合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三天角膜上皮痊愈299只眼(98.03%),角膜出现丝状物1只眼(0.33%),角膜出现膜状沉积物11只眼(3.63%);对照组,术后三三角膜上皮痊愈196只眼(57.48%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直径角膜上皮环锯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的影响。

方法:对264例528眼近视患者施行LASEK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7mm,8mm直径上皮环锯制作角膜上皮瓣。术后1,3,5d比较两组术后角膜刺激症状,术后5d比较两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术后1mo比较两组裸眼视力,术后3mo比较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程度。

结果:术后1,3,5d观察两组角膜刺激症状、5d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两组裸眼视力、术后3mo两组haz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较小直径上皮环锯的LASEK术后角膜刺激症状轻、上皮愈合和视力恢复较快,总体临床疗效优于使用较大直径上皮环锯。  相似文献   


5.
角膜接触镜对PR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PR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的影响.方法 对91例低中度近视病例分为戴镜组(Ⅰ组)和包眼组(Ⅱ组),观察PR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角膜刺激症状及视力.结果 角膜上皮愈合时间Ⅰ组平均为2.37±0.73天,Ⅱ组为3.96±1.05天(P<0.05);48小时内愈合者分别为92.55%和80.59%.角膜刺激症+~++者Ⅰ组和Ⅱ组分别为65.96%和17.65%,≥+++者分别为33.86%和82.35%.术后7天裸眼视力≥0.5者两组分别为98.94%和98.82%,但≥1.0者分别为52.13%和9.41%.结论 PRK术后配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可促进角膜上皮愈合和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基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的影响。

方法:对186例372眼近视患者施行LASEK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激光切削后分别配戴-1.0D基弧为8.7,8.5mm的软性角膜接触镜。术后1,3,5d比较两组术后角膜刺激症状,术后5d比较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裸眼视力,术后1mo比较两组裸眼视力,术后3mo比较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程度。

结果:术后1,3,5d观察组角膜刺激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裸眼视力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两组裸眼视力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两组haz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LASEK术后应适当增加需配戴的软性角膜接触镜的基弧,可以减轻角膜刺激症状,促进角膜上皮愈合和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后眼刺激症状及角膜上皮愈合的影响。方法:共95例190眼PRK病例,术后随机选择一只眼戴软性亲水性高透氧的角膜接触镜,另一只眼配戴普通月抛型角膜接触镜。术后记录术眼自觉症状,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检查术后6mo裸眼视力,同时进行haze评分。结果:高透氧角膜接触镜组术眼视物模糊、眼痛、畏光均轻于普通月抛型角膜接触镜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透氧角膜接触镜组平均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分别为3.11±2.12d,普通月抛型角膜接触镜组为4.02±2.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上皮72h内愈合者高透氧角膜接触镜组占46%,普通月抛型角膜接触镜组占36%。术后第7d裸眼视力高于1.0者高透氧角膜接触镜组为60眼(63%),普通月抛型角膜接触镜组为48眼(51%)。术后6mo两组术后裸眼视力无显著性差异(P=0.35),两组haze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5)。结论:PRK术后使用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可以明显减轻术后患者的角膜刺激症状,减少患者的术后不适感,缩短角膜上皮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8.
张鹏  李盈龙  廖荣丰 《眼科研究》2012,30(8):699-703
背景 紧密连接作为角膜上皮屏障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上皮损伤修复中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外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 目的 探讨和比较去瓣型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与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早期角膜上皮内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方法 48只健康清洁级成年新西兰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24只.2个组均取右眼分别行去瓣型Epi-LASIK和LASEK手术,后者术中也不保留角膜上皮瓣.于术后1、2、3、5d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实验兔并分离角膜组织,每个时间点获取6只兔眼角膜标本.另取2只正常兔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检查法观察各组兔眼角膜上皮内occludin蛋白的表达变化,用RT-PCR半定量检测兔眼中央区角膜内occludin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角膜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正常兔眼角膜上皮内可见occludin蛋白表达呈绿色荧光,荧光信号较强且排列有序.术后1~2d,LASEK组兔眼角膜上皮内绿色荧光信号表达强度低,数量少且排列紊乱,而去瓣型Epi-LASIK组角膜上皮内荧光信号强于LASEK组且排列整齐,术后3~5d,2个组荧光信号均增强,排列有序.RT-PCR检测表明,术后1、2、3d,LASEK组兔眼角膜上皮内occludin mRNA表达相对值分别为0.11±0.02、0.25±0.03、0.43 ±0.04,明显低于去瓣型Epi-LASIK组的0.20±0.04、0.44±0.04、0.76±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76、12.898、17.315,P<0.05);术后5d,2个组角膜上皮内occludin mRNA表达相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3,P>0.05).2个组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occludinmRNA表达相对值均逐渐升高,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68.903,P=0.000). 结论 与LASEK比较,去瓣型Epi-LASIK对角膜上皮紧密连接的损害轻,术后角膜上皮紧密连接的修复也更加迅速,提示去瓣型Epi-LASIK有利于减少术后角膜刺激症状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和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术后不同时间角膜中央知觉和泪膜稳定性恢复的情况。方法将60例(120眼)近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60眼),分别行LASEK和Epi-LASIK,对两组患者术后角膜中央知觉和泪膜稳定性的恢复情况随访24周,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ASEK组术后2周、4周角膜知觉计测定的角膜中央知觉分别是(44.85±5.78)mm和(49.85±5.01)mm,Epi-LASIK组则为(48.36±6.22)mm和(52.66±5.86)mm,术后2周和4周时LASEK组和Epi-LASIK组角膜中央知觉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12周LASEK组和Epi-LASIK组分别为(55.55±4.02)mm和(56.31±4.60)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4周两组分别为(57.31±3.11)mm和(57.62±2.6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泪膜稳定性表现为术后2周、4周时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LASEK组分别为(6.88±2.32)s和(9.06±3.15)s,Epi-LASIK组为(7.46±1.56)s和(9.62±1.29)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2周、24周LASEK组的值为(11.21±5.13)s和(12.11±1.65)s,Epi-LASIK组分别为(12.06±0.98)s和(12.15±2.10)s,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通过对术后早期泪膜稳定性、角膜中央知觉的恢复比较,Epi-LASIK组患者术后刺激症状相对较轻,能较快恢复视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1K)矫治中、高度近视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采用Epi-LAS1K手术矫治中、高度近视并随访1a的病例128例256眼的临床资料。患者根据术前等效球镜分为3组:A组:<-3.00D,均值-2.11±0.35D(30例60眼);B组:-3.00D~-6.00D,均值-4.93±0.68D(46例92眼);C组:>-6.00D,均值-8.45±1.62D(52例104眼)。手术采用美国AMO公司AmadeusⅡ自动角膜板层刀制作上皮瓣,以德国ZEISS公司MEL80型准分子激光仪进行激光切削,术后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7d,术后随访时间为1,7d;1,3,6mo;1a,研究术后视力和屈光状态、高阶像差及haze形成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a,A组58眼(97%)的UCVA>1.0,B组87眼(95%)的UCVA>1.0,C组89眼(86%)的UCVA>1.0;A组60眼(100%)等效球镜屈光度数在预期值的±1.00D内,B组92眼(100%)等效球镜屈光度数在预期值的±1.00D内,C组7眼(7%)等效球镜屈光度数大于预期值的±1.00D。术后高阶像差较术前增大(P<0.05),B组与C组各时间点与A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1mo有3眼(5%)的患者有0.5级haze,术后3mo有1眼(2%)的患者有0.5级haze,术后6mo到1a,所有患者均无明显haze;B组术后1mo有6眼(7%)的患者有0.5级haze,术后3mo有4眼(4%)的患者有0.5级haze,术后6mo~1a,所有患者均无明显haze;C组术后1mo有10眼(10%)的患者有0.5级haze,2眼(2%)的患者有Ⅰ级haze,术后3mo有8眼(8%)的患者有0.5级haze,2眼(2%)的患者有Ⅰ级haze,术后6mo有5眼(5%)的患者有0.5级haze,术后1a所有患者均无明显haze。结论:Epi-LAS1K手术术后具有视力恢复满意,haze程度轻等优点,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和探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在LASIK术后处理不良角膜瓣的效果以及对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共64只眼(33例),其中LASIK术后配戴亲水性角膜接触镜的患者19只眼作为戴镜组;另外随机选择同一时期LASIK术中未配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45只眼为非戴镜组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裸眼视力(UCVA)、屈光度、角膜散光值,及术后角膜水肿、异物感等参数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非戴镜组45只眼中发生角膜瓣裙边5只眼.异物感13只眼,角膜水肿仅2只眼,而戴镜组19只眼中无角膜瓣裙边发生,异物感也仅1只眼,但角膜水肿有10只眼.戴镜组术前BCVA1.30±0.14,术后1d平均UCVA为1.08±0.39,1个月后为1.15±0.27,3个月后为1.24±0.28,术后视力逐渐增加,3个月后达到术前BCVA的水平.非戴镜组术前BCVA1.31±0.18,术后1dUCVA1.34±0.19,1个月后1.23±0.21,3个月为1.27±0.20,视力变化不大.两组术后视力比较,术后1d,戴镜组较差(P=0.002),但3个月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接近术前BCVA.结论 配戴亲水性角膜接触镜对处理LASIK术中出现薄的、蒂小等不良角膜瓣能起到固定和保护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虽然对术后早期的视力有影响,但均能在3个月内逐渐恢复到最佳矫正视力或以上.  相似文献   

12.
背景 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作为矫正屈光不正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临床上对其不良反应的研究已有报道,但是其对人角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甚少. 目的 检测长期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与未配戴者的角膜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并进行对比,了解长期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人眼角膜上皮细胞增生修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行去瓣式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的患者40例80眼,其中包括长期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5年)的近视患者20例40眼(戴镜组)及未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的近视患者20例40眼(未戴镜组),在去瓣式Epi-LASIK术中收集患者的角膜上皮瓣,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角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并分析两组间角膜上皮细胞凋亡比例的差异. 结果 角膜上皮细胞凋亡流式细胞图显示,戴镜组患者角膜上皮annexin V高染、碘化丙啶(PI)低染的早期凋亡细胞群多于未戴镜组,而annexinV、PI均低染的角膜上皮活细胞群少于未戴镜组,annexin V、PI均高染的坏死细胞或晚期凋亡细胞多于未戴镜组.戴镜组角膜上皮细胞早期凋亡比例为(11.23±5.31)%,未戴镜组为(7.31±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4,P=0.008).结论 长期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可造成角膜上皮细胞的早期凋亡细胞比例增多,进一步证明角膜上皮长期处于损伤、增生修复、愈合到再损伤的过程,可能导致眼表结构及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手术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手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的发生率。方法分别对120例(240眼)左右眼分别行LASEK和PRK手术,观察12个月,计算出低中度近视组(等于或低于-6.00D)和高度近视组(-6.00D以上)haze的发生率。结果低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LASEK手术后1,3,6,12个月haze的发生率均低于PRK手术后1,3,6,12个月haze的发生率,其中低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LASEK手术后1,3个月1级haze的发生率和PRK手术后1、3个月1级haz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度近视组LASEK手术后12个月1级haze的发生率和PRK手术后12个月1级haz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EK手术后haze形成情况显著好于PRK手术。  相似文献   

14.
透明质酸钠对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后角膜上皮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促进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后角膜上皮早期愈合的方法。方法 :LASEK治疗 2 5例 48眼近视。术后随机分成 2组 ,A组 3 2眼术后早期应用透明质酸钠滴眼剂 (0 1%爱丽 ) ,B组 16眼作为空白对照组。结果 :术后第一天A组较B组疼痛症状轻 (P <0 0 5 ) ,术后 3月两组角膜Haze、裸眼视力没有差别 (P >0 0 5 )。A组术后角膜接触镜粘附细胞较少 ,B组角膜接触镜粘附较多角膜上皮细胞。结论 :透明质酸钠滴眼剂可以促进LASEK后角膜上皮细胞愈合 ,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症状而对角膜Haze、术后视力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角膜上皮基底膜下神经分布及形态学特征。方法共焦显微镜观察低、中度近视LASIK及LASEK27例(54眼),术前、术后1、3、6月的角膜上皮基底膜下神经纤维分布和形态学特征,并测定泪膜破裂时间(BUT)和泪液分泌量(Schirmer I值)。结果LASIK(12例,24眼)与LASEK(15例,30眼)术后角膜上皮基底膜下神经纤维的再生和形态学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BUT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chirmer I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低、中度近视而言,LASIK与LASEK术后角膜上皮基底膜下神经纤维的再生未显示形态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xcimer 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是目前治疗近视手术的新术式,它既减轻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术眼严重疼痛症状,也降低了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发生率,同时也无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角膜瓣及层间相关的并发症,尤其适于角膜薄、近视度数高、瞳孔大等不适于行LASIK的患者。但是,随着该手术在临床的广泛开展,其并发症也逐渐受到眼科界的重视。我院自2002年12月至2004年1月开展并施行LASEK手术178例(347只眼),术后出现严重角膜上皮愈合延迟3例(5只眼)。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2002年始采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因角膜薄,屈光度大,不适于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deratomileusis,LASIK)的患者。其中4例4眼术后产生严重haze,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再次行LASEK(RLASEK)术。两次手术方法相同:角膜上皮环钻切开角膜上皮,将酒精槽置于角膜表面,新鲜配制20%酒精滴注,保持20s-30s,制做上皮瓣,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基质,上皮瓣复位后软性角膜接触镜覆盖。例1男23岁右眼正常,左眼小瞳孔下电脑验光-14.75DS,最佳矫正视力0.7(-14.50DS)…  相似文献   

18.
程新梁  张元钧  陈辉 《眼科研究》2010,28(8):766-770
目的探讨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术后角膜的愈合规律,并与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比较。方法建立兔近视性Epi-LASIK及近视性改良PRK动物模型,用锥虫蓝-茜素红活性染色法观察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细胞活性,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瓣变化、上皮修复过程和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形成情况,通过角膜组织病理学观察角膜上皮及基质的愈合反应。结果 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4.67±0.41)d,而PRK术后为(2.75±0.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50,P=0.000)。PRK术后即刻和3d、5d角膜上皮瓣细胞活性率分别为(85.83±2.07)%、(48.67±3.41)%、(91.33±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060,P=0.000)。Epi-LASIK术后角膜瓣逐渐融解并被新生上皮取代,上皮愈合过程较改良PRK缓慢。PRK术后haze分级高于Epi-LASI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P=0.02)。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术后1个月时2组上皮均明显增厚,3个月时上皮细胞排列仍不规则,6个月时上皮细胞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术后3~6个月时Epi-LASIK组角膜上皮厚度已基本接近正常,与PRK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时Epi-LASIK组角膜前基质细胞数明显低于PRK组(P〈0.05)。结论 Epi-LASIK术后上皮瓣活性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上皮修复较慢。与改良PRK比较,Epi-LASIK术后上皮细胞形态变化和上皮增厚程度较轻,角膜基质细胞恢复快,haze程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assist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2 a角膜后表面的变化。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分析。收集2015年1月至12月来我院角膜屈光科行激光矫正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48例92眼。将患者依照术式分为两组,fLASIK组25例47眼,等效球镜度为-6.00~-11.00 D;LASEK组23例45眼,等效球镜度为-6.00~-9.50 D。利用Pentacam测量各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1 a、2 a时角膜后表面高度及曲率和非球面因子Q值变化,角膜后表面高度取自中央角膜厚度最薄点、角膜顶点及距角膜顶点1 mm范围4个位点(0°、90°、180°和270°),同时记录视力、屈光度数、眼压、中央角膜厚度、切削深度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年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度、眼压、中央角膜厚度、切削深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角膜最薄点和角膜顶点后表面高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余4个位点差异亦无均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最薄点和角膜顶点以及4个位点后表面高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角膜曲率和Q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曲率和Q值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术后2 a时两组患者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和术前的差值与切削深度/术前中央角膜厚度比值无相关性(fLASIK组:r=0.017,LASEK组:r=0.061,均为P>0.05);角膜后表面Q值差值与切削深度/术前中央角膜厚度比值亦均无明显相关性(fLASIK组:r=0.062,LASEK组:r=0.103,均为P>0.05)。结论 经fLASIK或LASEK矫正的高度近视患者,术后角膜后表面保持稳定;这两种术式在保留足够的角膜基质床厚度前提下是长期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62岁。长途旅行后左眼视力忽然下降1天,伴畏光、流泪来诊。既往史:1年半以前,因双眼近视曾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无眼外伤及其他眼科疾病史。近1年感左眼视力轻度下降,未到眼科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04。左眼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中央直径约4mm区域水肿、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